处理量为250ta的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精馏塔工艺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0 0 1 0 0 0 1 . 2 6howwLh E ml      0 .0 7 0 .0 1 1 5 0 .0 6 8 8whm  。 降液管宽度 dW‘ 与降液管面积 fA‘ 有 /wlD‘ ’ = 查手册得 / 0 .1 4 , / 0 .0 8d f TW D A A‘ ’ ‘ ’ 故: dW‘ ==  = 2 2 20 . 0 8 39。 0 . 0 8 1 . 8 0 . 2 0 3 444fA D m    ‘  0 . 2 0 3 4 0 . 4 3 5 . 6 5 ,0 . 0 0 2 3fTsAH ssL     符 合 要 求降液管底隙高度 39。 0h 取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 0u = 依式计算降液管底隙高度 39。 0h :即 39。 39。 0 39。 0 0 . 0 0 2 3 0 0 . 0 0 2 81 . 2 6 0 . 0 0 8swLhmlu   (三)塔板布置 取边缘区宽度 cW = ,安定区宽度 sW = ①精馏段:依下式计算开孔区面积 2 2 2 12 s i n180 xA x R x R R     其中    1 . 3 0 . 1 8 2 0 . 0 6 5 0 . 4 0 322dsDx W W m       1 .3 0 .0 3 5 0 .6 1 522cDR W m     故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12 2 2 2 1 0 . 4 0 32 0 . 4 0 3 0 . 6 1 5 0 . 4 0 3 0 . 6 1 5 s i n1 8 0 0 . 6 1 5A       ②提馏段: 依下式计算开孔区面积 39。 39。 39。 39。 2 39。 2 39。 2 139。 2 s in180 xA x R x R R     2 2 2 10 . 2 2 32 0 . 2 2 3 0 . 3 6 5 0 . 2 2 3 0 . 3 6 5 s i n1 8 0 0 . 3 6 5    = 2m 其中    39。 39。 39。 39。 dsDx W W m       39。 39。 0. 03 5 0. 36 522cDR W m     (四) 筛孔数 n 与开孔率  取筛孔的孔径 d0 为 5mm 正三角形排列,一般碳钢的板厚  为 4mm,取 0/  故孔中心距 t=  = 依下式计算塔板上筛孔数 n ,即 33221 1 5 8 1 0 1 1 5 8 1 0 0 . 9 1 5 3 4 6 01 7 . 5nAt              孔 依下式计算塔板 上开孔区的开孔率  ,即: 020A 0 . 9 0 7% 7 . 5 %( / )A t d   (在 5~15%范围内) 精馏段每层板上的开孔面积 oA 为 20 . 0 7 5 0 . 9 1 5 0 . 0 6 8 6oA A m     气孔通过筛孔的气速0 1 .1 2 1 6 .3 2 /0 .0 6 8 6soVu m sA   提馏段每层板上的开孔面积 39。 oA 为 39。 39。 20 . 1 0 1 0 . 3 0 4 0 . 0 3 0 7oA A m     气孔通过筛孔的气速 39。 39。 0 39。 0 .6 1 7 1 9 .8 7 /0 .0 3 0 7soVu m sA 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13 (五)塔有效高度 精馏段 mZ 精 ( 121 ) =; 提馏段有效高度 mZ 提 ( 61 ) =; 在进料板上方开一人孔,其高为 ,一般每 6~8 层塔板设一 人孔(安装、检修用),需经常清洗时每隔 3~4 层块塔板处设一人孔。 设人孔处的板间距等于或大于 600m。 根据此塔人孔设 3 个。 故:精馏塔有效高度 3 0 . 8 8 . 0 2 . 0 2 . 4 1 2 . 4Z Z Z m       精 提 七.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一 ) 气体通过筛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ph 根据 p c lh h h h   干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ch 根据 0 / 5 / 4  ,查干筛孔的流量系数图 0  ① 精馏段由下式得 ch = 2 2001 6 .3 2 3 .7 80 .0 5 1 0 .0 5 1 0 .0 3 0 10 .8 9 1 3 9 4 .3vlu mC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提馏段由下式得 2 200 6 1 1 157 luhm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精馏段气流穿过板上液层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lh 1 . 0 4 0 . 2 0 /2 . 5 4 0 . 2 0 3 4stfvu m sAA    0 .4 5 3 .6 0 .8 5 4avFu    由图充气系数 0 与 aF 的关联图查取板上液层充气系数 0 为 则 lh = 0 Lh = 0   0 .5 7 0 .0 8 0 .0 4 5 6w o wh h m    ② 提馏段气流穿过板上液层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lh 0 . 9 5 6 0 . 4 0 9 /2 . 5 4 0 . 2 0 3 4stfvu m sAA     0 . 4 0 9 5 . 1 8 0 . 9 3 1avFu    由图充气系数 0 与 aF 的关联图查取板上液层充气系数 0 为 则 lh = 0 Lh = 0   0 .5 8 0 .0 8 0 .0 4 6 4w o wh h m  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14 ① 精馏段克服液体表面张力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h 由 h = 304 4 2 6 . 0 6 1 0 0 . 0 0 1 5 21 3 8 4 . 3 9 . 8 1 0 . 0 0 5L mgd  ② 提馏段克服液体表面张力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h 由 h = 304 4 2 2 . 0 9 1 0 0 . 0 0 1 4 41 5 7 4 . 8 9 . 8 1 0 . 0 0 5L mgd  故 ① 精馏段 ph = 0 . 0 3 0 1 + 0 . 0 4 5 6 + 0 . 0 0 1 5 2 = 0 . 0 7 7 2 2 m 单板压降 pLP h g = 0 . 0 7 7 2 2 1 3 8 . 4 3 9 . 8 1 9 7 1 0 . 9 9 7 ( 1 . 0 )p a k p a k p a    (设计允许值) 故 ② 提馏段 0 . 0 0 4 2 7 + 0 . 0 4 6 4 + 0 . 0 0 1 4 4 = 0 . 0 5 2 1 1 mph   单板压降 pLP h g = 0 . 0 5 2 1 1 1 5 7 4 . 8 9 . 8 1 8 0 5 0 . 8 0 5 ( 1 . 0 )p a k p a k p a    (设计允许值) (二) ① 精馏段雾沫夹带量 ve 的验算 由式 ve = 3 .265 .7 1 0TfuHh    = 3 .2635 .7 1 0 0 .22 6 .0 6 1 0 0 .4 2 .5 0 .0 7   = 10 kg 液 /kg 气 液 /kg 气 故在设计负荷下不会发生过量雾沫夹带 ② 提馏段雾沫夹带量 ve 的验算 由式 ve = 3 .265 .7 1 0TfuHh    = 3 .2635 .7 1 0 0 .7 8 32 2 .0 9 1 0 0 .4 2 .5 0 .0 7   = kg 液 /kg 气 液 /kg 气 故在设计负荷下不会发生过量雾沫夹带 (三) ① 精馏段漏液的验算  04 . 4 0 . 0 0 5 6 0 . 1 3o w L l Vu C h h    = 4 . 4 0 . 8 9 0 . 0 0 5 6 0 . 1 3 0 . 0 7 0 . 0 0 1 5 2 1 3 9 4 . 3 / 3 . 7 8x    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 15 = /ms 筛板的稳定性系数 0 1 5 . 1 61 . 8 4 ( 1 . 5 )8 . 7owuk u    故在设计负荷下不会产生过量漏液 ② 提馏段漏液的验算  04 . 4 0 . 0 0 5 6 0 . 1 3o w L l Vu C h h    4 . 4 0 . 8 9 0 . 0 0 5 6 0 . 1 3 0 . 0 7 0 . 0 0 1 4 4 1 5 7 4 . 8 / 5 . 1 4      = /ms 筛板的稳定性系数 0 1 5 . 1 61 . 9 2 ( 1 . 5 )7 . 8 9owuk u    故在设计负荷下不会产生过量漏液 (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