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划主干路。 项目北起规划横三路,南至规划横五路,西起纵三路,东至纵六路,设计路线总长 米,道路断面采用单块板,本次仅进行 8m行车道设计,道路断面布置为: 米土路肩 +8米行车道 + 米土路肩。 设计标准 道路工程设计标准 横三路、横四路、横五路、纵三路、纵四路、纵五路、纵六路按城市主干道设计,设计行车最大速度为 40km/h,交叉口设计行车速度为 20~28km/h。 设计初期拟定交通流量为 1680 辆 /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7%,行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 15 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 10年;纵六路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 20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 15 年。 路面结构计算荷载为 BZZ100,全路段以规划中心线为道路实施中心线。 桥涵设计标准 桥涵设计荷载按城 A级计; 设计洪水频率为 1/50。 设计依据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签署的关于 县波斯坦库勒工业园道路工程的设计合同。 我院出具的《 县工业园区水厂及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院测绘分公司提供的 1:1000 的电子地形图及外业测量数据。 新疆圣峰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坐标为 1980 坐标系,标高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现场踏勘收集的有关资料。 设计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2020) 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20)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GB506882020)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5 页 共 55 页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CJJ759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 城市道路部分》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20) 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20) 9.《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20) 10.《公路勘测规范 》 (JTG C102020)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20)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20)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0)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20) 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20)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1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 地质情况简述 项目区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地面纵坡为。 结合现状采石基坑,设蓄水深度为 ,顺等高线条形布置,东北至西南底宽 120m,西北至东南底长 560m,东北面最大挖深 ,西南面挖深为 ,挖方的一部分可考虑作为筑堤土料,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根据业主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项目区地层为第四级冲积物,岩性主要卵石夹巨砾,属砾类土,干密度为 ~㎝,属中密一密实,级配良好,中粗砂充填, 砾为次圆状,最大粒径 ,休止角 ~,为非冻胀土,承载力标准值 fak=350kpa。 道路总体规划方案 波斯坦库勒园区道路总体规划为十七纵、六横。 为保持道路的便捷性和通达性,主次干道形成一定的系统,主干道以交通性为主,次干道以生活性为主。 本次计划实施其中起点位于横二路向南延伸 1580 米至横五路,纵六路起点位于横一路向南延伸2170 米至横五路。 横三路起点位于纵二路向西延伸 3670 米至纵十路。 详见: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6 页 共 55 页 表 4— 1 本次实施 道路规划一览表 序号 路段名称 道路宽度 (m) 道路长度 (m) 排水口(个) 圆管涵(个) 01 横三路 8m 46 4 02 横四路 8m 210 12 03 横五路 8m 38 2 04 纵三路 8m 40 4 05 纵四路 8m 40 4 06 纵五路 8m 40 4 07 纵六路 8m 22 1 合计 436 31 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是三大基本交通参数之一, 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交通量调查是交通量预测和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目的是研究影响区内交通发展的现状;提供远景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资料。 在交通调查取得大量设计资料之后,研究工作就转入统计分析阶段。 交通量调查的地理范围与项目影响区划分是相同的,影响小区所覆盖的面积不能重叠,交通量调查与社会经济必须在小区数目和各个区域地界划分方面保持一致,以便于今后预测工作的进行。 交通量预测方法 (一)交通量的分类 按交通组成可分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机动车又分为客车和货车,其中又分为大型车、中型 车、小型车以及摩托车;非机动车又分为自行车、兽力车和人力车。 根据交通量的不同用途,需要用某 — 期间交通量的平均值作为该期间交通量的代表,通常有: 平均日交通量 (ADT):为任意期间各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 周平均日交通量 (WADT):一周交通量总和除以 7所得之值。 月平均日交通量 (MADT):一月交通量总除以该月的天数所得之值。 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一年交通量总除以该年日数所得之值。 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7 页 共 55 页 交通量预测是预测科学在交通上的具体应用,属于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它是建设项目必要性论证,确定 道路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以及经济评价的依据。 (二)确定预测目标 交通量预测的目标是一条道路的远景交通量,对预测日标应事先界定,包括预测的路线、推算的年代、车辆种类等。 还要预测未来特征年的交通量,一般来说,特征年宜选在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末年,基年 (历史年份资料的最后一年 ),建设初年、项目投入使用的初年,预测末年 (从项目投入使用算起的第 20 年 )往往是当然的特征年。 (三)远景交通量的推算 对一个道路建设项目来说,远景交通量通常由正常交通量、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构成的。 正常交通量包括现有交通量和自然增加交通量两 部分。 转移交通量是指道路建成后,从其他道路及由于竞争关系而从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主要是由于时间和距离缩短,改变了经济可接近性,以及由于道路建设前后沿线引起新的产业布局和开发项目,而新产生的交通量。 交通量预测结果 本次项目只进行了 2 条道路交通量测算(横三路与纵六路同为主干道等级) 按城市主干道设计,设计行车最大速度为 40km/h,交叉口设计行车速度为20~28km/h。 根据园区规划资料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 交通量按平峰和高峰测算,高峰期预计 3 小时,平峰期 9个小时。 高峰期车流 量 5辆 / 分钟,平峰期车流量 3辆 /分析,交通量预测结果如下: 表 4— 2 交通量预测统计表 道路名称 平均日 PCU流量 2020年 2018年 2021年 2031年 流量 流量 增长率 流量 增长率 流量 增长率 纵六路、横三路 1680 1808 % 1853 % 1877 % 设计初期拟定交通流量为 1680 辆 /日,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7%,行车道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 15 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0 年;纵六路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设计年限为 20 年,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 15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8 页 共 55 页 年。 路面结构计算荷载为 BZZ100,全路段以规划中心线为道路实施中心线。 道路设计方案 方案一:复合型路网模式 (一)规划目的:为了满足园区规划的发展需要,防止拥堵,同时缓解项目区核心地段车辆拥堵状况,同时也为将来继续发展做铺垫。 (二)规划思路:项目区的特点是呈“田字”状。 由于规划道路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节约建设资金的目的,应尽量在考虑原有道路不变的情况下车流的走向与控制 因之,对两 条道路应定性为综合性道路,即其发展应主要在为生产服务的基础上考虑其它功能的发展建设。 该模式的设计构想一是将整体道路构成环状。 通过两条路的东西南北补充,达到规划目的。 (三)具体步骤。 将两条路纳入规划范围构成环形道路。 在该环状主道路下主要又有两条支路道路相连接。 其中每条道路,均可与周边道路单独构成一个小环状。 从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高峰时期道路拥堵的压力。 对车站与公交规划。 在这种模式下,主要是以发展慢速交通为主,故而车站与公共交通的设置应满足慢速交通的发展需要。 即要设立慢速交通路 线要在各个接口点以及地产点设立车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私家车管理与停车场的规划。 在发展环状道路的时候,能够满足普通情况下私家车的需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对私家车进入进行限制。 同时在两条路三大板块处设立大型停车场,以满足私家车到此停车的需要。 当项目区举办大型项目时,应对私家车的进入进行管理与控制,为了避免车辆的拥堵应限制车辆的进入,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车位以满足需求。 最后在通过慢速公共交通或步行的方式将人流引往项目举办地。 节点控制规划。 项目区有主要两条连接道路,交叉路口较多,应根据不 同节点的车流量大小设立红绿灯乃至摄像监控设备,以保证车行的顺畅和人行的安全。 对外交通的规划。 两条道路承担了项目区一定对外交通功能,在规划上应该将这种功能继续放大,充分使过境交通沿文化路通过,强化路段的通达性。 从而缓解项目区中心交通的压力。 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9 页 共 55 页 (四)该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能够使公共交通,私家车辆与过境车辆能够快速的通过,将园区的交通作用发挥到最大,缓解项目区中心交通的压力。 第二,不用更多的建设道路,只是利用已有的道路进行规划,可以大大减少建设成本。 第三,道路成一个整体性,能够相互之间互补与串通。 同时在每个小循环上也可进行相互间车辆分流,达到在堵车时分流的目的。 第四,利于大型项目活动的组织进行,避免在人流车流汇集时的混乱。 缺点。 在这种模式下,对两条道路等级要求较高,理论上应该达到国家二级公路水平,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拓宽以及延伸。 其次要重点处理这种模式发展的慢速交通与人的步行通达性的结合。 方案二,单一主体路网模式 (一)规划目的:这种模式是为了最大化的配合项目区远景规划建设,给项目区规划布置带来最大化的空间 ,同时也是将两条到路的交通效应最大化,满足各类车辆行驶要求。 (二)规划思路:这种模式主要是发挥项目区两条路的交通优势,将路段上的交通通达性做到最大。 同时,在规划上,按照交通分离与交通流量均分原则实行交通设施建设。 (三)具体步骤 对横三路路进行快速交通建设的实施。 对纵六路设置分离线或分离墩,进行分道处理,分为快速公共交通道与快行交通道。 要保证车辆各行其道,以增强、纵六路的通行能力,防止车辆拥堵和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 在交通流量上的均分。 应采取禁行措施,不能使各道路上的车 辆类型混杂。 同时要在节点处禁止左转,以保证车辆通行的畅通。 如有必要左转,应在节点处设立红绿灯,并且红绿灯的设置距离应大于 1 公里。 采取公交优先的原则,结合轻轨交通,发展快速公交,满足两条道路沿线居民的生活需要与前来园区人流的需要。 保持道路的连续性。 在这种模式下,两条道路承担了对外,对内的交通运输墨玉县工业园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0 页 共 55 页 任务,就必须保证他的连续性。 要减少各类汽车的抛锚事件,提高管理效率,保障道路上信号系统的正常工作。 停车场的规划。 在这种模式下,为了确保道路的畅通,停车位的设立一是需要在道路沿线 节点处设立专门的停车道;二是要与道路沿线的各个住宅小区相结合,发挥小区的停车优势,三是要求各个会产生车流人流积聚的场所如商场,公园、饭店等设立自身的停车场,以满足到此的私家车停车需要。 要使三种停车模式相结合,才能有效的解决在车流量高峰期的停车问题。 对外交通规划。 在这种模式下,由于横三路主要是快速交通道路,故而在承担对外交通任务时应考虑分时段进行,避免在交通高峰期与过境车辆尤其是过境货物车辆的混杂。 (四)该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在该模式下各类车辆各行其道,道路的交通 作用能够发挥到最大。 第二、强调横三路的道路作用与景观作用结合。 第三、道路横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