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施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米,最低动储量为。 (3) 地质 项目区地处平原地带,地表高程为 —,地表下 1800米为三迭纪大冶灰岩,上覆侏罗纪、第四纪地层,上为全新世现代冲积层,冲积层厚度为 150—260 米。 (4)地形 项目区属滨湖平原地区,属长江冲积平原,地势低洼,坡降平坦,海拔 - 米。 (5)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水稻土、潮土为主,土壤质地以中壤为主。 土壤干容重 —,土壤有机质含量 %,速效磷—,项目区耕作层厚度为 30cm, PH 值为 —,土壤宜耕性一般,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7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6)自然灾害 项目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灾、旱灾、虫灾和风、雹灾等。 其中水灾有洪灾和雨季渍涝,洪灾常与渍涝相伴,特别是沿河地区,历史上洪灾频繁。 旱以伏旱 (7—8 月 )为主,秋旱 (9—10月 )常有,春旱、冬旱稀少。 虫灾主要有蝗虫、螟虫、稻飞虱、粘虫、红粘虫等,导致水田、旱地作物均受危害,现大多以农药进行有效控制。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和劳动力情况 据《 ****统计年鉴 2020》 及新街镇 2020年 统计年报 ,项目区项目区总人口 19384人,农业劳动力 6894 人。 人均耕地 ,耕地无撂荒情况。 (2)经济发展水平 据相关资料统计,农民人均收入 3614 元,其产值、收入平均综合 年增长 10%以上。 (3)农业生产方式 项目区现有生产方式 均可 采用机械化, 但由于交通条件的影响, 唯有靠近武蒲公路和 幸福路 附近 的田块 采用这种作业方式。 由于交通不够畅通、田块比较零碎等,大部分村庄仍然利用人力畜力耕作方式。 若改善了耕作条件,便于机 械作业,使规模化的生产变成可能,促进了农村土地个人承包经营向个人、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转变。 由此可带动和拉动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并且有力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从而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农作物种植情况 目前耕作制度不断改进,复种指数相应提高,形成水田种植格局和*******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8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旱地种植格局。 项目区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和蔬菜为主,兼种玉米、油菜、小麦,其中水稻一般种植早稻、晚稻两季。 基础设施情况 (1)交通设施 项目区有 武蒲 (武汉 - 蒲圻 )公路 穿过, 紧邻 武嘉复线路 (又名幸福路) ,都为水泥路面,运行良好。 另外还有各村简陋的泥泞田间道,路面已毁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其余道路不分级别,路面标准低。 特别是通往护堤垸的土路,坑洼不平十分严重。 现场踏勘,群众反映路面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急需修复。 (2)水利设施 项目区的灌溉主要有百里长渠,主要灌溉渠系有厶堤汉支渠、熊家山支渠、五一支渠、五四支渠、林家庵支渠、港东支渠、荆江支渠、先锋支渠、增产支渠、中沟儿支渠、九十丈支渠、五星支渠、老堤角支渠、四新支渠、余家方支渠、罗家洲支渠等原有一些灌溉设施,基本能够满足项目区的灌溉需求,但由于长期没有清理,渠道损 毁和淤塞现象严重,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加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每年因为争水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 项目区现有的排水通道主要通过护堤垸排水沟、林家庵支沟、荆江支沟、九十丈支沟、中沟儿支沟、五星支沟、老堤角支沟、余家方支沟、***中心沟等经马安河和幸福河流入西凉湖后由余码头排入长江。 这些支沟已多年未曾清理,淤塞严重,排水功能已大大减弱,是影响项目区内排涝的主要原因。 必须加以清淤并完善渠系建筑物,恢复原有功能。 *******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9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3)电力设施 项目区临近鱼岳镇二十二、十一万变电站,能满足用电需求。 区内各村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均配有 多台变压器,电力设施完备,线路、容量均能满足项目区生产生活用电,也能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用电需求。 (4)其它 项目区内无其它工矿企业,无污染源,但存在零星分布的废弃园地,不能耕种。 由于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水土保持等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林木等植被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质量差。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土地总面积为 公顷,建设规模为 公顷。 耕地 公顷,其中水田 公顷,旱地 公顷,菜地 公顷;废弃园地 公顷; 其 它园地 公顷。 其他农用地 公顷,其中农村道路 公顷,废弃坑塘水面 公顷,农田水利用地 公顷,田坎 公顷 ,废弃谷场 公顷;未利用地,荒草地 公顷。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单位:公顷 名称 农用地 未利用地 建设规模合计 耕地 园地 其他农用地 未利用地 小计 灌溉 水田 旱地 菜地 废弃园地 其它园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废弃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废弃 谷场 荒草地 111 114 115 125 125 153 154 156 157 158 311 马鞍山村 晒甲山村 港东村 王家月村 沙湖岭村 余码头村 合计 *******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10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比例 (%) % % % % % % % % % % % % % % 备注 项目区总面积 ,建设规模为 ,其中 不动工面积合计 (不动工居民点 ,不动工公路 公顷。 不动工坑塘水面 公顷。 不动工林地 公顷。 不动工坟地 公顷)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水利条件较差 项目区农业生产用水主要依赖百里长渠及百里长渠 所属 支 渠 ,自然形成了部分主干渠(沟)系,部分田块有一些农民为便于耕作自行开挖的毛渠(沟),可用于灌排水,但多为灌排合一形式,不利于解决现有实际问题。 同时由于缺少 渠系建筑物 配套 , 灌水入田困难,大雨遇涝难以排出,且因年久失修导致淤塞现象较 为严重。 也因如此,许多沟渠因阻碍了农业机械下田作业,农民填平沟渠以利于机械下田,从而毁坏沟渠,加剧了灌排沟渠的毁坏,进一步影响了田间灌排沟渠发挥作用 ,急需配套渠系建筑物。 如 护堤垸片耕地 虽然临近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 百里长渠 ,但是由于地势比较高, 而且缺乏从长渠直接引入的渠道,加上原有灌溉泵站数量少,且无一保存完好,现在该片耕地连田间打药用水都需要用车从数百米外的长渠运来。 可设计 在 长 渠上建设 引水涵闸 , 将水引入到中心路地段,再建设泵站抽水灌溉。 (2)土地利用粗放,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 目前各个村村民对土地的利用仍 停留在粗放生产、广种薄收的低水平上。 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且受到现有耕作条件的限制,主要是人畜耕种,机械耕作比较少,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一定的影响,不能适应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形势的需要。 (3)道路布局不尽合理,田块通达度较差 项目区内道路、耕地相互不配套,影响并制约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 田间道路布局不到位,较多田块无道路通达,或路面状况不佳,均为土质,不利于农业运输。 大多数田块内部以埂代路,使得进入耕作田块比*******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11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较困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另外,项目区内道路弯曲程度大,分布不合理。 这不仅使得农 民实际耕作距离加大,下田时间延长;而且直接导致田间道路占地面积增大,农业用地有效利用系数减小。 此外,由于道路建设标准过低,未经硬化,雨季机械无法通行,给农民的生产和货物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4)零星废弃园地撂荒,土地利用率低 项目区零星废弃园地,面积较分散,破坏了整体耕作布局,土地利用率低下,并且极大地限制了机械化操作,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项目区规模内容与工期 根据规划设计报告, 项目区总面积 公顷。 建设规模为 公顷,新增耕地 公顷,新增耕地比率 %。 本 项目计划建设期限为一年,从 2020 年 2月动工,至 2020年 1月完工。 投资预算 项目区总建设规模 公顷, 总 投资 ,单位面积投资 约 /公顷。 项目由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组成。 其中: 工程施工费 ,占总投资的 % (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投资 ,占工程施工费 %;农田水利工程投资 万元,占工程施工费 %;田间道路工程投资 万元,占工程施工费 %;其它工程 ,占工 程施工费%) ;设备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其他费用 万元,(其中 : 前期工作费 万元,工程监理费 ,竣工验收费 ,业主管理费 万元 ,青苗补偿费 ),占总*******镇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规划 施工 设计报告 ****国土资源局 12 ********开发整理有限公司 投资的 %;不可预见费 ,占总投资的 %。 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 项目区土地整理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 改善农业基础环境,为现代化农业提供条件 通过土地整理,将形成较规整的田块,配套较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农田 灌排系统和农田防护系统,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等奠定基础。 为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转变小农经济观、运用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方法、建设新型的平原农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当地气候优势提供条件。 (2) 提高耕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的有效耕地数量将会增加。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区内农田道路、灌溉排水工程将全部配套,建立起互联互通的道路网络和灌排网络;项目区内高低不平的耕地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平整,形成路成框、林成行、沟成网的生产布局模式,增强了耕地的保水、保肥、抗灾能力,从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 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 由于本项目属平原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现有土地利用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