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低电平有效 sbit rd=P1^1。 //读数据控制 ,低电平有效 sbit wr=P1^2。 //AD 转换起动控制 ,上升沿有效 sbit intr=P1^3。 //AD 转换结束输出低 uchar led[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5ms 延时子程序 ///////////////// void delay(uint i) { uint j。 for(。 i0。 i) for(j=0。 j410。 j++)。 } // 启动 AD 转 换 子 程 序////////////////////////////////////////////////////////// void start_ad(void) { cs=0。 //允许进行 A/D转换 wr=0。 _nop_()。 wr=1。 //WR 由低变高时 ,AD 开始转换 while(intr)。 //查询转换结束产生 INTR 信号 (低电平有效 ) 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4 cs=1。 //停止 AD转换 } //读 A/D数据子程序 /////////////////////////////////////// read_ad() { uint ad_data。 ad0_7=0xff。 cs=0。 //允许读 rd=0。 //读取转换数据结果数据结果 _nop_()。 ad_data=ad0_7。 //把数据存到 ad_data 中 rd=1。 cs=1。 //停止 A/D 读取 return(ad_data)。 } //数据处理与显示子程序 ////////////////////////////////////// //说明 :当输入电压为 5V 时 ,A/D 输出为 FFH,即输入电压 =AD 数据*(5/255)=AD 数据 /(255/5)=AD 数据 /51 // 用四位数码管进行显示 ,数码管的 A~H接于 P3口 ,公共端从 最低位是 ,最高位是 void data_shout(uint ad_data) { uint a=50,one,two,three,four。 four=ad_data/51。 //第四位数码管 (最高位 ) three=ad_data%51*10/51。 //第三位数码管 two=ad_data%51*10%51*10/51。 //第二位数码管 one=ad_data%51*10%51*10%51*10/51。 //第一位数码管 (最低位 ) while(a) 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5 { P3=led[one]。 P2=0xfe。 delay(1)。 P3=led[two]。 P2=0xfd。 delay(1)。 P3=led[three]。 P2=0xfb。 delay(1)。 P3=led[four]0x80。 //显示小数点 P2=0xf7。 delay(1)。 } } int main(void) { while(1) { start_ad()。 //启动 AD data_shout(read_ad())。 //读 AD 数据并显示 } } 单片机模块 AT89S52 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 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存储器。 使用 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6 技术制造,与工业 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 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 8 位 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 Flash,使得 AT89S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AT89S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 字节 Flash, 256字节 RAM, 32 位 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 2 个数据指针,三个 16 位 定时器 /计数器,一个 6向量 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 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 AT89S52 可降至 0Hz 静态逻 辑操作,支持 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 RAM、定时器 /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 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 RAM 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AT89S52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P0口 : P0口为一个 8位漏级开路双向 I/O 口,每脚可吸收 8TTL门电流。 当 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 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 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 /地址的第八位。 在FIASH 编程时, 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 FIASH 进行校验时, P0输出原码,此时 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 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 口, 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 4TTL 门电流。 P1口管脚写入 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 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在 FLASH 编程和校验时, 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 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7 P2口: 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 口, 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 4个 TTL 门电流,当 P2口被写“ 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 并因此作为输入时, 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 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 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 在给出地址“ 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 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 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 P2口在FLASH 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 P3口: P3口管脚是 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 I/O 口,可接收输出 4个 TTL 门电流。 当 P3口写入“ 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 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 P3口将输出电流( 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 单片机 AT89S52引脚图如下所示: 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8 LCD 显示模块 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一种用液晶材料制 成的显示器件。 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每平方厘米几微瓦到几十微瓦)、字迹清晰、寿命长、光照超强对比度越大等突出特点,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低功耗系统、终端显示等方面,尤其是在便携式仪器设备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显示模块我们选择的是 LCM 1H12864M。 主要技术参数和显示特性 : 电源: VDD ~+5V(内置升压电路,无需负压 ); 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 19 显示内容: 128 列 64 行 显示颜色:黄绿 显示角度: 6: 00 钟直视 LCD 类型:。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微位移测量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连同 JSP 文件中的 HTML 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端。 插入的 Java 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 JSP 技术使用 Java 编程语言编写类 XML 的 tags 和 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 网页 还能通过 tags 和 scriptlets 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 JSP 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的显示分离
A128分别 放大 XU 和 SU。 仪用放大器与普通集成运算放大器相比具有很多优 点, 仪用放大器具有能够消除任何共模信号 而 放大差模信号的特性 , 正常工作 时 , 它既能放大微伏级差模信号 , 同时又能抑制几伏的共模信号。 同时 仪用放大器 还具有 线性误差小 输入阻抗高等特性, 为精确测量电路提供了保障。 通过微处理器计算控制 模拟开关 在 各个标准电阻 档位 之间选择合 9
子可能会因冷凝由于灰尘沉积而堵塞。 由于上部燃烧室因给入的空气过多加热升温缓慢,并由于下部烧嘴的助燃空气量太多以及由于石灰冷却空气量太多,致使废气温度升得太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输入的空气量就应相应减少。 如果竖窑停炉较长一段时间后,燃烧室的温度已经降到 900℃。 以下,那么加热升温必须是缓慢的,而且只能依照耐火材料供货商的介绍进行。 这可能指的是温度的增加必须以不超过
2020年 446,713, 2,877,342, % 图 江淮汽车 2020— 2020年盈利现金比率折线图 从表 , 2020 年至 2020 年的净利润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2020年、 2020 年较 2020 年有所下降。 据了解 ,2020 年江淮企业增长速度低于全 行业平均速度, 2020 年则处于战略转型期,再加上轿车的上市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该公司虽然销售收入增加
模具选择相对的注射量。 4. 发泡保压 发泡过程中,两种原料在模具内发生复杂的化学反 应,聚氨酯发泡机体系放出大量的反应热( 1mol 活泼氢和 1mol 异氰酸酯根反应可放热约 109kJ),反应热使发泡剂汽化进入泡沫体的每个泡孔,驱使泡孔体积不断膨胀。 反应热会使模具升温,影响产品的质量。 因此,必须控制该阶段的模具温度,保证产品高质量、高精度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5. 取出成品
等生产过程的科学化、数字化。 物联网技术发展状况 “ 物联网 ” (IOT, Inter of Things)也叫 “ 传感网 ” ,是 “ 传感网 ” 在国际上的通称;它是指物体通过装入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 (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 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或其它方式进行连接,然后与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