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果在 内未检测到其工作,出现故障,内部定时器将 使看门狗 WD1 处于低电平状态,为系统提供保护,避免死机、程序跑飞或进入死循环等意外的发生。 数据采集电路 针对本课题数据的采集,首先分析此次研究设计的背景是在校园教学楼的教室里,主要采集的参数有 教室的环境光强度和人体存在与否。 常见的环境光强度采集器件主要有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考虑抗干扰的需要,选用灵敏度较高的光敏三极管。 此外,人体存在传感器要求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本系统采用逻辑电平输出的 HP208 型号的人体传感器。 一、环境光采集电路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光转换成电量的传感器。 采用的光敏 三极管除了具有光敏二极管能将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的功能外,还有对电信号放大的功能。 再无光照时三极管的穿透电流很小,为暗电流。 有光照时,穿透电流增大,成为光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1 电流。 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于是在负载电阻上就能得到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信号。 因此光敏三极管灵敏度高,而且体积小、工作电压低、工作电流小、发光均匀稳定、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 环境光采集电路原理图如图 35 所示。 当教室内自然光光照强度高于一定程度时 (即设定参数),则光敏三极管 D6 呈现低阻状态即小于 1 KΩ,三极管 Q8 的基极电压将增大,使三极管 Q8 饱和导通,就会使三极管 Q8 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不参与工作。 当办公场所室内自然光光照强度小于一定程度时 (即设定参数 ),则光敏三极管 D6 呈现高阻状态大于 100 KΩ,使三极管 Q8 截止, Q8 的集电极输出高电平,参与电路工作。 其中可变电阻 R9 是作为调节室内环境光光照强弱灵敏度参数的器件,其阻值的大小,将会是三极管 Q8 在不同的室内环境光照强度参数下导通,而 R C9 组成的电路是防止外界干扰而设计的,具有防干扰的作用。 图 35 环境光采集电路图 二、人体存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物体,如人体、 木材、石头、火焰、冰等都会发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传感器可对其进行检测。 根据工作原理,红外传感器分为热型和量子型两类,热型红外传感器也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或被动红外传感器。 与量子型相比,热型的红外线波长范围较宽,价格便宜,并在常温下工作。 量子型与热型的相反,而且要求冷却条件。 本系统采用的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 12 人体存在传感器主要采用了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它是目前在防盗报警、火灾检测、自动门、自动水龙头、自动电梯、自动照明等场合,及非接触温度测量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传感器。 其原因为: 被测对象自身发射红外线,可 不必另设光源; 大气对 、 351Lm、 8141Lm 三个被称为“大气窗口”的特定光通量的红外线吸收较少,非常容易被检测; 中、远红外线不受可见光影响,可不分昼夜进行检测。 人体存在传感器的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如下: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 37℃ ,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 10μM 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靠探测人体发射的 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 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尼尔滤波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 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有人体存在的信号 [12]。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 10μM左右的红外辐射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覆盖有特殊的菲尼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3)人体存在的探测,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有人进入探测区域内 ,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人体存在传感器的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输出有人体存在的信号。 5)菲尼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现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有人进入时,移动人体发出的红外线被红外传感器接收,则人体存在被感应,并输出高电平。 若人体进入最不敏感移动方向时,人体传感器所体现的信号就不会理想,有时还会产生误动作,所以要特别注意人体传感器的安装方向。 三、人体存在信号采集电路 人体传感器 HP208 基于 红外线的智能产品,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 1)感应为全自动方式,人进入感应范围时输出高电平(高 ),人离开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3 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低 ),其高低电平利于采集; ( 2)采用可重复触发方式。 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 15s 后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 3) 人体传感器工作电压宽为 DC3VDC24V; ( 4) 人体传感器制作成锥面形状,感应范围大于小于 140176。 锥角,感应距离为7m 以内; ( 5) 其静态电流小于 50μA,功耗低; ( 6) 工作温度介于 15℃ 和 +70℃ 之间,适应性强; ( 7)灵敏度高,可靠性强。 人体传感器的 1 号引脚为电源信号端, 3 号引脚为地信号端, 2 号引脚为采集信号输出端。 在电路设计中,为了使人体传感器的工作更加可靠,介于人体传感器的信号引脚 2 与地信号引脚 3 之间加一个 6800pF 的电容,另外人体存在传感器的信号引脚 2 与单片机的 引脚相连 , 引脚再接一个 100KΩ 的上拉电阻,增加人体存在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可靠性,其电路原理图如图 36。 图 36 人体传感器电路图 系统时钟电路 根据教室灯光使用特性,该系统还应受到时间的控制,因此本研究还加入硬件时钟电路以保证系统的智能化运行。 传统的时钟芯片,如 MC14681 MC68H68T、 LM8365 等,这些芯片的引脚基于单片机的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 14 太多,体积大,占用的口线多。 而现在流行的串行时钟芯片很多,如 DS130DS130 DS130 PCF8485 等,这些电路的接口简单、价格低廉、使用方便,被广泛的使用。 考虑到本系统停电时需为时钟电路提供电源、且不占用太多单片机资源,本系统采用美国 DALLAS 公司推出的具有 充电能力的低功耗 1 8 的用于临时性存放数据的 RAM 寄存器的实时时钟芯片 DS1302。 此芯片采用的是串行通信方式,可为掉电保护电源提供充电功能,也可以将此功能关闭。 该芯片对年、月、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为 ~ [13]。 DS1302 只需三根线即可与单片机进行通信,体积小,使用简单,时钟精度较高 [14],满足系统的要求。 可为掉电保护电源提供可编程的充电功能的时钟芯片 DS1302 的引脚图如图37 所示。 图 37 DS1302 的引脚图 DS1302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连接 原理图如图 38,其中 Vcc2 外接 可充电的锂电池,为 DS1302 的备用电源。 Vcc1 外接系统供电模块的输出稳定电压 +5V,为 DS1302 的主电源。 DS1302 由 Vcc1 和 Vcc2 两者中较大者供电。 当 Vcc1 大于Vcc2+,由 Vcc1 给 DS1302 供电,系统正常运行;在主电源关闭的情况下,Vcc1 小于 Vcc2,由 Vcc2 给 DS1302 供电,保持时钟的连续运行。 X1 和 X2 是振荡源,外接 晶振。 RST 是复位 /片选线,通过把 RST 输入驱动置高电平来启动所有的数据传送,与单片机的复位信 号相连。 时钟输入端 SCLK 接单片机 引脚,进行时钟控制。 数据输入 /输出端 I/O 接单片机 引脚,进行数据传输。 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5 图 38 DS1302 与单片机接口电路连接图 继电器驱动电路 继电器驱动接口电路如图 39 所示,这里继电器由相应的 PNP 型号的 9012 三极管来驱动。 开机时,单片机初始化后的 ,三极管截止,所以开机后继电器始终处于释放状态。 如果 ,三极管的基极就会被拉低而产生足够的基极电流,使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就会得电吸合,从而驱动负载 ,点亮相应电灯。 继电器的输出端并联 100Ω 的电阻和 6800pF 电容,目的是避免继电器吸合与释放期间产生火花。 继电器线圈两端反相并联的二极管是起到吸收反向电动势的功能,保护相应的驱动三极管,这种继电器驱动方式硬件结构比较简单。 图 39 继电器驱动电路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 16 蜂鸣报警电路 在教室中,若采用手动方式控制时,一方面由于学生及管理人员的疏忽,教室里没有人而灯还亮着,导致教室灯工作超时,能源浪费。 于是本系统采用蜂鸣报警电路,以声音的方式来教室无人并关闭电源;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学习紧张,在夜里忘了时间点,学习期 间开灯时间过长,致使教室灯工作超时,于是本系统蜂鸣报警电路就会发出声音,在晚上 10 点时提醒学生应该休息或必须改用手动强制控制灯了。 这样,还可以更好的保护公共设施。 本系统采用超时报警的电路如图 310 所示,单片机的 端口外加一个 10K的上拉电阻,在经过限流电阻 100Ω 与三极管 C945 的基极相连。 当 端口为低电平,即基极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驱动蜂鸣器发出声音,以示教室灯工作超时。 若 端口为高电平,即基极为高电平时,三极管截止,蜂鸣器不工作,教室灯工作正常。 本系统采用超时报警电路方便了管理 人员对教室的管理,能够更好地、及时地管理教室。 图 310 蜂鸣报警电路 按键控制电路 按键控制电路如图 311 所示。 按键的输入信号分别接到 , , ,用二极管和与门电路将按键信号引到外中断 0 的引脚。 按键控制电路采用单片机 P2 口的低 4 个口作按键的输入信号端,信号取自电阻的分压。 当按键未按下时, — 端口的电压接近电源电压,为高电平,当某一按键按下时,对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7 应端口被按纽开关短接到地,为低电平。 单片机检测 4 个端口电平的变化,从而确定是哪个键被按下。 键盘 工作方式采用中断扫描方式, 4 个二极管和 10K 电阻组成与门电路,当任一键按下时,与门输出 引脚的电平都会由高变低。 第二功能是外部中断 0 的输入引脚,我们利用其电平的变化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读入 P2 口低 4 位信号,确定哪个键按下,执行相应的按键功能, 电容和 10K 电阻组成滤波电路,消除按键的抖动。 图 311 按键控制电路 本章小节 针对本研究设计的任务要求, 本章首先对主控芯片单片机进行了比较选取,最终选取了在大学期间学习 的较为熟悉且功能强大的 AT89S51 单片机,然后分别对外围电路各大模块(按键控制、时钟控制、环境光采集、人体存在传感器等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完成了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教室灯光控制系统的设计 18 第 4 章 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在单片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再配上相应的软件,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用户软件的开发与系统硬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系统的硬件及输入输出的方法确定后,程序软件就可以完全独立的进行设计、开发。 系统监控主程序模块 监控程序按模块分为监控主程序和命令处理子程序 [15]。 监控主程序的基本任务是调用子程序,一个主程序可以调用多个子程序,对于 51 系列单片机,系统资源有限,主程序通常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即是一个反复调用子程序的过程。 子程序主要分为中断子程序和功能子程序,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嵌套和调用,即中断子程序可以调用功能子程序。 在应用软件的设计中,尽可能各个功能模块写成子程序的形式,并通过主程序调用。 而命令处理子程序完成各种命令所规定的具体操作,它按各种命令再分为不同的子程序模块,它的编程方法与功能要求及系统应用密切相关。 监控主程序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它外围模块 一般都需经过监控模块实现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监控主程序接受和分析来自键盘的命令,进而把控制转到相应的处理子程序的入口,起引导作用。 本系统监控主程序模块主要包括对系统外围器件输入、输出参数的初始化自检,看门狗的激活,多任务操作模块的调用 (系统中的信号采集处理、时钟管理、按键接收处理 ),实时中断处理等。 除初始化和自检外,监控主程序一般总是把其余部分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无限循环,系统所有功能都在这一循环中周而复始的有选择的执行 [16]。 系统自检初始化 系统自检初始化是保证整个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 要条件,系统加电复位后,直接进入自检初始化程序,完成系统的自检及初始化。 本系统中的自检初始化主要指各接口芯片的检测、芯片内部设定参数的初始化及系统内部寄存器的初始化。 各接口芯片的检测主要检测各芯片是否已处于准备工作的就绪状态,有无硬四川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19 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