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人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 位通用微处理器,采用工业标准的 C51内核,在内部功能及管脚排布上与通用的 8xc52 相同,其主要用于会聚调整时的功能控制。 功能包括对会聚主 IC 内部寄存器、数据 RAM 及外部接口等功能部件的初始化,会聚调整控制,会聚测试图控制,红外遥控信号 IR 的接收解码及与主板 CPU 通信等。 主要管脚有: XTAL1( 19 脚)和 XTAL2( 18 脚)为振荡器输入输出端口,外接 12MHz 晶振。 RST/Vpd( 9 脚)为复位输入端口,外接电阻电容组成的复位电路。 VCC( 40 脚)和 VSS( 20 脚)为供电端口,分别接 +5V 电源的正负端。 P0~P3 为可编程通用 I/O 脚,其功能用途由软件定义,在本设计中, P0 端口( 32~39 脚)被定义为 N1 功能控制端口,分别与 N1的相应功能管脚相连接, 13 脚定义为 IR 输入端, 10 脚和 11脚定义为 I2C 总线控制端口,分别连接 N1的SDAS( 18脚)和 SCLS( 19脚)端口, 12 脚、 27 脚及 28 脚定义为握手信号功能端口,连接主板 CPU 的相应功能端,用于当前制式的检测及会聚调整状态进入的控制功能。 P0口 P0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型双向 I/O 口, 也即地址 /数据总线复用口。 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能吸收电流的 方式驱动 8 个 TTL 逻辑门电路,对端口 P0 写“ 1”时,可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 Flash 编程时, P0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 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 P1口 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 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IL)。 与 AT89C51 不同之处是, 和 还可分别作为定时 /计数器 2 的外部计数输入( )和输入( ), 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 P1 接收低 8 位地址。 P2口 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20201225 11 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 P2 写“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IIL)。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 16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 MOVX @DPTR 指令)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 @RI 指 令)时, P2 口输出 P2 锁存器的内容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 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一些控制信号。 P3口 P3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 P3 口写入“ 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 此时,被外部拉低的 P3 口将用上拉电阻输出电流( IIL)。 P3 口除了作为一般的 I/O 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 P3 口还接收一些用于 Flash 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工作时, RST 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 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 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 8 位字节。 一般情况下, ALE 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 1/6 输出固定的脉冲信号,因此它可对外输出时钟或用于定时目的。 要注意的是:每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 ALE 脉冲。 对 Flash 存储器编程期间,该引脚还用于输入编程脉冲( PROG)。 如有必要,可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区中的 8EH 单元的 D0 位置位,可禁止 ALE 操作。 该位置位后,只有一条 MOVX 和 MOVC 指令才能将 ALE 激活。 此外,该引脚会被微弱拉高,单片机执行外部程序时,应设置 ALE 禁止位无效。 PSEN 程序储存允许( 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读选通信号,当 AT89C52 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机器周期两次 PSEN 有效,即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将跳过两次 PSEN 信号。 EA/VPP 外部访问允许。 欲使 CPU 仅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地址为 0000H— FFFFH), EA 端必须保持低电平(接地)。 需注意的是:如果加密位 LB1 被编程,复位时内部会锁存 EA端状态。 如 EA端为高电平(接 Vcc 端), CPU 则执行内部程序存储器中的指令。 Flash 存储器编程时,该引脚加上 +12V 的编程允许电源 Vpp,当然这必须是该器件是使用 12V 编程电压Vpp。 XTAL1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及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XTAL2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特殊功能寄存器 在 AT89C52 片内存储器中, 80HFFH 共 128 个单元为特殊功能寄存器( SFE), SFR 的地址空间映象如表 2 所示。 并非所有的地址都被定义,从 80H— FFH 共 128 个字节只有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20201225 12 一部分被定义,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定义。 对没有定义的单元读写将是无效的,读出的数值将不确定,而写入的数据也将丢失。 不应将数据“ 1”写入未定义的单元,由于这些单元在将来的产品中可能赋予新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复位后这些单元数值总是“ 0”。 AT89C52除了与 AT89C51所有的定时 /计数器 0 和定时 /计数器 1 外,还增加了一个定时/计数器 2。 定时 /计数器 2 的控制和状态位位于 T2CON T2MOD,寄存器 对( RCAO2H、RCAP2L)是定时器 2 在 16 位捕获方式或 16 位自动重装载方式下的捕获 /自动重装载寄存器。 定时 /计数器 2控制寄存器 T2CON TF2:定时器 2溢出标志。 定时器 2溢出时,又由硬件置位,必须由软件 清 0,当 RCLK=1或TCLK=1时,定时器 2溢出,不对 TF2置位。 EXF2: 定时器 2外部标志。 当 EXEN2= 1,且当 T2EX引脚上出现负跳变而出现捕获或重装载时, EXF2置位,申请中断.此时如果允许定时器 2中断, CPU响应中断,执行定时器 2中断服务程序, EXF2必须由软件清除。 当定时器 2工作在向上或向下计数工作方式时( DCEN=1) , ExF2不能激活中断。 RCLK :接收时钟允许。 RCLK=1时.用定时器 2溢出脉冲作为串行口(工作于工作方式 1或 3时)的接收时钟, RCLK=0,用定时器 l的溢出脉冲作为接收时钟。 TCLK :发送时钟允许。 TCLK=1时,用定时器 2溢出脉冲作 为串行口(工作于工作方式 1或3时)的发送时钟, RCLK=0 .用定时器 l的溢出脉冲作为发送脉冲。 EXEN2:定时器 2外部允许标志。 当 EXEN2=1时,如果定时器 2未用于作串行口的波特率发生器,在 T2EX 端出现负跳变脉冲时,激活定时器 2 捕获或重装载. EXEN2=0, T2EX端的外部信号无效. TR2:定时器 2启动 /停止控制位。 TR2=l时,启动定时器 2。 C/T2 :定时器 2定时方式或计数方式控制位。 C/T2= 0,选择定时方式。 C/T2= 1时,选择对外部事件计数方式(下降沿触发)。 CP/RL2 :捕 获 /重装载选择。 CP/RL2=l时,如 EXEN2=l.且 T2EN双端出现负跳变脉冲时发生捕获操作。 CP/RL2=0时,若定时器 2溢出或 EXEN2= l 条件下, T2EN 双端出现负跳变脉冲,都会出现自动重装载操作。 当 RCLK=1或 TCLK=1时,该位无效,在定时器 2溢出时强制其自动重装载。 中断寄存器: AT89C52有 6个中断源, 2个中断优先级, lE 寄存器控制各中断位, lP 寄存器中 6个中断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 20201225 13 源的每一个可定为 2个优先级。 数据存储器 : AT89C52有 256个字节的内部 RAM , 80H- FFH 高 128个字节与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地址是重叠的,也就是高 128字竹的 RAM 和殊功能寄存器的地址是相同的,但物理上它们是分开的。 当一条指令访问 7FH以上的内部地址单元时,指令中使用的寻址方式是不同的,也即寻址方式决定是访问高 128字节 RAM 还是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 如果指令是直接寻址方式则为访问特殊功能寄存器。 定时器 O 和定时器 1: AT89C52的定时器 O 和定时器 1的工作方式与 AT89C51相同。 定时器 2 定时器 2是一个 16位定时计数器。 它既可当定时器使用,也可作为外部 事件计数器使用,其工作方式由特殊功能寄存器 T2CON的 C/T2位选择。 定时器 2有三种工作方式:捕获方式,自动重装载(向上或向下计数)方式和波特率发生器方式,工作方式由 T2CON 的控制位来选择。 定时器 2由两个 8位寄存器 TH2和 TL2组成,在定时器工作方式中,每个机器周期 TL2寄存器的值加 1 ,由于一个机器周期由 12个振荡时钟构成,因此,计数速率为振荡频率的1/l2。 在计数工作方式时,当 T2引脚上外部输入信号产生由 1至 O 的下降沿时,寄存器的值加 1,在这种工作方式下,每个机器周期的 5SP2期间,对外部 输入进行采样。 若在第一个机器周期中采到的值为 1,而在下一个机器周期中采到的值为 0 , 则在紧跟着的下一个周期的S3P1期间寄存器加 l。 由于识别 1至 0的跳变需要 2个机器周期( 24个振荡周期),因此,最高计数速率为振荡频率的 1/24 .为确保采样的正确性,要求输入的电平在变化前至少保持一个完整周期的时间,以保证输入信号至少被采样一次。 时钟振荡器 AT89C52 中有一个用于构成内部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 XTAL1 和 XTAL2 分别是该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这个放大器与作 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一起构成自激振荡器,振荡电路外接石英晶体(或陶瓷谐振器)及电容 C C2 接在放大器的反馈回路中构成并联振荡电路。 对外接电容 C C2 虽然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电容容量的大小会轻微影响振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起振的难易程序及温度稳定性,如果使用石英晶体,我们推荐电容使用 30pF177。 10pF,而如使用陶瓷。基于单片机的人体温度计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格低廉。 缺点:直接与人体相接触,容易因为人体肌肉的颤动等而产生干扰。 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其他信号的干扰。 ( 3)集成式 : 优点 :集成度高 ,包含了滤波 ,放大电路 ,可以直接输出信号 ,便于操作 ,有效的减少了各种干扰。 缺点 :降低了本任务的难度 ,如果采用该传感器,只需将其直接接上单片机即可实现功能,且价格非常昂贵。 考虑到种种情况,结合本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及经费的考虑
架安装在传输带输送机上,在完成输送功能的同时实现传输带上物料的动态称重。 物料流过传输带时,秤架上的称重传感器和测速传感器将秤架瞬时重量和传输带瞬时速度值转换成电信号,并由数据采集装置采集。 称架介绍 在系统计量过程中,由于运行中的传输带的张力,抖动和跑偏等因素对流量计量结果的影响甚大,这种影响又称“皮带效应”。 为减轻这种影响,以及安装难度和设备成本等考虑,秤架 的种类繁多。
83。 20 20 21 结 论 22 宜宾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 4 参考文献 23 致 谢 24 附录 25 附录一: 系统整体原理图 25 附录二:系统仿真图 25 附录三:元件清单 26 附录四:系统源程序 27 宜宾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 5 第 1 章 绪论 目的和意义 在生活中,学校、火车站、银行、商场、公交车等人员流 动比较大的地方,如果可以将人数实时地统计出来
是一个确定数值,究竟多少为多,多少为少,这就必须设定算法,划定几个值域范围,分别对应到具体的调整时间上,系统就调用具体的输出值了。 子程序模块设计 ( 1)按键扫描程序 首先程序不断扫描模式设置键,分别记为: S 键, J 键, F 键对应I /O端口的P ,低电平有效,按键顺序是指定的,若直接按 F 键,则为自动调整模式,然后进入下一程序;若先按 S 键,再按 J 键, F 键则为设置时间模式
ZILOG、 Motorola 和 Intel 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20 世纪 80 年代初, Intel 公司在 MCS48 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推出了 MCS51系列 8位高档单片机。 MCS51系列单片机无论是片内 RAM 容量,I/O口 功能,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 很大的提高。 典型的单片机产品 Intel 是最早推出单片机的公司之一 ,主要有 MCS4 MCS51 系列
83。 10 显示及其驱动模块 11 键盘与状态显示功能 11 倒计时计数功能 11 7. 系统软件设计 12 延时程序设计 12 计数器硬件延时 12 软件延时 13 时间及信号灯的显示 14 8031 并行口的扩展 14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