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研究_结题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演出“我与艾滋病患者”的小品。 所需生物学知识或相关概念 :、 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T 细胞、艾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活动形式 :查阅资料,制作宣传海报,策划演出小品。 成果形式 :《关爱生命 远离艾滋》的海报、黑板报、“我与艾滋病患者”的小品等 (二)实施阶段 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然后进行分组,一个小组一般 57人,最后以小组活动为活动单位,各小组明确自己的活动任务、制定活动流程、制定活动计划,小 组内部分工合作、及时反馈等。 在这一阶段,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观察者,当然也可以是参与者。 当教师观察到某小组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活动时,应该给予一定的策略性支持。 学生在这一阶段应该是目标明确的探究者、合作者、反思者,具体如下: 这个项目活动需要 7个学时。 这 7个学时又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 1学时 )全体教师、同学共同探讨,明确活动主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主题,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活动。 第二阶段 (第 4学时 )每个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与教师签订活动协议,并按照活动协议活动。 小组成员要一起规划各 自的活动流程,明确自己在分组活动中的角色,合作完成项目。 第三阶段 (第 5学时 )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目前小组活动的进展和碰到的困难,可以采纳有效的建议继续完成项目。 第四阶段 (第 7学时 )活动成果展示及总结。 ④ 中国艾滋病患者累计达 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12 (三)总结阶段 成果展示 在总结阶段,这是学生呈现、反思评价项目活动成果的阶段。 这里允许学生用各种可能的表征形式展现相应的成果,如 ppt课件、思维导图、模型制作、调查报告、海报、黑板报、小品形式等。 组织一次“免疫与健康”的专题报告会,邀请学校里的其他同学、老师参加,向他们解释与“免疫与健康 ”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在学校中普及“免疫与健康”的知识。 ( 1)体液免疫的思维导图 ( 2)细胞 免疫的思维导图 ( 3)过敏反应机理思维导图 细胞毒 T 淋巴细胞 活化 分裂 分化 记忆细胞毒 T 细胞 抗原 刺激 被吞噬 效应细胞毒 T 细胞 促进 裂解 多种蛋白 抗原 MHC 复合体 分泌 靶细胞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消化 同种抗原再次入侵 促进 活化 分裂 分化 分泌 白细胞介素 —2 抗原 MHC 复合体 记忆 B 细胞 抗体 被吞噬 消化 结合、致敏 成熟的 B 淋巴细胞 效应 B 细胞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分泌 抗 原 结合中和凝集 凝集 中和 凝集 抗原 同种抗原再次入侵 13 ( 4)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病调查结果 免疫异常发生部位 常见的免疫异常病 呼吸系统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肺炎等 消化系统 病毒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等。 心血管 扩张性心肌病、脉管炎等 肾脏 肾小球肾炎等 风湿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自身免疫与内分泌 甲状腺功能亢进,胰岛素 依赖型糖尿病 神经系统 急性脑脊髓膜炎 免疫血液 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 5)《关爱生命 远离艾滋》海报 14 ( 6)《关爱生命 远离艾滋》黑板报 评价建议 15 基于项目学习高中生物教学的评价,应该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下,具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相结合的特点。 它是一种真实性评价,并且是多维度评价。 学生可以借助下面的表格,对自 己的表现做一个评价,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困惑和建议。 表格一式两份,一份与学生的成果作品放在一起,一份交给老师。 定量评价 内容 4(高) 3(较高) 2(一般) 1(低) 对新知识的理解 分析归纳 建立生物模型 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撰写论文 宣传与表达 还有要求学生详细列举你在项目学习中应用到哪些生物学知识和能力,并要求用文字进一步描述在这项目活动过程中收获、困惑和建议。 案列二:《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一) 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设计、专题讨论、角色扮演等。 “项目教学”既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又是教育改革实践的亮点。 它具有丰富的内涵,融合许多教育理念,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它可以集中关注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或原理,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与发现,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建构,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与原理,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运用知识完成项目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发展知识与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的特色是创造性地解读课程标准,引用管理学理论, 把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的整章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学分析 本章包括“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咨询与优生”、“基因治疗与人类基因组”和“遗传病与人类未来”四个小节内容。 从内容上讲,与遗传物质基础、生物变异、遗传定律、生物进化都有密切联系;从知识体系上,本章知识比较庞杂,很多知识属于一些事实性知识,比如遗传病类型、遗传咨询 的程序、基因治疗方法、人类基因组实施过程等,这些事实性知识原则上不要求学生记忆,但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说明;从生活上讲,与人们生活、健康、未来也充满联系,因此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学习积极性高,渴望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遗传现象,以及指导自己的生活,提高生命质量。 本课 16 题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围绕“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的主题,设计项目方案,实施系列项目活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列说明人类遗传病的种类,说明不同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简述遗传咨询,列举优生的主要措施;举列 说明基因治疗的方法与策略,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关注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举列说明基因是否有害与环境有关,描述隐性遗传病选择放松对未来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目标:使用概念图建构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的知识体系,运用项目方法设计“遗传病与人类健康”的项目活动方案,尝试利用社会调查、扮演角色、辩论、论坛等方式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调查、交流、合作、探讨、辩论、角色扮演、评价等途径,体验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关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健康,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题采 用“项目教学”的模式,把《遗传病与人类健康》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教学。 整个项目活动需要 7个学时,其中项目教学的准备阶段 1学时,实施阶段 3学时,总结阶段 3学时。 17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准备阶段 1创设情景 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设在省儿童医院,目前可筛查 26 种遗传代谢性疾病。 自 1999年成立以来,在全省筛查近 400 万多新生儿,已筛查出两千多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病儿。 我国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原有的“申请结婚登 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 有人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人认为这不利于优生,不利于遗传素质的提高。 1991 年,我国科学家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目前在美国,你如果愿意提供少许唾液给基因检测公司,就能知道自己可能患上哪些遗传性疾病。 一些专家建议不要急于将个人基因组信息与他人分享,这样可能会致使家族遗传信息外漏,造成侵权。 所 有这些情景,学生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学生中激起更多问题:我们周围到底有哪些遗 传病 ?到哪里可以调查。 这些遗传病有什么风险。 如何避免生出遗传病患者 ? 婚前健康检查为什么取消 ?遗传病怎么治疗。 基因治疗目前到达什么水平,遗传信息可在哪里测定。 个人的基因信息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 “情景化”的材料把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还能使学生对后续学习的背景有所了解,启动了“项目教学”。 18 2画概念图 所有这些问题,都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都离不开遗传学知识。 进行项目活动,首先需要建构一个相关的知识体系,请同学们利用遗传病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 色体病、发病风险、遗传咨询、优生、基因治疗、选择放松等建构一个概念图。 学生阅读教材,制作、修改、完善“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概念图: 概念图既是技术,又是方法。 通过绘制“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概念图,使学生对整个项目活动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3活动建议 建议 1: 调查 —— 杭州市遗传病类型及发病风险。 建议 2:讨论 —— 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原有的“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 建议 3:扮演 —— “遗传咨询与优生”的小品。 建议 4:报告 —— “基因治疗的现状 与未来”。 建议 5:辩论 —— “保护个人的基因信息利大于弊”。 建议 6:求证 —— “选择放松”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与有关社会资源,选择相应的建议活动,按照“自由、协调”的原则,成立 6个项目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约 8人左右,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建议活动。 把枯燥的教材文本转变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活动,进行项目学习,能够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具有真实感、实用性与趣味性。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 设计项目活动方案。 教师介绍项目学习的目的、意义、原理,以及项目学习的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引导学 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 学生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设计自己的项目活动方案。 设计的方案一般包括活动的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和活动预成果,以及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交通工具、安全措施等,并初步论证项目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学生自己设计项目活动方案,并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充分体现了项目教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9 第二阶段 项目活动方案的汇报。 从中教师扮演参与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 项目方案成熟后,教师分别与每个小组签订项目活动的协议。 各项目活动小组利用 PPT汇报项目活动 的具体方案。 针对各小组的活动方案,全班同学进行提问,各小组成员给予解答。 对于存在问题的、不完善的地方,同学们各抒己见,提供自己的见解和解决策略。 最后,各小组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活动的方案。 每个小组完善项目方案后,与教师签订活动协议,并按照协议进行相关活动。 学生在项目汇报活动中,是主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反思者。 通过汇报活动,明显提升学生的组织、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阶段 项目活动的实施。 教师及时了解各项目活动小组的走向,当观察到某小组无法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活动时,给予一定的策略性支持。 各小组学生按照既定的项目方案,开展各种活动。 及时向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目前小组活动的进展和碰到的困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直至完成自己的项目。 例如,第一活动组走访了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了解调查杭州市遗传病类型、发病风险和筛选工作;第二活动小组 走访了杭州市妇保院、西湖区妇幼保健院、西湖区婚育服务中心等,了解 《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后,婚前健康检查状况;第三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