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电力系_统复杂潮流分析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0(3 =— ;  )0(4 =— ;  )0(5 =— ; 所以 )1(2 =— ; )1(3 =— ; )1(4 =— ; )1(5 =— ;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15 iQ 按下式计算各节点无功功率不平衡量 0iQ = iQ  njj iU10 0jU     11 c o ss in ijijijij BG   02Q =— [— ( — 0) — ( — 0) ]— [+]— [( +)— ( + ) ] — [ ( —+0,091810) — ( 0,036952+) ]— [( — +) — ( +) ]= 相似地可得 03Q =— ; 04Q =— ; 05Q =— ; iU 由方程式 — 139。 39。 )( B ( UQ )=  U 可得 02U =; 03U =; 04U =; 05U =; 所以 12U =; 13U =; 14U =; 15U =; 求得各节点电压的新值后,就开始第二次迭代。 每次迭代所得适于表 1~表 3。 由表 1 可见经 6 次迭代就可满足 ε ≤ 510 的要求。 表 1 迭代过程中各节点功率的不平衡量 K )(2kP kQ2 )(3kP kQ3 )(4kP kQ4 )(5kP kQ5 0 1 2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16 3 4 0,000024 5 6 表 2 迭代过程中各节点电压的修正量 k )(2k kU2  )(3k kU3  )(4k kU4  )(5k kU5 0 1 2 3 4 5 6 表 3 迭代过程中各节点电压 k )(2k kU2 )(3k kU3 )(4k kU4 )(5k kU5 0 1 0,108571 2 0,089348 0,103974 3 4 5 6 0,083906 2U =  ; 3U =  4U =  ; 5U = 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17 ~1S 和线路功率 ~ijS 迭代收敛后,就可以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和线路功率。 结果如下 ~1S =+ 各线路功率如表 4 表 4 各线路功率 ~ijS j i 1 2 3 4 5 1 + + 2 + + + 3 4 + + 5 计算完毕。 第三章 程序设计 设计流程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18 3. 2 程序设计 针对 两机五节点网络潮流计算基于 MATLAB 的程序如下: Clc %清除当前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但并不清楚工作空间的数据 Clear %清除工作空间内的所有变量 disp(39。 节点总数为: 39。 )。 %显示内容 N=5 disp(39。 平衡节点为: 39。 )。 1 Y=input(39。 请输入导纳矩阵: Y=39。 )。 pr=input(39。 请输入误差精度: pr=39。 )。 G=real(Y)。 B=imag(Y)。 %real 实部 , image 虚部 B1=B(2:5, 2:5)。 %去掉平衡节点 B2=B1。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19 b1=inv(B1)。 %取逆 b2=inv(B2)。 ure=input(39。 请输入平衡节点 1 电压初值的实部, Re=39。 )。 dim=input(39。 请输入平衡节点 1 电压初值的虚部, Im=39。 )。 for m=2:5 dt(m)=0。 %电压虚部初值 u(m)=。 %电压实部初值 end for m=2:5 p(m)=input(39。 请输入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 p=39。 )。 q(m)=input(39。 请输入 PQ 节点的无功功率: q=39。 )。 end k=0。 wucha=1。 %迭代次数, while wucha(1)pr。 u(1)=ure。 dt(1)=dim。 %平衡节点电压实部 for m=2:5 %平衡节点电压虚部 for n=1:5 pt(n)=u(m)*u(n)*(G(m,n)*cos(dt(m)dt(n))+B(m,n)*sin(dt(m)dt(n)))。 %  njj iU10 0jU    00 s inc o s ijijijij BG   end disp(39。 各节点有功率不平衡量为: 39。 ) dp(m)=p(m)sum(pt) % 0iP = ip  njj iU10 0jU     00 s inc o s ijijijij BG   end for m=2:5 u1=diag(u)。 %对角矩阵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20 u2=inv(u1(2:5,2:5))。 %取逆 u3=flipud(rot90(u(2:5)))。 %逆时针 90176。 上下对称 u4=u3(1:51,:)。 dp1=flipud(rot90(dp(2:5)))。 %— 139。 )( B ( UP )=U 0 dp2=dp1(1:51,:)。 dtt=(b1*dp2/u4)*u2。 dtt=dtt(:,1:1)。 dtt=flipud(rot90(dtt)) disp(39。 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 dt 为: 39。 ) dt(m)=dt(m)+dtt(m1) end for m=2:5 for n=1:5 qt(n)=u(m)*u(n)*(G(m,n)*sin(dt(m)dt(n))B(m,n)*cos(dt(m)dt(n)))。 end %  njj iU10 0jU     11 c o ss in ijijijij BG   disp(39。 各节点无功率不平衡量为: 39。 ) qq(m)=q(m)sum(qt) % 0iQ = iQ  njj iU10 0jU     11 c o ss in ijijijij BG   end for m=2:5 qq1=flipud(rot90(qq(2:5)))。 qq2=qq1(1:51,:)。 ut=b2*qq2/u4。 disp( 39。 各节点电压的修正量: 39。 ) ut disp( 39。 各节点电压的大小为: 39。 ) u(m)=u(m)+ut(m1)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21 end for n=1:5 U(n)=u(n)*(cos(dt(n))+j*sin(dt(n)))。 %电压 end for n=1:5 I(n)=Y(1,n)*U(n)。 end disp(39。 各节点功率 s 为: 39。 ) S1=U(1)*sum(conj(I)) %电流 for m=1:5 for n=1:5 S(m,n)=U(m)*(conj(U(m))conj(U(n)))*conj(Y(m,n))。 %功率 end end disp(39。 各节点功率 sij 为: 39。 ) S wucha=max(abs(ut)) k=k+1 %迭代 +1 end 程序运行结果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22 节点总数为: N = 5 平衡节点为: ans = 1 请输入导纳矩阵: Y=[ 5+15i + 0 0 5+15i +5i +5i + + +5i 10+30i 0 0 +5i 10+30i + 0 + 0 + ] 请输入误差精度: pr= 请输入平衡节点 1 电压初值的实部, Re= 请输入平衡节点 1 电压初值的虚部, Im=0 请输入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 p= 请输入 PQ 节点的无功功率: q= 请输入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 p= 请输入 PQ 节点的无功功率: q= 请输入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 p= 请输入 PQ 节点的无功功率: q= 请输入 PQ 节点的有功功率: p= 请输入 PQ 节点的无功功率: q= 各节点有功率不平衡量为: dp = 0 各节点有功率不平衡量为: dp =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23 0 各节点有功率不平衡量为: dp = 0 各节点有功率不平衡量为: dp = 0 dtt = 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 dt 为: dt = 0 0 0 0 dtt = 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 dt 为: dt = 0 0 0 dtt = 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 dt 为: dt = 0 0 dtt = 各节点电压的相位角 dt 为: dt = 0 各节点无功率不平衡量为: 内蒙古科技大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说明 书 24 qq = 0 各节点无功率不平衡量为: qq = 0 各节点无功率不平衡量为: qq = 0 各节点无功率不平衡量为: qq = 0 各节点电压的修正量: ut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各节点电压的大小为: u = 各节点电压的修正量: ut = 0 0 0 0 0 0 0 0 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