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i的软件项目过程管理方法改进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8 系统设计的主要动因与目的 38 系统需求分析 38 系统总体结构分析 46 系统实现的难点分析 46 界面设计 47 本章小结 48 第 6 章 改进效果与工作总结 49 改进效果分析 49 工作总结 56 56 63 参考文献 65 附 录 68 致 谢 71 第 1 章 绪论 1 第 1 章 绪论 项目 背景 和研究意义 项目 背景 现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软件产业已成为信息化时代的核心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性产业。 在软件生产行业中,要想取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除了有够硬的技术外,关注的主要焦点已集中在了管理上。 软件过程管理、软件过程改进等概念,已不再是些新的名词。 软件业中较为著名的用于过程改进的模型是 CMM 和 CMMI 模型。 此模型是由美国卡内基 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 (CMU/SEI)研制并发布的一个标准模型,其思想来源于已经存在多年历史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 管理。 企业使用此模型,可以实现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及软件过程改进工作。 通过对企业内部软件过程进行改进,来提高企业内部整体管理化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 其预期的 商业目标。 由于此模型主要起源于国外,国外的一些公司及企事业单位实施情况已较为普遍,国内相比而言,还处于起步与发展使用阶段。 中国政府将发展软件产业摆在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将软件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核心产业来加以扶持。 2020 年 6 月,国务院下发了 18 号文件《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鼓励软件出口型企业通过 GB/T19000ISO9000 系列质量认证体系认证和 CMM 认证。 其认证费用由中央外贸发展基金适当予以支持。 最近几年又陆续出台了一些有益于软件业发展的好政策。 商务部: 2020 年 10 月颁布的《商务部关于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的通知》、《商务部关于做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企业认证和市场开拓有关工作的通知》;财政部: 2020 年发出的《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 2020 年 2月发出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有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后,国内的一些大中型企业也纷纷对软件过程管理及改进这块的工作渐渐重视起来,希望通过对软件过程进行有效改进与规范化,来提高企业内部软件开发过程能力和管理水平 ,降低企业成本。 研究意义 第 1 章 绪论 2 从 1968 年,软件工程概念提出到现在,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与工程化,一直是软件业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要想提高软件开发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进软件过程是每个企业都要走的路。 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软件产品如同是企业的生命,需要有好的管理过程来保障。 我国软件产业之所以落后,不是因为技术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对 软件生产 过程 的管理 比较 落后。 CMMI 是结合了质量管理和软件工程的双重经验,而制定的一套针对软件生产过程的规范模型。 本论文所讨论的问题,是 结合一个实际公司 内部现实存在 并且是 急需解决的问题,来研究与实践软件过程改进工作,具体很大的实践性,对其他企业或进行软件过程改进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软件的出现与软件工程的发展 20世纪 50年代,软件伴随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诞生了。 以写软件为职业的人也开始出现,他们多是经过训练的数学家和电子工程师。 基于当时硬件非常昂贵 ,对于从事编程工作的人员来说,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处理器能力和存储器空间约束条件下,编写出执行速度快、体积小的程序来。 鉴于当时的社会条件限制与科技发展的状况,从事写程序这份差事,完全依赖于一些高端人员的聪明才智,程序中充满了各种各样让人迷惑的技巧,这种工作被比喻成一种艺术创作。 此时期的软件开发方法基本上属于个体化软件开发方式,完全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工作习惯。 推荐使用淘宝自动发货。 软件是对客观世界中问题空间与结果空间的具体描述,是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 由于客户世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就要求软件也要能跟得上相应的步伐,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 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中期,随着硬件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应用 领域 迅速扩大 , 软件开发 急剧增长。 高级语言 也 开始出现; 操作系统 的发展引起了计算机应用方式的变化。 软件系统 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 也 越来越高。 此后软件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软件项目工期经常延期、开发出的软件预算 严重 超支、质量得不到保证、大型项目的软件维护工作也越来越困难、可移植性和可复用性差、 失败的软件开发项目 也 屡见不鲜。 依靠原有的以个体开发方式为中心的传统软 件开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质量、效率、工期等方面的要求。 迫切需要改变软件生产方式,提高软件生产率, 软件危机 (Software Crisis)由此产生了。 软件危机,究其根本原因是 软件生产 属于 知识密集 型 和人力密集 型的一种生产性活动。 为了克服软件危机, 1968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NATO)召集了来第 1 章 绪论 3 自 11个不同国家的 50多 名一流的编程人员、计算机科学家和工业界巨头, 在德国 Garmisch地区 讨论和制定摆脱 “ 软件危机 ” 的对策。 在那次 国际性 会议 [ 2]上第一次提出了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这个概念。 着重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一个是 软件开发技术 相关问题, 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工程环境 等;另一个是 软件项目管理 相关问题,包括 软件度量、项目估算、进度控制、人员组织、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