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路线设计-西南林业大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Rl (2)主点桩号计算如下: JD23 桩号为 K4+, 直缓点桩号: ZH==K4+ 缓圆点桩号: HY=ZH+40=K4+ 曲中点桩号: QZ=ZH++ 圆缓点桩号: YH=HZ40=K4+ 缓直点桩号: HZ=ZH+=K4+ 以此方法计算 JD24,JD25,JD26,JD27,JD28,JD29,JD30 具体结果见设计图纸《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逐桩坐标计算 YzQZZYNNA2A1JD α 图 23 中桩坐标计算示意图 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展开即为道路纵断面,它反映了道路中线地面高低起伏的情况及设计路线的纵向坡度情况,从而可以看出纵向土石方工程的挖填情况。 把道路的纵断面图与平面图结合起来,就能完整的表达出道路的空间位置。 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是设在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便于行车,起缓和作用的一段曲线。 竖曲线的形式可采用抛物线或 圆曲线,在使用范围二者几乎没有差别。 2 路线设计 8 竖曲线诸要素的计算: (1) 计算竖曲线要素 如图 24所示, i1和 i2分别为两相邻两纵坡坡度,ω = i2 i1,ω为“ +”时,表示凹形竖曲线;ω为“ ”时,表示凸形竖曲线。 T 1 T 2LPQxhE12yxo 图 24 竖曲线要素示意图 竖曲线长度 L或竖曲线半径 R: RL 或 LR ( 21) 竖曲线切线长 T: 22 RLT  ( 22) 竖曲线任意一点竖距 h: Rxh 22 ( 23) 竖曲线外距 E: E RT22 或 82RE 48  TL  ( 24) 以变坡点 4为例计算如下: K4+700,高程为 , ω = %,为 凸 形。 曲线长 RL == 切线长 22 RLT  = 外距 82RE 8L = 2 路线设计 9 ( 2)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 =K4+700T=K4+ 竖曲线起点高程 =+T %= 变坡点 3等 按照同样方法计算,具体结果见《纵坡、竖曲线表》。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要点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 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 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通畅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城市面貌等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 1) 设计应符合公路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具体要求。 ( 2) 设计时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尽可能与之相配合,不得任意减、并农田排灌沟渠。 ( 3) 路基穿过耕种地区,为了节约用地,如当地石料方便,可修建石砌边坡。 ( 4) 沿河线的横断面设计,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 没或冲毁。 路基宽度的确定 路基宽度是指公路路幅顶面的宽度,即两路肩外缘之间的宽度,公路路基宽度为行车到与路肩宽度之和。 路堤和路堑边坡坡度的确定 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路堤边坡坡度取为 1: ~ 1: ;路堑边坡取为 1: ~ 1:。 超高与加宽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 合理地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 定性与舒适性。 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 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 2 路线设计 10 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 超高值的计算公式: i+μ = RV1272 ( 25) i— 超高横坡度 μ — 横向力系数 V— 行车速度 (km/h) R — 圆曲 线半径 (m) 该路段 路基加宽按路线设计规范中规定加宽值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过渡方式采用线性加宽过渡方式。 全线采用Ⅱ类加宽。 路基超高旋转轴为路基中线,路基设计标高位置为路基中心线。 3 路基路面设计 11 3 路基路面设计 一般路基设计 路基的类型和构造 ( 1)路堤 路基设计标高高于天然地面标高时,需要进行填筑,这种路基形式称为路堤。 按填土高度的不同,划分为高路堤、矮路堤和一般路堤。 路基边坡坡度取 1: 和 1:,在路基的两侧设置边沟。 高路堤的填方数量大,占地多,为使路基稳定和 横断面济济合理,可以在适当位置设置挡土墙。 为防止水流侵蚀和坡面冲刷,高路堤的边坡采取适当的坡面防护和加固措施。 ( 2)路堑 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天然地面标高时,需要进行挖掘,这种路基形式称为路堑。 挖方边坡根据高度和岩土层情况设置成直线或折线,一般坡度取 1: 和 1:。 挖方边坡的坡脚设置边沟,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径流,路堑的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和排除流向路基的地表径流。 ( 3)半挖半填路基 半挖半填路基兼有路堤和路堑的特点,上述对路堤和路堑的要求均应满足。 设计依据 《公路路基设 设计规范》 ( JTG D3020xx)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 B0120xx) 路基防护 路基的防护一般可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 坡面防护主要有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类。 ( 1)路堤边坡防护 路堤高度小于 3米边坡均直接撒草种防护;路堤高度大于 3米均采用方格网植草护坡。 ( 2)路堑边坡防护 路堑高度小于 3米边坡均直接撒草种防护;路堑高度大于 3米均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护坡。 3 路基路面设计 12 路面结构设计 设计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xx)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 20xx)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 20xx) 《公路 沥青路面养护技术 规范》 ( JTJ ) 《公路 养护技术 规范》 ( JTG H1020xx)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 20xx)。 设计原则 本设计是根据现行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xx)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xx)计算,二级公路设计年限 12年。 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按以下步骤进行路面结构设计: (1)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 按路基土类型和干湿状态,将路基划分为几个路段,确定路段回弹模量值。 (3) 根据已有经验和规范推荐的路面结构,拟定几 种 可能的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行配合比实验及测定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 (4) 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结构层厚度,或变 更路面结构层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路面结构层计算 依据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自然区划图》、《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JTJ00386), 该 项目区处于 ⅴ 4 区 即 即川、滇、黔高原干湿交替区,湿季能保证路基强度 , 路基土组主要为 粘性 土, 路面使用年限为 12 年, 年预测平均增长率 为 6%。 3 路基路面设计 13 ( 1)轴载分析 本设计的累计当量轴次的计算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 为标准轴载,以 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 31 确定。 表 31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 标准轴载 BZZ100 标 准 轴 载 BZZ100 标准轴载 P( kN) 10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 d(cm) 轮胎接地压力 p( MPa) 两轮中心距( cm) 表 32 起始年交通量表 车型 小汽车 解放 CA15 东风 EQ140 黄河 JN162 数量(辆 /d) 1500 800 600 200 1) 以设计弯沉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 ① 轴载换算 各级轴载 换算 采用 如下计算 公 式: 1 21 ()k iii pN c c n p  ( 31) 式中: N1—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 /日; ni—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