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GS(硫酸三甘酞)等。 为了使传感器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提高灵敏度,增强抗干扰能力,这里选用了 TGS 晶体制作的双型探测器 红外测温原理 红外测温是通过探测物体表面发射的能量来测量其温度,由物理学可知,处于绝对温度(- ℃)以上的任何物体,都要释放热能,而红外辐射温度计测量其中与温度有关波长范围内的热能,并将其转换与温度成比例的电信号,由此测出其温度。 由上可知,任何物体只要温度不是绝对零度都不断地发射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功率就越大,只要知道物体的温度和 谢 辞 7 它的比辐射率,就可 算出它所发射的辐射功率。 所以如果能量出物体的辐射功率,则可确定它的温度。 热释红外传感器的结构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热释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分成热释电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其中,热释电探测器是电效应工作的探测器,其响应速度虽不如光子型,但由于它可在室温下使用、光谱响应宽、工作频率宽,灵敏度与波长无关,因此其应用领域广,容易使用。 常用的热释电探测器如: LiTaO2(钽酸锂 ) 探测器、 BaTi O2(钛酸钡 ) 探测器和 TGS(硫酸三甘酞)探测器等。 如图 21 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图、电路图。 传感器的敏感元为 PZT,在上下两面做上电极,并在表面加一层黑色氧化膜以提高其转化效率。 它的等效电路是一个在负载电阻上并联一个电容的电流发生器,其输出阻抗极高,而输出电压信号又极其微弱,故在管内附有 JFET 及厚膜电阻,以达到阻抗变大的目的。 在管壳的顶部设有虑光镜( TO- 5 封装)。 图 22 为热释电传感器的实物照片。 图 21 注 释 8 图 22 热释电体的自发极化强度与温度有关。 随着温度升高,自发极化强度下降。 温度升高到 Tc 时,自极化消失,此温度称为居里温度。 温度超过居里温度,铁电体发生变化,从极化晶体变为非极化 晶体,极化强度变为零。 由于自发极化,在与极化轴相垂直的晶体两外表面上出现正负极化强度。 但是这些面束缚电荷常常被晶体内部或外部的电荷所中和,因而显示不出来。 因此不能在静态条件下测量自发极化,但是自由电荷和面束缚电荷所需的时间很长,因晶体自发极化的弛豫时间很短,约 10- 12s,因此当晶体经受一定频率的温度变化时其体内的自由电荷和外部杂散电荷便来不及中和变化着的面束缚电荷,因此可在动态条件下测量自发极化。 如果在热释电晶体沿极化轴的端面装上电极,那么自发极化在电极上感应的电荷量为: 谢 辞 9 Q=APS 当红外辐射照射时,热释电晶体温度升高,自发极化电晶体温度升高,自发极化强度降低,因此电极表面上感应电荷减少,这相当于“释放”了一部分电荷,因此称之为热释电现象。 如图 23 所示的电路连接负载,则在红外辐射时,就有电流流过负载经放大后成为输出信号。 图 23 菲涅尔透镜 目前人体验知系统中的光调制器一般都采用多元阵列式菲涅尔透镜,它起到红外辐射收集器和调制器的双重作用。 热释电传感器只有与菲涅尔透镜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加装菲涅尔透镜可使传感器的探测半径从不足 2m 提高到至少 8m 范围。 菲涅尔透镜实际是一个透镜组,每个单元一般都只有一个不大的视场,且相邻的视场既不连续,也不交叉,都相隔一个盲区 (如图 4 所示 )。 这样,当人体在装有菲涅尔透镜的传感器监控范围内运动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镜传到传感器上,形成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的盲区和亮区,使得敏感单元的温度不断变化,传感器从而输出信号,或者说,人体在注 释 10 监控范围内活动时,进人一个视场后,又走出这个视场,再进人另一视场对传感器而言,相当于一会儿看到人,一会儿又看不到人,人体的红外线辐射不断改变传感器的温度,使之有一个又一个相应的电信号。 图 25 菲涅尔透镜不仅可以形成亮区和盲区,而且还有聚焦作用,其焦距一般在 5cm 左右菲涅尔透镜一般由聚乙烯塑料片制成,呈乳白色半透明状。 需要说明的是 :在每次接通电源时,传感器要有几秒到十几秒的“预热”时间,在这段时期内该传感器不起作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控制电路芯片选择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很小。 要经过放大、比较等几个环节才能输出控制信号。 使电路执行相关动作。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控制电路就是根据检测信号的特点和输出信号的要求,完成上述功能的电路。 本套系统采用通用原件构成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控制系统。 下图 26 是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谢 辞 11 图 26 LM324 系列器件为价格便宜的带有真差动输入的四运算放大器。 与单电源应用场合的标准运算放大器相比,它们有一些显著优点。 该四放大器可以工作在低到 伏或者高到 32 伏的电源下,静 态电流为 MC1741 的静态电流的五分之一。 共模输入范围包括负电源,因而消除了在许多应用场合中采用外部偏置元件的必要性。 每一组运算放大器可用图 27 所示的符号来表示,它有 5 个引出脚,其中“ +”、“ ”为两个信号输入端,“ V+”、“ V”为正、负电源端,“ Vo ”为输出端。 两个信号输入端中, Vi( )为反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 Vo 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位相反; Vi+( +)为同相输入端,表示运放输出端Vo 的信号与该输入端的相位相同。 LM324 的引脚排列见图 28。 图 27 LM324 的特点: : 3V32V 低频放大 比较整形 Vi Vo 注 释 12 :最大 100nA。 本章小结 我们应该正确掌握各器件的基本知识和用途,这样它们才能被我们正确使用,进而去去到达我们的目的。 3 系统硬件设计 低频带通放大电路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检测信号很小,仅 1mV 左右,频率为~10HZ,需经高增益、低噪声低频 放大器放大后,才能进一步处理,一般来讲,要求放大器的增益为 60~70dB,带宽 ~7HZ。 放大器的带宽对可靠性和灵敏度有重要影响,带宽窄,噪声小误动作率低;带宽宽,噪声大,误动作率高。 如图 31 所示,本系统采用 LM324 中的两个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低频带通放大电路, LM324 内部集成了四个独立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其电流小(典型值 Is=),且与所加电源电压的大小无关,频率补偿及偏置电流均采用。基于51单片机的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辑控制的 +5V 电源。 第 6 脚: A 桥使能端口。 11 第 7 脚:输入标准 TTL 电点平对 A 桥的输出 OUT OUT2 进行控制。 第 8 脚:接电源地。 第 9 脚:接电机驱动电源,最高可达 50V。 第 11 脚: B 桥使能端口。 第 12 脚:输入标准 TTL 电平对 B 桥的输出 OUT OUT4 进行控制。 第 1 14 脚: B 电机输出端口。 L298
D D1( 1 1 1 1 20脚)每一位驱动信号分别输出一个正脉冲信号,脉冲宽度为 200 个时钟周期,其中 D5对应万位选通,以下依次为千、百、十、个位。 在正常输入情况下, D5D1 输出连续脉冲。 当输入电压过量程时, D5D1 在 AZ 阶段开始时只分别输出一个脉冲,然后都处于低电平,直至 DE 阶段开始时才输出连续脉冲。 利用这个特性,可使得显示器件在过程时产生一亮一暗的直观现象。
第一章 绪 论 水路航运系统是运输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航道的正确标识是船舶航运2 基于 51 单片机航标灯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我们长达数千公里的河道和海岸沿线,每隔一定距离就必须有一个航标等,用来指示航道的安全水位区域。 航标灯在夜间用所显示的特定光色,灯光节奏和周期作为标志的识别特性,以便航海人员容易区别。 此次设计由 STC89C52 为核心,结合定时
( 2) 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复位方式有上电复位跟手动按钮复位两种。 通电后电路对电容进行充电,此过程使其处于高电平状态,在高电平状态时能达到复位,按下按键后电路的电容处于放电状态,即低电平,不能复位。 图 23 复位电路 (3) 发声电路 贵阳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发声电路是用三极管( PNP)驱动蜂鸣器低电平正常发声, 对于 PNP 管, 基极接低电平 ,
= P0^3。 sbit KEY2 = P0^4。 sbit KEY3 = P0^5。 sbit KEY4 = P0^6。 sbit P13=P1^3。 sbit P14=P1^4。 sbit P15=P1^5。 sbit P16=P1^6。 unsigned int uiVoltage_ADC,uiVoltage_DAC。 //uiVoltage: LCD 显示用,无小数点 float
配 由图可知, DS18B20 接口为 , 和 分别为光电传感器 1 和光电传感器2 的接口, 和 为厚度传感器接口, 为报警系统接口, 为风冷系统接口, 为刀具选择端口, 为速度控制输出端口, 为 急停信号输入端口, 为速刀具选择输出端口, 为速度控制信号输入端口, P1 口控制数码管 1 显示温度的十位数, P32 口控制数码管 2 显示温度的个位数,单片机第九脚未复位信号输入引脚。 第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