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认同感缺失及对策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着更高更远的目标。 这就是要改变本人和下一代子女的社会身份和职业身份。 ”(中国农民工问题 刘怀廉 )这是农民工自我认同感缺失即对自己现实生活不自信所带来的进城务工的直接结果。 (二)社会认同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既然农民工在自我认同感上存在缺失,那么社会对于农民工和农民工对于社会的认同感也就必然存在缺失,这主要表现在城市接纳与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间。 城市本身在对待农民工进入城市这方面就是矛盾的,一方面城市的基础设施、大型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体力工人来作而这又不可能只靠城市市民能完成的,另一方面城市紧张的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问题。 一方面城市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民工成为城 市市民,成为城市限制外来人员流入的一个重要手段,农民工偏离城市认可的生活习惯、文化素质、经济能力使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认同感不足;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工作基于农民工的游动工作性质不能将农民工纳入其工作范围,也就不能够有效的监督和督促农民工工作单位各种保险和保障的及时办理。 当前我国农民工认同感的缺失主要是社会认同感的认可程度不高。 社会认同感缺失的原因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在当今社会中农民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首先在于其经济地位的低下。 长时间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导 致农村与城市在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的落差促使大量农民流临沂师范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 6 入到城市中寻找工作以便获得生存的空间。 但是,城市能够提供给农民的只能是三种工作:脏活、累活、杂活。 这些工作已经将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在收入上划开界线了。 城市远远高于农村的巨大优势也让很多农民工向往城市生活,甚至有融入到城市的意愿,但是由于农民工经济收益低,工作不固定,导致其不能在城市中买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属于天价的房子,于是这样便无法保证自己能够在城市中立足,更不能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生活。 经济地位的劣势,大大削弱了农民工与城市之间互相的认同程度,难以让农民 工融入到城市中来。 社会方面 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格局致使农民工的身份非常特殊,既不同于完全的产业工人,又不是纯粹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 因为农民工游动的工作性质,使得其类似城市“过客”,加上城市户籍的管理限制,这样农民工就无法象正常的城市居民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权益和保障,无法参与社会管理和参加社会活动。 农民工工作的地方大多是一些私人业主的工地或者小企业,很多的企业业主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不给农民工办理各种保险和保障,而农民工个人或者对这些国家政策规定不了解,或者畏惧于“老板”,于是也就不去“在乎 ”那些本应该属于自己的权益。 另外,农民工在城市这个新环境中工作“人不生地不熟”,其社会交际范围就比较有限,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工到一个城市中工作后很少与当地市民进行沟通,沟通范围基本上都是在工友之间,像找老乡聊天,与新的工友认识等。 进城农民工虽然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城市劳动人口和城市居民,但由于客观与主观、制度与观念、自身与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他们的城市居民身份意识总体上还非常淡薄,身份认同转变程度和被城市同化程度偏低。 从另一个角度 —— 农民工在城市的人际交往范围和关系网络来进行分析。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仍然束缚在亲戚、老乡或农民工的范围内,他们与城市人的交往只限于生产、生活方面的联系,而感情交往极少。 这表明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联系沟通太少,仅仅停留在最起码的必需层 面。 这其中当然有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空闲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外界方面的原因,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进城农民工与市民两大群体间的隔阂、疏离甚至是摩擦和冲突,反映了进城农民工对市民群体缺乏认同、对城市居民群体缺乏归属。 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甚至排斥大大影响了城乡居民的沟通和了解,进一步阻碍了城市对农民工的接纳。 由此,笔者想到了“社会排斥”。 法国学者勒内勒努瓦最早提出了“社会排斥”( social exclusion)这个概念,经过后来学者的不断总结和完善现在基本上可以这样定义:它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不但指在经济资 源上的长期匮乏,还指在社会关系上、心理上、文化上和政治参与上的长期被隔绝,这种匮乏和隔绝不仅导致日常生活质量下降,更重要的是被排斥者不能享受到公民地位( citizenship)所赋予的公民政治及社会临沂师范学院 2020 届本科毕业论文 7 权利。 笔者认为,“社会排斥”是城市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造成的,主观上是要维护本城市的团结和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外围融入者的被排斥。 文化方面 农民工的文化素质低于城市居民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不能作为城市居民排斥、拒绝接纳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依据。 因为从不同一个起跑线起跑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长时期以来, 两种不同的管理发展体制格局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果,一种是经济文化高速发展,一种是相对落后,缓慢发展。 当前中国要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及市民身份的转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是需要值得重视的。 文化上的偏差导致劣势向优势流动,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为了谋求更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机会,不断的从众流动。 中国农民工带子女进城务工这一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是,优势文化往往会拒绝劣势文化的进入,即城市文化对农民工文化的排斥。 三、 提高农民工认同感的途径 增强农民工认同感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政府政策、城市社会、法律制度、企业个人、文 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认同感缺失及对策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健身、棋牌等对于场地也是在建立一种与自然的关系。 2. 5 戏台与聚落 曲艺对于中国的百姓影响深刻,它来自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其表演形式也来源于民间;和西方的戏曲不同的是,在中国,戏曲的表演并不 强调观演的效果,更在意的是表演的在场及其故事本身。 从类型学的角度,传统戏台的空间形式还是寄存于民居的院落格局中,只是戏台的宅中的位置;而在西方,从古希腊时期起,戏台就已经有了固定的类型和表演模式。
荷可选 /( m2 h),沉淀时间 , SS去除率 50%~ 60%。 ④排泥方法:机械刮泥。 ⑤沉淀地贮泥时间应与排泥方式适应,静压排泥时贮泥时间为 2d。 1 4 ⑥对进出水整流措施作说明。 第四节 曝气池 活性污泥的反应器是活性污泥系统核心设备,活性污泥系统的净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曝气池的功能是否能正常发挥。 设计采用推流式曝气池,鼓风曝气。
3。 ( Ι ) Abstract ( III ) 目录 ( III) 前言 ( 1 ) 第 1 章: 城市整体规划 的 概述 ( 2 ) 城市规划概况 ( 2 )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 2 ) 、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 3 ) 、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 3 ) 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 4 ) 第 2 章: 工程造价对在建筑过程中 的重要 性 ( 5 ) 工程造价概述
题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在设计与实现该城市公交查询系统过程中使用到的开发技术与运行环 境。 课题背景 及意义 对于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及选择这个课题的意义何在的问题,下文将从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现状等方面详细介绍。 选题背景 公交作为城市的主要交通手段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门旅行的次数和人数不断的增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这些纵横交错的公交路线中 ,要找到那条便利、便宜
弱腐蚀性。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本站内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型分别为11类。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200万)》(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拟建工程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砂土液化场地的粉砂24
R 方法中,局部概念结构又称为局部 ER 模式,其图形表示称为 ER 图。 具体实体属性的关系图如 图所示 : 实体属性关系图 车次信息 车辆序号 车次号 经过站点信息 夏季发车时间 夏季 结束 时间 票价 冬 季 结束 时间 冬 季发车时间 管理员信息 管理员密码 备注 管理员帐号 管理员姓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 14 ER 模型的 “联系 ”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