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垃圾的总容量为 万吨,需要库容 120 万 m179。 其中填埋垃圾需要库容 万 m179。 (垃圾填埋初始压实密度按 1t/m179。 计算),覆土需要库容 万 m179。 (覆盖用土量按初始压实体积的 41 计算),与本工程库容 120 万 m179。 一致,可以满足需求。 6 防洪系统 截洪沟 该县 /市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1424 毫米 , 最大降雨量 毫米 , 最低降雨量为 963 毫米。 截洪沟设计防洪标准以 20年一遇设计、 50年一遇校核。 沿填埋场垃圾最终填埋边界线外侧设置永久截洪沟,沟渠采用混凝土保护层设计,断面形 1340m,通过地形高差较大的地段时,用陡坡连接上下游沟渠,每 5m 设一陡坡, 式为等边梯形,沟渠底宽 ,沟高 1m,设计水深 ,坡度 m=2%。 截洪沟总长为 以调整纵坡,达到效能的目的。 水流进入陡坡即成为跌落急流,脉动剧烈,有很大的冲刷能力,常用砌石或混凝土做护面,本设计中采用与截洪沟相同的浆砌块石护面。 截污坝 截污坝工 程因其坝内所存水为有毒污染水(垃圾渗出液)因此坝的防渗要求较高,根据我国有关环保规范规定:坝及坝基的渗透系数应小于 K107cm/s。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选择了粘土心墙坝,基础进行帷幕灌浆的设计方案。 粘土料经渗透实验证明可以达到 K=107cm/s 的要求,因此设计的重点就是帷幕灌浆。 经过对我国已有部分工程情况分析和一些理论计算,我们选择了改性水玻璃化灌结合水泥灌浆,水泥灌浆两排,孔距 3m、排距 ,化学灌浆在水泥 灌浆中间分两排孔,孔距 、排距 的设计方案。 灌浆结束后作 35 个检查孔,经压水试 验全部达到了 K107cm/s 的设计要求。 浸出液处理工艺 处理流程图: 7 污水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1)技术可靠,力求高效,处理工艺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2)处理流程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3)运行稳定,操作管理简便; 4)尽量降低基建投资与运行费用,少占土地、节约能耗; 5)尽量考虑元近期结合,避免设备的浪费。 浸出 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只考虑大气降水。 1000 )( 21 AAICQ  式中: 不计)调节池回水面积(忽略万平方米填埋区汇水面积,;渗出系数,取降雨强度,;渗滤液年产生量,213mm/AACIamQ 式中 I取多年平均降雨量 1424mm。 C为填埋场内降雨量转为渗滤液的份数,其值随填埋厂覆盖土性质,坡度而不同,一般在 — 之间,封场的填埋场则以 — 居多,本工程取 C=。 填埋区汇水面积 A1为 万平方米,经计算年平均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10万 m3,日平均 270m3。 设每天处理量为 300m3。 根据 浸出 液水量计算,确定 浸出 液处理厂设计的规模为 270m179。 /d。 由于我国的城市垃圾没有分类收集,对于新建的垃圾填埋 场,垃圾中有机物含量很高,因渗沥液调节池 格栅 泵房 UASB 曝气生物滤池 污泥浓缩池 污泥脱水机房 吹脱塔 垃圾填埋场 清水池 排出 污泥回流 8 此填埋 浸出 液中 BOD5 和 COD 值很高、由于填埋场还未建成,参考国内外审理也处理方面的相关资料,以及 该县 /市 生活的物理构成成分,初步拟定 浸出 液处理涉及的水质如下: BOD5=8000 毫克 /升 COD=11000 毫克 /升 SS=580 毫克 /升 PH=69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对比 垃圾 浸出 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活性炭吸附、化学沉淀、化学氧化与还原、离子交换、膜渗析、气提及湿式氧化法等多种方法,与生物处理相比,物理处理法不受水质水量变化的影响 ,出水水质比较稳定,尤其是对 BOD5/COD 比值较低( )难以生物处理的垃圾 浸出 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其缺点主要是处理成本较高,不适用于大量垃圾 浸出 液的处理及单独处理,可与生化法相结合来处理。 下表列出了不同填埋年限 浸出 液特征值的变化及各种处理工艺的适应性。 各处理工艺效果比较表 浸出 液特征值 各种工艺的处理效果 填埋年限 COD/ TOC BOD/COD COD(mg/L) 生物 化学好氧 化学沉淀 活性炭吸附 反渗透 < 5年 > > > 10000 好 差 差 差 一般 510年 50010000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好 > 10年 < < < 500 差 一般 差 好 好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及选择 通过对 浸出 液处理各种方法和技术的分析,经过综合考虑, 本 填埋场污水处理工艺考虑两个方案,对其进行比较,以便进一步优化推荐方案。 1)方案一:厌氧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浸出 液处理站离填埋库区比较近,好氧及厌氧处理后的剩余污泥用污泥泵抽送至填埋库区的适当地段填埋,剩余污泥中的水及丰富的微生物深入垃圾堆体 9 后,可以加速垃圾熟 化过程,同时可以减少污泥的处理费用。 2)方案二:厌氧生物处理 +物化法 其中厌氧段采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物化段采用 AMT技术(分子分解污水处理工艺)。 AMT 技术原理:此技术从物质微观分子结构出发,通过系列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污染物分子间的化学键,生成大量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自由基,并被氧化性极强的羟基氧化为无机物;而参与的污染物通过再次氧化、吸附、离子交换等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完全矿化,称为 CO H2O、 N2 等,从而彻底降解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方法。 在污染物分子进行分解的过程中, AMT 水处理技术集约了以下物理化学作 用:电子碰撞和紫外线照射、超声波和光化学催化氧化。 其工艺流程如下: 从技术可行性方面分析,由于 浸出 液水质复杂且不稳定,污染物浓度高,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方案一作为处理工艺。 方案二所确定的 浸出 液处理工艺对于填埋初期,即 浸出 液水质可生化性较强的时期,也许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对于填埋中、后期,随着垃圾堆体中有机物不断降解,碳、氮比不断变化, 浸出 液水质将不断老龄化,可生化性将不断降低,该处理工艺是否能适应水质的变化,处理后水质(特别是 COD)是否能达到排放标准,尚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从经济方面分析,方案一采用 厌氧处理工艺去除大部分 COD 和 BOD,因此维护管理方便,工程投资少,特别是运行费用较低,污泥量少而稳定、两方案详细比较见下表: 浸出 液处理工艺方案比较表 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进水水质适应性 适应性强 适应性逐渐变差 出水水质达标 稳定达标 达标不稳定 构筑物数量 构筑物水量少 构筑物数量较多 设备数量 设备台数少 设备台数多 剩余污泥 污泥稳定,污泥量少 污泥不稳定,污泥量多 运行管理 维护管理简单 工艺流程复杂,管理环节 10 多 运行费用 运行费用 少,节电 运行费用高,电耗高 工程投资 投资少 投资高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优于方案二,因此本工程采用方案一:厌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作为污水处理方案,由于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无法直接进行填埋和压实,污泥需进过脱水后再进行填埋。 主要处理设备 ( 1) 处理设备 浸出 液调节池 有效容积: 8000m179。 外形尺寸“ 2800 ㎡ 5m 数量: 1 座 设备:潜水排污泵 2太,为污水处理系统的提升泵,一用一备。 提升泵: Q=10m179。 /h, H=12m, N= 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 UASB) UASB 上流式艳阳生物反应器(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onket),它的工艺特征是在反应器的适当位置(上部)设计有适合于该废水的气、固、液的三相分离器;反应器中部为污泥悬浮层区,期间设置有软性填料,其表面极易存留生物膜形态生长的微生物群体,在其空隙中则截留了大量悬浮状态下生长的微生物。 因此, 浸出 液通过填料层,有机物被截留,吸附剂代谢分解。 下部为污泥床区。 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且具有很高的容积负荷, UASB 运转时采用电加热进行加热以及相应保温措施以保证所需稳定在 30℃ 50℃, COD 去除率达7090%, BOD 去除率大于 85%。 目前,国内已经有 UASB 成套产品供应,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其进水 COD可达 202020200mg/L, COD 去除率可达 80%90%。 数量: 1座; 设备:选用 UASB1 座,直径为 ,高度。 CASS 反应池 11 设计流量: 179。 /h 混合液浓度: 3500mg/L 污泥负荷: BOD5/kgMLSS d 污泥龄: 20d 污泥产率系数: 进水 BOD5=2800mg/L,出水 BOD5≤ 600mg/L,去除率≥ %; 进水 COD=3850mg/L,出水 CO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