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项目(占补平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降水集中,同时年际变化大,丰枯悬殊,无法有效保证农业灌溉。 工程地质 本区位于燕山隆起带余脉南侧,渤海沉降带 XX 凹陷区的东北部边缘地带。 成陆时间长久,主要为侏罗系灰质砾岩。 总体来看,项目区地质结构较为稳定。 天然建筑材料 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含量丰富,本工程所需要的大量砂、块石、碎石、水泥可就近购买,能够满足施工所需,且可有便捷的交通条件运至项目区。 XX乡位于 XX 市东南部,东与 XX相邻。 全乡辖 18 个行政村 ,总面积 ,耕地面积 30539亩,人均耕地面积 ,总人口 20688 人。 2020 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 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生产值分别为 16202万元、 224697 万元、 45933万元。 城乡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由于项目区内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夏季和秋季,春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0 季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增多,气候干燥,土壤失墒快,春季多干旱。 同时,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753mm,占全年的 80%,因此夏季易出现暴雨或连阴雨,造成涝灾。 危害较大。 严重影响 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产生活。 土地权属 项目区土地建设规模为 ,全部为 XX 村和 XX集体所有,使用权承包到户。 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到行政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到户。 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晰,面积准确,无争议。 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见表 31。 表 31 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 %) 类别名称 XX村 XX 合计 占总面积的比例 %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草地( 04) 其他草地 (043) 交通运输用地( 10) 农村道路( 104) 合计 100 注:项目区总面积 ,其他草地 ,农村道路。 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通过实地勘查和对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的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如下问题。 a)地形起伏较大,深坑、堆土及断头路占地较多,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b)部分宜农未利用地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影响着项目区的土地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1 利用,劳动生产率低 下; c)水利工程设施配套差,农业耕作方式粗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生产收益低; d)道路等级低且布局不合理,不利于生产生活。 项目区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结构,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推广良种、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后,具有一定的增产潜力,项目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会得到明显提高。 土地利用方向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按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通过对项目区温度、水分、有效土层、土壤质地、坡度、水文与排水条件等调查分析可知:项目区由于受 到水源和耕作条件限制,其他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均能满足需要。 项目实施,可建立相应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耕地产出率。 其土地利用方向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 基本农田。 道路交通设施 项目区周边有京哈高速、 102 国道及省道 252,交通便利。 随着近几年村村通工程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部分村庄之间的道路已建成水泥路或钢渣路,项目区外东西两侧均有 米乡村水泥路,但项目区内道路类型多为土路,路面宽度多为 ,道路布置凌乱,布局不合理,由于农业机械的碾压,雨水冲刷,且多年 来缺少维修,路面坑洼不平,在雨天泥泞不堪,生产机械难以通行,不利于农业生产。 现状交通道路及利用情况详见下表 32。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2 表 32 现状交通道路统计表 编号 现状长度 ( m) 现状宽度 ( m) 面层质地 备注 1 712 土路面 4条 2 312 水泥路 2条 灌溉排水设施 a)灌溉设施情况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水位较低。 项目区地块 1 内现有一座内径 , 20m深的蓄水池保存完好, 地块 2 内的废弃矿坑地下涌水现有水深 70 米,但均未有效利用,且项目区地块 地块 2 内均无配 套水利灌溉设施,无法保证项目区作物的灌溉需求,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b)排水设施情况 项目区地势较高,但项目区内有少量堆土和深坑,排涝沟缺乏,且现状排涝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涝水滞留时间长,严重影响着项目区内作物的生产发育,土地整治的同时配套完善排水农沟,以满足项目区农田排水要求,排涝标准可达 10年一遇。 c)防洪设施 项目区较周边较高,基本无洪涝威胁,项目区防洪标准已达 20年一遇。 电力设施 项目区外矿区内现有 1 台 200KVA 变压器,目前运行维护良好,能够为满足项目区电力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内无 电力设施,致使耕地无法灌溉,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3 农田保护设施 项目区内现有大量林木,存在较为完善的农田防护林网,田间道路两侧种植的是株距两米的杨树,为有效改善项目区内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项目区内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起到了极大作用。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4 4 项目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本项目符合《 XX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 2020)》中“切实保护耕地及其他农用地,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宗旨,并符 合《 XX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20~ 2020)》中提出的“充分挖掘耕地内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质量”的要求。 本项目位于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区域内,具有实施土地整治的前提条件。 项目实施后,土地的主要用途和土地保护、限制及管理措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与土地利用分区及土地利用调整指标相协调。 土地开发整治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 XX 市土地开发整治规划》要求对项目区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消除田面不平整,田块不规则的现状,科学、合理地布设农田排灌设施。 通过土地整治,项目 区耕地格田成方,形成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和农村道路系统,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XX市 XX 乡 XX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主要以宜农未利用土地开发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避免毁林毁草,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 XX 市农业发展规划、 水利建设规划相一致。 项目区内部农业结构调整也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5 经分析,项目区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 项目区内沟壑纵横、地块零碎,区内存在部分堆土、深坑,地块 2内为深水废弃矿坑,不利于农业耕作,土地利用率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项目区经多年闲置,加上项目区自然冲沟常年冲积,以致项目区耕地图斑凌乱破碎,成为了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 土地质量差,地表保水保土能力低,地表植被生长缓慢,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加上土壤长时间闲置荒弃,土地质量问题成为了项目区土地 利用的限制因素。 —— 农业基础设施差,长期投入不足,特别是农业水利设施不健全,田间交通道路混乱,直接影响土地利用效益。 规划采用统一调整农业种植布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设施和交通道路建设,零散田块整合,农田林网建设,从而改善生产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形成现代化高效的农业区。 项目区范围较大,包括对原有宜农未利用草地进行土地开发整治,因此对于这部分土地适宜性评价只采用定性评价方法。 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定性分析方法,评价原则主要是合理利用原则、效益最佳原则、因 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和可靠性原则。 根据项目区农业发展特点,在充分尊重土地权益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损毁情况、公众参与意见等,在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条件下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最佳利用方向。 本项目土地整治区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有二个途径,一是项目区内大量宜农未利用地开发,以增加耕地面积;二是农用地整理,通过整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6 理沟渠、田坎,通过完善田间道路、沟渠改造等,增加耕地面积。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座谈,通过对项目区现有的沟渠路塘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其既能很 好地发挥排灌功能,又能满足农业耕作运输需要,尽量减少占地。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20]255号文“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和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它树木的土地,还包括宽度 米的沟、路和田埂。 本次规划设计中新增耕地面积以此为依据进行统计。 项目区预计可新增耕地 公顷,耕地增加总计新增耕地率 %,详见表 41。 表 41 耕地增减总计表(单位:公顷) 地类 原占地 规划占地 净增减耕地 ( +, ) 块地 1 012 水浇地 0 + 04 草地 0 104 农村道路 块地 2 012 水浇地 0 + 04 草地 0 104 农村道路 总计 根据邻近地区土地整治的经验,整治后的土地当年即可收获,在对项目区进行生产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的前提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土壤改良和培肥后,新增耕地可建成稳产粮 田。 水量平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保证率下的水量供需平衡。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在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75%的条件下,选择种植玉米。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7 需水量分析 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节水农业的基础。 本项目区以种植玉米进行分析。 项目区规划为水浇地,灌溉保证率确定为 75%以上。 按照《 XX省用水定额》,项目区属燕山山区,地下水灌溉,规模调节系数为 ,管道输水,工程形式调节系数为 ,水资源调节系数 ;玉米的灌溉定额为 140m3/亩,灌水 2 次。 按整治后种植面积 分析作物需水量,农作物灌溉需水 m3,灌溉水利用系数η=,项目区总需水量 m3。 项目区农业用水量测算详见表42。 表 42 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量测算表 作物名称 夏玉米 合计 播种面积( hm2) 灌溉保证率 灌溉定额( m3/亩) 水利用系数 净需水量(万 m3) 毛需水量(万 m3) 供水量分析 项目区内能够有 效利用的地表水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区内各种作物的生长,故不列入可供水量分析。 根据《 XX 市水资源评价》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 XX省用水定额》中已充分考虑了可利用的降雨,故在供需平衡分析时,可供灌溉水量不重复计算。 项目区拟采用机井取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8 农作物灌溉保证率与灌溉水平。 根据原有机井的实测资料及当地水务局提供的参考资料,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以及开采后不致引起地下水持续下降、水质恶化等条件下地下水开采,本设计采用开采系数法,公式如下: 模开Q 式中: 开Q —— 地下水可开采量,万 m3; 模Q —— 地下水开采模数, m3/; M—— 项目区总面积, ; —— 开采系数取 ; 项目区地下水供水量 179。 179。 179。 = 万m3。 项目区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水量 W 供 = 万 m3,需水量 W 需 = m3。 所以, W 供 > W 需。 由以上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用于农作物长期灌溉。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调整区内水量供需矛盾,可以解决项目区季节性缺水现象,并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 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耕田,加强节水管理、节约水资源,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渠水利用系数,农田灌溉方式应大力提倡采用管道输水和田间节水灌溉方式,大力推广“旱育保姆”无盘抛秧等新技术,避免水资源浪费。 XX 市 XX 乡 XX 村和 XX 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可研究性报告 19 本项目的实施,田、水、路、 林得到综合整治,将改变现有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状况,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有效耕地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利。土地开发项目(占补平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管道安装(纯水泥接口排水铸铁 管) 1 天 在土建脚手架拆除后,基础图回填前敷设 管道 4 排水管道灌水试验 1 天 5 采暖支架安装 1 天 待墙体粉刷完毕后施工 6 采暖干管安装(焊接钢管) 1 天 丝扣连接 7 散 热 器 安 装 ( 厚 壁 钢 制 柱 型SQGZ409) 1 天 落地安装,内外壁防腐 8 采暖支管安装(焊接钢管) 1 天 丝扣连接 9 采暖管线刷漆 2 天 10
16( 为Ⅱ级钢筋直径符号)钢筋制作的板凳铁支撑,板凳铁摆放间距不大于 1m,呈梅花形布置,其形状与基础支撑铁大样相同。 (1) 钢筋接长 梁纵向钢筋下料长度按轴线,上部筋在跨中 1/3范围内冷搭接,并按设计要求相互错开,下部筋在柱墙支座处锚固。 板筋下料按轴(或开间)单跨配料,并按规范搭接、锚固。 框架柱、墙及墙中暗柱按楼层制作和绑扎、搭接φ> 16 的梁主筋采取竖向电渣压力焊接长
a. 中板 普通钢筋选用 HBR335, M PaEM Paf ssd 51022 8 0 。 C40 混凝土MPafcd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跨中弯矩 mkNM ud , ,cmh , mbf 39。 , mhf 39。 , mb 。 设受 压区高度为 x,假设 39。 fhx ,即中和轴确实在翼缘板之外。 上翼缘混凝土能提供的抗弯惯矩:
项 目经理 为首的 质量保 证体 系,建 立以项 目总工 程师为首的 质量监 督体系,两 者均对 处长负 责,实行 定期和不 定期的质量 检查制 度,建 立质量 保证体 系(详 见图),贯彻 自检 、互检和交接检验制度。 实行质量(内部)跟踪制度,建立质量责任制。 严格坚 持“ 上道 工序 不优良 ,下 道工 序不 施工” 的原 则,擅自转入下道工序者,责令停工整顿。 (二)质量管 理工作
施工方法,确保围堰的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采用机械打筑的围堰,我们将配备一定的民工对围堰的顶、外坡进行整平,并进行人工夯实。 如取土范围内如遇电线杆、电话杆或较大的树木,对无法移位且积土后对安全无影响的,其杆(树)位四周 留土半径不得少于 2 米,要确线杆有足够的安全度。 采用挖掘机施工时将密切注意有无地下电缆及管线等。 围 堰的施工注意点: ( 1)围堰的顶高程必须超过施工期间最高水位 米
、装拆方便、经济耐用,尽量做到系列化、标准化。 钢筋制安 ( 1)钢筋材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所用的钢筋种类、钢号、直径等,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热轧钢筋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使用前,仍应按规定作拉力、延伸率、冷弯试验。 需要焊接的钢筋,应作焊接工艺试验,钢号不明或使用中发现性能异常的钢筋,经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不得在承重结 构的重要部位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