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规定的劳动定额内使用员工,也没有辞退员工的权利,国家对社会用工实行统一分配,不仅包括干部、工人,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企业对员工只能进不能出。 企业的工资管理也集中在中央政府的劳动 部手里,实行统一的用货币规定的工资标准,分别按产业和工种等级数目和工资等级系统,统一制定或修改技术等级标准,实行等级工资制,对企业领导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职务或职称的等级工资制。 国家不仅规定了国营企业统一的工资标准和工资等级,同时还规定了统一的职工定级和升级制度。 ( 4) 传统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弊端: 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 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自身对企业员工,物资,财产,资金的管理方式。 由于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是按照 “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的原则进行。 这就造成了中央对于国有企业的权利过大,地方政府无法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平衡,无法打破行业界限统一安排分工协作,权利太小,妨碍了国有企业的生产发展的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中央掌握的市场和企业方面的信息有限。 中央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不听地方意见,中央难以掌握地方所有信息,地方政府不能了解全局。 各部委的计划很难实现真正的全国综合平衡。 另外,传统的物资分配统支统收不利于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管得过死造成企业自身对稀缺资源管理分配的能力有限。 国有企业按照自身的 需求对资金进行高效分配。 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治,使国有企业自身的管理体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造成国有企业自身管理的低效。 三、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关理论 ( 1)国企产权结构理论 4 国有产权结构理论概述: 学术界认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及内部管理都由政府直接做出规定,政府直接指挥和管理企业,企业完全不用担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晰。 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理论将企业的具体权利分为控制权、收益权和风险责 任三个维度。 企业资产之上控制权的具体项目,大体分为以下六项:组织制度设立的决策权,人事任免权,战略决策权,投资融资决策权;机构设置、招工、解雇决策权;产品生产计划决策权。 从每项权利的内涵来看,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具体决策行为的实施来看,这六项权利在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并列的关系,而视存在一定的排序关系,也就是说,这六项权利在加总控制权中的权重存在着由高到低的递减趋势。 在国有企业产权框架分析图中处于上一层次的权利的行使会对下一层次权利的行使产生间接的影响,因为上一层次决策权行使的结果构成了下一层次决策权的现实 基础并限定了其选择范围。 这样,在一般情况下,不考虑信息成本、理性能力影响的情况下,处于越高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不容易受到侵犯,处于越低层次的控制权项目越容易受到影响甚至侵犯。 因此,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项目所处的层次越低,它们在加总控制权中的权重就越小。 国企产权结构理论对产权主体所拥有的关于国企资产的控制权的大小通过控制权的幅度、强度和时限来度量。 产权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幅度的大小取决于它拥有如图所示的控制权项目的多少。 5 国企产权结构分析框架图 国企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1)国企产 权结构存在着普遍的委托 — 代理关系,委托 — 代理链相对过长(张维迎, 1999:20),它增加了国企产权结构匹配的复杂性。 2)国企委托 — 代理链中政府代理人目标的多元化,效率目标并不能成为连接各行为主体的唯一目标,短期稳定性目标成为国企产权结构配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它是实现产权结构匹配中更严格的约束。 3)由于作为所有者的“全体人民”并不能直接行使所有权,国家就成了事实上的所有者,它拥有了国企的所有权。 因此,国家在某种意义上九承担着国企终极风险。 国企产权结构的理论的指导意义: 6 国有企 业产权结构分析框架是剖析国有企业管理机制的基础。 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分析,并针对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低效、缺少活力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 2)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 的含义 : “ 抓大 ” ,是指着力培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可以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 放小 ” 是指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一方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向 “ 专、精、特、新 ” 的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采取联合、 兼并、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抓大放小,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政府掌控 100 个大型中央企业和 2600 个大型地方企业,其余企业则采取租、包、卖等多种形式非国有化。 政府抓大最新的体现是,国家要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化工、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七大行业实行控股。 抓大放小对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抓大放小有利于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和结构调整,有助于 改善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将有限的管理资源放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来,提高国家对于关键行业的控制能力,提高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力。 抓大的意义在于对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 保持 其 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继续让国有 企业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放小 的意义 对资产的质量 的 提高,竞争能力 的 增强,经济效益 的 提高 都有促进的作用,也有利于这些行业企业自身管理效率的提高。 ( 3)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含义: 人力资本产权是无形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 学术界认为所有权、使用权、 支配权 和收益权这“四权”为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核心。 所有权是指人力资本的最终归属;使用权是指使用人力资本的权力,即让人才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劳动生产物品和劳务;支配权是指安排、配置人力资本的权力,其目的达到人力资本的最佳配置。 人力资本所有者既可以拥有全部“四权”,也可以通过产权交易,转 让某些权力。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产权的研究集中在对物质资本产权的研究上,对人力资本作为一种产权来研究却相对忽视,从而导致在产权理论研究中出现“物”重“人”轻的不平衡现象。 从实践上看,人力资本产权研究的产生符合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同 7 时又使企业改变过去认识与对待人力资本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