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 ( 9)《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 10)《贵州省 20xx 年度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 施方案编制指南》 ( 11)《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GB5044520xx)( GB5006920xx) ( 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xx) ( 13)《贵州省建设工程计价定额》 ( 14)《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4720xx) 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11 ( 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xx) ( 16)《贵州省城镇垃圾管理暂行办法》(黔府令 [20xx]第 64号) ( 17)《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2720xx) ( 18)《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 20xx2020 年)》 ( 19)《习水县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方案》 ( 20)现场踏勘及大坡 乡 提供的其他资料 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12 第四章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使生活垃圾处理进入户收集 — 村集中 — 乡镇转运 — 区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 垃圾处理量 11t/d,服务人口 11000 人。 生活垃圾定点清运率达到 100%、生活垃圾处置率达到 100%。 彻底改变项目点周边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建立长效的垃圾处理机制。 工程建设内容 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 1)技术路线 1)生活垃圾的成分 经过实地的踏勘和走访,村民家中的垃圾可以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类: 厨餘:厨餘主要包括饭菜剩余物、水果和蔬菜剩余物等。 在村内多数村民家中的厨餘都喂养牲畜家禽和狗,其中只有少部分的厨餘垃圾进入垃圾桶。 灰渣:经过调查,村内灰渣主要来自于村民家中烧柴、烧炭的残渣。 村民将灰渣堆放于自家的房前屋后或就近倾倒于田地中。 包装类垃圾:目前村民家中主要丢弃的垃圾多以包装类垃圾为主。 其他垃圾:尿不湿等其他白色垃圾。 2)服务范围内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13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 GB 5033720xx),服务区垃圾产生量可按下式计算: Q=RCA1A2 式中: Q—— 生活垃圾日排出总量( kg/d); R—— 收集范围内居住人口数量(人); C—— 预测的人均生活垃圾日排出量( kg/人 d); A1—— 生活垃圾日排出重量不均匀系数, ; A2—— 居住人口变动系数, ;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取 C= d, A1=, A2=。 经核算,垃圾产生量及设计处理规模为 11t/d。 3)生活垃圾收运模式 依据《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 行技术指南》,垃圾收运按照“户收集 — 村集中 — 乡镇转运 — 区县处理”的模式,采取二次转运方式,实现垃圾转运流程。 图 41 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流程图 户收集:服务范围内村民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将所产生的生活垃圾采用袋装或其他形式储存,放置到就近的垃圾收集点(垃圾桶)。 村集中:由村内保洁人员将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和村内其他垃圾收集后,用手推车清运到村内的垃圾收集箱。 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14 乡镇转运:由乡镇一级政府组织,将垃圾通过垃圾清运车定期清运到乡镇的垃圾转运站或垃圾填埋场。 区县处理:由市、区、县设置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相对采用垃圾收集池或垃圾收集房而言,上述收集方式最大优点是占地少、造价低廉、移动灵活、垃圾收集箱带盖相对密闭,箱底设置有集污箱,垃圾产生的渗沥液汇集到集污箱内,不会流落到地面而产生二次污染。 根据当地实情,治理点离县城垃圾填埋场约 20km,交通不便,如果考虑将垃圾转运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置,每次垃圾转运的运输成本较高,村寨经济落后,目前尚无力承担垃圾处理的运输费用。 因此考虑将垃圾从村内收集后依托乡镇垃圾收运体系运输,以减小垃圾处置的成本。 ( 2)工程建设内容 为配合乡镇的整体规划,设计在村寨内设置有效容积的垃 圾桶。 垃圾桶在村寨中心区域串户路按 5070m/个进行设置,中心区外道路按 100150m/个进行布置,共设 220 个,手推车配置 12 辆。 主要垃圾收集设施及清运设备见表 42。 习水县大坡乡习水河水源保护综合整治工程 15 图 41 垃圾收集 池 示意图 表 42 主要垃圾收集设施及清运设备统计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型号 单位 数量 1 垃圾收集池(加盖型) 20xx 20xx 20xxmm 座 10 2 垃圾收集池(普通型) 1500 1500 1500mm 座 10 3 公用 垃圾桶 820 400 950mm 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