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构建绿道网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连通了沿线的农村、城镇及重要的景观节点 [12],它将居民和他们周边的绿色开敞空 间连通起来,让人们可以方便地享受大自然的恬美与高质量的户外生活。 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美国 在绿道规划与建设过程中,绿道建设者们十分注重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积极采取更加贴近原生态的建设手段。 一是多采用透水、可降解的铺装材料建设慢行道。 如盐湖城米尔溪峡谷绿道,穿越季节性湿地 时 ,栈道铺装采用木板材,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二是多 采取生物廊桥和涵洞的方式保留动物迁徙廊道。 如美国俄勒冈威拉梅特谷绿道从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过,慢行道由木桩支撑,底部由经过防腐处理的金属锚固,形成生物廊桥或涵洞,以提供足够的净空,从而不阻断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 三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植被和采用野生乡土树种,恢复和保护原有的生态景观。 四是多采用循环低碳的建筑材料。 如北卡罗来纳州绿道是美国第一条使用可回收材料的绿道,绿道中的长椅、垃圾箱、解说牌、篱笆以及游径的表面材料均采用回收来的塑料、橡胶、铝和其他废弃物制作,充分发挥了绿道低碳环保的功能。 丰富绿道功能 美国的绿道也十分注重“人性化”,特别 是 注重从使用者的角度配套各类服务设施,尽可能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 首先,安全性是第一位的。 如俄勒 冈绿道在交叉路口处理上设置路权优先的自行车信号灯 ,确保行人、骑车者享有充分的安全保障。 其次,美国有些城市建立了智能化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公共自行车的异地借还服务。 如华盛顿的“聪明自行车”系统,由电脑系统统一管理,市民只需办理一张磁卡就可以在任一租赁点骑走或归还自行车,该高效、便捷的租赁方式受到了很多华盛顿市民的青睐。 此外,在“多样化”功能开发方面,美国也是独树一帜的。 为削减淡 旺季对绿道产业所带来的影响,美国特拉华州风景道成功推出了“季节性开发”模式,如春天和夏天趁着水位上涨开展垂钓小河鲈、鳟鱼等活动;秋天策划赏枫叶、制作枫糖或者打猎等活动;冬天举行滑雪活动,最终将绿道打造成为集多样性为一体的风景廊道。 北卡罗来纳州梅克伦堡县绿道成功跨越当地的历史街区,保护了众多的人文资源并传承了地域文化特色。 绿道途经的星光大道地区具备丰富而多元的历史资源,是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区,沿线可以了解梅克伦堡地区的光辉历史,实现对地区重要文化遗址的开嘉兴市构建绿道网研究 8 发性保护。 科罗拉多州南普拉特河绿道将“环境教育”作为绿道建 设的重要目标,设计了完善的环境教育与展示课程,将廊道遗产变为一个实用的教育资源。 主要包括教师培训、垂钓培训、野生动物观测等,成为以科普教育为主的特色绿道。 同时,南普拉特河绿道与当地农业生产相结合,在发展茶业的乡村建设“茶香生态带”,使绿道沿途可欣赏到美丽的茶园,在茶园中辟建登山健行步道及露营地,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带,吸引游客停留和消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健全的机制作为绿道建设的保障 (1)形成了众多绿道配套法案,为建设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美国的绿道建设能够快速发展有赖于诸多法案的推动,不论是联邦政府还是各 州政府都予以了足够的重视,其中联邦推动的项目法案就包括: GAP 分析项目、美国遗产河流协议、千禧道议案,美国步道系统等,这些法案为绿道的建设提供了资金与法律上的支持。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制定的两个联邦法案 ——— 《地区多元交通运输效率法案》与《交通法补充 》,为绿道及步道工程提供了上百亿元美元的资金,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铁路转步道” 项目的建设。 (2)形成 了有效的配套机制,确保绿道建设有效运作 马萨诸塞州通过建立流域保护制度,在河流两岸划定 60 米的缓冲区,有效地保护了河流历史文化遗产,加快了绿道建设进程。 (3)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促进绿道建设的民主化 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通过展开绿道调查研究、成立绿道顾问委员会、动员绿道倡议者等方式借助当地社会力量对绿道进行宣传,并激励研究机构、社会团体、当地企业等社会公众参与到绿道的建设和维护中来,争取社会各界对绿道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4)建立了多渠道资金筹集模式,确保绿道资金来源 美国绿道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① 利用政府财政直接拨款。 如美国东海岸绿道建设工程的总造价约为 3 亿美元,其中项目经费 90%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当地政府的投资拨款,只有 10%为私人投资。 ② 将绿道建设与政府其它专项基金相结合。 康涅狄格州利用了联邦《地面多元交通运输效率法》提供的交通基金,获得了约 1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绿道建设。 ③ 鼓励社会捐赠资金。 可通过设立捐赠箱方式获得资助,如俄亥俄州通过在绿道重要节点处设立募捐箱方式,每年为绿道筹集了约1. 6 万美元的资金。 也可通过举办各类活动鼓励捐赠,如宾夕法尼亚州 斯库基尔河绿道举行马拉松赛比赛,为绿道筹集资金,支持者可获得会员资格等。 ④ 发行绿道建设债券和福利彩票。 北卡罗来纳州梅克伦堡县从 1978~1991 年通过债券筹集了超过 8402020届 经济学 专业毕业 论文 9 万美元的资金用于绿道的建 设 [11]。 (5)建立了多元化管理模式,保证绿道正常运营 一方面,政府建立多层级、多部门的管理架构。 如宾夕法尼亚州绿道在州级政府层面,由州长 发布行政命令,成立宾州绿道委员会,委员会主要负责规划、实施、维持 、资助绿道网络建设、促进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地方绿道机构等。 在地区政府层面,鼓励各级政府机构将绿道建设纳入各自政策和年度安排。 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管理。 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鼓励和培养企业、非营利性机构和志愿者团 队参与绿道工作的积极性。 北卡罗来纳州为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绿道建设管理,将各团体组织的宗旨与绿道建设管理行动相结合,鼓励其参与绿道日常维护、设施运营、筹集资金、认养认管等工作,同时北卡罗来纳州居民可通过认养、志愿者服务、植树修枝、巡逻等灵活的形式参与到绿道建设管理工作中来。 (6)推行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维持绿道可持续发展 美国绿道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具体操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 ① 推行特许经营。 科罗拉多州允许特定商家开发绿道沿线餐馆等设施,并由商家负责管理沿线相应设施并交付一定的 绿道维护费用。 ② 绿道自身资源出租。 弗吉尼亚州北部地区地方公园管理局将土地、储藏和停车设备等出租给居民,所得租金收益作为绿道资金,使得 44 英里长的华盛顿与旧领地绿道获得了良好的维护。 ③ 与企业合作开展各项市场行为。 美国佛罗里达州皮内拉斯游径通过招募会员的方式获得运营资金,通过市场运作,引入社会机构、公司,为绿道会员提供优惠服务,例如商场打折卡等服务,以此建立与企业、个人的长期合作关系,使绿道能够顺利运营。 (7)从建设到管理采取全程实地宣传,获取社会的关注 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首府罗利的绿道顾问委员会,从建设前期 就开始着手宣传工作。 委员会成员与民间绿道倡议者一起,分散到各地区作了上百场演说,引发了市民对绿道的强烈兴趣。 美国对绿道的宣传除了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对绿道动工、剪彩仪式等活动进行新闻报道外,还积极借助新媒体宣传绿道,包括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在官方、教育机构网站中设置绿道专栏,或开设绿道网页等,通过对绿道的规划、 实施、管理和保护等方面进行介绍,为绿道的爱好者提供绿道地图、途经 站点、服务设施、举办活动,大大提高了绿道的利用率。 ( 二 ) 欧洲绿道网络建设经验 与北美相比,欧洲的绿道建设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绿道规 划 中更为注重生态稳定性原则,且 在大型的区域性绿道生态网络与中小型城市和社区层面的综合性绿道建嘉兴市构建绿道网研究 10 设方面均有相当多 的探索性实践 [13]。 而其功能目标主要为 : ① 生态功能, 在景观中促进 物种传播和生存 ; ② 生态稳定功能, 通过对景观元素的功能区划,划定那些生态补偿区域以补偿那些高强度利用土地的区域,从而实现更 大区域内的整体景观的稳定 ;③ 市民的休憩场所 ; ④ 追忆历史的走廊 ; ⑤ 运动健身的空间。 通过对其绿道网络的实践研究,对嘉兴绿道网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① 通过将自然保护的目标和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经济要素的融合,尽 可能促进生态网络项目的实施 ; ② 加强项目的执行手段,尤其在地方层面 ; ③ 发展跨国项目 ;④ 更多的交流和分享经验,更好地促进已有成果的宣传 ;⑤ 支持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项目,作为促进 长三角项目 合作目标的一部分,在 长三角 更大的范围内促进自然保护领域与社会经济领域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 三 ) 广州绿道网络建设经验 在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202020 年)》及关于建设 “宜居城乡 ”的要求 中 ,省 政府就 决定在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建设。 2020 年 2 月,广东出台《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提出全面启动省绿道主线建设,计划 从 2020 年起,用 3 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总长约 1690 公里的 6 条区域绿道。 1 号绿道主线长约 310 公里 , 沿珠江西岸布局 , 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2 号绿道主线长约 470 公里 , 沿珠江东岸布局 , 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 3 号绿道主线长约360 公里 , 横贯珠江三角洲 , 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 4 号绿道主线长约 220 公里 , 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 , 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 5 号绿道主线长约 120 公里 ,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 ,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 6 号绿道主线长约 210 公里 , 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 , 沿西江布局 ,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同时, 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 6 条区域绿道相连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乡的绿道网络系统 [14]。 其中, 14 号绿道 涉及广州市域范围。 广州绿道网按 照广东省的总体规划部署,在广州市规划局的绿道建设规划基础上 ,重点依托青山绿地、河涌整治等工程建成的路网、水网和绿化带 来 展开,串联沿线的人文、地理、生态景观。 广州绿道网建设在时间安排上分期推进, 2020 年计划完成 6条绿道主干线, 分别为流溪河绿道、芙蓉嶂绿道、增江绿道、天麓湖绿道、莲花山绿道、滨江绿道 , 全长约 480 公里,形成基本绿道骨架网, 2020 年至 2020 年继续完善优化。 数据显示 , 2020 年, 广州绿道网已建成 1060 公里,并已贯通成网,覆盖全市 12个区(县级市),串联起了广州 200 多个主要景点、 40 多个亚运场馆,以及 50 多个地铁站 [15]。 2020 年广州市将在已建成 1060 公里绿道的基础上,再建 500 公里,构建完善区域、城市、社区三级网络 [16]。 同时注重 “ 打造精品 ” ,积极筹划绿道和广州旅游资源2020届 经济学 专业毕业 论文 11 的整合,增加绿道内涵,打造绿道旅游精品线路。 总结 广州绿道 网 建设 经验 ,主要从这几个方面 抓好绿道网的建设。 ① 突出主题 ,即绿道引领新生活。 通过绿道来改善环境,提高居民出行休闲 的空间,也提高 居民生活 幸福指数。 ② 依靠两个基础,一是依托广州市的山 、水、城、田、海的自然布局,二是依托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绿道建设当中盘点山、水、城、田、海资源,把 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依托这两个基础来建设绿道。 ③ 按照省里的统一 指导,进行 规划 建设。 即 建设三种类型的绿道 —— 郊野型 绿道, 都市型 绿道, 生态型 绿道; 实现 绿道 四大功能 —— 生态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文化功能,经济 功能。 围绕三大类型, 广州以完善、提升原有林带和绿带为主,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入步行道、自行车道、景观节点等休闲、旅游设施。 围绕 四个功能 ,广州市的绿道近来一是抓好增绿, 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绿,通过建设, 新增 1236 公顷增绿 化 ,还有保证有效贯通。 二 是建设一站式服务设施。 三 是为了方便出行,围绕绿道,增加了一些基础设施。 此外,广州 增城的绿道网络 建设效果尤 为显著。 从 2020 年起,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率先规划建设 500 公里具有自身特色的三大绿道网络 [17]。 不仅如此,增城还将绿道打造成 “ 吃、住、行、游、购、娱 ”一条龙配套设施。 分析总结其 成功 经验,主要有以下几 个特点。 意识强、行动快,领导重视 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做到生态文明和以人为本。 增城 发展意识强,率先提出绿道建设,在绿道建设过程中,把生态文明和以人为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增城绿道建设 特色道路。 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依托基层 增城 在建设绿道过程中既没有成立行政性事业性机构,也没有成立政府投资的绿道建设公司,仅仅通过统一规划,统一 组织,把组织优势调动起来,让绿道所属地政府来建设管理绿道。 进一步加强生态绿化环境建设 增城 在绿道建设中注重对原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原有的生态资源,完善配套好相关设施 , 让绿道通到哪里,环境好到哪里,进一步巩固保护好生态环境。 把绿道建设与富民、发展生态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城 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和旅游资源,以藤结瓜的方式,把沿线的村庄串在一起,将增城的江河山水、田园风光、果园红荔、竹林幽径、农家风情 融为一体,把绿道打造成又一旅游载体 [18]。 嘉兴市构建绿道网研究 12 三、嘉兴市构建绿道网络的 意义 及 基础 ( 一 ) 嘉兴市绿道网的建设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