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乃县多胎肉羊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毛性能 经测定,成年公母羊年产毛量分别为 千克和 千克。 具有同质和基本同质半细毛的个体占群体的%,部分个体被毛中有少量正常发毛和干死毛,羊毛平均细度为 厘米 (58 支 ),全年毛长 厘米以上,中等以上被毛密度个体占 %,正常弯曲、匀度、油汗个体均分别占 92%上下。 净毛率平均为 %,腹毛正常和良好者占 93%左右。 6 繁殖性能 多胎肉羊性成熟期 5 月龄 ~6 月龄,发情持续期1 天 ~ 天 (24 小时 ~60 小时 ),妊娠期平均为 145 天 ~152 天,产羔率为 200%以上 (个别小群体达 280%左右 )。 羔羊断奶成活率 86%以上,母羊基本全年发情配种,以产春羔和秋羔为主,多数羊两年产三胎,少数营养状况良好者可一年产两胎,繁殖力相当原种同羊 1 倍以上。 适应性 多胎肉 羊在产区半湿润易旱区和我国中北部地区的各类生态条件下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既可舍饲,又能放牧,放牧游走性能远优于小尾寒羊。 抗逆性能和抗病力很强,群众称赞是多产的同羊,很好养,生长快,肉质好,皮毛优,繁殖周转快,经济效益高。 种用价值 多胎肉羊种用价值较高,群体中特、一级比例达 %,体形外貌趋于一致。 它结合了同羊的优质肉、毛、羔皮及适应性强和小尾寒羊生长发育快、多胎多产的优良特性,遗传性稳定,不论自繁或杂交后代,在体形、被毛、产肉和繁殖性能方面都表现得很优越,也是培育肉羊新品种宝贵的母本材料。 推广 利用 多胎肉羊的上述优点使其 10 多年来备受养殖者青睐,同时由于其价格比热销于全国各地的小尾寒羊低 1/3~1/2,因此甚至是小尾寒羊主产区的山东、河南部分群众也纷至沓来抢购7 多胎肉羊,有的将其羔羊冒充小尾寒羊又在当地高价变卖牟取巨额利润。 此外,还有来自东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河北、安徽和西北诸省 (区 )购羊者也引进多胎肉羊作为肉羊新品种培育及生产商品羊肉的母本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外销各地的多胎肉羊约在 6 万只以上,多胎肉羊在各地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了优于同羊与小尾寒羊的很强适应能力和种用价值。 效益估测 多胎肉 羊由于一胎多产,绝大部分羊只繁殖实现两年三胎,其中约 1/3 可年产两胎,这样一来, 1 只多胎肉羊的产值比原种同羊或当地各类杂种羊要高 1 倍 ~ 倍,每只每年多获经济效益达 1000 元以上,十多年总获效益约 亿元以上,加上各地引入的多胎肉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至少也达十多亿元,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技术措施 建立选育基地,加强种羊选育 笔者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确定以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四县为重点选育基地,每个基地设选育点 2 个 ~4 个 (包括原白水县种羊场 )。 2020 年在修订原“多胎 肉羊个体表型鉴定 (试行 )标准”后,笔者于每年春秋季结合生产环节进行抽样选种,确定基础群体和选留后代,并加强繁育,明确后代的父母羊血统含量,最后比较含小尾寒羊血统 1/ 1/8 和 1/16 的综合品质,最终确定以含 1/48 小尾寒羊血统的群体最好,次为 1/8 群体, 1/16 群体不理想。 现有多胎肉羊群体中,以含小尾寒羊基因 1/4 为主,并有部分1/8 个体。 制定饲养管理规范程序,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 以白水县同羊原种场和合阳县王村镇为核心,实施既定各项饲养管理规范,着力提高多胎肉羊 的体重、产肉性能和稳定的繁殖力,将有关配套技术和优秀种公羊推广到面上,扩大面上的繁育数量,提高其主体品质,增强养殖者经济收益。 结合同羊选育提高 4 个科研和推广项目,促进多胎肉羊选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主要抓住每年春秋季羊的表型鉴定,加强种公母羊的选种,制定选配计划和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产羔及羔羊培育,繁殖力与产肉性能测定,生产经营效益以及卫生保健与疫病防治等多项工作。 重点抓好理想型群体的自交繁育,扩大核心群数量 从1990 年开始,将含 1/4 和少量 1/8 小尾寒羊血统的优秀公母羊分别互交,现已出现八代以上自交后代。 关键是抓好种公羊的选择及其有效利用,做好种公羊的分区投放安排,才能使多胎肉羊群体持续稳定地得以发展。 此项工作历时 20 余年,由于羊多为个体农户分散繁育,给系统的持续选育提高增添了不少难度,加之限于无专项经费开展工作,只能是指导广大养殖者做好繁育并获得一定效益。 9 白水县同羊原种场作为核心基地之一,仍以原种同羊保种选育提高为主要任务,始终保持多胎肉羊的小量群体进行选育提高,以为周边地区多胎肉羊的发展做出贡献。 今后仍有待立项来加强扩繁与提高。 气候条件 (1)气温:项目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区,空气干燥,蒸发量大,日照充足。 热量略显不足,降水量绝对值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炎热,春秋多风少雨,昼夜温差较大。 根据吉木乃县气象台多年的观测资料显示,项目区年平均气温 ℃ ,最低气温 38℃ ,无霜期为 140 天,年日照时数 小时,总辐射量 卡 /㎡,日照率 66%,多年平均风速 , 其中灌溉期风速为。 风向以西北风为主,一般春冬风较多,夏季较少, (2)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 ,作物生长季节降水为,年平均蒸发水量为 23317MM,作物 生长季节 49 月份,各月蒸发量为。 (3)日照:本项目区日照时数为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作物生长季节 58 月份,各月累计平均日照时数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