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6)重视环境保护,即 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 对环境 所产生的 不可逆的 影响和污染。 ( 7)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其路幅 教 宽,可根据 当地地形、地物和 自然环境等条件,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 利用合理的车道分离 形式 进行 设线。 在 选线过程中, 影响因素 较 多 , 有的互相矛盾,有的相互制约。 而 各因素在不同场合的 情况下其 重要程度也不相同, 不可能一次 性 找出理想方案。 因此, 最有效的作法是分阶段,由粗到细 的过程 反复比选 然后 求 得 最佳 路线。 选线方法 一般按 其 工作内容分三步进行 :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4 ( 1) 路线方案选择 解决起、终点间路线 的 基本走向 是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问题。 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地形图上 的 较大范围内找出各种 可行 方案, 然后 收集 可行 方案的有关资料 、 进行初步评选, 从中 确定 一条或数条 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 可行 方案。 最后通过 现场勘察 、 多方案的比选得出最佳方案。 当 情况特殊 没有地形图时, 可采用 踏勘 或调查的 方法 收集 现场 资料,进行方案 的 评选。 ( 2) 控制点 选择 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条件选择好控制点,将控制点按序连接,使之构成路线带。 对于 这些细部控制点的取舍, 仍旧 通过比选来确定。 ( 3) 具体定线 经过 之前所述 两步的工作, 已经 可以 明显勾画出 路线的雏形。 定线 是根据 相关道路技术标准和方案,结合 各因素,在最佳 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 的 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 确定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直线 规范规定 中 直线的最大长度以小于 20V 为佳 , 驾驶员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是考虑因素之一。 本设计 中最大直线长度应 小于 1600 米。 根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20) :当 设计速度 大于等于 60km/h 时,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应 不小于设计速度的 6倍。 如图 所示: 图 反向曲线示意图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5 圆曲线 作为平面设计中的 线形要素 之一 , 主要确定路线半径值、超高及 加宽。 道路进行平面设计时,根据当地地形 地物等条件,尽量选用较大的 圆曲线半径,以确保 行车安全 和 舒适。 圆曲线 半径既要 选得技术合理,又需经济适用;既不一味 采用高标准 导致过分 的增加工程量,也 不 采用低标准 只为满足现行通行要求。 当 地形条件 收到限制时,可采用接近 圆曲线 的 一般最小半径 值,只有地形条件特殊时,才可采用 圆曲线极限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如 下表。 表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圆曲线最小半径( m) 一般值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极限值 650 400 250 125 60 30 15 根据设计的实际地形考虑 ,本设计 两处圆曲线半径均为 500m,大于最小圆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 我国一般把 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取值控制 为 3506m/.0 s 范围内,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 ss RL 3V0. 021 4( m in) „„„„„„„„„„„„„„„„„„„„ () 式中: Ls( min) ——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V—— 设计时速; R—— 曲率半径; s ——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 以超高渐变率适中为主: 根据 《规范》 中规定的 超高渐变率,由此导出 缓和曲线过最小长度 公式 : (m in) ( )iBLs mP „„ „„„„„„„„„„„„„„„„„„ () 式中: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处外侧边缘的宽度( m) ; i — 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代数差( %); P— 超高渐变率。 考虑上述 各项影响缓和曲线长度的 因素, 可根据《标准》查的 各级公路 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6 表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m) 一般值 130 120 100 80 50 40 25 最 小值 100 85 70 60 40 30 20 的 最小长度 平曲线 最小长度 应小于等于 2倍的缓和曲线 的长度,在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中其长度 大于等于 9s的行车距离。 在 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 中,其 最小长度 应大于等于6s的行车距离,在 平曲线内的圆曲线的最小长度 ,应大于等于 3s 的行车距离。 本设计中 第一处的平曲线长度 为 ,第二处的平曲线长度为。 3s 行车距离为 240m,两处平曲线长度均满足要求。 行车视距 本设计为速度 80km/h 的二级公路行车视距只有停车视距,无会 车视距、错车视距及超车视距。 《规范》规定的各级公路停车视距如表。 表 各级公路停车视距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 m) 210 160 110 75 40 30 20 本 设计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平面线形设计 本设计各转点参数如下: 各交点桩号: JD1: K0+ 各转角度数:α 1=38176。 JD2: K1+ α 2=24176。 平曲线计算 ( 1)平曲线 1 取圆曲线半径 R1=500m,缓和曲线长 Ls=200m,α 1=38176。 内移值 : mRLRLp ss 3 8 424342 ,增长值 : mRLLq s 100240233s ,缓和曲线角 : s RL s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切长线 : mqpRT 7 3)2(t a n) 1 ( 曲长线 : mLRL 3 121 8 02ss1 )( 外矢距 : mRpRE )2/(c o s )( 1 切曲差 : mLTD ZH点里程 8 9 6 80 KTJDZH HY点里程 KLZHHY s YH点里程 KLLHYYH s HZ点里程 KLYHHZ S QZ点里程 6 7 3 402 KLHZQZ 桩号检验: 2DJD QZ。 检验符合 ( 2)平曲线 2 取圆曲线半径 R2=:500m,缓和 曲线长 Ls=200m,α 2=24176。 内移值 : mRLRLp ss 3 8 424342 ,增长值 : mRLLq s 100240233s ,缓和曲线角 : RL s 切长线 : mqpRT )2(t a n) 2 ( 曲长线 : mLRL 4 0 9 . 4 221802ss2 )( 外矢距 : mRpRE )2/(c o s )( 2 切曲差 : mLTD 0 99 7 ..2 0 622 ZH点里程 6 6 KTJDZH HY点里程 6 6 KLZHHY s YH点里程 2 1 8 .4 2 112 KLLHYYH s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8 HZ点里程 4 1 8 .4 2 11 KLYHHZ S QZ点里程 2 1 1 . 5 4 212 KLHZQZ 桩号检验: 2DJD QZ。 检验符合 平曲线要素计算结果 表: 表 平曲线要素计算结果表 交点号 交点坐标X 交点坐标Y 交点桩号 转角值 圆曲线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 切线长度 平曲线长度 外矢距 切曲差 起点 K0+000 JD1 K0+ 38176。 500 200 JD2 K1+ 24176。 500 200 终点 K1+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9 第 三 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 概述 道路纵断面,是 用一 个 曲面沿 着 道路 的中线竖直切开,路面 展开 形 成的平面。 路线纵断面图反映了 路线在 道路 纵断面上的起伏 情况 ,位置及尺寸。 因此,路线纵断面是一条 起伏的空间线。 路线纵断面图 反映了路线 经 过的 地区 其中线的地面起伏情况和 设计标高之间的关系, 将它与平 、横断面图 相结合 ,就能完整地表达 出道路的空间位置和立体线形,是道路设计的重要图表之一。 纵断面线 有两条主要线:一条 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绘的 不规则的折线, 称为地面线,它 反映了 地面沿中线的 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 是设计者经过 多重比较,根据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的考虑得出的 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 称为设计线,它反映了道路中线 的变化情况。 直坡线有上坡和下坡,其大小 分别用纵坡和坡长表示。 纵断面上 用百分数来表示同一坡段中两点间 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 ,即 纵坡。 不同纵坡 的 转折处称为变坡点,为 了让行车 平顺过渡 ,需 要 在边坡点出设置竖曲线。 按 边坡点出转折形式的不同,竖曲线又分为凹曲线和凸曲线 ,其大小 可采 用半径和水平长度 来 表示。 纵断面的线形设计主要 根据道路的性质 、等级和地形 地质及水文等因素, 加以 考虑路基稳 定、排水及 总工程量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和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其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来 进行综合设计,从而设计出 合理最优的纵坡 线形 ,使得行车安全舒适、快速。 纵断面设计要求 (1)纵断面线形 应是一条 连续、平顺、均衡 的光滑曲线, 重视 平纵 线形的组合。 (2)线形务必 力求平缓,避免 出现连续陡坡、过长坡以及 反坡。 (3)纵坡设计 的取值必须满足《标准》中的 规定,一般不 选用极限值。 根据 行车安全舒适和视觉良好 方面来考虑, 纵断面线形 的设计要 注意以下几点: 较短距离内路面线形起伏,易造成纵断面线形中 断和 视觉不良 ,应小心避免 ; 当竖曲线为 较大的连续上坡路段 时,应 将最陡的纵坡放在底部, 随着高度的上升纵坡坡度应放缓。 当纵坡变化小时,则可以 采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值 ; 进行 纵坡设计时,应 尽量争取填挖平衡,本桩 利用 或 挖方就近填方以 得 减少借方 与弃方数量, 降低工程造价; 纵坡设计也 应结合我国 当地实际 情况,适当 的照顾 民间的 通用交通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0 纵断面设计方法及 步骤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 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 2)标注断面控制点 纵断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重要桥梁及特殊涵洞,隧道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收其他因素限制路线中线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 ( 3) 试坡 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路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及地形的变化情况,涉及定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前后照顾就是说明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在意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断面设计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要求。 ( 4) 调坡 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等,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对照技术标准,调整坡度线的方法,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的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运纵坡相等。 ( 5)根据横断面校对纵坡线 校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和其他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 ( 6)确定纵坡线 经调整校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 )和高程确定下来。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最大纵坡 最大纵坡是在纵坡设计时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它是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各。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break。 case 3: (请输入插入第一个节点的元素: )。 int data1=()。 (0,data1)。 ()。 break。 case 4: (请输入插入最后位置的元素: )。 int data2=()。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 data2)。 ()。 break。 case 5: ()。 ()。 break。 default: (你的输入有误
卖场, 34 层为办公用房,建筑面积为 4*1200 平方米;扬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 仓库 12,建筑面积为 4800 平方米;石材加工区,建筑面积 1600 平方米;展览厅 2020平方米。 所有建筑用房的负荷按商业电气规范标准设计。 注:动力设备 Kd=, cos =;照明设备 Kd=, cos =; 考虑变电所用电 15kW, cos =。
秒内完成。 (2)增加链路容量 链路聚合技术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经济的提高链路传输率的方法。 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用户不必升级现有 设备就能获得更大带宽的数据链路,其容量等于各物理链路容量之和。 聚合模块按照一定算法将业务流量分配给不同的成员,实现链路级的负载分担功能。 某些情况下,链路聚合甚至是提高链路容量的唯一方法。 例如当市场上的设备都不能提供高于 10G的链路时
方案比较 推荐方案 参考方案 说明: 两个方案均采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相结合的办法,均符合平 曲线设计要求,都是可行方案,两个方案平竖曲线均满足规范,满足平纵组合“平”包“纵”,与乡道,水渠多次相交,均采用通道、涵洞形式。 由表也可以看出很多方面因素差别不大,关键在线形、施工和造价上,、方案一拆迁数较少 ,占用房屋少于方案二,根据整体土方计算填挖均匀同时填挖量较小,工程造价低
:儿科病区 三层:手术室 门诊 楼将串起各功能部分,使 之 与 现有病房楼、特检楼 均有良好的联系,并在底部与现有病房楼相连,各科室间相对独立又保持紧密的联系。 同时主街面向绿地, 使 病人没有空间的闭塞感,可享受明亮的光线、绿地和清新的空气。 各科室均设有开敞明亮的候诊空间.每层均设挂号收费,减少患者奔走流线。 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设置医务人员工作区和病人活动区,同时
势,通过 110 高速、京包高速、省道103 以及呼满省际大通道,直接接入呼包鄂经济隆起带。 依托丰镇的交通优势,通过京大、大运、 1 208高速公路以及丰准、京包铁路,构成一个面向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兴准重载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连接 县与呼市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河北运输大通道、集张铁路以及直接融入“环渤海”和“京津冀”经济圈的经济大动脉,构成一个面向华北、东北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