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御园20_楼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体抗冲击的加强要求,粘贴面积不小于 50%。 ○ f 粘接层厚度以能调平 岩棉板 粘贴层为宜,不宜大于 5mm,粘接层越厚,粘接缺馅越多,风流所产生的负压影响也越大。 第 12 页 ○ g .抹完粘接剂后,立即将板立起粘贴,粘贴时轻揉、均匀挤压,并用托线板检查垂直平整,板与板间挤紧,碰头缝处不留粘接剂。 粘贴 岩棉板 时应做到上下错缝,每贴完一块板,应及时清除挤出的粘接剂,板间不留间隙,如出现间隙,应用相应宽度的 岩棉板 填塞挤实。 阳角处相邻的墙面所粘 岩棉板 应错缝粘贴。 ○ h 岩棉板 接缝不平处应用打磨抹子磨平,打磨动作宜为轻柔的圆周运动。 磨平后应用刷子将碎屑清理干净。 磨平时间在 岩棉板 粘贴 24小时后进行,以避免对 岩棉板 粘贴层的扰动。 A5抹罩面砂浆底层: 岩棉板 粘贴 24小时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 a 配制外保温专用罩面砂浆: 将罩面用 干粉与水按 4: 1比例配制 ,用电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配制量以 2小时 内用完为宜,若有过干现象出现,可适当加水再搅匀使用。 ○ b 在 岩棉板 表面均匀涂抹一层配制好的罩面砂浆,厚度不宜超过 3mm。 A6贴 钢网、 网格布 ○ a 平门窗洞口如不靠膨胀缝,沿 45 度角方向各加一层 400mm*200mm网格布进行加强,加强部位于大面网格布下面 (见附图 ) ○ b 将大面 钢网 沿水平方向绷平,用抹子由中间向左右两边将网格布抹平,将其压入底层抹面砂浆, 钢网 左右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上、下搭接宽度不小于 80mm,不得使 钢网 皱褶、翘边。 ○ c 膨胀缝处网格布应断开,但装饰缝处网格布不得搭接和断开。 A7抹罩面砂浆防护面层 ○ a 抹面层聚合物砂浆,抹灰厚度以盖住网格布为准,约 2mm,总厚度不宜大于5mm。 B质量标准 ○ a 岩棉板 、 钢网、 网 格布 、管材 的规格和各项技术指标,粘接干粉、罩面干粉的配制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本规程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 ○ b 岩棉板 必须与墙面粘接牢固,无松动和虚粘现象。 检查数量:按楼每 20m长抽查一处 (每处 3延米长 ),但不小于 3 处。 检查方法,观察和用手推拉检查。 ○ c 粘结砂浆与 岩棉板 必须粘接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爆灰和裂缝。 2. 基本项目 第 13 页 ○ a 每块 岩棉板 与墙面的总粘接面积,首层不得小于 50%,其 它层不得小于 30%。 检查数量:按每楼抽查三处,每处检查不小于 2块。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取其平均值。 注:检查应在粘接剂凝结前进行。 ○ b 尼龙胀塞尖全部进入结构墙体。 检查数量:同。 ○ c 岩棉板 碰头缝处不抹粘接剂。 检查数量:同。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 d 钢网 应横向铺设,压贴密实,不能有空鼓、皱折、翘曲、外露等现象,搭接宽度左右不得小于 100mm,上下不得小于 80mm。 检查数量:同。 检查 方法:观察及尺量检查。 ○ e 聚合物罩面砂浆保护层总厚度不宜大于 5mm,首层不宜大于 7mm。 检查数量:同。 检查方法:尺量检查。 注:检查应在砂浆凝结前进行。 3. 允许偏差项目 ○ a 1. 岩棉板 粘贴允许误差应符合表 5的规定。 表 5 岩棉板 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查 方 法 1 表面平整 3 用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垂直度 每层 3 用 2m托线板检查 全高 h/1000 且不大于2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3 阴阳角垂直 3 用 2m托线板检查 4 阴阳角方正 3 用 200mm 方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5 接缝高差 用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注: h为墙全高;检查数量:同。 ○ b 保温墙罩面抹灰执行国家《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J30188)第十一章第一节“一般抹灰工程”的规定。 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4 用 2m 靠尺 、塞尺 检查 2 立面垂直度 4 用 2m 托 线板 检查 第 14 页 3 阴阳角垂直 4 用 2m 托 线板 检查 4 阴阳角方正 4 用 200㎜方尺和楔型塞尺检查 5 伸缩缝(装饰线)平直 3 拉 5m 线和直尺检查 6 、外墙 面砖 施工时,必须先做好样板,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要点。 在 贴钻 前,对 抗裂砂浆面层 表面的缺陷、尘土、浮粒、污物等进行清理和修补。 水泥砂浆基层的蜂窝、麻面,可采用 1:,外加 10— 15%107 胶或 1— 10%的聚醋酸乙稀乳液,拌合成聚合砂浆进行修补。 第 节 门窗工程 1为确保工程总进度,在施工主体的同时,即着手进行 塑钢 门窗的制作,待内外粉刷开始前即可进行安装。 安装前,门窗用保护膜封闭好,安装时,应在四周用射钉枪固定铁件,铁件厚度不少于 ,间距不大于 700mm,在窗下部分用C 20 细石砼做压顶,这样可以加强窗的稳定性,同时可防止窗下渗漏。 2塑钢 门窗进场后要严格加强成品保护,窗的安装要弹洞口竖向中心线,窗洞口水平中心线和墙中心线,窗洞口竖向中心线由经纬仪投测,保证竖向中心线重合,窗洞口水平中心线由室内 + 线用水准仪投测,以保证其位置准确,窗与墙面缝隙要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执行。 3门窗构件进场后,根据设计的施工图和采用标准图集,仔细核定数量、尺寸、开启方向等,还要依据《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其加工的质量进行评定,并做好进场验收记录。 4门窗构件堆放、搬运等过程,要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成品保护,施工时用塑料纸等将门窗包严,以免污染,待装饰结束后,进行安装。 5门窗用料等级和玻璃色泽、厚度等细节,在定货时,必须通知设计人员、业主、监理会同专业生产厂家,进行技术论证后选定。 6门窗安装过程中,安装时必须用 发泡胶 或矿棉毡等材料嵌填密实,表面层 5— 8mm深度用防 水密封油膏处理。 7所有窗扇必须有橡皮碰头。 第 节 采暖 工程 作业条件 、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土建专业已完成墙面抹灰,地面清理干净; 、相关电气预埋等工程已完成。 、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特别是机械接口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操作培训,持合格证上岗。 、安装时环境温度宜不低于 5℃;在低于 0℃的环境下施工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第 15 页 、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所有地面留洞应在填充层施工前完成。 施工工艺:安装准备→清理基面→绝热层铺设→加热管 安装→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冲洗、试压→填充层施工→试压→面层施工→检验、调试 施工要点: 、清理基面:在进行发泡水泥施工之前,将地面清扫干净,不得有凹凸不平的地面,不得有砂石碎块,钢筋头等。 、绝热层施工:绝热层采用现场发泡水泥,发泡厚度为 30mm,发泡水泥施工时要保证密实和表面平整。 、加热管安装 、每 15~25m2的铺设面积为一回路,加热管每回路长度不得大于 100m。 回路中加热管的长度超过 100m 的房间增设回路。 、加热管的布置间距为 300mm。 采用旋转形布管 方式。 、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线并配管。 同一通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 、埋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应有接头。 如不可避免,应设置在便于揭盖或补漏操作的地方。 、加热管安装时应防止管道扭曲;弯曲管道时,圆弧的顶部应加以限制,并用管卡进行固定,不得出现“死折”;塑料管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 6倍管外径。 、在分水器、集水器附近以及其他局部加热管排列比较密集的部位,当管间距小于 100mm 时,加热管外部应采取设置柔性套管等措施。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连接处,弯管 部分不宜露出地面装饰层。 加热管出地面至分水器、集水器下部球阀接口之间的明装管段,外部应加装塑料套管。 套管应高出装饰楼面 150~ 200mm。 、加热管与分水器、集水器连接,采用 U型卡带和 U型卡钉将加热管固定在发泡水泥隔热层上。 、加热管弯头两端宜设固定卡;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 ,弯曲管段固定点间距宜为 ~。 分水器、集水器的安装 、分水器、集水器宜在开始铺设加热管之前进行安装。 水平安装时,宜将分水器安装在上,集水器安装在下,中心距宜 为 200mm,允许偏差为177。 10mm;集水器中心距地面应大于 300mm。 、阀门、分水器、集水器组件安装前,应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试验应在每批数量中抽查 10%,且不得少于一个。 对安装在分水器进口、集水器出口及旁通管上的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倍;严密性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倍,公称直径不大于 50mm 的阀门强度和严密性试验持续时间应为 15s,其间压力应保持不变,且壳体、填料及密封面应无渗漏。 冲洗、试压 、水压试验应在 系统冲洗之后进行。 冲洗应在分水器、集水器以外主供、回水管道冲洗合格后,再进行室内供暖系统的冲洗。 、水压试验应分别再浇捣混凝土填充层前和填充层养护期满后进行两次;水压试验应以每组分水器、集水器为单位,逐回路进行。 、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 倍,但不小于。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 1h,其压力降不应大于。 、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随时观察与监察,不得有渗 第 16 页 漏;不宜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之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 施。 、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 、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采用试压泵缓慢升压,升压时间不得少于 15min。 增压过程中观察接口,发现渗漏立即停止,将压力降至零,把接口处理后再增压。 、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 1h,观察有无漏水现象。 填充层施工: 、填充层采用细石混凝土,厚度为 40mm,配合比为 1: 3: 1 并加入适量的放龟裂剂。 、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 ;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 、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严禁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软底鞋,采用平头铁锹。 、系统初始加热前,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期不应少于 21d。 施工中,应对地面采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上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物体和高温加热设备。 、细石混凝土填充层浇捣和养护过程中试压临时管路暂不拆除,并将系统内压力保持在。 、与墙、柱的交接处,应填充厚度≥ 10mm 的软质闭孔泡沫塑料做为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热膨胀补偿构造措施。 检验、调试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运行调试,应在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的条件下进行。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调试工作应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进行。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调试与试运行,应在施工完毕且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后,正式采暖运行前进行。 、初次加热时,热水升温应平缓,供水温度应控制在比当时环境温度高 10℃左右,且不应高于 32℃;并应连续运行 48h;以后每隔 24h 水温升高 3℃,直至达到设计供水温度。 在此温度下应对每组分水器、集水器连接的加热管逐路进行调节,直至达 到设计要求。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效果,应以房间中央离地 处黑球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作为评价和检测的依据。 成品保护 、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它化学溶剂接触污染加热管。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人员踩踏加热管。 、管道系统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 、填充层施工前应做盘管的外观检查,安装时防止磕碰、撞击或踩踏。 、加热管严禁攀踏、用作支撑或借作他用。 、混凝土填充层的浇捣和养护过程中,严禁进入踩踏。 、在混凝土填充 层养护期满后,敷设加热管的地面,应设置明显标志,加以妥善保护,严禁在地面上运行重荷载或放置高温物体。 第 17 页 第 节 楼地面工程 1地砖楼地面 、楼面 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板块材料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地砖应提 前 2— 3h浸水,如背面有灰尘应洗干净,待表面晾干无明水后,方可铺贴。 地面土分层回填夯实,做 60 厚 C15 砼垫层 ,然后做地热辐射采暖系统。 先刷 107 胶水泥浆一遍,约 15— 30 分钟后,铺 1:3 干硬性水泥砂浆 结合层,然后将板背面刮一层薄水泥砂浆,铺贴时要求板块四角同时下落,用木锤垫木块轻击,使砂浆振实,并敲至与旁边 板块平齐。 铺贴时,应在房内四边取中,在地面上弹出十字线,先铺设十字线交 叉处一块为标准砖,用角尺和水平尺仔细校正,然后由房间中间向两侧和后退方向顺序铺设,随时用水平尺和直尺找准。 铺好的地面应及时洒水养护,不少于 7天,养护期间不许上人。 楼地面工程施工注意点 为预防卫生间楼地面渗漏这一质量通病,在施工时必须采取以下。华府御园20_楼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施工总平面布置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施工进度的快慢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行,具体的施工平面布置原则如下: 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 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建设的投资; 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材料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场内运输 ,特别是减少场内二次搬运; 符合施工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和防火规范。
控制程序:桩基中心定位 —— 造孔 —— 中心校核 —— 成孔修复 —— 定位架就位 —— 主线、高程对中 —— 砼浇筑及钢板安装 —— 主线、高程校核。 箱 变 基础 设备基础包括: 箱变基础。 箱 变基础 基础 布置在逆变器室外侧,露出地面 ,开挖深度。 采用 混凝土浇 筑, 外部砌砖油池。 逆变器室 工程 及开关站 施工方案 主要施工工序施工方法 砌体工程
相当差。 由于冬天超市内不开冷气,顾客 又 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 极 高,通风系统 不能及时把外面的气体进来,整个超市闷热 到了 极 点 ,让人感觉像 在蒸笼里面一样 ,部分受不了的顾客拿完自己要买的东西急匆匆奔向收银台。 长期这样,会在顾客的心中留下超市闷热的印象,导致顾客对超 市的品牌忠诚度下降。 只有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人们的身体才会感到舒适 从而 心情才会得到放松
与 bl 轴间为第一段,第二段施工检验批为 34 轴- 45 轴与 Rb 轴,第三段施工检验批为 34 轴- 45 轴与 AR 轴间车库。 第四章 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技术措施 施工机械设备的选用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案等要求,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及工具选用情况如下: ( 1) 垂直运输 机械:施工时采用 3 台 QTZ63 塔吊 ( 2)水平运输机械 :场内水平运输采用塔吊
要而发展起来的。 磨床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外圆磨床、内圆磨床、平面磨床、工具磨床和用来磨削特定表面和工件 的专门化磨床,如花键轴磨床、凸轮轴磨床、曲轴磨床等。 对外圆磨床来说,又可分为普通外圆磨床、万能外圆磨床、无心外圆磨床、宽砂轮外圆磨床、断面外圆磨床等。 以上均为使用砂轮作为切削工具的磨床。 此外,还有以柔性砂带为切削工具的砂带磨床,以 油石和研磨剂为切削工具的精磨磨床等。
世纪 50年代,最初只是应用于机床和锻压设备,后来发展到拖拉机和工程机械上。 自 1964 年开始引进国外液压元件生产技术,并自行设计液压产品以来,我国的液压元件生产从低压刀高压形成了系列。 液压技术中的重大进展是微电子 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微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相结合,创造出了很多高可能性、低成本的微型节能元件,为液压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