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煤矿200万吨新井通风安全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闸河矿区)和宿东向斜(宿东矿区)为其外缘,北段为 N20176。 ~ 70176。 E,中段 为近南北,南段为 N20176。 ~ 70176。 W,向西弧形突出,顶端位于徐楼。 宿东向斜北受宿北断裂控制,南有光武固镇断裂,西南有西寺坡逆冲断裂,东有固镇长丰断裂,宿北断裂为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东西向断裂带,由龙山~孟集和宿县蒿沟段陷带组成,长度大于 200km,断面南倾,倾角 70176。 ,断距大于 1000m,早期具右行走滑性质,生成于中生代,横贯于徐宿弧形构造中段与南段之间,南北两侧构造与地貌截然不同,是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光武固镇断裂横贯于淮北煤田南缘边界,也是徐宿构造的南界断层,控制长度大于200km,这两条断层生成于中生代,第 三纪仍有活动,其间的古生代地层应为徐宿推覆体的下盘。 西寺坡逆冲断裂由四条走向的 NW冲断层组成,走向 N60176。 ~ 35176。 ~ 10176。 W,延展长度,倾向北东,倾角浅部陡,深部缓。 区域频率测深资料证实滑脱面下为二叠系煤盆地。 这三条断裂是控制宿东向斜内各级、各序次构造的边界。 宿东向斜总体呈不对称的向斜构造,向斜轴向 N25176。 ~ 50176。 ~ 30176。 W,轴长 18km,宽 ~,轴部为二叠系地层,向斜的东北翼,因受北东方向主压应力的影响(即 F4逆断层的推压牵引作用),两端地层倾角大,一般 70176。 左右,中段地区煤系 地层被剥蚀,呈单斜构造,西南翼倾角较缓,一般在 10176。 ~ 25176。 向斜的两端及最宽缓部位发育有短轴褶曲。 芦岭井田处于宿东向斜西南翼的东南段。 2) 矿井地质构造 井田内主要以斜切断层 为主。 根据井田构造发育的复杂程度,将井田划分为三部分,见图 12。 图 12矿井地质构造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4 页 . 构造分布状况及展布特征 井田内发育有走向北西、北东及近南北向的三组断层,断层面多以东倾为主,倾角较大,一般为 60176。 ~ 70176。 逆断层多以近南北向为主,倾角 60176。 ~ 75176。 ,落差多为 10~ 50m,倾向东倾、西倾各半。 正断层多以东倾为主,走向分为两 组 :即北东和北西,落差大小不一,大者达百 米 以上,一般为 20~ 50m。 倾角一般为 60176。 ~ 80176。 断层平面组合形态以平行排列和“ Y”型为主,剖面上呈地垒、地堑或阶梯型。 从实见情况看,断层力学性质以扭性为特征,即无论其先期力学性质是张性还是压性,后期都受到不同程度扭动改造。 根据物探程度将区内断层划分为查明、基本查明、基本控制和控制程度差四中类型。 凡钻探工程点多及井下采掘巷道实见的断层定为查明断层;有一定钻探工程点或今巷实见,但断层尚可摆动者及物探划为可靠断层的定为基本查明;仅一点控制或物探划为较可靠的断层,定为 基本控制断层;结合周围资料推断的断层定为控制程度差的断层。 . 水文地质条件 芦岭煤矿为新地层覆盖的隐伏矿床。 新地层由两大部分组成 : 即砂、砂砾、裂隙硬泥灰岩等构成的含水层和粘土、砂质粘土、软泥灰岩等构成的隔水层 (见图 13)。 煤系地层含水层以裂隙、孔隙含水为特征,含水性不均 ,变化较大。 井田大多数大中型断层含水性及导水性较弱,但存在导水及诱发 (采动影响 )断层导水的可能性,尤其是东部,断层发育,切割关系复杂,对矿井开采有着严重的水患威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5 页 下 石 盒 子 组二叠系古生界P 1Z7 5 . 0 00 1. 8 0 0. 8 247 2 . 0 00 2. 1 8 0. 9 253 0 . 0 03 0 . 0 00 3. 5 6 0. 8 760. 29 2 . 2 2 0 . 8 972 0 . 0 05. 3 1 13 . 6 1 9. 2 5820 . 0 01 . 63 4. 0 6 2. 8 41 1 0 6 2. 8 9 K 21 :100 09煤层编号地层系统界 系 统 组累计厚度间距 / m煤层厚度岩性柱状水 文 地 质 描 述第六合水层段:以灰白色—灰色细砂岩为主,局部有粗砂岩和含细砾砂岩,局部砂岩裂隙发育,含水较为丰富,据钻孔抽水资料,q=—1/,k=—m/d,水位标高—,水化学性质为重碳酸氯化钠镁型。 图 13 矿井水文地质图 . 地温及地压 本井田无钻孔测量地温资料。 据宿 县矿区祁 1 孔和临涣井田的 34线 6 孔井温测量结果 ,宿县地区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其中 500m 以上深度,增温梯度为平均每百米 ~ ℃ ;500m~ 900m 深度 ,每百米增温 ~ ℃ ,全孔平均每百米增加 ~ ℃。 本井田地压显现尤为突出 ,但至今尚无具体的测试数据。 就静压而言 ,按新地层平均密度、岩石平均密度 ,矿井 400m 水平静压力为 996t/m2; 590m 水平达1503t/m2。 从生产实践情况看,影响因素最大的还是采动压,新掘巷道的地压显现在煤巷中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6 页 显现为 风巷明显高于机巷,并且显现速度快;岩巷压力显现既与围岩有密切关系,也与深度相关,同时还与采区有关;同等深度的岩巷,在四采区的压力明显高于其它采区;砂岩层位的压力明显低于其它岩性组合的层位。 岩巷中的压力显现持续时间长,压力释放速度慢。 矿井对矿压的综合治理措施主要是采取两大手段,一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支护形式,即在支护形式上采取措施,二是采用重复修护 ,加强支护质量 ,以增加巷道的使用时间。 . 煤层特征 . 煤层情况 井田含煤地层以二叠系下统下石子组和山西组为主,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次之,本溪组不含煤,太原组含 4~ 6层薄煤或煤线。 各组含煤情况详见表 11。 表 11 各组含煤情况表 地层名称 地层厚度 /m 含煤层数 可采层数 两极厚度 平均厚 含煤系数 备注 本溪组 0 0 0 不含煤 太原组 4~ 6 0 0 薄煤或煤线 山西组 120 1~ 3 0 ~ 下石盒子组 280 10~ 28 6 ~ 上石盒子组 610 8~ 27 1 ~ 二叠系煤系 1010 19~ 58 8 ~ 1)煤 组 位于上石盒子组底部,下距 K3标志层 10m 左右。 煤组厚度 24m,含煤层数多达 11 层,一般 3~ 5层,最大厚度 ,各煤层间距大小不一,一般 1~ 5m,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稳定性较差,以 34层发育相对稳定,定为 3煤层,局部可采,其它多属难以成片的煤层,由于分层多,对比困难,可靠程度低。 2)煤组 位于下石盒子组上部。 上距 K3标志层 75m 左右,煤组厚度约 12m,多为单一煤层,部分钻孔出 现有 2~ 3 个分层,个别达 4 个分层,各煤分层间距一般 3~ 5m,除 42 外,其它分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以发育较好的 42对比为 4煤层,对比可靠程度一般。 为局部可采煤层。 3) 8煤层 主采煤层,稳定特厚,全区可采。 平均厚为 ,两极厚度为 ~。 东部拐头区相对较厚,平均为。 煤层结构复杂,上部含 1~ 2层、局部 2~ 4层夹矸,厚度为~ ,下部有时也含 1 层夹矸,厚度为 ~ ,平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7 页 下 石 盒 子 组二叠系古生界P 1Z75. 0001. 80 472. 0002. 18 530. 0030. 0003. 56 6 2 .22 0 . 8 9720. 00 820 .0 01 . 63 1106 K 21:10 009煤层编号地层系统界 系 统 组累计厚度间距 /m煤层厚度岩性柱状岩 性 描 述上部以中 / 细粉砂岩 / 粉砂岩为主,夹 23层鲕状泥岩,多为灰-灰绿色,见紫斑状。 砂岩为灰-灰白色,成分较单一,硬度大,多为石英砂岩,微波状斜理,及交错层理,含 23 层煤组, 4 煤组附近多具鲕状结构 ,4 煤组一般含 56 层,局部煤层薄,不稳定,仅 4煤组为局部可采煤层,灰份含量中偏高。 煤组厚 1 525m ,中部以深灰色厚层状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 / 中厚层石英砂岩,靠近煤处泥岩发育。 含 5 煤组及 6 煤组。 5 煤组一般含煤 1 - 2 层,煤层薄,不稳定。 5 煤层局部可采,褐黑色,以暗煤为主,灰份含量中偏高。 6 煤组:一般含煤 1 - 2 层, 12 线以东较为发育。 6 煤层为褐黑色,高灰份,薄煤层,不稳定。 下部以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为主,靠近煤层过渡为泥岩 / 粉砂岩 , 底部为质高岭岩(K2), 是本区主要标志层之一 , 含煤 7 煤层 /8 煤层 /9 煤层。 7 煤:黑色,块状结构,半亮型煤,煤层结构简单,不稳定,局部可采,古河流冲蚀为严重,底板多为泥岩 / 粉砂岩 ,8 煤层:灰色-褐黑色,块状及鳞片状结构,局部含 12 层夹矸 , 属半亮型煤 , 煤层稳定 , 全区可采。 顶板为泥岩或细砂岩,底为砂质泥岩。 9煤层:灰黑色,鳞片状或粒状结构,不含夹矸,较稳定,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 图 14 矿井开采煤层柱状图 . 主采煤层的围岩性质 8 煤层 直接顶板多为厚层状灰色泥岩,厚 ~ ,局部为细砂岩、粉砂岩,伪顶为~ 、局部厚达 2m的炭质泥岩,极易离层。 老顶为厚层状中、细砂岩。 顶板较为平整,稳定性较好,裂隙不太发育,属 II 类顶板。 8煤顶分层回采时,现已改为金属网和塑料单、双层双抗网,垮落后与采空区灌入的黄泥浆形成人工再生顶板,比较稳定,采后易于垮落。 底板为薄层状灰色砂质泥岩或粉砂岩。 8 层底板,厚度一般为 2~ 4m,层面滑面发育,裂隙密集,岩石极为破碎。 采掘工作面经常出现冒顶、漏顶现象,顶板管理十分困难,属 ІV 类顶板。 底板为灰色块状 泥岩,厚度 2~5m,含植物根茎化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8 页 . 煤的特性 煤的工业分析: 8煤 属低硫、低碳和低中灰分煤层。 胶质层厚度一般在 10~ 16mm。 坩埚粘结性 4~ 6,而煤岩组分中以具粘性的凝胶化组分为主,根据铁箱试验结果分析, 8煤层为优良的肥气煤,煤质比较稳定,不 宜单独炼焦,可作焦配煤。 8 煤层厚度为 ~ ,平均厚度 ,属于特厚煤层。 8煤层结构属于极其松软、破碎类型 ,煤层的坚固性系数平均在 ~ 之间,瓦斯放散初速度为 13~ 30,大于突出临界值。 8 煤层瓦斯压力大、含量高,在 590m 标高处煤层瓦斯压 力为 ~ ,煤层瓦斯含量为 ~ ,由此可见 8煤层有较强的突出危险性。 . 矿井开采煤层安全状况 8 煤 中、东部块段 400m 标高处煤层瓦斯压力为 ,煤层瓦斯含量为 ;400m~ 590m 标高范围煤层瓦斯压力为 ~ ,煤层瓦斯含量为 ~ ;590m~ 800m 标高范围煤层瓦斯压力为 ~ ,煤层瓦斯含量为 ~。 8 煤层为矿井的主采煤层,煤层较硬,煤的坚固性系数 为 ~ ,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表 12 自然发火倾向及煤尘爆炸参数测定表 煤层 自燃倾向性分类 最短自然发火期 /月 煤层爆炸性指Vdaf/% 8 容易自燃 2~ 4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届本科毕业设计 第 9 页 2 井田开拓 井田境界及可采储量 井田境界 井田境界应根据地质构造、储量、水文、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及地貌、地物等因素,进行技术分析后确认。 一般情况下以下列情况为界: 1) 以大断层、褶曲和煤层露头、老窑采空区为界; 2) 以山谷 、河流、铁路、较大的城镇或建筑物的保安煤柱为界; 3) 以相邻矿井井田境界煤柱为界; 4) 人为的划分井田境界; 东以 F32 断 层为界 ,西以补 13线和 67线为界与朱仙庄煤矿相邻 ,浅部以 10 煤层露头为界,深部以 800m 等高线为界,走向长约 ,倾斜宽 km,勘探面积 km2,采矿登记面积 (包括生活区 )为 km2。 可采储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020 年 12 月颁布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52020),资源储量估算指标,井田各煤层最低可采厚度均 定为 ;最高灰分(Ad)40%;最高硫分 (St178。 d)3%;最低发热量 (Q178。 d)。 经各阶段的勘探、补勘以及矿井生产期间取样化验,各煤层均达到规范中储量计算的各项指 标。 井田储量应分煤层计算 ,计算公式为 Zg=SHγ (21) 式中: Z。千秋煤矿200万吨新井通风安全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圆、面倒圆操作:此类操作,是将对面之间的陡峭边倒圆,在选定面组间添加相切圆角面等,是在三维实体中对细节特征的编辑。 镜像体操作:通过镜像体操作,可是实体相对于一个基准面产生镜像对称。 复合曲线操作:通过复制其他曲线和边来创建曲线。 最重要的是布尔操作,特征的布尔运算操作用于确定在建模过程中多个实体之间的合并关系。 布尔操作中的实体对象分别称为目标体和工具体。
控制 C 程序 ***********************************************************/ include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定义控制位 *******************************************/ sbit nbg=P1^0
圆操作:此类操作,是将对面之间的陡峭边倒圆,在选定面组间添加相切圆角面等,是在三维实体中对细节特征的编辑。 镜像体操作:通过镜像体操作,可是实体相对于一个基准面产生镜像对称。 复合曲线操作:通过复制其他曲线和边来创建曲线。 最重要的是布尔操作,特征的布尔运算操作用于确定在建模过程中多个实体之间的合并关系。 布尔操作中的实体对象分别称为目标体和工具体。
下启动按钮,南北直行,左转、右转、人行亮红灯:同时东西左转、人行亮红灯,东西直行、右转亮绿灯,保持 15 秒,执行下一步; ( 2)南北直行、左转、右转、行人和东西左转、行人亮红灯,东 西右转黄灯闪烁(周期 1 秒),东西直行绿灯,保持 5 秒,执行下一步; ( 3)南北直行、左转、右转、行人和东西左转、右转亮红灯,东西直行、行人绿灯,保持 15 秒,执行下一步; ( 4)南北直行、左转、右转
了解决上述问题运应而生。 PLC凭借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及长寿命为其在交通信号灯的控制上 提供 了 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在 “十五 ”规划中 就 已明确提出了 “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的发展计划,大量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改造将为 PLC控制。 我 国的工业发展及自动化应用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有几十年的滞后,按目前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将迎来一个 PLC市场高速增长的时期。 9 未来发展趋势
硬的地层采用松动爆破开挖的方式进行,同时辅以电动或气动工具和抽水机械。 具体操作如下: 1)土方开挖主要采用人工开挖,辅以风镐风钻,先中间后周边,每节护壁均应检查中心点及几何尺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作。 为保证施工安全,每开挖下节桩孔前,应用 长直径 20mm 的钢筋打入土中,测试是否有流砂、淤泥出现,遇到砂层时,每节挖深可降到 ;挖深超过 6m 后,要用鼓风机连续向孔内送内,风管口要求距孔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