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医用敷料取代。 新型医用敷料在开发初始就要考虑敷料本身的成本和价格、住院时间、护理时间、辅助材料的数量、伤口愈合的质量等经济因素,就具体的新产品开发而言,未来的医用敷料将更注重产品的生物活性和职能性。 本项目 产品 的批量投产 ,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实 施重大疾病防治,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是带动就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未来很长时期内,解决庞大的人口就业压力是政府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的普遍运用,有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常年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又产生大量失业下岗工人,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机械的普遍运用, xxxxx 有大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1 量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常年有大 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城镇又产生大量失业下岗工人,这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首要问题。 本项目的建设运营将可以直接带动 300多 人就业,有利于 促进就业,提升项目区群众生活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 ,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可以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增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发展,而且通过项目的实施,同时增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该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因而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2 3 市场分析及需求预测 市场发展现状 2020 年中国医疗市场进出口总额为 亿美元,其中敷料耗材的进出口总额为 亿美元,同比增长 %,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出口贸易额同比下浮 %; 2020 年 11 月 23 日卫生部发布通告,国家计划增量 亿元(其中新增 48 亿元)用于支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内需,优化现有资源配置,调整产品结构布局,新一轮医疗用品也将迎来市场扩容,至 2020 年底,底端医疗市场将面临巨大需求,成为率先受益的行业。 保持总量平衡,改善投资环境,吸收先进技术,已成为我国医疗用品市场发展的当 务之急。 随着生物功能性材料的开发和研制,新型抗菌敷料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这些新型敷料除了具有传统的透气防水、抑菌抗炎外,还具有优良的组织生物相溶性、降解性和粘附性,成为新一代传统敷料的替代品,极大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020 年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出口 亿美元,同比增加 %,但出口数量下降 %。 美国是我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最大的出口市场,出口额达到 亿美元,其次是日本、德国、法国、荷兰。 21 世纪的健康科学,将以出入意料的速度向前发展,人们对药物的需求越来越高。 控制药物释放、减少副作 用、提高药效、发展药物定向治疗,已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纳米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 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3 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 DNA 诊断出各种疾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已制备出以纳米磁性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靶定向药物,称之为“定向导弹”。 该技术是在磁性纳米微粒包覆蛋白质表面携带药物,注射到人体血管中,通过磁场导航输送到病变部位,然后释放药物。 纳米粒子的尺寸小,可以在血管中自由流动,因此可以用来检查和治疗身体 各部位的病变。 对纳米微粒的临床医疗以及放射性治疗等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获得成功。 南京希科集团利用纳米银技术研制生产出医用敷料 —— 长效广谱抗菌棉。 这种抗菌棉的生产原理是通过纳米技术将银制成尺寸在纳米级的超细小微粒,然后使之附着在棉织物上。 银具有预防溃烂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通过纳米技术处理后的银表面急剧增大,表面结构发生变化,杀菌能力提高 200 倍左右,对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新产品发展趋势 社会老龄化趋势将增加慢性伤口形 成的机会,对高性能的敷料需求将不断增长。 医用敷料不再仅限于保护创面,还应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且针对不同伤口及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专门敷料,使用方便,减轻患者痛苦,在伤口愈合后不产生瘢痕组织。 目前医用敷料的研究方向:通过改性或复合的方法,改善现有材料的不足,增强其作为敷料的性能。 在材料上负载各种药物和生长因子,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同时达到伤口愈合及治疗作用。 从患者角度考虑,尽量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换药带来的痛苦。 为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的需求,将会开发更多新型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并应用于 医用敷料。 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皮肤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未来还将会开发出具有适当的三维多孔结构,为细胞的生长和繁殖提供营养和代谢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4 环境,调节细胞的生长和排列,并最终降解达到组织永久性替代的目的组织工程化敷料。 需求分析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人均医疗资源尚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医院与相关医疗诊所的绝对医疗资源数量可观。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对纺织材料的需求潜力巨大,行业规模持续增长,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限制性弊端,发展瓶颈逐渐凸显。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 2020 年至 2020 年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 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20%,出口增速超过 29%。 但是我国医疗用纺织品的综合技术性能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 另外,国内 医院 、卫生机构的应用尚未真正打开,其应用前景有待大力拓展。 我国医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从 2020年之后才真正进入快速增长期,2020 年产量达到 万吨, 2020 年超过 70 万吨。 目前国 内应用广泛的主要是医疗防护用和卫生用纺织品;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纺织品及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则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量超过 60 亿美元。 我国人口众多,虽然人均医疗资源尚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但医院与相关医疗诊所的绝对医疗资源数量可观,传染病散发也导致我国对医用纺织品领域拥有广阔的需求,并且需要相应的储备。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 2020 年至 2020 年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20%,出口增速超过 29%。 但是我国医疗用纺织品的综合技术性能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尤其在外 科用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另外,国内医院、卫生机构的应用尚未真正打开,其应用前景有待大力拓展。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5 近年来,生物医用纺织材料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在组织再生、骨骼填补再生、创伤治疗、生物粘合剂、放射治疗、透析和过滤、美容外科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份额约占世界市场 2%。 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医用纺织品在外科用植入性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的大部分产品,特别是人造器官类 医疗器械 (含纺织结构制品)方面的国产化率非常低。 据预测,今后的 15~ 20 年间,该产业将以 15%以上的速度增长。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6 4 项目技术方案 本项目为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以棉纱、医用消毒剂、药剂、生物制品等为 主要 原料,经纺织、裁制、消毒、特殊处理等工序,生产出普通医用敷料(纱布、绷带等)和新型功能性医用卫生材料。 技术方案 棉纱纺织工艺流程 环锭 纺:原棉→往复式抓棉机→开棉机→多仓混棉机 +清棉机→除微尘器→喂棉箱→梳棉机→予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精梳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检验→打包→入库 气流纺:原棉→往复式抓棉机→开棉机→多仓混棉机 +清棉机→除微尘器→喂棉箱→梳棉机→并条机→气流纺纱机→检验→打包→入库 无纺布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 验收 → 折叠 → 分切 → 包装 → 压缩 → 包装 → 检验 → 装箱 → 入库 纱布片生产工艺流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7 消毒生产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选型 表 41 设备一览表 表 5 主要耗能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单机功率 ( kw) 合计功率 ( kw) 需要系数 ( kd) 有功功率 ( kw) 1 绳状漂白流水线 1 12 12 2 不锈钢筒漂流水线 2 3 纱布片折叠机 18 3 54 4 高速切割机 6 3 18 5 电脑缝纫机 120 300 180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8 6 高速缝纫机 40 3 120 72 7 吸塑包装机 8 8 卷装机 12 9 高速织带机 50 10 分体式空调 8 合计 265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19 5 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 项目区概况 基本情况 xxxxx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15176。 25′ ~115176。 55′,北纬 33 176。 04 ′ ~33 176。 35′。 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阜阳,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郸城接壤。 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公里,西北经淮阳、西 华去郑州 307 公里。 东去津浦路之蚌埠209 公里,西去平汉路之漯河 210 公里 , 面积 1822平方公里,人口。 是传统的农业县,也是安徽省人口第二大县。 太和历史悠久。 属古《禹贡》豫之域。 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20 郪。 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 元大德八年(公元 1304 年),县治移至今地,改 泰 为太 ,取《易乾象辞》 保合太和,利乃贞 之义。 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 ,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 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交通 区位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 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 7 个车站, xxxxx 城距“京九大枢纽” —— 阜阳火车站仅 40 公里;105 国道、 308 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 40 多公里,县城距 4C 级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 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 1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 15 万。 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自然条件 地形:境内全是平原坡地,河间地貌较低洼,全县西北略高。 海拔最高处为 36. 5 米,东南略低,海拔最低处为 30 5 米,自然坡降 l: 7000至 1: 10000。 土壤:土壤分砂礓黑士和潮土两大类,以砂礓黑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 76 .47%,其次为黄潮土。 生物: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以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为主,出产香椿、樱桃、金针菜,有“三宝”之称:种植业主要包括麦类、豆类、杂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材料产品生产项目 21 油料、薄荷、药材等粮食作物和经济 作物;林业主要有桐、椿、杨、桑、槐、榆等树木;畜牧业以养殖大牲畜、猪、羊、兔、家禽等为主;水产业以鱼类为主。 自然资源: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25 万亩左右,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