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工程项目各种加固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3)、复合补强层的施工 将待加固的结构表面涂刷一层混合好的树脂做底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湿透的纤维布象贴墙纸一样平整地贴在砼表面,纤维布之间经向(主纤维方向)搭接长度不 得小于 150mm。 对复合补强层进行检查,树脂中的气泡必须在树脂硬化前排出,每一层纤维布必须与前一层或基层紧密附着。 在粘贴复合材料部位需进行粉刷时,(如有需要)在复合材料硬化前进行撒砂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 ( 4)、复合补强层的养护 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粘贴后的复合纤维布 24 小时即可达到设计强度的 80%, 48 小时将完全硬化,可以进行加载或使用。 ( 5)、现场质量控制 1)施工过程监理 在工程的实施工程中,我方质检员将陪同施工监理全程检查碳纤维布的以下几个方面: a、进口材料的质保书及材料标签。 b、纤维材料及专用树脂的检测报告。 c、专用树脂的配合比。 d、按图纸裁剪的纤维布尺寸主纤维方向。 e、混合后的树脂涂浸碳纤维布的情况。 f、碳纤维的养护。 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 在碳纤维布粘贴后养护即将结束时,质检员将仔细观察碳纤维布以检查是否存在空鼓,以保证总有效粘结面积不低于 95%。 当 芳玻韧布 的空鼓面积不大于 10000mm2时,可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修补,当空鼓面积大于 10000mm2时,可将空鼓部位的碳纤维布切除,重新搭接贴上等量的碳纤维布,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50mm。 3 质量验收 检查项目 粘贴碳布检查项目 项 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胶黏剂力学性能及老化性能 合格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 JTG/T J2220xx) 《桥梁结构用碳纤维片材》 (JT/T53220xx) 2 碳纤维布性能 合格 3 碳纤维布粘结强度 合格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 JTG/T J2220xx)附录 D 4 碳纤维布空鼓面积( %) ≤ 2% 敲击 总面积 30% 4 粘贴尺寸( mm) +50, 0 尺量 按构件 30% 5 粘贴位置偏差( mm) 177。 50 尺量 按构件 30% 胶黏剂湿热老化试验时间较长,现场不能做时,须提供监理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报告。 外观鉴定 外观顺直,无空鼓,罩面聚合物砂浆涂抹均匀。 六 — 1 方案 、 更换支座施工方案 更换支座及顶升概述 支座处理主要包括“支座脱空处理、支座纠偏处理、支座更换处理”三种类型。 对支座更换的处理,将采用梁体单幅整体顶升,然后进行更换和支座垫石处理;对于支座脱空,一般情况下梁体将保持原位,相对不动,此时用支撑器将梁体支撑稳固,使用吹风器清理支座周边泥渣杂物,然后安放契形不锈钢板。 支座处理不封闭交通,顶升和落梁期间,桥上实行交通管制:限速 40km/h,限距不小于桥跨两倍,限制重车通过。 更换支座及顶升流程 选定墩台位并清扫 标注测量参照线 对病害位置拍照 选择平整位置 上下钢板垫放在平整位置上 千斤顶支点对正钢板中点(同时又是梁体横隔梁或梁肋中点) 、千斤顶接头 30Mpa后,回油(连续 2~3次) 8. 施工操作拍照顶升过程检查,观察梁体变化 ,关紧各个油阀,并停止油泵站工作 (对中、定位、确认 ) 11. 测量、记录 13. 支座更换或纠偏支座 、清洁支座 、验收 主要设备、工具选择 1)千斤顶: QFB 型系列板型联动式液压千斤顶, 50T 或 100T,该系列千斤顶结构紧凑、扁平、体积小,适用于顶升、拆卸,特别是空间狭窄的地方使用,利用该系列千斤顶可以直接置于梁底和盖梁或台帽之间,完成顶升作业。 千斤顶的吨位根据半幅梁板及桥面重量的一半进行确定。 100 吨 QFB 型系列板型联动式液压千斤顶,其额定起重量为 100T,千斤顶顶升主件的高度为 114mm,顶升最大高度为 40mm; 50 吨 QFB 型系列板型联动式液压千斤顶,其额定起重量为50T;千斤顶顶升主件的高度为 84mm,顶升最大高度为 30mm。 2)油泵: BZ701 型超高压油泵站供油。 额定压力为 70MPa,贮油量为 20L,外形尺寸为 480*385*54mm,最小净重 88kg。 3)电锤、 G10 型气镐、小型发电机。 顶升操作及要求 1)千斤顶安放到位、油管连接油泵站后,操作油泵开始工作,先关紧油泵站输油、回油油阀,缓慢增加油泵油压,待油表显示油压到 15~20Mpa 后,缓慢打开输油油阀并缓慢地增加油压,待油表显示到 30Mpa 后,油泵站停止工作,并缓慢打开回油阀。 连续按此回油 2~3 次,目的在于排出油管内的空气,并可以调节每个千斤顶钢板 和梁体横隔板梁接触点的受力状况大至相同。 油泵站继续增油,各梁体均已同时被顶升,当梁体被顶升 6~7mm,这时关紧输油油阀及各个千斤顶油管连接处的油阀,并停止油泵站工作,取出需更换(或纠偏)的支座进行相关处理。 待支座处理完毕后,先打开千斤顶连接处的油阀,再缓慢打开油泵站输油、回油油阀开始回油。 2)根据以往类似工程多次顶升试验证明,板型联动式液压千斤顶联体集中泵站供油,经实施时测量,顶升时的同步、同幅性均能基本一致,而千斤顶回油下降时,联动泵能较好的统一回油,能较好地保证缓慢、平稳和同步降落。 3)支座更换后, 经观察并测量,必须满足下表所规定的支座安装要求: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支座中心横桥向偏位( mm) 2 经纬仪、钢尺:每支座 2 支座顺桥向偏位( mm) 10 经纬仪或拉线检查:每支座 3 支座高程( mm) 符合规定 不得发生偏差、不均匀受力和脱空现象 4 支座四角高差( mm) 承压力≥ 500kN 1 水平尺:每支座 承压力< 500kN 2 支座处理质量保证措施 1)上桥前,全面检查千斤顶的机械状况,确保千斤顶全套设备的机械完好率 100%。 2)千斤顶的顶升支点,严格对正梁肋(或横隔梁轴线)或铰缝轴线(空心板),并与支座原位对齐,确保梁体被顶升后,无横向位移,无倾斜。 3)千斤顶对桥台或桥墩的反支撑点的定位,能确保其偏心受压在允许范围之内。 4)千斤顶摆放位置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顶升施工方可开始启动。 5)每手柄起动(升或降),严格实行统一指挥,确保顶升同步同幅,确保顶升高度一致。 同时,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全程监测,严格进行施工记录和拍照记录。 6)新支座就位前,必须弹放墨线定位。 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再下降就位。 7)新支座保证使用合格厂家的合格产 品。 8)复检并清除杂物后,再撤除工作平台。 支座处理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按交通安全布控程序,做好上路施工的审批、办证等相关施工手续,保证持证上路。 2)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交通安全布控。 3)操作人员必须全部佩带上路施工的相关标志,全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全员交通安全及防患意识。 4)高空作业人员全部佩带安全带。 5)严禁空中作业时玩笑取闹。 6)现场主管人员全程跟踪监控。 六 — 2 方案、 更换支座施工方案 改造支座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单跨单侧支座进行更换,也可单跨两侧同时进行更换,但必须保证同侧同跨同时顶升。 施工时应查找桥梁原始记录,保证千斤顶顶升吨位需大于 2 倍的梁体重量。 具体施 工步骤如下: 1)千斤顶及油泵校验 为了满足顶升同步的要求,千斤顶宜采用统一型号。 为了保证顶升时梁体受力均匀,在千斤顶底下垫 300 300 20mm 钢板,顶面垫 250 250 20 mm 钢板,千斤顶必须支顶在腹板上 ,千斤顶安放必须平稳。 所有千斤顶及油泵进场前均应进行标定。 千斤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如下: a:使用前计算起重量、选择合适吨位的千斤顶。 b:在额定工作压力范围内,若要判定了解千斤顶的实际负荷 ,核定手动油泵出油处接上压力表座,由压力表指示工作压力,根据工作压力、油缸面积,可知重物的重量。 c:确定起重物的重心,合理选择千斤顶的着力点,同时必须考虑到地面软硬程度,是否要衬垫坚韧的木材,避免起重时有倾倒之危险。 d:千斤顶将重物顶升后,应及时用支撑物将重物支撑牢固,禁止将千斤顶作为支撑物使用。 如要将数台千斤顶同时使用,应使用多顶分配阀,并考虑负载的均衡性,以免产生倾覆。 e: 因扁千斤顶起重行程较小 ,梁体 顶升时应严格控制行程,不得超过额定行程 ,以免损坏千斤顶。 f: 使用过程中应避免千斤顶剧烈振动,并根据使用情况定期检查。 2)设观测标志 顶升前在桥面上设观测标志。 其中每孔设 4 个(纵向 2 个、横向 2 个),顶升时。主要工程项目各种加固方案(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