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需求demand(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1 x1 ~ x2* y 商品 2的 恩格尔 曲线 收入改变;拟线性效用 x2 x1 x1 ~ x1* x2* y y x1 ~ 商品 2的 恩格尔 曲线 商品 1的 恩格尔 曲线 收入效应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上升而增加,那么称这种商品为 正常商品 因此一件正常商品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为正。 收入效应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那么称这种商品为 劣质品。 因此一种劣质品的恩格尔曲线的斜率为负。 x2x1收入改变。 商品 1 amp。 2为正常商品 x1’’’ x1’’ x1’ x2’’’ x2’’ x2’ 收入提供曲线 x1* x2* y y x1’’’ x1’’ x1’ x2’’’ x2’’ x2’ y’ y’’ y’’’ y’ y’’ y’’’ 商品 2的 恩格尔 曲线 商品 1的恩格尔曲线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收入提供曲线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x1* y 商品 1的恩 格尔曲线 收入改变。 商品 2 为正常商品 , 商品1为劣质品 x2 x1 x1* x2* y y 商品 2的恩格 尔曲线 商品 1的恩 格尔曲线 一般商品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上升,我们称这种商品为一般商品。 一般商品 保持 p2 , y不变 x1 x2 一般商品 保持 p2 和 y不变 x1 x2 p1 价格提供曲线 一般商品 保持 p2 和 y不变 x1 x2 p1 价格提 供曲线 x1* 向下弯曲的需 求曲线 商品 1为 一般 商品  p1 吉芬商品 假如对于一种商品价格的 某些值 ,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于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上升,那么称这种商品为 吉芬商品。 一般商品 保持 p2 和 y不变。 x1 x2 一般商品 保持 p2 与 y不变 x1 x2 p1 价格提供曲线 一般商品 保持 p2 与 y不变 x1 x2 p1 价格提供 曲线 x1* 需求曲线有一 段斜率为正的部分 商品 1为 吉芬商品  p1 交叉价格影响 假如价格 p2上升 –增加 对商品 1的需求,那么商品 1与商品 2为 替代品。 –减少 对于商品 1的需求,商品 1与商品 2为 互补品 交叉价格影响 一个完全互补品的例子 : x yp p1 1 2*  xpyp p12 1 2 20*. 因此 因此商品 2与商品 1互为互补品 交叉价格影响 p1 x1* p1’ p1’’ p1’’’ yp2’ 将商品 2的价格 从 p2’ to p2’’ 交叉价格影响 p1 x1* p1’ p1’’ p1’’’ yp2’’ 将商品 2的价格 从 p2’ to p2’’ 且商品 1的需求曲线向内移动 商品 2与商品 1互为互补品 交叉价格影响 以柯布 道格拉斯为例 x bya b p2 2*( )因此 交叉价格影响 以柯布 道格拉斯函数为例 x bya b p2 2*( )xp210*.因此 因此商品 1既不是商品 2的互补品,也不是商品 2的替代品 第七章 显示偏好 显示偏好分析 假设我们观察到在不同预算约束下的消费者的消费选择需求,它反应了消费者的偏好,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来: 显示偏好分析 –检验消费者选择那些可行的最受偏好的消费束的消费者行为假设。 –发现消费者的偏好关系。 对偏好的假定 偏好 –不会随着搜集数据的改变而改变。 –是严格凸性的。 –是单调的。 凸性和单调性意味着消费者可承受的最受偏好选择是唯一的。 对偏好的假定 x2 x1 x1* x2* 如果偏好是凸性和单调的,那么 消费者可承受的最佳偏好选择 是唯一的。 直接显示偏好 假设消费束 y也是可行的,但是消费者选择了消费束 x* ,那么消费束 x*直接显示偏好 于消费束 y,否则 y将被选择。 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被选择的消费束 x*直接显示偏好 于消费束 y 和 z z 直接显示偏好 如果 x直接显示偏好于 y,我们可以用以下式子来表示: x y. D p 间接显示偏好 如果 x直接显示偏好于 y, y直接显示偏好于 z。 通过传递性, x间接显示偏好 于 z,可用下式来表示。  x z x y 且 y z x z. D p D p I p I p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z 当 x* 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可承受 的消费束。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当 y* 被选择时, x*不是消费者 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当 x*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能够负 担的消费束。 当 y* 被选择时, x*不 是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当 x*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能够负 担的消费束。 当 y* 被选择时, x*不 是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较。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但 x*x* y* 当 x*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能够负 担的消费束。 当 y* 被选择时, x*不 是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较。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D p 但 x*x* y* 且 y* z 当 x*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能够负 担的消费束。 当 y* 被选择时, x*不 是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较。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D p D p 当 x*被选择时, z不是消费者能够负 担的消费束。 当 y* 被选择时, x*不 是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消费束。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较。 间接显示偏好 x2 x1 x* y* z 但 x*x* y* 且 y* z 因此 x* z. D p D p I p 显示偏好的两个公理 为了进行显示偏好分析,消费者选择必须满足两个公理 —— 显示偏好弱公理与显示偏好强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如果消费束 x直接显示偏好于消费束 y,那么消费束 y不可能直接显示偏好于消费束 x;例如  x y 没有 (y x). D p D p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消费者的选择如果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就与经济理性的行为假设不符。 显示偏好弱公理是利用经济理性对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进行解释的 必要条件。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什么样的消费者选择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x2 x1 x y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x2 x1 x y 当 y是可行消费束时,消费束 x被选择 因此 x y. D p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x2 x1 x y X为可行消费束时, y 被选择 ,因此 y x. y为可行消费束时, x 被选择,因此 x y. D p D p 显示偏好弱公理 (WARP) x2 x1 x y 这些表述自相矛盾 y为可行消费束时, x 被选择,因此 x y. X为可行消费束时, y 被选择 ,因此 y x. D p D p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消费者做出如下选择: –当 (p1,p2)=($2,$2) 时,消费者选择为 (x1,x2) = (10,1). –当 (p1,p2)=($2,$1)时,消费者选择为 (x1,x2) = (5,5). –当 (p1,p2)=($1,$2)时,消费者选择为 (x1,x2) = (5,4). 这些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Choices Pr ices (10 , 1 ) (5, 5 ) (5, 4 ) ($2 , $ 2 ) $22 $20 $18 ($2 , $ 1 ) $21 $15 $14 ($1 , $ 2 ) $12 $15 $13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Cho icesPrices(10 , 1 ) (5, 5) (5, 4)($2 , $ 2 ) $22 $20 $18($2 , $ 1 ) $21 $15 $14($1 , $ 2 ) $12 $15 $13红色数字是这些消费束的成本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Cho icesPrices(10 , 1 ) (5, 5) (5, 4)($2 , $ 2 ) $22 $20 $18($2 , $ 1 ) $21 $15 $14($1 , $ 2 ) $12 $15 $13带圈的数字是那些消费者没有选择的可行消费束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Cho icesPrices(10 , 1 ) (5, 5) (5, 4)($2 , $ 2 ) $22 $20 $18($2 , $ 1 ) $21 $15 $14($1 , $ 2 ) $12 $15 $13带圈的数字是那些消费者没有选择的可行消费束 检查数据是否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Cho icesPrices(10 , 1 ) (5, 5) (5, 4)($2 , $ 2 ) $22 $20 $18($2 , $ 1 ) $21 $15 $14($1 , $ 2 ) $12 $15 $13带圈的数字是那些消费者没有选择的可行消费束 检查数据是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