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0xx年初步设计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几个规范性问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0 ≤100 沉淀管长度,根据井深和含水层岩性确定。 松散层中的管井,浅井为 2~4m,深井为 4~8m,基岩中的管井,一般为 2~4m。 景观外部封闭应符合下列规定: 滤料顶部至井口段,采用粘土球或粘土快封闭 3~5m,剩余部分可用粘土填实; 对不良含水层合肥计划开采层,一般用粘土球封闭。 大口井。 大口井使用条件: 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透水性强、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山前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干枯河床和古河道地段; 基岩风化裂隙较厚、地下水埋藏浅、有丰富补给水源的地段。 大口井井径一般为 2~5m,井深一般不超过 20m。 井筒壁厚设计:采用沉井法施工时,井筒壁厚可按经验数值 选择。 钢筋混凝土井筒,井径小于 4m,壁厚上部为 250mm,下部为 350mm;井径大于 4m。 其壁厚上部为 250~300mm,下部为 400~500mm;砖石加钢筋砌筑的井筒,井径小于 5m 时,上部为 240~370mm,下部为 470~500mm。 机井工程应包括:机井、水泵、动力机、输变电设备、井台、井房等。 机井动水位大于 8m 时,宜选用潜水电泵或长轴深井泵。 水泵流量根据抽水试验数据确定或按照前面设计确定。 水泵扬程应根据机井动水位埋深和输水要求选定。 应使流量、扬程在水泵高效区对应的范围内; 安装深度必须满 足水泵的最小淹没深度,不发生汽蚀和超载运行。 井台及井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井台应高于井口地面 井房的结构及尺寸,应便于机绷得安装、机井清淤维修和管理,并考虑通风采光。 井房外机井应加井盖。 机井的装置效率:新建机井电动配套的不低于 45%,柴油机不低于 40%。 防渗渠道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低于 ,管道不低于 . 关于泵站设计 泵站的规模,应根据流域或地区规划所规定的任务,以近期目标为主,并考虑远景发展要求,综合分析确定。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灌水率、灌溉面积、渠系水利用系数及灌 区内调蓄容积等综合分析计算确定。 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供水对象的用水量标准确定。 特征水位 灌溉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设计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85%~ 95%的日平均或旬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设计流量时的水位。 最高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取水时,取重现期 5~ 10 年一遇洪水的日平均水位;从库取水时,根据水库调蓄性能论证确定;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位。 最低运行水位:从河流、湖泊或水库取水时,取历年灌溉期水源保证率为 95%~ 97%的最 低日平均水位;从渠道取水时,取渠道通过单泵流量时的水位。 排水泵站进水池水位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最高水位:取排水区建站后重现期 10~ 20 年一遇的内涝水位。 设计水位:取由排水区设计排涝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对有集中调蓄区或与内排站联合运行的泵站,取由调蓄区设计水位或内排出站出水池设计水位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最低运行水位:取按降低地下水埋深或调蓄区允许最低水位的要求推算到站前的水位。 平均水位:取与设计水位相同的水位。 特征扬程 设计扬程:应按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 失确定。 在设计扬程下,应满足泵站设计流量要求。 平均扬程:可按 ()式计算加权平均净扬程,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或按泵站进、出水池平均水位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H=ΣHiQiti/ΣQiti 式中 H—— 加权平均净扬程 (m); Hi—— 第 i 时段泵站进、出水池运行水位差 (m); Qi—— 第 i 时段泵站提水流量 (m3/s); ti—— 第 i 时段历时 (d)。 在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工作。 最高扬程:应按泵站出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进水 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最低扬程:应按泵站进水池最高运行水位与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之差,并计入水力损失确定。 站址选择 泵站站址应根据流域(地区)治理或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泵站规模、运行特点和综合利用要求,考虑地形、地质、水源或承泄区、电源、枢纽布置、对外交通、占地、拆迁、施工、管理等因素以及扩建的可能性,经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山丘区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岸坡适宜、有利于工程布置的地点。 泵站站址宜选择在岩土坚实、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不应设在大的和活动性的断 裂构造带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地段。 选择站址时,如遇淤泥、流沙、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地基,应慎重研究确定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措施。 总体布置 泵站的总体布置应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水流、泥沙、供电、环境等条件,结合整个水利枢纽或供水系统布局,综合利用要求,机组型式等,做到布置合理,有利施工,运行安全,管理方便,少占耕地,美观协调。 泵站的总体布置应包括泵房,进、出水建筑物,专用变电站,其它枢纽建筑物和工程管理用房、职工住房,内外交通、通信、以及其它维护管理设施的布置。 站区布置应满足防火安全、卫生防护和环境绿化等要求,泵房附近和职工生活区宜列为绿化重点地段。 泵站室外专用变电站应靠近辅机房布置,宜与安装检修间同一高程,并应满足变电设备的安装检修、运输通 道、进线出线、防火防爆等要求。 站区内交通布置应满足机电设备运输、运行人员上下班方便的要求,并应延伸至辅机房和安装检修间门前。 道路的最大纵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 具有泄洪任务的水利枢纽,泵房与泄洪建筑物之间应有分隔设施;具有通航任务的水利枢纽,泵房与通航建筑物之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及安全设施。 对于建造在污物、杂草较多的河流上的泵站,应设置专用的拦污、清污设施,其位置宜设在引渠末端或前池入口处。 站内交通桥宜结合拦污栅设置。 当泵站进水引渠或出水干渠与铁路、公路干道交叉时,泵站进、出水池与铁 路桥、公路桥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100m。 泵房布置 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2 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3 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4 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5 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 置的要求确定,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主泵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 安装在主泵房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 辅机房宜设置在紧靠主泵房的一端或出水侧,其尺寸应根据辅助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要求确定,且应与泵房总体布置相协调。 安装检修间 宜设置在主泵房内对外交通运输方便的一端或进水侧,其尺寸应根据主机组安装、检修要求确定。 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宜在管道顶部设工作通道。 立式机组主泵房内的水下各层或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四周均应设将渗水汇入集水廊道或集水井的排水沟。 主泵房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应根据泵房结构型式、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 土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 30m,岩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 20m。 缝的宽度不宜小于。 主泵房排架的布置,应根据机组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结合泵房结构布置确定。 排架宜等跨布置,立柱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