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有限公司3烧结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应采取措施留有一定的调整余地,即每根横梁的螺栓孔一端为圆孔,而另一端为长孔。 整个烧结机机架安装先用安装螺栓找正定位,其螺栓数量不少于螺栓孔的 1/3,待全部找正合格后,逐步更换高强螺栓或焊接固定。 给料装置分为混合料槽及铺底料槽两部分, 99 ㎡烧结机的混合料槽内部装有衬板,槽体支承座下设有压力传感器,料槽下部给料装置有扇开调节门,及微调闸门机构,通过料层检测器自 动控制台车宽度方向的布料均匀度,圆筒给料机表面有不锈钢衬板,配有可移动反射板,反射板内有刮料板及自动清扫装置,铺底料槽上部槽体有两个耳轴、两个支承座设有压力传感器。 内部为钢板衬板,下部溜槽为高铬铸铁衬板。 溜槽口有手动调节闸板,给料装置的构造见图 — 4。 (1) 料槽安装准备工作 a. 混合料及铺底料槽的槽体支承座在第六层平台上,料槽的上口在第七层平台上。 由于支承座下装有传感器,受其位置限制,料槽的侧壁与厂房大梁之间的间距很小。 每个料槽的自重约 40t,整个给料装置在烧结机主厂房内的高跨部分,这部分厂 房内无起重设备,所以没有条件将混合料及铺底料槽拼装好以后整体吊装,而必须分片吊装就位现场焊接。 b. 烧结机头部设备的安装程序,必须是自下而上的安装就位,所以不能先安装混合料槽及铺底料槽,只有在烧结机的头轮安装就位以后,才能安装料槽。 为了创造料槽的安装条件,在安装烧结机头轮之前,应先将两个料槽的部件,事先吊放在料槽上口的第七层平台上,这些部件包括:混合料槽及铺底料槽的单片,已经局部组装好的混合料槽出料装置、铺底料槽扇形门及设计位置在上层平台上的移动式胶带机(梭式布料机)等。 由于第七层平台上除料槽上口以外的平 面位置很狭小,存放那么多的部件,则需按照安装顺序,将部件编号以后,画出堆放平面布置图多层堆放,以免以后安装时,增加倒运困难,并应均匀堆放,避免厂房平台载荷过于集中。 将上述部件存放在第七层平台上,采用以下吊装方法:在厂房钢结构框架及平台已安装找正安毕,但未进行外墙封闭以前,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将上述部件直接从厂房外吊放和厂房建筑工程穿插进行的方法。 该方案的优点是不占用烧结机的吊装设备时间。 (2) 料槽安装 待烧结机头轮及头部机架安装完以后,开始安装混合料槽、铺底料槽等给料装置。 安装方法是利用厂房最高处的四个柱头 ,拴挂滑轮组起吊。 混合料及铺底料槽安装的技术要求如下: a. 料槽的纵向中心线与烧结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公差为 3mm,横向中心线的极限偏差为177。 3mm,用线锤检查混合料槽的上口与出口的中心线应重合,公差为 3mm。 b. 混合料槽出口标高与圆筒给机筒体表面间距的极限偏差为 177。 3mm,铺底料槽出口标高与台车上表面间距的极限偏差为 177。 5mm。 (3) 圆筒给料机及出料口安装 混合料槽出口与圆筒给料机的安装位置,将直接影响混合料的排出状况,因混合料是经过混合机加水以后潮湿物料,该排出口设计与安装不当,容易造成混合料在槽体 口堵塞或排料不匀,所以在圆筒给料机安装时注意检查与调整以下几个部位: a. 为便于排料,圆筒给料机的筒体的轴向中心线,相对混合料槽出口的横向中心线,向烧结机台车行走方向向前偏移 100mm,其安装极限偏差为 177。 3mm。 b. 混合料槽的前侧排料口与圆筒给料机的辊面的间距保证排料口的高度,以保证适当的物料通过量。 c. 在排料口的前端安装扇形调节门与液压缸,液压微调闸板机构及反射板与清扫器、其采用电动液压推杆进行传动,所以不需要配管及冲洗。 d. 圆筒给料机的轴向中心线的标高,关系到混合料下料的落差高度,即圆筒轴 中心线至台车上表面的距离,在安装时应确保图纸给定间距。 头轮安装 (1) 头轮安装方法 a. 先将烧结机架安装到台车轨道标高,该轨道标高以上的烧结机头部机架暂不安装,并在头部弯道的上部,安装一对临时轨道与支架,与烧结机上部台车轨道相连接(见图 - 5)。 b. 在轨道上安放两个烧结机台车,不装篦条及侧板,用钢丝绳将两个台车临时绑在一起,并设置一台牵引这两个台车作水平移动用的临时卷扬机 (或采用电动葫芦 )。 c. 将台车推到厂房后部的吊装区域内,用 5/32t 天车主钩将烧结机头轮 (头轮裸件重 28 吨 ),由地面经安装孔起吊到烧结机轨道面以上,放在两个临时台车上面。 d. 在烧结厂房高跨部分的第七层平台梁上,放置 H 型钢的过梁,作为起吊头轮用的临时吊梁,按起重量计算要求,选用慢动卷扬机和滑轮组,准备起吊头轮,见图 - 5。 e. 将已经放好头轮的台车,用卷扬机拉到烧结机头部的临时轨道位置上,用已准备好的头轮起吊的索具起吊头轮,当头轮起吊以后,经过各部位的检查,确认安全可靠的情况下,移走台车,接着拆除临时轨道、支承梁及支柱,然后徐徐将头轮落到设计位置就位。 e. 将已经放好头轮的台车,用卷扬机拉到烧结 机头部的临时轨道位置上,用已准备好的头轮起吊的索具起吊头轮,当头轮起吊以后,经过各部位的检查,确认安全可靠的情况下,移走台车,接着拆除临时轨道、支承梁及支柱,然后徐徐将头轮落到设计位置就位。 (2) 头轮找正定位 在烧结机运转过程中,头轮是固定端,尾轮是游动端,因此头轮在安装阶段必须 严格找正定位,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台车跑偏现象,很少是由于头轮所造成,除非查明 头轮中心线确已走动,才进行必要的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改动头轮的纵横 中心线的位置,否则就失去了检查烧结机横向中心线的基准线。 头轮找正定 位的技术要求见图 - 6。 a. 头轮轴向等分线与烧结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 a— a’)公差为 1mm。 b. 头轮轴向中心线与烧结机横向中心线应重合, (b— b’、 c— c’)公差为。 c. 头轮轴承标高 (d、 d’)极限偏差为 177。 ,轴的水平度( e、 e’)公差为。 d. 轴承座与轴承底座以及轴承底座与烧结机架之间,紧固螺栓后应紧密贴合,用 塞尺检查,塞入面积不得大于底座接触面积的 1/3,轴承座与轴承底座之间可用薄垫板调整标高,但不得用半块垫板。 在一般情况下轴承底 座与烧结机架之间接触面积要达到上述要求,则需对机架横梁的上表面用砂轮作局部打磨处理,因为这部分梁上的接触面是金属结构的非加工面。 (3) 头轮链轮片组装 烧结机的头轮链轮片为每两个齿为一个单片,在制造厂已组装并绞孔配好精制螺栓,为便于运输,出厂前将链轮片拆下单独包装,并对每个精制螺栓都打印编号,现场安装时仅照样组装即可,必要时复查其主要尺寸是否符合出厂标准。 在制造不超极限偏差的情况下 ,以链轮片为基准面 ,调整头轮与头部弯道、台车内侧面的相互尺寸。 链轮片组装见图 - 7。 在确认头轮的各个部位的安装找正都 正确无误时,最后才安装头轮上的粉尘导向片,该导向片是由两个半圆形筒体供货,现场安装在头轮的筒体上以后焊接固定。 柔性传动装置安装 (1) 安装条件 在确认烧结机头部机架及给料装置都已安装完毕,头轮已经安装找正定位的前提下,方能开始安装传动装置。 (2) 大齿轮及涨紧环安装 大齿轮与头轮的主轴之间,采用无键连接装置,用涨紧环连接,其安装及调整方法见涨紧环无键连接装置安装一节。 (3) 扭矩杆安装 扭矩杆的轴承座是安装在地面基础上,当大齿轮安装完毕后,以大齿轮为基础,用线锤检查以确定扭杆两轴承座的位 置,其纵横方向( aa’、 bb’)的极限偏差为 177。 ,标高极限偏差为 177。 ,见图 - 8。 (4) 小齿轮组合件安装 由小齿轮、轴承座、蜗轮及蜗杆组合在一个箱体内构成小齿轮组合件,该组合件有左右各一个。 当大齿轮定位以后,安装大齿轮的箱体,在该箱体的两侧安装左右小齿轮组合件,先用临时钢支座加垫板或用千斤顶支承及调整小齿轮组合件的标高,可用测量仪器检查,将大小齿轮的轴中心的标高,调整到一个水平面上,其高低差的公差为 177。 ,并用安装用的方水平仪在小齿轮齿面上检查其横向水平度公差为 ,作为小齿轮的初步定位。 (5) 垂直连杆安装 小齿轮组合件的下部,是由两根垂直连杆与扭矩杆所组成的矩形框架,这 4 个节点中有 3 个节点是球面轴承,仅传动侧小齿轮组合件下部与垂直连杆相连接的节点为平面轴承,使柔性传动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各节点均有微量活动余地,但又受该平面轴承节点控制各连杆在一个平面上活动。 根据已初步定位的左、右小齿轮组合体、扭矩杆及转矩臂,安装左、右垂直连杆,有时为了吊装方便,也可将垂直连杆事先挂在左、右小齿轮组合件下部,与小齿轮组合件同时吊放就位。 当垂直连杆安装后,将其一端 通过销轴与小齿轮组合件下部连接,而另一端与转矩臂连接,连接以后检查与调整以下内容: a. 用线锤检查垂直连杆的垂直度,要求在全长范围内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5mm; b. 由于垂直连杆安装以后,已将左、右小齿轮组合件下部的临时支承座拆除,所以应在安装垂直连杆以后,再次用水准仪测量大齿轮及左、右小齿轮的轴中心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其高低差仍应保持在 177。 范围内,如发现有变化,可调整扭矩杆轴承座与轴承底座之间,预留 10mm 的调整垫片调整其高度,同时检查小齿轮中心至扭矩杆轴承座底面的间距( 3360177。 ),及转矩臂销轴中心与轴承座底面的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确认上述内容均符合要求时,初步紧固扭矩杆轴承座的螺栓。 (6) 平衡杆安装与调整 在左右小齿轮组合件下部各有一根平衡杆,该平衡杆是支承着左右小齿轮组合件的弹簧支座,但由于左右小齿轮组合件的重量并不一致,在传动侧有辅助减速机,而非传动侧则无减速机,因此产生左右小齿轮对大齿轮的偏载现象,消除这种偏载现象是通过调整左右平衡杆上部的弹簧的不同压缩量而取得平衡,并起到良好的弹性支承作用。 其安装方法如下: a. 当弹簧处于自由长度状态安装左右平衡杆,装入弹簧之 前事先装入适量润滑脂。 b. 调整螺帽,用以调整弹簧的压缩量。 测量办法是检查弹簧外筒的长度即可,左右平衡杆弹簧压缩量之差为 10mm。 (1) 柔性传动的安全装置安装与调整 烧结机的柔性传动装置除电气方面的过载保护以外,机械方面有两种安全装置。 a. 超转矩检测器 柔性传动装置上的辅助减速机的固定方式是一端套在蜗杆轴上,而另一端则通过缓冲器与固定机体相连接。 b. 定转矩联轴器 柔性传动装置的电动机与减速机之间,设有定转矩联轴器。 (7) 柔性传动装置润滑 烧结机柔性传动装置,是在重载条件下运转,必须十分重视 该减速机的润滑问题。 涨紧环无键连接装置安装 烧结机柔性传动的大齿轮与头轮主轴之间,采用涨紧环无键连接装置。 安装程序及方法如下: (1) 清洗大齿轮与轴项; (2) 检查主轴及大齿轮孔的装配尺寸; (3) 吊装大齿轮 大齿轮重约 6000kg,安装时用 6 个手拉葫芦吊装 (见图 - 9),所有在大齿轮上的绑扎部位都应用麻布及木块保护。 上部用 1手拉葫芦( 10~ 15t)起吊,右上方用 2手拉葫芦( 5~10t)作为平衡链,另外用四个( 6)手拉葫芦(每个 3~ 5t)向大齿轮左侧同时拉动 均匀前进,并随时用尺测量大齿轮孔在轴上走动时上、下、左、右的距离。 要特别注意大齿轮孔内左侧的“ O”橡胶密封圈,当大齿轮向里拉时,用木片轻轻压下密封圈进到轴上,注意保护该密封圈,因在一般情况下该密封圈是不带备件的,它是防止从头轮侧往涨紧环进水或粉尘的重要部件。 此外在用四个手拉葫芦同时拉动时,要随时检查链条的拉紧程度,因为下道工序还需利用 3~ 6手拉葫芦调整涨紧环装配空间位置,所以这四个手拉葫芦应选起重能力稍大一些的,以免发生链条断裂事故。 在大齿轮安装过程中,不得用大锤敲打大齿轮的轮毂或其它部位,大齿轮吊装方 法示意见图 - 9。 (4) 大齿轮找正 当大齿轮安装定位以后,保留 3~ 6手拉葫芦,并在大齿轮下面增加两个 10t 千斤顶,用道木垫好,先用千斤顶轻微受力,然后适当松开 3~ 6手拉葫芦,用带有手柄及千分表的内径千分尺,检查轴及大齿轮孔的径向间距,通过拉动四个手拉葫芦, 检查内侧径向间距 a、 b、 c、 d 与外侧 a’、 b’、 c’、 d’,其对应点上的间距差,不得大于 ,之后再次用四氯化碳擦洗涨紧环的安装部位,准备开始安装涨紧环。 (5) 拧紧高强螺栓 涨紧环的高强螺栓拧紧是关键工序,因为它直接关 系到涨紧环传递转矩及轴向力的实际效果,由于各种涨紧环性能不同,高强螺栓的紧固力矩要求,以及紧固程序与 方法也有所差别,拧紧顺序如图 - 11。 轨道安装 烧结机的轨道是由固定式头部弯道、中部水平轨道、移动式尾部弯道及下部返回轨道所组成。 烧结机生产过程中,是在冷热交替而且温差较大的状态下循环式运转,随着大型烧结机的发展,为了保证烧结机的台车平稳的运转,对头、尾弯道及水平轨道的设计、制造与安装,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轨道及弯道的安装,已成为烧结机安装中的关键工序。 (1) 头部弯道安装 烧结机头部是先安装头轮后安装弯道,而尾部则是先安装弯道后安装尾轮。 图 - 11 高强螺栓拧紧顺序 头部弯道为烧结机头部的台车行走轨道,该弯道是由 5 个不同位置的圆心和半径所画出的圆弧导轨,在制造厂已加工并组装后解体出厂,现场安装时,头部弯道的调整定位,是在头轮及链轮片全部安装找正完毕以后方可进行,以头轮链轮片为基准面,调整弯道的位置,调整方法是通过调整弯道背面在 10mm 范围内增加不同厚度的垫片而达到规定的位置。 以头轮链轮片为基准,检查与弯道各部位的间距,其技术要求见图 - 12。 a. 头部 固定弯道与链轮片的间距,在两侧弯道上、中、下三处的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