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双曲线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l,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存在 • 点 P, 使得 |PF1|是点 P到 l的距离 d与 |PF2|的等比 • 中项 , 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 • 解: 因为在左支上存在 P点 ,使 |PF1|2=|PF2|d, •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知 , 即 • |PF2|=e|PF1|.① • 再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得| PF2| |PF1|=2a.② 题型 2 求双曲线离心率的值或取值范围 22221xyab 121| | | |||P F P F ed P F ,22 • 由 ①② , 解得 • 因为在 △ PF1F2中有 |PF1|+|PF2|≥2c, • 所以 ③ • 利用 e= , 则式 ③ 为 e22e1≤0, • 解得 1 ≤e≤1+ . • 因为 e1,所以 1e≤1+ ,故 e∈ (1,1+ ] . • 点评: 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一是先把条件转化为关于 a、 c的式子 ,然后化为 的式子。 二是结合一些隐含性质 ,如本题中的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等 . 1222| | | | . 1 1a a eP F P Fee,22 2. 1 1a a e ceecaca2 22 223 • 已知 F F2分别是双曲线 • 的左、右焦点, P为双曲线左支上任意一点 .若 的最小值为 8a,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 • A. (1, 3] B. (0, 3] • C. (1, 2] D. (1, +∞) • 解: 由双曲线的定义知, • 此时 |PF1|=2a, |PF2|=4a. 22221xyab 221||||PFPF2 221 12111( 2 ) ( 2 2 | | )|| 8| | | |||P F a a P FPF aP F P FPF ,A 24 • 如图 ,|PF1|+|PF2|≥|F1F2| • 成立 ,即 2a+4a≥2c,即 6a≥2c, • 则 e= ≤3 . • 又双曲线的离心率 e1, • 综合得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 • 范围为 (1, 3],故选 A. ca25 • ,要深刻理解确定双曲线的形状、大小的几个主要特征量,如 a、 b、 c、 e的几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 ,要突出双曲线的渐近线,特别是由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方程时,不能直接写出双曲线方程 .如渐近线方程是 • 要把双曲线方程写成 : ,再根据已知条件确定 λ的值,求出双曲线方程 . 0xyab , 2222xyab 26 • 程中的 “ 1”用 “ 0”代替得出的直线方程 ,不同的双曲线可以有相同的渐近线 , 两渐近线的交点即为双曲线中心 , 平行于渐近线的直线与双曲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 • 度 .因为 ca0, 所以 1, e越大 ,双曲线开口越大 . cea27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第 讲 (第二课时) 28 • 1. 过双曲线 x2y2=4的右焦点 F作倾斜角为 105176。 的直线 , 交双曲线于 P、 Q两点 ,求| FP| | FQ|的值 . 题型 3 双曲线背景下的求值问题 29 • 解: 如右图所示,分 • 别过点 P、 Q作 PM、 QN垂 • 直于双曲线 x2y2=4的右准 • 线 l:x= ,垂足分别为 M、 N. • 则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可得 • 即得 • 又因为 • 即 2|| 2,| | | |FP FQ eP M Q N | | | || | , | | .22FP FQPM QN| | | | c o s 7 5 2 2 2 2 ,Q N F Q || | | cos 75 2 ,2FQ FQ 30 • 所以 • 同理可得。高考理科数学双曲线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时还需对方程的解进行检验 .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18 已知曲线 C1: (t为参数 ),C2: (θ为参数 ). (1)化 C1, C2的方程为普通方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曲线; (2)若 C1上的点 P对应的参数为 t= , Q为 C2上的动点,求 PQ中点 M到直线 C3: (t为参数 )距离的最小值 . 解: (1)C1
,且与抛物线交于 A 、 B 两点. (1) 求抛物线的焦点 F 的坐标及准线 l 的方程; (2) 若 α 为锐角,作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m 交 x轴于点 P , 求证: |FP |- |FP | cos2 α 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21 22 解: ( 1 ) 设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y2= 2 px ,则 2 p =8 ,从而 p = 4. 因此焦点 F (p2, 0 ) 的坐标为 (
列中有两个重要变形,在适当条件下,注意使用: (1) an=a1+(a2a1)+…+( anan1)。 (2) ( ) .nnnna a aa a aa a a 2311 2 10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31 第三章 数列 第 讲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32 考 点 搜 索 ●等差数列应用题
1, 2,把数轴分成三部分 . (1)当 x≤1时, x1≤0, x2< 0, (x1)(x2)> x+3, 结合 x≤1得 {x|x< 0}; (2)当 1< x≤2时, x1> 0, x2≤0, x1(x2)> x+3, 结合 1< x≤2得 x∈ ;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16 (3)当 x> 2时, x1> 0, x2> 0, x1+x2>
19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0 题型二: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 2. 已知 f(x)=ax3+bsinx+2(ab≠0),若 f(5)=5,则 f(5)= . 由 f(x)=ax3+bsinx+2, 得 f(x)2=ax3+bsinx为奇函数, 又 f(5)2=3, 所以 f(5)2=3, 即得 f(5)=1. 1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1 点评:
的一个区间,对于任意的 x1, x2∈ D,若① ,则称 f(x)在区间 D上为增函数;若② ,则称 f(x)在区间 D上为减函数 . x1< x2时,都有 f(x1)< f(x2) x1< x2时,都有 f(x1)> f(x2)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7 二、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③ , . 第二步④ . 第三步⑤ . 第四步下结论 . 设 x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