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科数学函数的值域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国版 25 1. 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 :配方法 、 判别式法 、 换元法 、 不等式法 、 有界性法 、 单调性法 、图象法 、 反函数法 、 几何法等 . 2. 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 , 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 关键是要将题设条件转化为关于参数的方程 (组 )或不等式 (组 ). 3. 对于求含参数的方程有实根的条件 , 若能分离参数 , 则可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求解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6 4. 恒成立问题: f(x)≥a f(x)] min≥a。 f(x)≤a f(x)] max≤a. 5. 存在性问题: 存在 x,使 f(x)≥a f(x)] max≥a; 存在 x,使 f(x)≤a f(x)] min≤a.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7 第 讲 3 函数的值域 第二章 函数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8 考点搜索 ●值域的概念和常见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最值 ●求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方法 ●求最值的方法的综合应用高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9 高考猜想 高考对值域的考查主要渗透在求变量的取值范围中,常与反函数、方程、不等式、最值问题以及应用问题结合;在基本方法中,配方、换元、不等式、数形结合涉及较多,常表现为解题过程的中间环节 .考生应重视通过建立函数求值域解决变量的取值范围的问题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0 一 、 基本函数的值域 1. 一次函数 y=kx+b (k≠0)的值域为 ① . 2. 二次函数 y=ax2+bx+c (a≠0)的值域:当 a> 0时 , 值域为 ②。 当 a< 0时 ,值域为 ③ . R )ac ba 244[ ,( a c ba244,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1 3. 反比例函数 y=kx (x≠0, k≠0)的值域为④ . 4. 指数函数 y=ax (a> 0, a≠1)的值域为⑤ . 5. 对数函数 y=logax (a> 0, a≠1, x> 0)的值域为 ⑥ . 6. 正 、 余弦函数的值域为 ⑦ , 正 、余切函数的值域为 ⑧ . {y|y≠0, y∈ R} R+ R[ 1, 1] R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2 二 、 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 1. 配方法 —— 常用于可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 2. 逆求法 —— 常用于已知定义域求值域(如分式型且分子 、 分母为一次函数的函数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3 3. 判别式法 —— 可转化为关于一个变量的一元二次方程 , 利用方程有实数解的必要条件 ,建立关于 y的不等式后求出范围 .运用判别式方法时注意对 y的端点取值是否达到进行验算 . 4. 不等式法 —— 几个变量的和或积的形式 . 5. 导数法 —— 利用导数工具 , 结合函数的单调性 , 讨论其值域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4 f(x)= 1x2(x≤1) x2+x2(x1), 则 的值为 ( ) f(x)= 1x2(x≤1) x2+x2(x1) 故选 A. 1[]( 2)f f. ? . . ? . 15 27AB16 168C D 189f(2)=4 ()fff1 1 1 52 4 1 6[ ] ,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35 的值域为 ( ) A. (∞, 1) B. C. D. 故选 C. xy 21113()1 13,1[ )? 3 1,1 [)3 ,xx 。高考理科数学函数的值域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一个区间,对于任意的 x1, x2∈ D,若① ,则称 f(x)在区间 D上为增函数;若② ,则称 f(x)在区间 D上为减函数 . x1< x2时,都有 f(x1)< f(x2) x1< x2时,都有 f(x1)> f(x2)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7 二、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③ , . 第二步④ . 第三步⑤ . 第四步下结论 . 设 x1,
19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0 题型二: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函数值 2. 已知 f(x)=ax3+bsinx+2(ab≠0),若 f(5)=5,则 f(5)= . 由 f(x)=ax3+bsinx+2, 得 f(x)2=ax3+bsinx为奇函数, 又 f(5)2=3, 所以 f(5)2=3, 即得 f(5)=1. 1 高中总复习(第 1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1 点评:
1, 2,把数轴分成三部分 . (1)当 x≤1时, x1≤0, x2< 0, (x1)(x2)> x+3, 结合 x≤1得 {x|x< 0}; (2)当 1< x≤2时, x1> 0, x2≤0, x1(x2)> x+3, 结合 1< x≤2得 x∈ ;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16 (3)当 x> 2时, x1> 0, x2> 0, x1+x2>
xy 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高中总复习(第一轮) 理科数学 全国版 21 所以 即为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点 . 点评: 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是求距离中最常用的公式 , 而夹角公式和到角公式是求有关角常用的公式 .四个公式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 .求解时 , 常借助于简单的草图进行直观理解 . 1 3 7( , )9 1 8P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集为 {x|x< 1}; 当 m< 0时 , 解集为 {x| < x< 1}. 点评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通常先将不等式化为 ax2+bx+c> 0或 ax2+bx+c< 0(a> 0)的形式 ,然后求出对应方程的根 (若存在根 ),再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大于 0时两根之外 ,小于 0时两根之间。 或者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 1m1m1m立足教育 开创未来
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小 , 最小总费用是 10440元 . 点评: 求解不等式的应用题 , 一般先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 , 然后转化为利用不等式去求函数的最值 , 或比较几个式子的值 .注意合理选取变元 , 构造数学模型 , 建立函数关系式 . 2236022 5 2 22 5 36 0 10 80 0. xx2360225 360 10440. yx x2360225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