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主干线改建工程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15 ◆施工营地建临时厕所,采用简易的集中干化处理,或集中收集后运到附近荒漠区作肥料。 生活垃圾用垃圾桶清运或用垃圾坑填埋处理。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 ◆ 定期检查、维护农田段的集排水工程设施(如排水沟),及时清淤,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 加强事故现场管理,运输车辆事故遗落的油品、危险品等需及时清除,并按照规定进行焚烧、填埋等处理,处理方案需报地方环境保护局批准,重大事故应及时上报自 治区环境保护局,直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坎儿井保护措施 ( 1)施工期 ①施工期间详细探明坎儿井的位置,划出坎儿井保护范围,严禁在此区域附近进行任何取弃土行为。 ② 在公路施工前要提前封闭距离公路比较近的井口。 ③ 对于在中心线上的竖井要对井口和井身都做加固防护,井口封闭要严密,抗压性要强。 ④坎儿井加固措施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应远离井口堆放,积极倡导工人文明施工,以降低项目建设对沿线坎儿井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⑤在坎儿井井身加固过程中应及时清除落入井内的建筑材料,防止坎儿井堵塞或影响水质。 ⑥坎儿井加 固措施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应远离井口堆放,积极倡导工人文明施工,以降低项目建设对沿线坎儿井水质产生的不利影响。 ⑦检查井井口加固措施施工完毕、加盖之前应先对其进行清淤处理,防止污泥淤积影响水质。 ⑧检查井井口加盖封闭后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开启,防止施工材料、扬尘落入井内,影响水质或发生堵塞。 ( 2)运营期 位于路基边坡的坎儿井在公路运营过程中要重点保护,除进行清淤、维护工作之外,井盖严禁打开,防止路面扬尘,尾气排放物及汽车漏油等污染物随地表径流进入坎儿井。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16 环境空气质现量状调 查与评价 本次现状评价在南湖学校和七克台镇人民医院设置两个环境空气监测点,监测项目为 NO TSP 和 CO。 根据 监测结果表明 ,各个监测项目均满足标准要求,整条公路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分析 公路建设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以及在沥青路面施工时由沥青拌和加热而产生的沥青烟和加热炉烟气,可能对公路沿线及施工场地周围地区的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本项目在穿越七克台镇路段施工时,可能引起扬尘污染扰民问题,需采取较严格的环保措施(如增设防护挡板、定期洒水等), 以减轻对人群居住区及活动区的污染。 沥青拌和场均位于平原荒漠戈壁上,且远离敏感点,因此沥青拌和场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运营期各功能区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1)敏感点预测 采用 CALINE4 模式进行预测,本项目全线有 4 个环境空气敏感点,选择 3个有代表性的敏感点做预测。 依据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吐鲁番市 2020 年气象资料,在四季中各选一天作为典型日。 预测结果见表 531。 由表 531可知,在三个预测年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的日均浓度在 以上三个敏感点均不超标, 且远小于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 级标准限值,所以,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2对上述三个敏感点的影响不大。 ( 2)收费站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在 K3849 处 设置一收费站,在 K3857+500 处设置一服务区。 收费站和服务区周围没有环境空气敏感点,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收费管理区污染比公路沿线重一些,但影响范围比较小,仅限于附近 20m 左右范围。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17 表 531 典型日日均浓度值 单位 mg/m3 敏感点 年份 项目 春 夏 秋 冬 南湖中学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南湖村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三大队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2020 CO NO2 环境空气污染措施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 1)汽车运输及施工机械运行废气 ①加强汽车维护,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运行。 ②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 ( 2) 工程材料运输过程中的 扬尘 ①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中速行驶。 ②科学选择运输路线,利用现有乡镇道路,尽量避开七克台镇居民点。 ③ 施工便道在经过南湖学校、南湖村等敏感点时,应做表面硬化处理,以减少扬尘污染。 ④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蓬布。 ( 3) 沥青混凝土搅拌 沥青集中拌合,合理安排沥青搅拌站。 采用先进的沥青拌合装置,并配备除尘设备、沥青烟净化和排放设施。 ( 5)筑路材料的堆放 ①筑路材料堆放地点选在环境敏感点下风向,距离在 100m 以上。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18 ②遇恶劣天气加蓬覆盖。 ③注意合理安排粉煤灰堆存地点及保护措施,减少堆存量并及时利用。 必要时设围栏,并定时洒水防尘。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减缓措施 ( 1) 加强道路管理及路面养护, 破损路面应及时修补, 保持道路良好运营状态。 ( 2)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禁止运输渣土、垃圾等的车辆无遮盖上路; ( 3) 管理收费区采暖锅炉加装脱硫除尘装置,保证废气达标排放;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19 6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本项目设置三个监测点,分别位于七克台镇三大队、南湖学校和南湖村。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 三 处监测点均满足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中的 2 类标准 ,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较好。 施工期噪声影响预测评价 ( 1) 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在距施工场地 40m 以外可达到标准限值,夜间在200m处基本达到标准值。 ( 2)拟建公路的敏感目标 2 个居民点、 1 所学校都在 40m 内,昼间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夜间施工机械噪声等效 A 声级将严重超标,会对沿线居民点的居民休息造成很大的干扰。 公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公路交通预测模式 本次声环境影响评价拟根据不同路段不同时段 的车流量情况选择模式。 当车流量小于 20200pcu/日时,采用经过修正后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声环境》推荐的 FHWA 模式,而当车流量大于 20200pcu/日时,采用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推荐的模式进行预测。 公路交通噪预测值 本项目沿线敏感点较少,根据各敏感点特征、所在路段的道路特征及敏感点周围的环境状况对沿线敏感点逐个进行噪声预测,预测结果见表 631。 交通噪声影响评价 居民区噪声昼间基本能达标,远期仅南湖村略超标 ;夜间普 遍超标较严重,超标量为 ~ ,学校离公路较近,噪声昼间超标 ~。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20 表 631 红山口至鄯善公路沿线敏感点 交通噪声预测值 编号 桩号 地名 人口 朝向 距道路红线(m) 敏感点临路第一排噪声预测值 评价 标准 预测结果评价及分析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K3851+750 七克台镇三大 队 120 面对 15 4 类 昼间均达标; 夜 间均超标,超标量为 ~ 2 K3857+200 南湖村 110 面对 95 2 类 昼间近中期达标,远期略超标 ; 夜间近中期达标,远期略超标 3 K3858+450 七克台镇四大 队 40 背对 25 4 类 昼间均达标; 夜间均超标,超标量 ~ 4 K3856+730 南湖学校 1024 背对 30 2 类 昼间均超标,超标量 ~ ; 由于该学校无师生住宿,夜间不作评价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21 声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 1)在 150m 内有集中村镇居民区的路段,强噪声施工机械夜间( 22: 00~8: 00)停止高噪声施工作业。 ( 2)施工部门要合理的安排好施工的时间和施工场所,避免若干强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同时使用。 运营期噪声防治措施 ( 1)注意道路维护,及时修缮破损路段,保持路面平整。 ( 2)根据对 沿线的 4 个声环境敏感点 的交通噪声预测结果,对公路沿线噪声污染较严重的路段采取经济可行的隔声降噪措施;对于南湖中学,可采取加高学校临路一侧的围墙的隔声措施,并在该路段设置禁鸣标志。 具体措施及费用估算见表 641。 ( 3)当地政府在对拟建公路沿线进行远期规划时,建议 160m 以内不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对声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建筑物。 表 641 拟建公路两侧声环境敏感点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编号 桩号 地名 朝向 距道路红线 (m) 中期噪声污染情况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推荐 投资估算 (万元) 比选 投资估算 (万元) 1 K3851+750 七克台镇 三大队 面对 15 昼间达标,夜间超 标 搬迁3 户 3 隔声围墙250m 5 2 K3857+231 南湖村 面对 95 昼夜均达标 跟踪监测 1 无措 施 0 3 K3858+450 七克台镇 四大队 背对 25 昼间达标,夜间超 标 跟踪监测 1 搬迁 5户 5 4 K3856+700 南湖学校 背对 30 昼间超标 ;夜间无人住宿,因此无影响 加高200m围墙 3 搬迁 10 合计 - 8 20 连霍国道主干线红山口至 鄯善段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发展中心编制 22 生态环境现状 ( 1)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结论 项目所在区域是典型的荒漠干旱区生态环境,气候干燥,水系不发达,土壤质量差,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生物生产力水平低,而且比较脆弱。 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上比较差。 ( 2)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现状结论 公路沿线可以分为荒漠戈壁段和农田绿洲段。 荒漠戈壁段占全长的 70%,植物均为旱生种类,且植物种类十分稀少,野生动物十分罕见,生态环境现状比较差,且十分脆弱。 农田绿洲段约占路线的 30%已经过人工改造,由村镇、农田及灌渠、林草地、道路为主构成典型人工绿洲生态,生态环境现状较 好。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1)荒漠草场段( K3785+000— K3799+000) 尽管该段总体上植被稀少,植物种类比较单一,荒漠土壤分布较广,局部地段还可以发现相对较多的植被。 施工中对植被会造成一定的破坏,这对植被稀少而又十分脆弱的荒漠生态环境而言,是很不利的生态影响。 ( 2)戈壁段( K3799+000~ K3850+000) 在戈壁滩由于植被极为稀少,也没有什么动物生存,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 ( 3)农田绿洲与油气田开发段( K3850+000~ K3878+149) 施工期对该段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占用农田、林地、草地、果园等,这是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最明显,也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区域。 本项目在七克台段占用较多的农田绿洲,对生态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占地造成生物量损失和经济损失,而且损失是长久的。 ②造成生态效益的损失,而且损失是长久的,难以补偿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