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论证证明与反驳(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84年 6月 19日) 其中,被反驳命题是:“ 她”字是一九二 0年文学家刘半农造的( p) 13 反驳者例举 《集韵》、《康熙 字典》、《中华大字典》 ,运用归纳方法 证明,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早有“她”字,并非一九二 0年文学家刘半农造的。 《集韵》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康熙字典》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中华大字典》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有较早的字典 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并非一九二 0年文学家刘半农造的。 ( 3) 类比反驳 :运用类比推理所进行的反驳。 ◆ 《福尔摩斯探案》的作者阿瑟柯南道尔,是英国近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当过一家杂志的编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 退稿。 一天,柯南道尔受到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先生,上星期,您退回了我写的一篇小说,可我知道,您并 没有将信读完。 我故意把几页稿纸粘在一起,可您并没有把这几页纸拆开来看过。 我认为,在没有读完以前,就把稿子退给我,这种 做法是很不好的。 ” 柯南道尔回信说:“ 如果你用早餐时,盘子里放着一只鸡蛋,你为了证明这只鸡蛋已经发臭了,大可不必一定要把它吃完。 ”(《世界之窗》 ) 需要说明的是,除去完全归纳推理,运用归纳与类比推出的结论都不是必然真的。 因此,不完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不能作为独立的反驳方法,也应当 将它们与演绎反驳结合起来使用。 按是否通过其他论题,反驳可以分为: ( 1) 直接反驳 ,就是不通过其他论题而用论据正面论证某论题为假。 1 0 反驳的论据 被反驳命题 归谬法属于直接反驳。 所谓 归谬法 , 就是为反驳某论题(即确定某论题假),由它直接引出荒谬的结论,再运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确定它的假。 14 其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① 反驳: p ② 设: 如果 p,则 q ③ 证明:如果 p,则 q ④ 非 q ⑤ 所以,并非 p,则 p 假 归谬法的模式 归谬法可以就一个命题进行归谬,也可以就一种推理模式或论证模式进行归谬。 就命题的归谬而言, 确定 A 的假,是借助“引出” B 来实现的。 被必然“引出”的 B,主要有如下情 况: ① 事实 假命题 ② 与规律、规则相矛盾的命题 ③ 与其他已知命题(已知条件)相矛盾的命题 ④ 与“ A”相矛盾的命题 ⑤ 逻辑假命题(自身矛盾的命题) 如上述任一种情况被确认,则就可以否定 A。 在反证法的运用方面,归谬法被作为反证法的组成部分,用于对反论题假的证明。 ► 原清华大学校长张效文透露, 1987年清华大学有位教授找到张效文,说严新想当名誉教授。 对这一要求,张效文起先不同意,但无奈这位教授再三推荐,张效文便拿出一张表让严新填。 等聘书写好后,张效文对严新说,听说你能意念移物,我的图章在保 险柜里,如果你能把章移出来,我就把聘书发给你。 严新听罢无计可施只好悻悻而去。 (《伪科学》第 24页) ► 一位财主请画家给他画像,但画像画好后,却不想付钱,于是就以“画得一点都不像我”为理由不肯付钱,却又要画家留下画像,自然遭到拒绝。 画家就把财主的画像拿到市场上去卖,并命名为“ 贼 ”。 财主知道后,只好再化重金从画家手中买回那幅画像。 ► 据说江清说过“苏州评弹要听死人”。 一位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对此运用归谬法反驳道:“ 如果苏州评弹能唱死人,那么敌人来侵犯我们,我们不要派导弹团去,只要派几个评 弹团去就可以了 ”。 (在现代战争中,不派导弹团迎战,而派评弹团上阵,这显然是荒谬的。 ) 15 ■ 归谬法也可以归谬某种论证方式或逻辑方法 ►《姻缘》中伍国梁讲了一个笑话:从前有个很博雅的教书老先生,一天他看见书房外面飞着雪花一时十分感慨,即兴吟了一首诗:“天公下雪不下雨,雪到地上变成雨,变成雨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下雨。 ”这时一个学童站起来,应声和了一首:“先生吃饭不吃屎,饭到肚里变成屎,变成屎来多麻烦,不如当初就吃屎。 ”„„(《作品》 1978 年 8月号) ►苏东坡问王安石:“‘坡’是什么意思。 ”王安石想 借此奚落苏东坡,就应声答道:“‘坡’不过是土的表皮而已。 ”苏东坡反讥道:“那么,‘滑’就是水的骨头罗。 ”王安石讨个没趣。 ►一天阿凡提来到一位财主的家里,那财主家正煮着一锅鸡,闻着那喷香的鸡味,阿凡提不由地说了一声:“好香啊。 ”那财主狡猾地问:“闻到啦。 ”阿凡提说:“是啊。 ”这时财主立即伸出手来向阿凡提要钱:“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你闻到了,就是享用到了,理应付钱。 ”阿凡提听罢,不慌不忙地掏出自己的钱袋,摇晃着说:“听到金币的碰击声了吗。 ”那财主不由地回答:“听到了。 ”阿凡提说:“钱的声音是钱的一部分, 你听到了,就是收到了,我们两清了。 ” ►1945 年,漫画家 廖冰兄 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 《人物杂志》的田海燕 请郭沫若、宋云彬、王琦、廖冰兄吃饭。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 ”版画家王琦代为解释说:“她妹名冰,故用此名。 ”郭沫若听后,笑者说:“啊,这样我明白了, 郁达夫 的妻子一定名 郁达 , 邵力子 的父亲一定叫 邵力。 ”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大笑。 (《演讲与口才》 1990 年第二期) ■ 运用归谬法一定要从被反驳论题中能引出荒谬的判断来,否则归谬法是无效的。 例如: ► “速成风” 去年也刮得很厉害。 „„有个地方设了一个火箭师范学校,据说“苦战半月,初中毕业,再苦战半月,高中毕业”。 “七天学完全部数学”,“十天学完三年课程,考试门门五分”。 还有人主张“高级党校最好是七天一期,最多半个月。 ”真要 照此办理 ,西藏的学员未到北京就该回去了。 (《报刊文摘》 1981年 10 月 27日“ 七天一期 ”是指学习期限,不指路程。 ) ► 小马在学校的布告栏上看到校长室的一则布告,要求全校师生员工明日上午准时参加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于是不满地说:“ 如果全校的运动会的开幕式要全体师生员工都参加,那么奥运会开幕式就要全 世界的人都参加了,而全世界的人都参加奥运会的开幕式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全校师生员工都参加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也是不对的。 ”(这是运用类比法由被反驳论题引出“后件”的,但其类比是不恰当的。 ) 16 ( 2) 间接反驳 ,就是 先证明 与被反驳的论题相 矛盾 或相 反对 的论断 真 ,然后根据 矛盾律 ,确定被反驳的论题 假。 因此,间接反驳也叫“ 独立证明反驳法 ”。 其反驳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1 0 矛盾命题 1 反驳的论据 矛盾律 被反驳命题 反对命题 1 ① 反驳: p ② 设:非 p( q) ③ 证明:非 p 真( q 真) 根据矛盾律 因为非 p 与 p 不同真( q 与 p 不同真) 所以, p 假 第三节 论证的 规律与 规则 一、论证的规律: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 内容 :在同一思维或论证中,一个思想 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充足理由律的 公式 : p 真,因为 q 真, 并且 q 能推出 p。 ( q ∧ ( q → p))  p 充足理由律的 要求 : ( 1)理由必须 真实。 ( 2)理由能 推出 推断。 违反充足理由律要求的论证 错误 : ( 1)理由 虚假。 ( 2) 推不出。 17 ◆ ――论证(证明与反驳)是逻辑形式(判断形式和推理形式)和逻辑规律的综合运用。 就运用矛盾律与排中律进行间接论证而言,如下图式充分说明了这种综合性: 反证法 排 间接 证明 中 矛盾论题 以 假 推 真 证实论题 选言证法 律 独立 矛 矛盾论题 间接 反驳 证明 盾 以 真 推 假 证伪命题 反驳法 律 反对论 题 论证 规律 判断 推理 图式中:“证实论题”就是需要通过论证确定其为真的命题。 “证伪论题”就是需要通过论证确定其为假的命题。 同一律 在论证中的运用,则集中体现在“论题要同一”的论证规 则之中。 二、任何正确论证(证明与反驳),都必须遵守下列五条逻辑规则: 一个正确的论证应当遵守论证的规则。 一个论证(证明与反驳)由论题(被反驳的论题)、论据(反驳的论据)和论证方式(反驳方式)组成,相应地论证的规则可分为论题的规则、论据的规则和论证方式的规则。 论题应当清楚、明白。 论题应当保持同一。 论据应当是 已知为真 的判断。 论据的真实性不应当依赖于论题的真实性。 { 从论据应能够推出论题。 三、违反论证规则的逻辑错误: 论题不清 转移论题 论据虚假 预期理由 循环论证 { 推不出 (不相干、滥用权威、以人为据、以相对为绝对等) 18 论题的规则 论题是论证的中心。 —— 证明什么。 反驳什么。 这是首先要弄明白的。 论题是由判断来表达的。 论题要明确,就是表达论题的判断语句要明确,不能有歧义。 ( 1)论题要明确 (――论题不清) ► --俱乐部中的心算:每天晚上著名心算家 A 总是站在台上,请台下任何一个观众给他出题。 这位天才的心算家从来没有被任何人难倒过。 一天晚上,一位先生走上台来,坐到这位心算家的对面,开始出题:“一辆载着 283 名旅客的火 车驶进车站,这时下来 87 人,又上去 65 人。 ”心算家很轻蔑地笑了笑。 “在下一站下去 49 人,上来 112 人。 ”这位先生又补充。 心算家付之一笑。 “在下一站下去 37 人,上来 96 人。 ”主考人说得飞快,“在再下一站下去 74 人,上来 69 人;再下一站下去 17 人,上来 23 人;再下一站下去 55人,仅仅上来 7人;再下一站下去 43 人,又上来 79 人。 ”“完了吗。 ”心算家很同情地问。 “不,请您接着算。 ”那先生摇着脑袋接着说:“火车继续往前开。 到了下一站又„„;再下一站下去 22 人,上来 68 人。 ”这时,他用手敲着桌子说道:“完了,先生。 ”心 算家不屑一顾地向下咧咧嘴角,问道:“您现在就想知道结果吗。 ”“那当然,”主考人点着头,微笑着说: “但我现在并 不想知道 车上还有多少旅客 ,我 只想知道 , 这趟列车究竟停靠了多少车站。 ”这时,这位著名心算家傻眼了,他遇到的是一位心理学家。 ( 2)论 题要同一 (――转移论题) ► -- 语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我言: 未必。 按《论语》的说法“勇者,不惧。 ”也就是“无畏”。 但是,考诸古往今来的“勇者”,却大多不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