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归纳与类比推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明的方法 1816年 9月 13日,法国名医 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 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 ◆ 仿生学 --蹬式起跑、蛙泳、电子蛙眼 ◆ 模拟实验 -- 长江三峡工程 : 泥沙淤积 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三峡水库的“癌症”。 因为历史上有过惨痛教训, 50 年代于前苏联专家设计的 三门峡水库 仅仅 4 年就被泥沙淤积达库容的 62%。 因此,三峡工程重新论证时,淤积问题成为重点问题。 在专家的指导下,清华大学等许多做了 12 个大型泥沙物理模型试验,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 乒乓训练的模拟(比赛现场的喧闹声放录音)场景 ◆ 发现说明的方法。 --阿基米德发现浮体定律:皇冠 是否被白银偷换。 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排水量同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这借助人体与皇冠的类比。 找到测定的方法。 17 ◆ -- 魏格纳 证明 大陆漂移说。 撕开的报纸„„ 18 魏格纳认为: “ 就像我们把一张撕破的报纸按参差不齐的断边拼接起来一样 ,如果看到其间印刷文字行列恰恰相合,就不能不承认这两片破报纸原来是连接在一起的。 ” 为了寻找恰恰相合的 “ 印刷文字 ” ,他长期生活在野外,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 证据 :第一大西洋西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错误 : 机械类比。 所谓“机械类比”,就是由类比对象间表面的相似属性作依据,将一个对象特有的属性类推到另一个对象的错误。 例如: 因为俄国与中国都是落后的大国,都进行的是无产阶级 革命,俄国采用的是“城市爆动”,所以中国也应该是采用“城市爆动”的方式; 苏联革命后对民族资产阶级采用的是“消灭”或“赶出去”的方法,所以中国也应该采用这类方法。 这就是,我国革命与建设中发生过的“左”的错误,其思想方法上的逻辑错误就是“机械类比”。 19 ►古代的“东施效颦”,实际上也是“机械类比”(机械模仿)。 ► “ 我们量物体长度可以用 尺子 ,也可以用经过尺子量过的绳子。 马克思主义就是用 实践 这把尺子量过的绳子,为什么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呢。 ”。 20 ► “钻木取 火”的 模拟实验 不恰当性,他“使用每分钟四百转的小电钻”钻出火来了,以此 推翻 专家关于 远古时代“钻木不能取火”的断言。 (《十三岁的刘用实验证明--钻木确能取火》报刊文摘 ) ►由于能源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些能源专家根据欧洲国家、苏联、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实行 夏时制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事例(运用归纳推理),建议我国也实行夏时制,认为可以同样获得效益(也处于北温带、日照时间长等等--运用类比推理)。 1986 年 4 月起,我国实行统一的夏时制。 1992 年 3 月,国务院决定 暂停 实行夏时制(一直暂停到现在),《通知》指出:“„„由于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我国又统一执行北京时间,因此,实行夏时制在西北、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受不到节电效果。 而且,实行夏 时制也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铁路运输等行业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解放日报 1992 年 3 月 6 日) 21 1992年4月5日,我国实行了6年的夏时制停止。 夏时制 冬时制 欧盟 夏时制 果真节能 ? 二、提高类比推理结论 可靠性 的方法 相同属性要多。 这是关于相同属性“ 量 ”的要求。 所谓“相同属性”是指公 式中的: a b c„。 如果相同属性越多,那么 A 与 B 在 种类上就越接近 ,这样, B 也有 d 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药物试验、器官移植等等,都先由在物种上与人相近的动物(狗、大猩猩)方面取得经验,再在人体上进行相应的实验的。 再如,宇宙飞船、原子弹爆炸„„。 A--- a b c d B--- a b c B-- d 相同属性要本质。 这是关于相同属性“ 质 ”的要求。 如果相同属性越是本质(必不可少的属性),那么 A 与 B 两类对象在 种类上 也就越接近 ,这样, B 类对象也有 d 属性的可能性就越大。 比如, A 与 B 两类对象,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属性,但是如果它们对于 A 与 B来讲,不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话,那么推出 B 类对象也有 d 属性的可靠性就是成问题 22 的。 A--- a b c d B--- a b c B--- d 相同属性 与 推出属性 的联系要紧密。 这是关于“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 关系 的要求。 所谓“推出属性”是指公式中的 d 之类。 从前提推出 B 也有 d 的属性,还与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是否联 系紧密相关。 如果“ abc”能派生“ d”,那么其结论“ B- d”就可靠得多。 A--- a b c d B--- a b c B-- d ► 海豚 的 脑力。 --将对象间的“ 智能 ”进行类比,就要比较对象间脑的组织结构,因为脑是智能的物质基础。 比如,海豚可能是除人以外智能最高的,它与猿猴一样,大脑的绝对重量大,与其身体相比,相对重量也 大,而且其大脑表面的“沟回”也与人类最相近。 人是智能动物,所以,海豚也是智能动物。 据说,经训练后的海豚可以从事水下救生等。 相反,猪也与人有许多共同属性,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因为人很聪明,所以猪也很聪明。 --比较人脑与猪脑可以发现很大的区别。 23 ► 老虎 的饮食。 -- 老虎属于 猫科动物 ,既然猫可以吃荤食(鱼 ),也可以吃素食(饭菜),那么老虎也应该既可以吃荤食,也可以吃素食。 --(结果实验失败,老虎仍然只吃荤食,不吃素食。 24 因为没有比较老虎与猫的 消化系统 : 猫既有可消化肉食的脂肪酶,又有可消化素食的淀粉 酶;而老虎只有消化肉食的脂肪酶,却没有可消化素食的淀粉酶。 ) 猫食 罐头 25 ☆ 推理种类的比较与总结 : 演 绎 推 理 归 纳 推 理 类 比 推 理 完全归纳 不完全归纳 思 维 进 程 一般 个别 个别 一般 个别 个别 结论断定范围 结论 前提 结论= 前提 结论 前提 结 论 的 获 得 必然性(前提蕴涵结论) 或然性(前提不蕴涵结论 ) 烧猪验尸 -- 有妻杀夫,因放火烧舍,称火烧夫死。 夫家疑之,诉于官,妻不服。 举( 名为举的主审官 )乃取猪二口,一杀之,一活之,而积薪烧之,活者口中有灰,杀者口中无灰。 因验尸,口果无灰也。 鞫( ju, 审问 )之服罪。 ①归纳推理(差异法--活猪死猪) ②类比推理(人猪) ③演绎推理(如人被烧死,则口鼻中有灰;现验尸,死者口鼻中无灰,所以不是烧死的。 第三节 假说 一、假说的定义与特征 假说就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对于未知的事物或规律性所作的假定解释。 它有两个特征: ( 1)以事实材料和科学知识为依据。 ( 2)具有推测的性质,有待检验。 26 关于假说的理 论问题很多。 普通逻辑并不研究假说的各个方面,它着重研究在假说的形成和检验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的推理形式的。 二、假说的形成 一个假说的形成要经历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和完成阶段。 从研究某个问题开始,到提出初步的假定,这是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 提出假说的过程中,主要应用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从已经确定的初步假定出发,经过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的广泛论证,使假说充实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系统,这是假说形成过程中的完成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应用 演绎推理。 三、假说的检验 假说的检验过程可分为两个步骤。 ( 1) 从假说的内容引伸出关于事实的判断。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应用演绎推理。 ( 2)通过实践检查从假说中引伸出来的有关事实的判断是否真实。 验证假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常不是一次检验就可以证实一个假说或证伪一个假说。 四、假说的作用 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只要科学在发展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运用假说。 为了区别于科学假说,可以把日常运用的假说称为假设。 在侦查、预测、决策等项工作中,假设是不可缺少的。 第六章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同一 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它们普遍地适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各种逻辑形式。 相对于各种逻辑形式特有的规律或规则,它们是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 例如,性质判断间的对当关系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条件就是“同素材”,即 S 同一、 P 同一。 又如,换质法有 SAP 推出 SEP 的逻辑依据就是同一对象不能既有 S 的属性同时有具有非 P 27 的属性。 这是矛盾律决定的。 再如,三段论的“四概念(四名词)”错误,就是违反同一律的表现;如果说三段论的规则是某个具体推理形式的特殊规则,那么同一律等就是逻辑的基本规 律。 一、同一律 定义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与其自身同一。 所谓“ 同一思维过程 ”指的是“三同一”的思维过程,即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 确切地讲就是: 从同一方面对处于同一时间的同一对象的思维过程。 以此标准,显然,下列断定①-⑤都不属于“同一思维过程”: ① 甲是个干部。 非同一对象 ② 乙是个工人。 ③ 甲是上海人。 非同一方面 ④ 10年前甲是个学生。 ⑤ 10年后甲是个干部。 非同一时间 公式 : A 就是 A; A A; A A 其中的“ 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也可以表示任何一个判断。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判断都与其自身具有同一性。 逻辑要求 :保持概念同一、保持判断同一。 逻辑规律是关于正确思维的规律。 为了正确思维,就要遵守根据同一律等逻辑规律提出的的逻辑要求,以规范人们的思维。 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 ( 1) 概念同一。 所谓概念同一,就是指 所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要同一。 如果用某个语词表达特定的概念,那么就用这个语词表达这个特定的概念,不再表达其他概念。 这里指的是逻辑意义的同一(内涵与外延的同一),而不是指表达概念的语词的同一。 例如,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句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我 走 了。 ” ① 临别时说,表示“我现在要(想)走了。 ”(将来时) ② 其他场合说,表示“我已经走了。 ”(过去时) ( 2) 判断同一。 所谓判断同一,就是指用某个语句所表达的判断断定什么事物情况,就断定什么事物情况,不再表示断定了其他事物情况。 判断同一,也是指逻辑的同一 ,即判断的真值(真假值或逻辑值)同一、判断的逻辑。逻辑学基础归纳与类比推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SAP ( 4) MEP MEP 0 MIP1 PAS POS0 PIS1 SIP1 SAP PAS S、 P 第七章 论证(证明与反驳) “论证”一词的 含义。 在日常运用中,“论证”一词有两种含义: —— 狭义的“论证”与“证明”一词是同义语; 广义的“论证”,则是“证明与反驳”的统称。 第一节 论证(证明)的概述 一、论证(证明)的定义与结构
真包含于关系 相容关系 属种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 矛盾关系 同一属下全异关系 反对关系 不相容关系 (全异关系) 17 非同一属下全异关系 一、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 概念外延间至少有部分重合的关系。 例如: 正方形 曹雪芹写的小说 ( 1) ( 2) 等边的矩形 小说《红楼梦》 妇女 钢笔 ( 3) ( 4) 工程师 永生金笔 ( 1)组的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2)组也是
984年 6月 19日) 其中,被反驳命题是:“ 她”字是一九二 0年文学家刘半农造的( p) 13 反驳者例举 《集韵》、《康熙 字典》、《中华大字典》 ,运用归纳方法 证明,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早有“她”字,并非一九二 0年文学家刘半农造的。 《集韵》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康熙字典》有“她”字---在一九二 0年刘半农之前 《中华大字典》有“她”字--在一九二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 1)定义:根据前提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所进行的假言推理,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特征,用它的真值表来刻划就是: ① ② ③ ④ p q p q p q p q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0 1 1 0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 2)规则: ①
5T+5T) 6台 国产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6台 国产 钢料摆渡车 遥控 2台 国产 结构零件托盘摆渡车 遥控 6台 国产 三跨 电磁吊 20T 2台 国产 半门式起重机 双钩( 5T+5T) 6台 国产 数控等离子切割机 6台 国产 钢料摆渡车 遥控 2台 国产 结构零件托盘摆渡车 遥控 6台 国产 四跨 电磁吊 20T 2台 国产 半门式起重机 双钩( 5T+5T) 1台 国产 半门式起重机
不看《真实的谎言》 只有一真(1)SIP 有的甲班球迷是甲班戏迷 SIP=1 OS = 0 PAS = 1 (2)POS=0 有的甲班戏迷不是甲班球迷 PAS=1 SP= 1 SP(3)SOP=0 有的甲班球迷不是甲班戏迷 SAP=1 PIS = 1 S:球迷。 // P:戏迷。 第三章 判断与演绎推理(上)第一节 判断与推理的概述一、判断的概述判断的定义和特征(1)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