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土地税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3 ~ ~ 3 1 ~ 5 土地经济学课件 (6)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 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土管部门发放征(占)用土地通知书和划拨用地之前,由征收机关通知纳税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缴纳。 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期限为 30天。 ( 5) 减税、免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四)流转税类 营业税 —— 转让土地使用权、销售不动产中的营业税。 ( 1) 纳税对象 :我国境内有偿销售不动产,必须缴纳营业税。 ( 2)纳税人: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 3)税率: 5% ( 4)计税依据:转让土地使用权或销售不动产,采用预收款项的方式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三、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 (一)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 改革的目标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改革方向 ——要建立以土地收益分配为核心的土地税制体系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二)改革的模式设想  按土地用途分为农业土地税收和城镇土地税收  农地税收中将耕地占用税改变为农地占用税,按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制定不同的税率。  城镇土地税收应当从土地持有、土地转移及土地使用方面设置税种。 对土地持有开征地价税;对土地流转中的税收,应包括房地产企业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及契税等;对土地使用中的征税应考虑设置罚税 ——土地闲置税。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三)改革的配套措施  土地税制改革必须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密切联系起来  要同其他税种及税法相适应  要同国有企业改革相适应  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 土地经济学课件 复习思考题 何为土地税收。 税收及土地税收的特性。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税率分为哪三种,解释。 中国现行的土地税收有哪几种。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一、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二、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三、城市土地规模利用 第五章 土地规模利用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一、土地规模利用原理  土地利用规模  土地规模报酬与土地规模经济  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 集聚经济: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 外部性问题 “ 内部化 ” 产生的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利用规模是反映土地生产要素集中程度 的一个指标。 农业经营规模不等于农业土地利用规模,但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利用规模。 土地利用规模对工商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具决定意义。 土地利用规模:指经济活动中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如企业、城市等)占用土地面积的大小 土地经济学课件 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农业经营规模: 一般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即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数量界限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一般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土地经济学课件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影响因素  农业生产工具的类型  农业劳动对象的不同 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数量  农业劳动力的素质 土地经济学课件 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 畜力作业阶段,由人畜力组成的作业班子充分发挥作用的耕地规模 机械作业阶段,以机械组为核心的作业班子 满负荷作业规模 土地经济学课件 固定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等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递增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小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递减规模报酬 —规模扩大幅度大于规模报酬的增长幅度 土地规模报酬 所有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或减少,称为“纯粹规模变动”, 由纯粹规模变动引起的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称为规模报酬 土地规模 扩大与规 模报酬变 化之间有 三种情况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 当土地从很小规模开始逐步扩大时,往往处在土地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继续扩大土地规模,会经历土地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继续扩大土地规模,进入土地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反映在单位产品成本变化上: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平均成本逐步降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平均成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平均成本不断上升。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规模利用  使土地利用处于报酬递增的阶段 以获得土地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课件 规模经济:伴随经营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不断降低所获得 的效益 规模经济的对立面是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产品平均成本 A B LAC 土地经营规模 0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 M Mˊ 土地经济学课件  土地规模的扩大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 表现为伴随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不断降低 土地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课件 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 内部规模经济 :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来源于固定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从财务上看,表现为固定成本不可分割造成的分摊成本的降低) 来源于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 来源于平均交易成本的降低 外部规模经济 :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利益。 包括外部企业规模变化、市场规模变化带来的效益 土地经济学课件 集聚经济 — 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产生集聚经济的主要 原因 集聚经济 ——将各种产业和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点所得到的空间意义上的规模经济。 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规模扩大中大数规则的作用 劳动力供给的互补性和生产的互补性 企业间交通、通讯费用的节约 消费的多样性 公共产品的存在 土地经济学课件 外部性问题 “ 内部化 ” 产生的规模经济  外部性;外部经济性;外部不经济性 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  外部经济问题“内部化”后产生的效益  外部不经济问题“内部化”后产生的效益 土地经济学课件 二、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 • 扩大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经济机制和条件 • 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 实现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途径 土地经济学课件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动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西方国家迅速实现 工业化,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经营规模呈 迅速扩大之势 高级社( 1956年) ——200公顷 人民公社( 1958年) ——4000公顷 生产队 ——20公顷 承包户( 1978年以来) ——~ 土地经济学课件 我国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现状  据农村固定观测点 29省区 274个村庄调查资料,按人口均分土地的村庄占 %,口粮田按人、责任田按全部劳动力均分占 %,口粮田按人、责任田按农业劳动力均分占 11%;有 %的村在分配土地时又采取了好中差地搭配的办法。 1/3以上的省份人均耕地低于 1亩, 660个县低于 , 463个县低于。  我国户均 78亩,美国家庭农场规模为 20203000亩,法国家庭农场规模为 400500亩,日本、韩国户均耕地也达 15亩。 土地经济学课件 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