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县五里乡下洞小学学生宿舍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989 年 6 月 , 在 近 20 年 间,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巨创业,奋发图强,全乡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支柱产业建设势头强劲,全乡以优质 白肋烟、烤烟 为主的支柱产业面积达到 万亩, 年产量每年 430 万斤, 为五里老百姓创直接经济收入 210 万元。 此外,五里的茶叶发展势头良好,茶叶面积 9450 亩,年收入 850 万元。 五里是箬叶的主产区,资源极为丰富,成为五里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年收购箬叶2100 吨,总收入近百万元。 并重发展的中药材、魔芋、 山羊等产区已初具规模 ,成为五里经济的重要补充,五里人 民群众已基 本解决了温 饱问题,正向小康生活迈进。 二 、 鹤峰县 五里乡下洞小学 情况 介绍 五里乡下洞小学位于鹤峰县南端,距省道鸦来公路 12公里,距县城 70 公里,学校服务范围 3 个行政村,服务人口近 4000 人。 学校现有 7 个教学班,学生 213 人,教职工17 人,其中,寄宿学生 近 200 人 ,校园占地面积 4900 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1682 平方米。 五里乡 下洞小学创办于 1936 年 2 月,当时的校址位于中坪村三组的曹门口,校名为下洞坪私立初小, 1940 年改为 6 保国民小学,三解放后学校迁至兴河口(没收地主的房屋改为学校), 1964 年, 在国家的扶持下,公社党委带领人民群众投工献料,新修了一栋有 6 间教室和 10 间寝室的学校,之后学校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由兴河口搬迁至现在学校所在地五里乡中坪村六组的书房坪。 19691981 年学校曾附设初中。 1984 年设置为下洞乡中心小学。 是一所长期保留的五里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设施建于 1998 年 ,由于 学校 地处高寒地带, 当时 建筑设计 标准低,缺乏建筑质量保障体系, 到目前为止,近 10 年来一直没有作必要的加固和维修 ,房屋风蚀严重,已成危房。 特别是受当时的资金和办学体制限制,没有考 虑建学生宿舍。 现在 由于农村办 寄宿制学校的 要求和寄宿学生的增加,无学生宿舍的问题就明显的凸显出来, 原有的教学辅助用房改造而成 的临时 学生宿舍不符合安排住宿生的条件,拥挤而潮湿,极不利于学生的 身心健康, 现在 学生开连铺,三人甚至四人睡一张床的现象还相当普遍, 有的寄宿生因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暂寄在学校附近的民户中,这样既不 便于学校管理,也不安全, 学生宿舍 难 问题已严。鹤峰县五里乡下洞小学学生宿舍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县前茅。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学生以发展为本”为办学理念,形成了“团结勤奋、诚信自强”的优良校风。 先后被授予县级“示范学校”、“治安先进单位”、“教育科研基 7 地学校”、“普九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教研成果丰硕,我校主持的“恩施自治州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被定为国家 A
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巨创业,奋发图强,全乡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支柱产业建设势头强劲,全乡以 烟叶、中药材、魔芋为主的支柱产业逐渐强盛,随着工业园区的落户,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现全 乡 人民群情高昂、忘我工作、勤劳致富 ,在党的 富 民政策的阳光照耀下,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人才优势、产业优势,一个崭新的、富有希望的太平正在崛起。
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 %。 1983 年被定为苏区县, 1986 年、 1994 年两轮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 1996 年被定为湖北省 12 个特困县之一,2020 年被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 国家首批星火西进科技示范县,是农业部 8 个定点扶贫县之一。 近几年来,鹤峰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一主三化”方向,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
别为 、 、 ,好氧段采用微孔曝气供氧,曝气管距池底 ,内回流泵工有三台。 沉淀池共设四座,直径为 50m,有效水深为 ,配套移动的刮洗泥机,采用的是周边进水,出水辐流式的工艺。 回流污泥 系统包括回流污泥泵和回流污泥管道。 剩余污泥则经过剩余污泥泵吸出,进入剩余污泥脱水机房进行泥水分离。 通过 沉淀池沉淀后的污水 流至 紫外线消毒 池 ,紫外线消毒池共分两格,两边各安装了紫 外 线 照 射 灯
作计划,该计划主要反映开工前、施工中必须做的有关工作,内容如下: (一)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施工图纸。 (二)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地上、地下各种管线及障碍物的勘测定位;临时道路、临时 排 水、供电等管线的敷设;临时设施的搭设;现场照明设备的安装。 (三)劳动组织准备:建立各施工部的管理组织,集结施工力量、组织劳动力进场,做好施工人员入场教育等工作。 四、各分项工程质量标准 1. 降水施工质量要求
.............................................................................................. 53 重点部位的施工方法及措施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