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屋337井试油层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液情况。 洗井排量控制在 400L/min500L/min,返出清水所含机械杂质小于 %。 所用洗井液必须清洁,含砂量小于 %。 ④全井筒试压 25MPa, 30min 压降小于 为合格; ⑤全井筒清水替换成 2%KCL 溶液; ⑥提出井内管柱。 井口安装防喷器; 11 射孔 、刮管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射孔 ( 1)射孔应连续施工,中途不得无故停射,要做好一切防喷安全措施,密切注意井口油、气显示,发现有外溢或有井喷预兆时,应停止射孔,抢装井口,关井汇报。 射孔结束后要迅速下入试油测试管柱,中途不得无故停工。 射孔要严格执行射孔通知书,射孔密度一般为 12— 16 孔,严禁误射、漏射,每米发射率要达到 100%,发射率低于 80%应补孔。 ( 2)射孔取资料要求。 准确计算各工具的下深,画出射孔管柱示意图。 射孔数据:井内射孔液性质,井内液面深,射孔方式,射孔枪型,射开层位、层号、实射总厚度,如少射或 扩射要详细注明。 记录地面听到起爆声时间,引爆后及时记录井口的油气显示,射孔管柱起出后要详细检查发射率。 刮管 采用 Φ73 油管带刮管器刮对 31003200m 进行刮管,尤其在封隔器座封段和射孔段反复刮削至悬重正常;洗井开泵时应注意泵注压力变化,控制排量由小到大,同时注意出口返出液情况。 洗井排量控制在 400L/min500L/min,返出清水所含机械杂质小于 %。 所用洗井液必须清洁,含砂量小于 %。 用 2%KCL 水溶液替入替出洗井液,提出井内管柱,安装井口防喷器。 12 下压裂管柱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施工步骤 ( 1) 地面 认真丈量 检查油管,不合格的标上明显记号并单独摆放,短的甩出一边; ( 2) 下井油管连接前清理 干净 丝扣,并在外螺纹涂密封脂; ( 3) 配合一龙 油服 组配回插密封工具, 人工上紧, 胶皮涂黄油,保护卡瓦无损; 14 ( 4)下井油管必须用 Φ80mm 油管规通过,并放在小推车上拉送; ( 5)下井油管螺纹不准上斜,必须上满,旋紧; ( 6) 下放管柱速度控制在 20m/min, 当下至 1364m 时 严控下放速度 ≤5m/min。 技术要求 ( 1)严禁用榔头敲击油管; ( 2)随时观察修井机、井架、绷绳和游动系统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停车处理; ( 3) 若中途 遇 阻最大吨位 ≤30KN, 应慢慢上下活动管柱,分析原因,进行妥善处理; ( 4)施工人员各负其责,紧密配合,服从专人指挥,严禁挂单吊环操作。 13 配合回插密封器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施工步骤 : ( 1)试回插:待下最后几根时,听从一龙油服现场指导 锚定密封器插入尾管悬挂器内 ,碰到悬挂器下压管柱 130KN,并测出最后一根 油管方入 ,上提管柱至正常悬重 后过提 70KN,确认锚定密封器已插入尾管悬挂器;下放管柱至正常悬重后过提 10KN,正转 11 圈使锚定密封器从尾管悬挂器内脱手; ( 2) 管柱配长: 油管方入 =调整短节 +双公+油管悬挂器,下压管柱 110KN 后锚定密封器重新插入尾管悬挂器内 ; 14 环空反试压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试压:连接反打压管线, 700 型压裂车 Ⅰ 档小排量,反打压 10MPa,稳压 10min 无压降,试压合格;拆试压管线,做压前准备。 15 压前准备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施工步骤: ( 1)吊装并紧固 1000 型压裂井口,并用四道绷绳绷紧; ( 2)连接放喷管汇 :管汇由任头安装前要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并敷机油,带好砸紧; ( 3)旋地锚予以固定, 检查管汇台,更换油嘴, 完善放喷流程; ( 4)备好后续放喷排液相关工具, 2mm 油嘴, 3mm 油嘴, 4mm 油嘴, 40MPa 压力表监 测油套压 ,备足防雨布,保护压裂药品 ; ( 5) 配合压裂队吊卸压裂罐 和 压裂药剂 : ① 当场核实压裂罐数量,并仔细检查压裂罐内是否清洁; ② 当场核实 记录 压裂药品名称、数量,确保与压裂 设计单一致 压裂主要用料表 15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方) 1 原胶液 / 560 2 土酸 / 20 3 活性水 / 50 4 低密度陶粒 /69MPa 60 5 小陶 /69MPa 4 6 小陶 /69MPa 4 压裂液体添加剂配方及用量 添加剂名称 原胶液( 560方 /20罐) 活性水( 50方 /2罐) 实际用量( Kg) 备料量 ( Kg) 浓度( %) 质量( kg) 浓度( %) 质量( kg) KCL 1 5600 1 500 6100 6200 高效杀菌剂 1120 / / 1120 1200 羟丙基胍尔胶 2520 / / 2520 2600 AS6 3220 290 3600 3800 破乳助排剂 1120 / / 1120 1200 复合醇醚 1120 / / 1120 1200 片碱 280 交联剂 ( YLJL4) 前置液 %,携砂液后半部分逐级递减 2020 2200 胶囊破胶剂 前置液时开始加 % 100 175 过硫酸铵( 98%) 加砂后半段添加,顶替时追加 28 100 双氧水 25 25 16 ( 6)压裂罐出口前,挖排液沟,以便后期清罐,严防压裂液污染井场,班上人平均分配,班长组织协调(环保要求); 检查路线:井口 —放喷区 —工具箱 —库房区 —消防设施 —紧急集合区 —生活区 16 配合压裂施工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 1) 1000 型水泥车提前入场,环空打平衡; ( 2)压裂车组入场,连接 管线,走泵试压,如不合格,班长当场组织人员立即配合整 改; ( 3)压裂施工时, 高压施工区域要进行警戒,严防闲杂人员进入; ( 4) 压裂数据 :总计净用时。 压裂段数 总液量( m3) 加砂量( m3) 累计用时( min) 第一段 34 79 第二段 26 17 压裂 药品回收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 1)向压裂队索要压裂施工数据记录; ( 2)清点压裂药品,包括使用料和剩余料数量, 做好药品保护 ; ( 3)压裂队撤场, 清理井场。 18 压后排 液 现场 负责人: 日期: 1)放喷 压后关井 120min 后放喷,第 1 个小时内用 3mm 油嘴控制放喷排液,放喷速度控制在。 返排液 1 小时后,采用 58mm 油嘴放喷,油压降到 5MPa 后,敞开放喷。 2)抽汲 停喷后,在压裂施工正常的情况下直接采用抽汲的方式进行排液;如果压裂施工中出现砂堵,则探砂面,若砂面在射孔段底界 20m 以上位置,则用 2%KCl 溶液冲砂至井底位置或塞面位置;若砂面在射孔段底界 20m 以下,则不冲砂;上提管柱至射孔段顶界以上 20m 左右位置,采用抽汲的方式压裂抽汲一体化工艺技术进行排液。 施工设计如下: (一) 施工准备 采用 H 级抽油杆组合,Φ 56mm 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下泵深度 1800m。 ① H 级抽油杆: Φ19 800m、 Φ22 1000m。 ② 泵上 650m 范围内抽油杆接箍全部更换为减磨接箍(规格 Φ22mm),共计 82 个,减轻压裂油管磨损,延长油管使用寿命。 ③ Φ56mm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冲程 (泵外筒最小通径Φ 66mm,两端连接螺纹为 3 1/2in 外加厚油管扣,泵内筒最大外径Φ 71mm,下泵时根据需要倒换井口)。 ④ 预 计最大悬点载荷 17 ,最小载荷。 地面选用连续试油排液装置(需规格 Φ22mm 的游动钢丝绳 250~300m及小修作业井架配合)。 初期井筒排液生产参数:冲程 ,冲次 2min1,理论排量 39m3/d,按泵效 70%计算,实际产液量。 当井筒积液排完产液量下降后,调低冲次进行抽汲。 (二) 管杆柱组合 ① 压裂管柱组合设计见图 31,压裂时已下入井内,自下而上依次为: 喇叭口 +短接+Y221 封隔器+压裂滑套+ K344 封隔器+压裂油管+Φ 56mm 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外筒+压裂油管 1790m+油管悬挂器。 ② 杆柱组合设计(自下而上): Ф56mm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内筒+抽油杆Φ 19mm 650m(接箍全部换成减磨接箍 )+Φ 19mm 150m+Φ 22mm 1000m+Ф 28mm 光杆。 (三) 施工步骤 按照压裂设计下管柱并压裂放喷后,不撤作业井架: ① 下抽油杆和压裂抽汲联作泵内筒(自下而上): Ф56mm压裂抽汲联作抽油泵内筒+抽油杆Φ 19mm 650m(接箍全部换成减磨接箍 )+Φ 19mm 150m+Φ 22mm 1000m+Ф28mm 光杆。 ② 碰泵,上提防冲距。 ③ 试抽,憋压 5MPa, 30min 内压降不超过 为合格。 (四) 不用起出压裂管柱,压裂放喷后直接下泵内筒和抽油杆。 在排液过程中连续监测排液情况,准确记录油套压及排液量,同时密切注意出砂情况,记录出砂量,及时检查更换油嘴。 在放喷 、 1h、 4h、 8h、 16h、 24h 及以后每天取一个样,测返排压裂液的粘度、PH 值和含砂量。 每 60min 准确记录一次油、气、水产量及井口油套压,每 8h取一次水样进行 CL含量分析。 19 求产 现场负责人 : 日期: 排液结束后,根据排液情况,选择合适的冲程冲次对储层进行系统抽汲求产,求产时间3 天。 求产过程中要求准确计量油、水产量,每 8h 统计一次油、气、水产量及 CL含量。 十、 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1、 十屋 337 井人员组织管理 总 负 责 : 张 强 18 技术指导 : 董琦 王永国 现场负责 : 侯福全 材料准备 : 李春发 班组负责 : 张立文 邢方宇 班组成员 : 刘东洋 孟祥辉 陈明亮 周志国 徐铁成 刘欢 后勤值班 : 赵洪鑫 赵宇 后勤保障 : 赵越 王晓峰 19 岗位任务 序号 岗位 名称 岗位活动 潜 在危害 潜在后果 发生 频率 危害 程度 危害 级别 防范措施 1 (副) 队 长 组织召开安全会议 未召开或走过场,未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