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8余万元。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通过县道和319国道可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6. 石会镇 石会镇位于黔江区西部,与城西办事处、沙坝乡、黑溪镇及彭水县郁山镇接壤。 镇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第三隆起带的西南端鄂西、川东褶皱带,最高海拔 1400m,最低 378m。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明,雨量充足,年平均温度 ℃ ,年平均降雨量 1300mm。 全镇境内有国道 19km。 石会镇是黔江区北部片区重点镇,规划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为主。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目前有 202 省道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7. 阿蓬江镇 阿蓬江镇位于黔江区南部边陲,坐落在阿蓬江、细沙河交汇处,东邻金洞乡、南接酉阳黑水镇、西接水市乡和鹅池镇,北接濯水镇。 辖区地形成两盖(麒麟盖、彭家盖)夹一江(阿蓬江)的南北走势,丘陵、平坝交错分布其中,最高海拔 1400m,最低海拔 378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山区立体气候明显。 全镇境内有国道 、县道。 阿蓬江镇是黔江区的中心镇,规划以发展旅游业和商贸为主。 阿蓬江镇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主导的乡镇,目前旅游业也具备了一定规模, 2020年,全镇国民生产达到了 11378万元。 镇区及周边基本无不良地质区,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条件已具备;目前有 319国道与黔江城区相连,交通方便。 8. 石家镇 石家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东靠水市乡,南接鹅池镇,北连新华乡,西接彭水县。 辖区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与河流基本平行,形成岭谷相间的地貌,最高 海拔 1140m,最低海拔 670m。 石家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乡镇, 2020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8473万元。 9. 黑溪镇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黑溪镇位于黔江区西北部,南靠石会镇,北接白石乡,东连小南海镇,西接彭水乡郁山镇。 辖区内高山耸立,沟谷纵横,东、西、北部较高,南部偏低,最高海拔 1254m、最低 320m。 黑溪镇主要产业以桑蚕养殖、生猪养殖、高淀粉红薯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 2020年 国民生产总值实现 5669 万元,财政收入实现 80 万元。 黔江区垃圾处理场概况 2020年黔江区启动了区内垃圾处理场工程, 重庆市发改 委以渝计委投 [2020]502 号文对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 2020年开工建设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 2020 年建成投入使用。 黔城垃圾处理场规划服务范围为黔江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处理规模200t/d,服务年限至 2019年。 但由于区内经济发展偏向中心城区 , 重点镇发展相对缓慢,以及场镇居民垃圾清理收集意识薄弱等因素,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远未达到饱和。 根据垃圾处理场近两年的运行结果来看,目前垃圾处理量在 140t/d左右,垃圾主要来源于中心城区,重点镇垃圾数量比例很小,处理能力尚有 60t/d 的富余。 场镇 垃圾收运现状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均采用混合收集,居民生活垃圾经袋装收集后倒入垃圾收集点(垃圾桶等),由乡镇环卫工人通过手推式垃圾运输车或直卸式垃圾运输车运入简易垃圾堆放场。 各场镇不到半数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可以得到及时清运,垃圾收运率约 40%左右,但垃圾清运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且不符合收运过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程中的密闭要求,对沿路环境影响大。 本收运系统中涉及的 8个场镇的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运率如表 21所示。 表 21 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运量 序号 场镇名称 垃圾产生量 ( t/d) 收运效率 (%) 垃圾收运量 ( t/d) 1 冯家镇 40 2 邻鄂镇 40 3 小南海镇 40 4 金溪镇 40 5 石家镇 40 6 石会镇 40 7 黑溪镇 40 8 阿蓬江镇 40 小 计 40 黔江区各场镇 垃圾堆放点 均 为 无渗滤液导排、防渗措施及无填埋气导排、收集措施的简易填埋 点,极易滋生 蚊 蝇 、 产生臭味且影响范围广 ,同时 垃圾在雨水 冲刷 下直接进入 附近水体 , 垃圾中污染物 对水体造成 了严重污染 , 此外垃圾堆放对周围的农田和土壤会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简易垃圾填埋场实际上是一个严重的二次污染源。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 黔江区各场镇场镇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过程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设备落后,投入不足 目前黔江区 各场镇没有一座满足环卫标准的垃圾收集站, 环卫基础设施缺乏,垃圾清运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载状态,无法进行正常的维修保养,设施损坏严重,以至收集效率低下;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2. 对环境的污染 严重 收集车辆均无密闭措施,运输过程 中垃圾洒落现象严重,对沿路环境影响极大;各垃圾收集点均直接暴露在外,造成污水横流,蚊蝇孳生,环境条件恶劣,严重影响场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渗沥液渗入地下可能污染地下水及河水,对环境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3. 环卫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力物力匮乏 场镇生活垃圾主要由各场镇环卫部门组织人力负责清运,但人员投入少,设施简陋,缺乏环卫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由于缺乏管理,拾荒者随意进出垃圾堆放场点,违规用火,垃圾长期缓慢燃烧,黑烟冲天,既污染了大气环境,对周围的居民也产生了诸多不便,可见,垃圾收运系统的管理机构有 待进一步健全。 以上存在的问题对黔江区黔江段各乡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极为不利,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同时在大局上影响了城市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需要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于 2020 年开始蓄水, 2020年全面建成。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流速缓、滞流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容量降低。 在相同的排污负荷条件下,水中污染物浓度增加 ,水环境污染加重。 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20 年,国务院批复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 2020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年 12月又对《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修编规划》进行了批复。 《规划》把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范围划分为三峡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地区。 黔江区属于三峡库区影响区,也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次级支流 ——乌江的中下游集雨区,其场镇污染治理的建设对库区水质安全非常重要。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均采用无渗滤液导排、防渗措施的简易填埋方式或直接堆放方式,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在雨水、河水浸泡下直接排入场镇周边水系 ,并最终汇入乌江和长江。 随着场镇化进程的加快,如果不进行有效污染治理,污染物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乌江及三峡库区的水质。 因此,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需要。 是满足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的需要 黔江区黔城垃圾处理场 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服务范围为黔江区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处理规模 200t/d,服务年限至 2019年。 但由于区内经济发展偏向中心城区 , 重点镇发展相对缓慢,以及场镇居民垃圾清理收集意识薄弱等因素,垃圾处理场处理能力远未达到饱和,目前垃圾处理量在 140t/d 左右, 垃圾主要来源于中心城区,处理能力尚有 60t/d 的富余。 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可满足黔城垃圾处理场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市政设施,解决垃圾处置问题。 是黔江区场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 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和 完善城镇基础设施的需要 加快场镇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黔江区内场镇人口迅速扩大,对场镇环保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如果场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场镇生活垃圾对环境造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成的污染将进一步加重。 目前黔江区各场镇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简陋,无完善的垃圾清运设施, 垃圾乱堆乱放,导致蚊蝇孳生 、 污水横流 、 恶臭熏人,垃圾收运系统的不完善,不仅对垃圾堆放点周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将是阿蓬江 等水体 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为了改善黔江区场镇环境质量,黔江区各场镇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是黔江区旅游开发的需要 阿蓬江、小南海都是黔江区重要的旅游风景区,由于长期以来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有效改善场镇环境,促进旅游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保护三 峡库区水环境,同时也为了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改善黔江区场镇环境质量,黔江区 场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势在必行,也迫在眉睫。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3 建设规模及 建设 内容 垃圾量预测 场镇人口及城镇化现状 本项目服务范围为冯家镇、邻鄂镇、小南海镇、金溪镇、石家镇、石会镇、黑溪镇、阿蓬江(两河)镇等 8个场镇, 根据黔江区统计年鉴、乡镇发展规划及各镇提供资料, 黔江区各场镇垃圾收运系统涉及场镇现状人口详见表 31。 表 31 黔江区涉及场镇人口现状( 2020 年) 编号 乡镇名称 场镇人口(人) 场 镇化水平 (%) 备注 1 冯家镇 9760 50 2 邻鄂镇 5400 45 3 小南海镇 3697 48 4 金溪镇 1600 36 5 石家镇 2020 39 6 石会镇 2800 42 7 黑溪镇 1200 37 8 阿蓬江镇 6800 41 小计 33257 场镇 现状 生活垃圾产 生 量 黔江区各乡镇气化率较低,大部分居民仍采用煤炭作为燃料;流域内垃圾为混类收集,部分建筑垃圾也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垃圾产量偏高,由于流域中各乡镇生活 习惯、气候、能源结构基本相同,各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因而可以认为流域内各乡镇人均日产垃圾产量相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当,参考市内外资料,结合黔江区实际情况,我们确定 2020年黔江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 各镇垃圾产生量如表 32。 表 32 各场镇现状生活垃圾产生量 序号 场镇名称 场镇人口 (人) 垃圾定额 ( kg/) 垃圾量 ( t/d) 1 冯家镇 14640 2 邻鄂镇 8100 3 小南海镇 5546 4 金溪镇 2400 5 石家镇 3000 6 石会镇 4200 7 黑溪镇 1800 8 阿蓬江镇 6800 小 计 33257 / 场镇生活垃圾成分 根据黔江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提供的统计资料,黔江区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以动植物类有机物和灰砾类等无机物为主,可回收物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18%,垃圾成分见表 33,垃圾基本性质见表 34。 本项目所包括场镇垃圾与城区垃圾成分略有差别,但区别不大。 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表 33 生活垃圾组成成分表 序号 生活垃圾成分 所占百分比( %) 1 动植物类 45 2 灰砾石类 35 3 纸 类 7 4 金属类 1 5 塑料类 6 6 玻璃类 2 7 织物类 2 8 其他类 2 总 计 100 表 34 生活垃圾基本性质表 理化性质 变化范围 平均值 含水量( %) 40- 50 容重( kg/m3) 520- 580 550 热值( Kj/kg) 3580- 5400 4800 场镇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人均垃圾产量是国内外广泛采用 的场镇垃圾产生量计算指标,其大小与场镇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场镇化进程及人口规模,能源结构,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生活垃圾的产量预测以乡镇人口数量为主要依据。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以 2020年垃圾产量和人均垃圾产量为基准,采用人均日产垃圾量与人口增长乘积的方法来预测规划目标年的垃圾产生量。 根据黔江区城乡总体规划及各乡镇提供的资料,目前各场镇人口见黔江区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表 35。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长,并且其增长量除受人口增长影响外还受居民燃料结构,生活习惯、消 费水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垃圾产量会随之提高,同时,随着天然气工程的实施,生活垃圾的产量将随之降低; 由于流域中各乡镇生活习惯、气候、能源结构基本相同,各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差不多,因而可以认为流域内各乡镇人均日产垃圾产量相当, 因此根据相关资料,结合当地实际综合考虑确定黔江区内人均垃圾日产量 2019年为。 根据各场镇规划人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