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灌浆站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岗。 施工测量所用仪器应符合精度要求,并在有效检测期内。 测量与放线: 本工程的测量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红线控制桩的桩点位置及控制线位置。 ( 1) 测量放线的步骤(见图)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17 178。 对红线桩的复核:根据现场条件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控制线,制定复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18 核测量方案。 ( 2)建筑物轴线定位 控制线与控制主轴线关系:根据复核结果绘制控制线与主轴线的几何 关系,并绘制关系示意图。 制定控制轴线与现场平面轴线控制网平面布置图。 ( 3)测量精度要求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和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 1/10000, 测角精度不低于 20s(激光仪可达到 1/40000, 5″)。 层间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mm。 建筑全高垂直度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H/10000( H 为建筑总高度),且不大于 15mm。 建筑的标高控制网其闭合差不应超过177。 5mm( n 为测站数)。 建筑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 3H/10000( H 为建筑总高度),且不应超过177。 10mm。 三、 基础工程 土方施工前要 对所有障碍物清除,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好临时排水设施,保证基坑边坡不得有积水。 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装载机配合施工,测量员紧密配合,确保基坑底标高尺寸,严禁深度超挖。 基坑回填土采用素土,装载机配料,人工配合,压路机打夯机夯实,压实数符合设计要求。 基础为素混凝土、 水泥砂浆砌筑,严格执行规范。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顶部为平顶,对模板施工要求高。 混凝土外观质量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19 好坏,完全取决于模板设计是否先进合理,为实观本工程保优良的总体质量目标,从结构模板工程上采取有力措施,选择一套先进、实用、合理的模板体系为现浇混凝 土梁、板、柱、墙奠定外观优良的基础。 其中梁柱接头为本工程特殊工序,需另行编制作业指导书。 方柱采用加工刚制定型可调节柱模定型模板。 梁柱接头采用定型模板。 零米以下墙体模板以组合小钢模为主,局部用少量木模板补齐,零米以上墙体模板采用复合胶合板拼装。 梁底、梁帮采用多层胶合板和木方,顶板采用 12mm 厚竹胶合板模板,模板使用前必须均匀涂刷胶模剂。 模板拆除 ( 1)墙、柱、梁侧模拆除以不粘模、不缺棱掉角为准。 冬期竖向构件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应达到 4MPa 受冻临界强度,严格执行拆模通知书制度。 ( 2)板底及梁底模拆除时的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 64 规定: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表 64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 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2,≤ 8 ≥ 75 8 ≥ 75 梁、拱、壳 ≤ 8 ≥ 75 8 ≥ 100 悬臂构件 — ≥ 100 ( 3)拆模除按混凝土强度外还应满足常温不少于三层连续支撑,冬期不少于四层连续支撑。 依据技术部门下发的拆模通知书执行,无拆模通知书严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20 禁进行梁板拆模作业。 模板支完后,要通过 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填写预检记录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模板拆除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光滑,线条顺直,几何尺寸准确,色泽一致,无明显气泡,模板拼缝痕迹整齐且有规律性,结构阴阳角,柱接头方正顺直上下层连接平整。 差 +2~ 3mm,模板与钢筋混凝土阴阳角方正偏差为 2mm。 五、 钢筋工程 (一)柱筋施工 1 工艺流程 套柱箍筋→搭接绑扎坚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绑箍筋 2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扎 3 个绑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采用 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弯钩应与模板成 450 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 900 角 3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根据本工程设计文件及同设计院协商规定统一为 48d 任何情况下搭接长度均不小于 300 绑所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 (或按设计要求 ) 从任何绑扎接头中心到搭接长度 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 25% 受压区不得超过 50% 4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5 柱箍筋绑扎 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21 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 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 1350 平直部分长度为 10d 如箍筋采用 900 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为 5d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筋外皮为 25mm 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上间距为 1m 以保证主筋保护层厚 度准确当柱截面尺寸有变化时柱应在板内弯折弯后的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 (二)梁筋施工 工艺流程 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梁次梁箍→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 起筋→ 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立筋→按 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模外绑扎 (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放入模内 ): 画箍筋间距→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 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主梁下层纵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近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钢筋 1 在梁侧模板上画出箍筋间距摆放箍筋 2 穿主梁的下部 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将箍筋按已画好的间距逐个分开穿次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及弯起钢筋并套好箍筋调好箍筋间距使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3 框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梁下部纵向钢筋伸入中间节点锚固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22 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框架梁纵向钢筋在端节点内的锚长度也要符合设计要求 4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 5 箍筋在叠合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 1350 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 5d 6 梁端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离边缘 50 处梁端与柱交接处 箍筋应加密其间距与加密区长度均要符合设计要求 7 在主次梁受力钢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8 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 22mm 时采用焊接接头小于 22mm 时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要符合规范的规定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受拉力区域内一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二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 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 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 50%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采用 C30混凝土,其余采用 C25混凝土。 施工 技术措施 混凝土搅拌采用集中搅拌方式,现场设集中搅拌站,配置一台 500L 强制式搅拌机,一台配料机自动计量上料,一台 HBT60 型混凝土输送泵,砂、石用一台铲车上料,水泥使用袋装水泥,另外设一台 350L 自落式搅拌机用于黄泥灌浆站施工组 织设计 23 零星搅拌。 泵送混凝土掺加 DH3g 高强高效减水剂,石子采用 1~ 2cm 碎石,砂用中砂,坍落度控制在 14~ 16cm,混凝土在计量时,必须准确不 得任意改变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泵送过程中,为防止泵送中断而起反向压力,在泵机“Y”形管出料口 3~ 6m 处的水平管上安装一逆止阀。 混凝土输送管道向下倾斜配管时,当配管的倾斜角度大于 4176。 ~ 7176。 时,在斜管的上端设排气阀,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上。 水平管每隔一定距离用支架固定,垂直管用预埋件固定在楼板预留孔处,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能作为上部管道的支撑点。 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从中部向两侧浇注,竖向结构浇注前,先用清水清洗根部,为防止根部石子集中,底部先用与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引浆,厚度 5cm~ 10cm,柱子连续分层浇注。 浇注时,混凝土由软管卸出,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3m。 混凝土振捣按施工规范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拨”,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作用长度的 倍,在振捣上层时,插入下一层中 5cm 左右,振动棒插入点的间距一般为 400mm 左右,振动时间 25~30S,并且在 20~ 30min 后进行二次复振。 现浇楼板浇注时要搭设架空马道,操作人员必须站在马道上进行施工,严禁直接踩踏钢筋。 混凝土表面先用铁滚筒压两遍以上,以防止产生收缩裂缝,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施工缝的位置一定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现场施 工技术人员交底的要求留置,不得随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