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南部园区大源片区公交b站及配套用房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成都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我单位进场后,首先根据总平面图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硬化,以满足施工通行承载需要和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临时设施应按统一位置、统一标识搭设;本工程在施工现场搭设供业主、监理办公室(面积不少于100 平方米,业主办公用房分隔由业主确定)以及施工方管理人员办公、会议室(会议室面积不少于 5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详见本章末现场办公区分隔图)。 施工方管理人员办公用房以外的食堂、宿舍在施工现场外设置(设置点由我单位自行考虑)。 施工平面具体布置详见本章末附图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平面布置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的优化合理布置。 施工材料堆放尽量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发生二次搬运为原则。 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避开高空落物打击的范围。 临电电源、电线敷设避开人员流量大的安全出口,室外采用暗敷方式。 本工程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公司的《项目安全管理制 度手册》要求进行管理。 本工程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力度,使工程现场永远处于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 使该工程在环保、节能等方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绿色建筑。 严格控制粉尘、排污、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布置。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减少不必要的第二场地临建投入。 第二节 施工用水、用电 本工程砼采用商品砼,工地用水量主要按施工用水、消防用水进行控制,暂选取干管径 DN65,环形布置,埋地敷设,埋深≥ 600mm,并置于适当部位。 施工用水、用电由业主将电源(水源)接驳点提供到施工区(建筑红线内)。 本工程施工排水沿临时道路边进行布置,采用砖砌明沟。 施工现场生产及生活废水经处理达到要求后排放,排放通过排水沟排放,设坡自流排放体 系坡度不小于1%,并设沉淀池,所有施工废水、污水均经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排入指定位置。 本工程施工用电由业主指定的变压器接入,现场采用电路穿管暗敷或架设,照明和动力用电分开。 本工程设三级配电箱系统。 一级配电箱为由变压器下线至总配电房总电箱,二级配电箱分为办公区用电箱、塔吊用电总箱、施工电梯用配电箱、搅拌系统用电总箱、钢筋加工区用电总箱、木加工机械用电总箱等分路配电。 三级配电箱为各楼层机械设备使用。 第三节 现场布置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本工程现场布置 3 台 QTZ5013 型( R=50m) 塔吊、 3 台施工电梯满足施工阶段材料的垂直运输,办公设施场内搭设。 具体见“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 二、 临时用水、用电由甲方指定接驳点接入,污水排向市政接入点。 三、根据现场踏勘及总平面布置图,现场生产区没有闲置场地搭设临舍,临舍及生活设施均按业主指定地点统一布置,现场办公区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生产设施布置于施工道路边,有利于材料进场进行装卸和加工,生产区远离宿舍,减少了施工加工生产噪音、废汽、扬尘等对人的生活环境影响。 另附现场办公区分隔图 一层划分图 : 工长办公室 ( 36平方米) 分包单位办公 室 ( 36 平方米) 安全部办公室 ( 36 平方米) 材料部办公室 ( 36 平方米) 二层划分图 : 技术负责人办公室 ( 34 平方米) 会议室 ( 60 平方米) 监理办公室( 50 平方米) 三层划分图 : 项目经理办公室( 34 平方米) 预算部办公室 ( 30 平方米) 资料室 ( 30 平方米) 业主办公室 ( 50平方米) 现场办公区分隔图 注:现场办公区为三层活动板房,此图为计划分隔图,实际按照招标人统一位置、统一标识搭设;用房分隔由业主确定。 第五章 工期及进度计划 第一节 工期及进度 工期安排 计划总工期为: 600个日历天,其中:基坑开挖及护壁支护 120个日历天, +以下结构施工 80 个日历天,主体结构封顶 150 个日历天,外墙面装饰及外架拆除150 个日历天,总平 70个日历天,室内装修 30个日历天。 计划开工日期为 2020 年 2 月 18日。 具体开工时间待中标后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开工令为准。 进度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工程量大小并结合本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我们确保在本工程的目标工期内完成,拟定详细的施工进度横道图,详见附表四。 第二节 施工进度计划完成的可行性分析 本工程总工期将被控制在: 各个子项工 程工期内,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工序穿插和搭接、劳动力组织、机械配备等前提下,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 在安排施工总进度计划时,我们对各阶段施工工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只要我们能严格按计划完成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那么整个计划一定能达到的。 如何加快施工进度,结构施工对安装及装修工作面的及时提供是非常关键的,故我们将请求质检监理部门对结构工程进行分段验收。 及时提供下道工序,特别是下道分部工程的施工作业面是加快施工总体进度的关键所在。 作为总承包单位我们将全面考虑各分部工程的穿插施工,及时提供或督促落实其它分包单位提供施工作业面。 安装工程要分层段完成,并及时进行各项试验,各层完成后立即交给装饰单位进行施工,并划分合理的施工流水段。 第三节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四) 第六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要求及措施 第一节 施工测量 器材准备 1)日本产 NIKON530E 全站仪。 测角精度 2,测距精度 2mm2ppm。 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定位、检测以及建筑物整体位移、垂直度的控制。 2)瑞士产莱卡光学铅直仪,测量精度为 2mm/km。 主要用于楼层控制点的引测。 3)天津产莱特自动安平水准仪 LETAL3200。 测量精度为 1mm/km。 主要用于楼层高程的引测及检测。 4)激光经纬仪。 测量精度 1/20200。 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5)国产苏光 J2 经纬仪。 测角精度 2。 主要用于各楼层的轴线放样工作及配合铅直仪作控制点的引测工作。 6) 50m 钢尺、 5m 钢卷尺。 主要用于量距及配合水准仪引测高程。 以上所有仪器及相配套器材在开工以前都应经专门测量仪器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进场使用。 施工准备 正式开工前先将甲方提供的原始水准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埋设要求符合测量规范埋点,位置选在距离建筑物 30 米以外,并加设保 护盖保护。 作为普通高程水准基点及沉降测量的原始基点。 土方开挖之前,应先依据甲方或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控制点,根据测量控制网及施工图埋设施工用控制点,按规范要求埋设。 规划部门应给出书面材料,原始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核无误后进行现场移交点位。 结构平面控制 为保证该工程的测量精度,本工程采用内控法施工,在首层测设与结构轴线相平行的室内控制网,用垂准线原理进行竖向投测,即垂准线的“天顶准直法”作为 竖向控制,在首层地面板上设置 4个控制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 设置基点采用预埋钢板 150 150(厚 8mm) ,并在钢板上刻划“ +”字作为标记。 具体如下: 1)上部结构的轴线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在每层楼板施工的相应部位留置 200 200 孔洞,以便激光通过。 2)在施工过程中,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墙体浇筑成型拆模后,在其侧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当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测量成果表,以便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标高控制与高程传递 1)基础施工时,所需标高从现场水准点直接引测,往返闭合,误差控制在 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 30m 偏差177。 5mm。 2)地上部分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a 首层施工完成后,结构拆完模板后,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 500mm 线,做出红色三角标记,每测区不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校差不超过 3mm,取平均值作为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 上层标高的传递,都以此作为上部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b 本工程采用钢尺传递标高,但对钢尺做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往返数次测量,确保高程传递的准确性。 c 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使用水准仪引测,并 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d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每步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 3mm时,以其平均值作为依据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控制误差为177。 3mm。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钢尺从每步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每十层设标高起始线。 e 建筑物设内控点向上传递。 各施工细部点详细放样 1)各楼层控制轴线的放样 把控制轴线从预留洞口引测到各楼层上,必要时放出轴线位置。 每次传导时四 个控制点需要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四个点之 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2)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据控制轴线位置放样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位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模板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如图示: 3)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立即在墙、柱上用墨线弹出 + 线,不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如图示: 4)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体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柱中线 墙、柱位置线 模板控制线 梁中线 柱中线 5)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 第二节 土方工程 土方开挖拟采用机械大开挖的方式,配置 6台液压挖掘机,同时各配置 8台装载机。 采取机械开挖时,应保护坑底土不受扰动,并在基底设计标高以上保 留 200~300mm 厚原土层采用人工挖除,基坑不得积水,经验收合格后立即施工基础垫层。 开挖后,若基础直接放置于稍密卵石层上,则在稍密卵石层上作 30cm 厚褥垫层,褥垫层需由人工夯筑,且满足夯填度的要求。 基坑开挖时应采取降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 基坑回填施工应均匀对称进行,分层夯实,基坑周围不得采用淤泥、耕植土、膨胀土、生活垃圾及有机土。 土方的回填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进行,每层铺填厚度控制在 500mm 左右,用碾压机、推土机(蛙式夯机配合)夯实,所夯遍数一般为 23 遍。 基坑回填前报请质量监督 站对砼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进行回填。 基坑回填前应清除基坑内积水及杂物。 第三节 基础和结构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高层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地基要求见设计施工图筏形基础地基要求表。 1)、本工程筏板板面、板底第一排设置双向通长钢筋,表中筏板通长钢筋即为各子项筏板板面、板底第一排双向通长钢筋。 2)、对局部卵石埋深大于基础底标高地段,可采用换填 C15 素砼。 3)、表中软弱下卧层硬层厚度为软弱下卧层顶面至筏板基础底面的距离。 当软 弱下卧层(细砂、中砂)硬层厚度小于表中对应子项厚度数值时,对此 软弱下卧层应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方法可采用换填法或高压喷射注浆法。 地下室开挖前,施工单位应在地勘报告剖面图上画出筏板基础基底标高线和软弱下卧层硬层厚度线,然后由甲方组织相关单位确定软弱下卧层的处理方法。 软弱下卧层处理过程中,如遇实际情况与地勘报告有较大差别时,应由甲方组织并会同相关单位讨论处理。 4)、地勘报告中孔位: 15,20~23,28,34,39,42,47,49,56,57 基础持力层局部含有细砂或中砂其中主楼部分: A 座,孔位 15基础下部有中砂; B座,孔位 56 基底表面有中砂;孔位 42,49,57 基础下部有中砂,孔位 47基础下部有细砂。 如采用高压旋喷进行处理。 5)、本工程筏板基础 ,挖至基底设计标高时,表面的细砂层需要清除换填 (采用 C15 混凝土)或地基处理,如采用地基处理应满足以上注 2的相关要求。 6)、本工程强风化泥岩可作为基础下卧层。 本工程 D区、 E区公交站采用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加防水板(抗浮板)。 基础的施工顺序: 轴线引测→挖基坑土方→浇筑基础垫层→再次测放轴线→绑扎独立柱基钢筋→安装固定柱钢筋→安装独立柱基框架柱模板→搭设操作架→浇筑独立基、框架柱砼 →回填土→绑扎基础梁钢筋, 安装模板,校核轴线→浇筑地基梁。 结构主体施工工艺流程: 轴线放测、高程传递→校正框架柱竖筋、搭设操作架→框架柱钢筋连接(安装预留预埋)→框架柱脚施工缝处理→框架柱支模(垂直度控制及校正)→浇筑框架柱→梁钢筋板底钢筋绑扎→安装预留预埋→绑扎板面负筋→浇筑梁板砼→养护。 第四节 基坑降水、支护工程 一、。高新区南部园区大源片区公交b站及配套用房工程施工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表(四) 岗位 序 号 考核内容扣分标准 应得 分数 扣分原因 扣减 分数 实得 分数 项 目 施 工 员 1 未能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未对所管辖的工程项目和 班组(特别是分包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扣 15 分; 15 2 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未能参与对编制项目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的策划, 扣 10 分,未按照安保计划要求,合理组织安排施工任务,扣 10 分
011T h T T h T h h T h Th T h Ty b b b bbb ,1 1 1 1 1 110( ) ( )T h T T h T h TT h T h h T h T h T h Thi T h iie y yb b b b bb
时阻力系数为 , 且 拥有较大的升阻比。 因此取最佳攻角α = 9176。 . 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在叶片处选取 10 段截面, 将叶片分为 10个叶素,每个叶素间隔 ,分别在 10%,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半径处, 根据下式求各叶素的叶尖速比 λ。 叶素位置和叶尖速比数值见表 4 叶素位置/ % 10 20 30 40 50 60
的除外) 在派生类中的访问权限 ( C ) A)受限制 B)保持不变 C)受保护 D)不受保护 .下面描述中,表达错误的是:( B ) A)公有继承时,基类中的 public 成员在派生类中仍是 public 的 B)公有继承时,基类中的 private 成员在派生类中仍是 private 的 C)公有继承时,基类中的 protected 成员在派生类中仍是 protected 的
,然后利用软件在屏幕上生成仪器面板,并且用软件来进行信号分析处理,这就构成了一台虚拟仪器。 简单的 3 说,虚拟仪器技术就是用户自定义的基于 PC 技术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 相对于传统仪器,它有四大优势 :性能高、扩张性强、开发时间长、完美的集成功能。 虚拟仪器的五大特点: ① 具有可变性、多层性、自主性的面板。 ② 强大的信号处理功能。 ③ 虚拟仪器的功能、性能、指标可有用户定义。 ④
21xxxxzgxxxxxxzf约束条件目标函数 二:二次规划及有效集法: 1:二次规划的标准形式: 8..,21)(m i n bAxtsRHcxHxxxf nnT 对称 2:如果( 8)式中约束条件 Ax=b,则可用 lagrange乘子法求解: ……(9) 构造 )的最优解。 即为(其中解出求导得对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