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网络方案(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以使系统易于发展;同时可以使网络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易于移动、增添和改变。 按照 GB/T 5031120xx 标准规定并结合 中学 的实际情况,本综合布线系统分为采用四个子系统设计,分别为工作 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设计如下: 工作区子系统 考虑到信息点先进性和互换性,信息插座我们采用超五类插座,既能用于数据又能用于语音应用,且所有的信息插座都使用统一的信息插座和插头。 在终端(工作站)一端,将带有8针的插头软线插入插座。 在水平子系统一端,将 4对双绞线连接到插座上。 我们选用了标准针模块化 I/0插座,它的8 针结构为单一 I/0 配置提供了支持数据、语音、图象或者三者结合所需的灵活性。 工作区通信接线盒有两种,即 T568B 和 T568A 标准。 我们推荐选用 T568B标准。 所有工作区内的插座通过嵌入和表面安装固定在房间的隔墙上。 按照ANSI/TIA/EIA568B 标准,水平布线系统要求信息插座距终端设备连线最长不超过 5米,跳线和配线架距接入设备连线之和不超过 5米,能满足用户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 同时信息模块选用带防尘和防潮弹簧门的模块,我们选用为超 5 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和为高速数据应用而设计的集数据、语音插座为一体的英式双口和单口面板,典型的组装结合了带有双型面板和压紧的模块防尘盖。 连接模块可根据客户规格要求做优化组合及安装,更为适用的是, UTP 水平布线末端连在 UTP 型精巧的终端模块上,带有绝缘重置连接 16 模块固定在模块防尘盖上和弹簧承载的开关装配在一起,当不用或拔掉插头时防尘盖可自动关闭,以防意外事故,同时达到双重防尘防潮的作用。 综合楼的信息计算方法如下:整幢楼共有 1层 10个房间, 2层、 3 层、 4层各有 15个房间, 5层有 8个房间需要布线;其中 2楼、 3楼、 4 楼、 5 楼的办公室各布置 4个信息点;其它所有房间各布 2个信息点。 中学 综合楼信息点分布表 区域 设备间 工作区 水平区 信息点到 IDF最远距离 IDF到MDF平均距离 数据点 光纤点 合 计 Cat5E 4PrUTP(根) 4 芯多模光纤(根) 数据 光纤 综合楼 1 F 20 126 1 20 60 100 2 F 40 40 55 3 F MDF/IDF 38 1 38 1 50 4 F 40 40 55 5 F 20 20 60 合计 158 1 158 1 158 1 整个系统共计 158 个信息点。 面板 模块 配线子系统 配线子系统是连接工作区 568标准和 ISO/IEC 11801 国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常用 8 芯 UTP(非屏蔽双绞线 )实现这种连接,避免各种类型线缆的串接,而造成系统灵活性降低和管理上的困难。 水平布线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4 线对 100 双绞线电缆90 m水平布线工作区3m管理区 信息插座分别连到机械(物理)终端。 每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都要和管理子系统相连接,对于贵单位,我们选从路由(线)最短、造价最低、施工方便、布线规范等几个方面的考虑和设计,主要选择下面的水平布线方案:每座楼内均设立 1个配线间(办公楼的配线间即中心机房),每座楼内的所有信息点的链路都集中到配线间。 采用 PVC 线槽将电缆引至信息点,如下图: 18 30 cm PVC 线槽 PV C 线槽 本方案是用 PVC 线槽将电缆通过从配线间引向所需布线的区域即工作区,再沿墙而至各信息点。 这样做,不仅可减少布线工时,还有利于已穿线缆的保护,不影响房间美观,节省线缆费用,提高综合布线的性能(线越短传输的品质越高),有利于以后的维护。 按 GB/T 5031120xx、 ANST/TIA/EIA568A 和 TIA/EIA TSB67 标准要求,水平布线距离最大不能超过 90M( 295FT), 这个长度是指配线间或配线间内互连的设备端口到工作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 在确定电缆长度的时候,以贯彻经济合理的设计指导思想,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为目的,我们对实际需用电缆长度进行了认真的估算,并对所需的电缆总长度进行了科学预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如下: 首先,我们根据布线方案确定干线配线间或交接线间所要服务的区域,确定布线方法和走向,确认距离最远的 I/O( L)位置和距离最近的 I/O( S)位置,按照可能采用的电缆路由测量每个电缆的走线距离。 然后,将最远的( L)和最近的( S)两条电缆路由之和 除以 2,求出平均线缆长度;用公式:总线缆长度 =平均电缆长度 +备用部分(平均长度的 20%) +端接容差(变量)求出总线缆长度。 计算公式描述为: C=[(L+S)/2 (1+20%)] n 其中: C 为每个楼层的用线量 L为最远的信息插座( I/O)距配线间的距离 S为最近的信息插座( I/O)距配线间的距离 n为每层楼的信息插座( I/O)数 20%为用线裕量 在公式中,长度的度量单位为米。 整幢楼用线量的计算公式: Ki iCW 0 其中 K 为最高楼层数。 如下图所示: SLa配线间信息点信息点bcd 电缆总量约为 20 箱。 管理子系统 也可称为配线 管理子系统。 管理区子系统控制建筑物内所有信号的传输,由配线架和跳线组成。 管理区子系统在 PDS 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为 20 综合布线系统实现灵活的开放性管理。 因为它在线缆连接时的损耗较小,同时便于灵活管理。 该子系统实现对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大对数电缆的终接、收容和管理。 它是连接配线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的中枢,也是各楼层信息点的管理中心。 通过该子系统可以实现对通讯网络的分配和调整。 在本次 PDS 管理子系统设计中,我们分以下几部分进行: 管理模式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管理子系统常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双 点管理双交接两种方式。 【 1】 单点管理双交接 这种交接方式的单点管理位于设备间里的交换设备或互连设备附近,通过线路而不是通过跳线管理,干线电缆 (或水平电缆 )直接连至配线间里或用户工作区的第二个接线交接区。 这种方式在楼层点数不是太多的时候显得比较灵活,经济性能也较好。 【 2】双点双交接管理 这种管理方式除了在设备间中有一个管理点以外,在配线间中还有第二 配线架设备间专 用交换机 T e l e p h o n e水平子系统电缆 配线架设备间专用交换机Te lep hon e干线电缆二级交接间水平子系统电缆 个可管理的交接。 双交接要经过二级交换设备,交接设备的连接采用插接线方式(快接跳线),故而可用跳线进行管理。 这种方式给网络的重组带来了极大的灵活 性,在楼层比较多、信息点密集而且比较集中的时候比较适用,但费用稍高。 由于本次布线跨距不大,所以我们设计在各楼内采用单点管理方式对管理子系统进行管理。 管理部件 管理区子系统的设计应能使:跳线架为本系统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当用户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结构变化时,能简单地通过改变跳线的方式解决。 从而保证 100Mbps 的传输速率的真正实现又能满足整个系统的升级,这就要求可在设备间内进行交接管理,使得系统管理变的很容易。 在各楼的机房配线间,我们把各个楼层的所有水平线通过 PVC 线槽汇合到主配线 间的 19 吋标准机柜中,使得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和管理变得统一、高效且美观。 该机柜同时还可以放置其它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等,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 在综合楼网络中心使用 3 个 24 口配线架、分中心使用 3个配线架。 一共使用 6 个 24口配线架。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对线缆的标记是管理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GB/T 5031120xx 标准规定,在 PDS 管理子系统设计中我们使用三种标记: ①电缆标记 ②区域标记 ③插入标记 电缆标记 直接贴在各种表面上,用这些电缆标记来辨别水平和干线电 缆的源发地和目的地。 22 区域标记 也是由背面为不干胶的白色材料组成,将其贴在总机房和各楼层分配线间的平整表面上。 插入标记 是指插在配线架上下两个水平齿条之间。 其底色和上写文字用来指明电缆的源发地。 例如我们将来自 4 楼 6 号房间第 2个信息插座在水平配线架上用蓝色标记标注为: 040602;其中 04 代表 4楼、 06 代表 6号房间、02 代表第二个信息点。 第三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 第一节 需求分析 中学 计算机网络是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迅速发展而建造的局域网。 本次网络建设,目的是提高办公、教学效率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对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本期的网络工程中,我们将网络建成符合目前应用要求,具有良好扩展能力的局域网,为今后整个系统的网络应用的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高性能、高可靠性、功能全面、性能 /价格比优秀为原则,满足未来需求日益增长下随业务的增长而扩充 /扩容,具有良好的互连性和可扩充能力,并能在一定的时限内保持投资的有效性。 我们认为当今网络的发展正远远超出了单纯追求基本连通的历史阶段。 在网络连通基础上需要更高要求的网络服务内容,包括: (1).Performance高性能 (2).QoS网络 服务质量,保证视频和语音的关键业务 (3).Security安全性服务 (4).Reliability高可靠性 (5).Scalability可扩展性 (6).MultiServive多业务支持 第二节 网络技术选型 2. 1 选型原则 我们在网络系统设计时考虑如下特点: 稳定可靠的网络 只有运行稳定的网络才是可靠的网络,而网络的可靠运行取决于诸多因素,如网络的设计,产品的可靠,而选择一个具有运营此类 24 网络规模经验的网络合作厂商则更为重要。 要求有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备份技术。 高带宽 为 了支持数据、话音、视像多媒体的传输能力,在技术上要到达当前的国际先进水平。 要采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以适应大量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的传输,既要满足目前的业务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 为此应选用高带宽的先进技术。 易扩展的网络 系统要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随着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将按指数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 易扩展不仅仅指设备端口的扩展,还指网络结构的易扩展性:即只有在网络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新的网络节点才能方便地加入已有网络;网络协议的易扩展 :无论是选择第三层网络路由协议,还是规划第二层虚拟网的划分,都应注意其扩展能力。 QoS 保证 随着网络中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多,这类应用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较高,本网络系统应能保证 QoS,以支持这类应用。 安全性 网络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网络中有数量较多的敏感数据,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应支持 VLAN 的划分,并能在 VLAN 之间进行第三层交换时进行有效的安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容易控制管理 因为上网用户很多,如何管理好他们的通信,做到既保证一定的用户通信质量,又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是建好一个网络所面临 的首要问题。 IP Multicast 由于网络中包含许多多媒体应用通信,会存在许多的广播信息,占用大量的带宽资源。 所以在本项目中,网络系统应能支持 IP Multicast,可以减少网络中不必要的广播,节省主干的带宽。 符合 IP 发展趋势的网络 在当前任何一个提供服务的网络中,对 IP 的支持服务是最普遍的,而 IP 技术本身又处在发展变化中,如 IpV6, IP QoS,IP Over SONET 等等新兴的技术不断出现,企业网络必须跟紧 IP发展的步伐,也就是必须选择处于 IP发展领导地位的网络厂商。 2. 2 主干网网络 技术选型 在网络的建设中,主干网选择何种网络技术对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选择适合网络需求特点的主流网络技术,不但能保证网络的高性能,还能保证网络的先进性和扩展性,能够在未来向更新技术平滑过渡,保护用户的投资。 从逻辑上,大型网络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每层都有其特点。 层次化设计的优点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可扩展性:因为网络可模块化增长而不会遇到问题; 简单性:通过将网络分成许多小单元,降低了网络的整体复杂性,使故障排除更容易,能隔离广播风暴的传播、防止路由循环等潜在的问题; 设计的灵活性 :使网络容易升级到最新的技术,升级任意层次的网络不会对其他层次造成影响,无需改变整个环境; 可管理性:层次结构使单个设备的配置的复杂性大大降低,更易管理。 核心层为下两层提供优化的数据输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