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客户业务方案及验收测试方案互联网专线分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客户接入层技术和城域传送网汇聚层 /城域接入层技术不一致,或厂家不一致时,可增加接入侧设备与客户侧设备组网,两个网络之间采用 UNI 接口,客户电路通过支路信号上联至城域传送网络。 6. 互联网 专线业务 组网 方案 . 方案选择说明 . 运营商条件准备 城域传送网、城域数据网应根据集团客户业务发展规划,提前对传输电路、设备、板卡及其他相关系统进行扩容,为集团客户业务预留资源。 . 用户协调 根据《集团客户网络服务等级协议 (SLA)规范》 、业务安全需求以及带宽、接口需求,给出网络服务等级建议。 . 确定业务保障 等级 结合的基础资源条件,以及客户机房及设备条件,论证是否具备相应等级网络组网条件。 条件不满足通过以下措施解决: ( 1)对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整改,包括机房条件、设备性能、光缆光纤、电源供给; ( 2)对客户不满足部分给出建议,包括客户机房环境、电源等条件和设备要求等,使其达到相应级别的可用度指标,满足组网条件。 上述解决措施难以实施时,协商建议采用低一等级的网络解决方案。 . 选择业务解决方案 根据业务 的业务保障 等级要求选取 AAA、 AA、 A、普通级等 4 个不同等级的业务解决方案,不同等级的组网差别主要体现在客户接入组网方案、以及设备的可用性指标。 12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选择组网模型。 ( 1) 在同一解决方案中不同组网模型都能满足 业务保障 等级要求。 ( 2) 本规范定义的组网模型为满足该等级业务指标及可用度的参考组网,各省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高等级的模型组网。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确认组网技术的选择是否符合专线业务的需求。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核实不同模型的基础网络资源是否满足要求。 在相应 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提出对接入设备的可用度要求及功能要求,为下一阶段的设备采购及维护提出了要求。 在相应级别的业务解决方案中,对配套设施提出了要求;对客户机房的要求可以作为对专线业务的客户建议提出。 若达不到要求,其影响不在系统考核指标内。 . AAA 级 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 AAA 级组网模型 AAA 级互联网专线 业务接入组网采用双互联网专线结合动态路由切换机制实现。 互联网专线在城域核心汇聚层以下均采用单路由方式,由网络层动态路由切换机制实现业务保护。 根据客户侧设备的数量,确定使用哪种组网模型。 当客户侧设备为双 节点时使用组网模型 1,为单节点是使用组网模型 2。 . 组网模型 1 AAA 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组网模型 1 是针对客户侧设备配置双节点的情况。 由两台客户侧设备接入两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由城域传送网上连城域数据网两台 SR 路由器,接入 CMNET。 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13 城 域 数 据 网城 域 汇 聚 路 由 器 S R汇 聚 层 / 接 入 层P T N / M S T P客 户 侧 设 备接 入 侧 传 输 设 备传 输 设 备数 通 设 备C M N E T 图 AAA 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组网结构图 1 本组网模型中,客户侧设备通过双互联网专线接入 CMNET,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 组网模型 2 AAA 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组网模型 2 是针对客户侧设备为单节点的情况。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 2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城域传送网上连至城域数据网 2 台 SR 路由器,接入 CMNET。 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14 城 域 数 据 网城 域 汇 聚 路 由 器 S R城 域 传 送 网P T N / M S T P客 户 侧 设 备接 入 侧 传 输 设 备传 输 设 备数 通 设 备C M N E T 图 AAA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 组网结构图 2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两台接入侧传输设备,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 业 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接入层。 对 安全性要求高的客户业务, 可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 .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 a)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 b) 接入技术 客户侧 /接入侧采用 PTN/MSTP 接入技术。 建议客户侧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 15 . 基础网络资源要求 (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 1200 公里以内不大于 50ms。 城域数据网络( CMNET) 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 (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 运营商网络的两个物理局址,形成负荷分摊或主备的保护方式。 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通过动态路由协议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两条链路可采用主备或负载分担方式工作。 ( c) 物理双路由的要求 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 米。 . 接入 /客户侧 传输 设备要求 接入 /客户侧传输设备应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客户侧设备具备 220V/48V两种电源可选输入接口。 若客户端设备具备双 端口保护(一般为 155M 或 FE接口),客户侧设备应具备客户端口的 1+1 保护输出(且工作和保护不在同一板卡上),用于实现端口的1+1 保护。 接入 /客户侧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 配套设施要求 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20)的相关要求。 机房应采用 UPS 系统或 48V 开关电源系统供电,电源设备的配置应符合《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402020)的相关要求。 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YD 16 50982020)的相关 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20)的相关要求。 接入侧设备安 装在城域接入节点 (汇聚节点 /基站 )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基站引入一路三类或三类以上市电电源,配置 48V 开关电源及蓄电池组为接入侧设备供电。 开关电源应具备二次下电功能,以确保市电停电后接入侧设备仍能正常工作 12~ 20 小时以上。 基站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YD 50982020)的相关 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20)的相关要求。 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20)的相关要求。 客户机房应配置 48V 开关电源或 UPS 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的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 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 48V( 15%+20%) 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 峰值,正弦波 0— 150Hz),宽带干扰信号 (10MHz)有效值小于 10mv,话带干扰 信号小于 dBmp。 客户侧设备的交流电源电压要求: 220V(177。 10%), 50(177。 5%) Hz。 客户机房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的设计应符合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 YD 50982020)的相关 要求。 设备加固安装应符合《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592020)的相关要求。 . AA 级 互联网专线业务解决方案 AA 互联网专线 业务采用单节点、物理双路由的组网模型。 . AA 级组网模型 . 组网模型 对于 AA 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 , 1 台 客户侧设备 通过 物理 双路由 接入 1 台接入侧传输设备,经 城域传 送网 上连至城域数据网 1 台 SR 路由器,接入 CMNET。 网络结构示意如下: 17 城 域 数 据 网城 域 汇 聚 路 由 器 S R城 域 传 送 网P T N / M S T P客 户 侧 设 备接 入 侧 传 输 设 备传 输 设 备数 通 设 备C M N E T 图 AA级 互联网专线 业务 组网结构图 上图中,虚线框内的数通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交换机,或者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 . 业务接入点 客户侧设备一般接入到城域接入层。 条件具备时,可就近通过汇聚节点接入到城域传送网。 . 承载方式及接入技术 ( a) 承载方式 本业务通过 SR 进入城域数据网承载业务。 ( b) 接入技术 客户侧 /接入侧采用 PTN/MSTP( MSAP) 接入技术。 建议客户端设备采用与接入侧设备一致的接口。 . 基础网络资源要求 ( a) 运营商承载网络方案 18 传输网络对业务通道形成双路由保护,提供故障时的快速保护, 1200 公里以内不大于 50ms。 城域数据网络( CMNET) 采用网状网结构,可通过路由协议进行链路收敛。 ( b) 接入网络方案 客户侧设备通过物理双路由接入到运营商网络的单物理局址,形成主备的保护方式。 ( c) 物理双路由的要求 两个物理路由彼此独立,客户建筑红线范围外接入光缆同路由长度不超过150 米。 . 接入 /客户侧 传输 设备要求 接入 /客户侧 设备支持线性保护和环网保护的能力。 建议采用架式安装方式,增加设备的安全性。 客户侧设备电源具有 1+1 保护的双电源模块,且供电 系统具备双路由。 客户端设备具备 220V/48V 两种电源输入接口。 接入 /客户侧 设备的网管功能应支持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并能纳入到运营商的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中。 . 配套设施要求 汇聚层以上的机房及基站接入层的配套设施要求同 AAA 级。 客户侧设备安装在客户机房内,机房承重应满足站内设备安装的需求。 客户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条件,机房温湿度、洁净度、机房承重均应满足《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 50032020)的相关要求。 客户机房应配置 48V 开关电源或 UPS 设备为客户侧设备供电,应 根据市电电源的日常停电次数和时长,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组,并结合客户机房设备的总耗电量及维护时间,选配合适容量的蓄电池组。 客户侧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 48V( 15%+20%) DC,正极接地,脉动电压允许 100mV(峰 峰值,正弦波 0— 1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