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决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化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富于价格弹性:供给量,0,1,1,1SSSSSEEEEE第三节 均衡决定及其变动 一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均衡,形成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此时,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应量。 一、均衡决定 商品市场的均衡由需求一方和供给一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 S D P Q O p1 QD1 QS1 P2 QS2 QD2 在供求双方的的作用下,形成均衡的市场价格,和均衡的交易水平。 均衡条件:在该均衡价格下,愿意购买量(需求量)等于愿意供应量(供给量)。 实际价格与均衡价格 市场的实际交易价格,不一定等于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是市场调节的方向。 PE QE E 二、均衡的变动 非价格因素也将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为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需求水平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引起需求水平变化的因素 随时间的变化,将引起需求曲线的左移或右移。 如果假定供给水平不变(供给曲䊿不变) 쌌 且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需求水平的上升( D右移)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 反之,则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下降。 P Q O S D PE QE D’ P’E Q’E D” P”E Q”E 供给水平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如果假定需求水平不变(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水平的上升( S右移)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上升。 反之,则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下降。 P Q O S’ P’E Q’E S” P”E Q”E S D PE QE 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水品和供给水平都将发生变化,从而是需求和供给曲线都发生变化。 变化以后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取决于各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P Q O S PE QE E D D’ S’ E’ P’E Q’E A Q’A P’A B Q’B P’B 均衡价格和数量可能上升、下降而久可能不变。 初始均衡于 E,而 SS’时,若需求不变,均衡点 EB; 若 D— 〉 D’时,均衡EE‘。 初始均衡于 E’,当 S’S时,若需求不变,均衡点 E’A; 若 D’— 〉 D时,均衡E’E。 如果初始的供求曲䊿个 S与 D’,或者 S’与 D,可做类似的分析。 供求定理( P59) 需求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同向变动;供给水平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变化以后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取决于各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不同的可能结果,有四种情况(见 P59)。 第四节 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 通过前面建立的均衡价格模型,是一个局部均衡模型。 可以用该模型来分析一些经济问题。 一、货物税的影响 政府可以对厂商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货物税将影响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交易量,同时,消费者和厂商将同时承担税负。 P Q O PE QE S’ D E S T P1 在征税前,厂商的供给曲线为 S,如果征收 T的从量税,当价格为 PE时,厂商的实际价格为 P1=PET,因而厂商的实际供给曲线变为 S’。 在任何市场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都下降。 如果原来的均衡价格为 PE,均衡数量为 QE,在宁税后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P’E和 Q’E。 此时,单位产品征收的税中,消费者承担了 P‘EPE,厂商承担了 PEP1。 征税的结果,使市场的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下降。 P’E P1 Q’E S’ D E’ S T P Q O E QE PE 消费者和厂商的税负担的比例,依赖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消费者的税负比例越小,厂商的税负比例越大。 P’E P1 Q’E S’ D E” S T P Q O E QE PE D” P”E P”1 E’ Q”E 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大,厂商的税负比例越小,消费者的税负比例越大。 (自行推导) 二、价格管制的影响 政府可以利用其价格政策干预市场。 可以制定商品的最低价格或最高价格,以支持行业发展,或保护消费者利益。 最低限价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将使市场价格高于市场潜在的均衡价格,从而使商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 结果使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而消费需求量小于均衡的需求量。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消化超额供给的商品。 P Q O D S P Q P’ Q’D Q’S P Q O D S P Q P’ Q’D Q’S 最高限价的影响 当政府制定商品的最高限价时,佃行价格低于潜在的市场均衡价格,从而使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结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而消费需求量大于均衡的需求量。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弥补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 需求曲线 ● ● ● ● ● 10 1 8 3 6 5 4 7 2 10 价格 需求量 0 需求曲线 需求量、需求水平变动与需求曲线 0 价格 需求量 P0 Q0 D1 P Q Q1 Q2 D2 需求曲线移动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市场经济体制下主要个体决策单位之一的家庭户,一方面是要素的供给者,另一方面要购买商品进行消费。 本章介绍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的基础 ——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消费偏好的性质 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偏好。 对消费者的偏好,经济学中有三个基本假设: 完备性。 对任意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消费者能够确定他对一种组合的偏好高于第二种,或者两者没有差别; 偏好的传递性。 CACBBA , 种类相同的商品的组合中,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 例如:组合 A( 10X, 12Y), B(10X, 11Y), C(9X, 12Y),D(9X,11Y)中, DBDACABA ,第二节 基数效用分析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一个 消费者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称为商品对于该消费者的 效用 ,取决于商品自身的性质和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19世纪的经济学家 W. Stanley Jevons、 Leon Walras 、 Alfred Marshall等认为,效用是可以计量的,可以用基数来指定任意一种商品消费组合能够带来的效用。 ( Cardinal Utility Theory) 根据效用的数值,消费者不仅能够排列出偏好的顺序,而且明确知道两种选择偏好差异的程度。 可以用效用函数( Utility Function)来表示不同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效用: ),( 21 nqqqUU 二、总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 Total Utility) 边际效用( Marginal Utility)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Marginal Utilities Decreasing) ),( 21 nqqqUTU ii qTUMU /0/ iqMU 对于效用函数: ),( 21 nqqqUU U为总效用。 第 i种商品在 给定的消费水平上 ,边际效用 MUi为: inii qqqqqUMU ),,( 21 如果假定效用函数连续(商品的数量无限可分),边际效用 MUi为: inii qqqqqUMU ),,( 21 关于效用函数的假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决定(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户体现方式 平 面 媒 体 西部商报 10次 1/2版面硬广 165。 2,300,.00 冠名、 LOGO体现 兰州晨报 2020年 2月- 4月特殊跨页 165。 750,.00 冠名、企业名称或 logo 兰州晚报 1次 1/2 版面硬广 165。 114, 无 读者 1次 1/2 版面硬广 165。 150, 冠名、组织机构中体现客 户名称 中国经营报 1次 1/2 版面硬广 165。
所以涨价的结构必须反映需求弹性的结构。 须考虑交叉弹性。 Ramsey定价 •公共利益理论 •俘获理论 •经济规制理论 •激励性规制理论 规制理论 经济管制的三种理论 • 经济管制理论的 中心任务 是:解释谁从管制中得益,谁因管制而受损,管制会采取什么形式以及管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从发展的顺序来看,有三理论。 • 公共利益理论,最近被称为“化规范分析为实证理论”( Normative
发展历史(事实) 规制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研究) 规制的特征(归纳) 规制的分析模式 一、规制改革实践的发展 1877年,美国缅因州和伊利诺伊州对谷物运输和仓储建立了费率标准。 同年,由于铁路公司对不同消费者实行歧视性定价,联邦贸易委员颁布了联邦贸易法案,对铁路实行费率管制。 此后,在自然垄断产业,以公平公正为目的的资本回报率管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了确立和实施。 同时
,总效用为 22,总支出 2元 购买一个 Y, TU=48,组合( 1, 1),总支出 5元 增加一个 X, TU=59,组合( 2, 1),总支出 7元 增加一个 Y, TU=72,组合( 2, 2),总支出 10元 增加一个 X, TU=,组合( 3, 2),总支出 12元 增加一个 X, TU=,组合( 4, 2),总支出 14元 增加一个 Y, TU=94,组合( 4, 3),总支出
企业 消费者 /要素所有者 商品 要素收入 消费支出 要素 商品 收入 要素 要素报酬 商品价格 要素价格 满足最大 利润最大 图 1 消费者 / 要素所有者 作为消费者的决策 作为要素所有者的决策 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一定收入水平下的消费组合 一定要素价格水平下要素供務量 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 决定因素:资源禀赋(收入)、偏好和价格 图 2 厂商 商品供应 要素需求 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立江宁雪中彩影公司,经营范围都含婚纱摄影。 该公司的门头招牌和店堂招牌上均标明“上海雪中彩影婚纱摄影有限公司”(江宁分公司),其中“上海雪中彩影婚纱摄影有限公司”字体明显突出,“江宁分公司”字体较小。 并在订单和对外宣传中都这样突“雪中彩影”。 原被告围绕侵权发生争议。 被告认为自己合法使用。 ( 3)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案例:原告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诉称, 2020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