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曼昆经济学原理考研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费者剩余衡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应了买者的经济福利。 ( 1)成本与销售意愿 成本: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 2)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 3)价格上升可以增加 生产者剩余 ( 4)生产者剩余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反应了卖者的福利。 ( 1)仁慈的社会计划者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评价 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 =卖者得到的量 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 2)市场均衡的评价 ① 自由市场 把 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 ②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③ 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 4)自由市场可能没有效率的 原因 自由市场可能没有效率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 我们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事实上市场可能是不完全竞争的。 如果个别买者或卖者可以影响价格,他们就有市场势力,而且他们也可以使价格和数量背离均衡。 第二, 我们假设市场结果只影响买者和卖者,而市场可能会有负外部性,这影响那些根本没有参与市场的人。 市场上的买者和卖者没有考虑污染之类的负外部性作用,以致市场均衡也许对整个社会没有效率。 名词解释 支付意愿:支付意愿指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支付意愿衡量买者对物品的评价,评价越高,支付意愿越强,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反之, 评价越低,支付意愿越弱,愿意支付的价格越低。 消费者剩余:消 费者剩余指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评价 买者支付的量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 这之所以正确是因为需求曲线的高度用买者对此物品的支付意愿来衡量他们对物品的评价。 这种支付意愿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是每个买者的消费者剩余。 因此,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是一种物品或劳务市场上所有买者的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13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生产者剩 余 =卖者得到的量 卖者的成本 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这里的逻辑是很明确的:供给曲线的高度衡量卖者的成本,而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每个卖者的生产者剩余。 因此,总面积是所有卖者的生产者剩余的总和。 重要课后题。 解释为什么每一种都可能使市场结果无效率。 市场失灵包括市场势力和外部性这两种类型,每一种都可能使市场结果无效率,原因如下: ( 1)市场势力会导致结果的无效率。 市场势力 指 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市场势 力会导致市场价格和产量偏离在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只有在均衡点处社会总剩余才最大化,因此市场势力会导致市场无效。 市场势力的一个典型情况就是垄断。 垄断市场是缺乏效率的。 ( 2) 外部性 指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出现外部性时,买者和卖者并没有考虑外部性(如污染等)对社会的影响,因此在外部性情况下,市场不能使社会总剩余最大化,即市场是无效率的。 14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 1)无谓损失与经济效率 由于税收扭曲了激励,于 是引起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 2)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畏损失也就越大。 ( 1)税收增加越多,对激励扭曲越大,无畏损失越多。 ( 2)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增加,然后减少。 ( 3)拉弗曲线描述这种增大减少。 名词解释 无畏损失:无谓损失指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当税收提高了买者的价格而降低了卖者的价格时, 它对买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消费,而对卖者的激励是比没有税收时少生产。 当买者和卖者对这些激励做出反应时,市场规模缩小到最适水平之下,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总剩余减少。 而税收的增加比总剩余的减少少,这样就产生了 无谓 损失。 重要课后题。 为什么有这种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税收造成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改变了自己的行为。 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因此他们的消费减少了;同时,税收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因此他们的生产减少了。 由于行为 的这些变动,市场规模缩小到最适规模以下。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从而决定了税收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结果。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越强烈,从而税收的无谓损失也越大。 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大小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决定无谓损失大小的是供给和需求弹性。 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反之越小。 专家对劳动税无谓损失大小看法不一致是因为他们对劳动供给的弹性大小看法不一致。 认为劳动税引起严重扭曲的经济学 家认为,劳动的供给是较为富有弹性的。 他们对激励的反应较大。 ① 许多工人可以调整他们的工作时间,例如加班。 工资越高,他们选择工作的时间越长。 ② 一些家庭有第二个赚钱人,他们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还是在市场上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③ 许多老年人可以选择什么时候退休,而他们的选择部分取决于工资。 ④ 一些人考虑从事非法经济活动,当决定在地下经济中工作还是从事合法工作时,潜在的违法者要比较违法赚到的收入和合法赚到的工资。 认为劳动税并没有严重扭曲市场结果的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供给是相当缺乏弹性的,无论工资如何,大多数人 都会从事全职工作。 如果是这样的话,劳动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劳动税引起的无谓损失很小。 15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贸易的决定因素是比较优势。 的影响 关税: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限制贸易的两种方法:关税和进口配额 国际贸易的一些利益: ① 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 ② 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 ③ 增加了竞争 ④ 加强了思想交流 ( 1)工作岗位论 ( 2)国家安全论 ( 3)幼稚产业论 ( 4)不公平竞 争论 ( 5)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重要课后题。 经济学家如何对这些观点做出反应。 ( 1)工作岗位论。 自由贸易的反对者经常争辩说,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但事实上,自由贸易在消灭了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些工作岗位,这种变化短期内可能会给一些工人带来困难,但它使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而每个国家的工人最终都会在该国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中找到工作。 ( 2)国家安全论。 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经 常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经济学家承认,出于对国家安全的合理考虑,保护关键行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他们担心,这种观点会很快被那些渴望以损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而牟利的生产者所利用。 ( 3)幼稚产业论。 这种观点认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护期以后,一些新兴产业成熟了,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一些老产业有时也认为,它们需要暂时性保护,以有助于它们对新情况作出调整。 经济学家经常对这些要求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幼稚产业论在实践中难以实施。 这种做法往往保护了在政治上强有力的产业,而且,一旦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 产业得到免除外国竞争的保护,这种“暂时性”政策就很难取消。 ( 4)不公平竞争论。 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各国都按同样的规则行事,自由贸易才会是合意的。 否则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就是不公平的。 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由贸易并没有什么不同:消费者从低价购买中得到的好处会大于生产者的损失。 ( 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许多决策者声称支持自由贸易,但同时认为,当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讨价还价时,贸易限制可能还是有用的。 他们声称,贸易威胁有助于消除外国政府业已实施的贸易限制。 这种讨价还价策略的问题是,威胁可能不起作用。 如果威胁没起作用,该国就会面临在两种坏的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实施威胁并支持贸易限制,这会减少自己的经济福利;收回威胁,这会使它在国际事务中失去威信。 1. 16 第四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 外部性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的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有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 ( 1)命令 与控制政策:管制 (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①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②可 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 1) 科斯 定理 斯科定理: 科斯 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 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部性问题。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 2)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 交易 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名词解释 外部性内在化:外部性内在化是指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当某种物品或劳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生产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政府通常采取两类措施: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补贴。 前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后者意在对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认为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科斯定理说明,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外 部性问题。 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重要课后题 矫正税。 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矫正税是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大多数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① 在减少污染总水平上税收和管制同样有效。 决策者 可以通过确定税收而达到它想到达的水平,同管制的效果相同。 ② 矫正税减少污染更有效率。 管制要求每个工厂减少等量污染,但等量减少不一定是最有效率的 方法。 不同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不同,可以通过税收的激励,让治理污染成本低的企业少量排污付出少量税款,而治理污染成本高的企业多排污付出较高税款。 ③ 矫正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 无论决策者选择的污染水平时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 ④ 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 在管制的政策下,一旦企业达到规定排污量以内就不会再减少排污,而 税收 17 激励企业进行治理污染的技术开发,从而减少不得不支付的税款。 不用政府干预也可以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 ① 用道德 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如引导人们做正确的事。 ② 慈善行为。 如人们把钱捐给环保组织。 ③ 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利益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如苹果种植与位置接近的养蜂人为彼此带来正外部性。 ④ 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如苹果种植者和养蜂人之间订立种多少果树与养多少蜂的合约。 18 第十一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自然垄断: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的物品。 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 成本 收益分析: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公地悲剧: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一些重要的公共资源:情节的空气和水、拥挤的道路、鱼、鲸和其他野生动物 名词解释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既无排 他性也无竞争性,因此会产生搭便车者的问题。 搭便车者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公共物品自动提供给所有社会成员,因此公共物品无法由私人直接提供,一般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补贴私人提供。 公共资源:公共资源是指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公共资源有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使用上不受限制。 没有人对过量使用公共资源造成的负外部性负责,于是会发生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是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共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