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检查要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应上下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 2倍,且不得小于 1 米。 山墙及横墙圈梁钢筋应弯入纵向圈梁,其弯入长度不小于 500mm 和钢筋直径的 35 倍。 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 120mm,最小纵筋 4φ 10,最大箍筋间距 200mm。 砌体工程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砌体施工,应设置皮数杆,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块材规格和灰缝厚度在皮数杆上标明皮数及竖向构造的变化部位。 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是否合适,当第一层砖水平灰缝大于 200mm 时,应先用细石砼找平。 砌筑砌块墙体时,尚应根据预先绘制的砌块排列图进行。 砌完基础后,应及时双侧回填。 单侧填土应在砌体达到侧向承载能力要求后进行。 伸缩 缝、沉降缝、防震缝中,不得夹有砂浆、块材、碎渣和杂物等。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多孔砖、空心砖、空心小砌块墙体表面不得留置水平沟槽。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每边支承长度不应小于 240mm。 砌体中的预埋件应作防腐处理,预埋木砖的木纹应与钉子垂直。 宽度超过 300mm 的洞口,应砌筑成平拱或设置过梁。 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符合 GB5020398 第 的规定。 砂浆试样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的抽样频率应符 合以下规定:每一楼层或 250m3 砌体中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应至少检查一次,每次至少应制作一组试块。 如砂浆等级或配合比变更时,还应制作试块。 砂浆强度应以标准养护,以龄期为 28 天的试块抗压试验结果为准。 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可采用非破损和微破损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判定砂浆的强度: 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块数量不足; 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 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已判定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确定 砂浆或砌体强度。 砌体砌筑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砌筑砖砌体时,粘土砖应在砌筑前 1 天浇水湿润,砌筑时一般以水侵入砖四边 左右为宜。 加气混凝土砌块运输、堆放时应防止雨淋;砌筑时,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 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 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 80%,竖缝不得出现透明缝,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砖砌体灰缝厚度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加气混凝土砌块水平灰缝厚度不得大于 15mm,垂直灰缝宽度不得大于20mm。 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搓。 后砌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搓并应预埋拉结筋,拉接筋沿墙高每 500mm 一 道,每道不得少于 2φ 6 钢筋,埋入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600mm,末端应有900 弯钩。 填充墙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用轻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填充墙时,墙底部应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其高度不宜小于 200mm。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隙,在抹 灰前采用侧砖、或立砖、或砌块斜砌挤紧,其倾斜度宜为 60176。 左右,砌筑砂浆应饱满。 砌体填充墙框架应沿框架柱高每隔 500mm(加气砌块因模数可为600mm)配置 2Ф6mm 的拉筋,伸人填充墙内长度,一、二级框架应沿墙全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应小于墙长的 1/5 且不应小于 700mm。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洞口下部应放置 2Ф6mm 钢筋伸过洞口两边长度每边不得小于 500mm。 加气混凝土砌筑时,应上下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 1/3,并应不小于 150mm。 如不能满足时,在水平 灰缝中应设置 2Ф6mm 钢筋或Ф4mm 钢筋网片加强,加强筋长度不应小于 500mm。 不同于密度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混砌,加气砌块也不得与其它砖、砌块混砌。 底框砖房的砖填充墙框架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柱。 砼小型空心砌块工程检查要点 进入施工现场的小砌块在厂内的养护龄期不得少于 28 天,并必须持有同一厂家的出厂合格证 (合格证上标明生产厂家名称、型号、规格、产品等级、强度等级、密度等级、批量和生产日期 )。 承重小砌块最小外壁厚30mm,最小肋厚 25mm。 除框架填充内墙、住宅和其他民用建筑内隔墙、围墙可使用合格品等级小砌块外,其他工程部位均应采用不得低于一等品等级的小砌块。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一般规定 七度设防时,多层砌体房屋不应超过七层,总高度不应超过 21m,底框房屋不应超过六层和 19m。 对室内地面以下的砌体。 应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和不低于 M5 的水泥砂浆砌筑;五层及五层以上民用房屋的底层墙体,应采用不低于 MU5 的小砌块和 M5 砌筑砂浆。 墙体施工前必须按设计图房屋的轴线编绘小砌块平、立面排 列图。 单排孔小砌块上下皮砌块应对孔、错缝搭接砌筑,灰缝应饱满,砌筑时, 墙面必须用原浆作随砌随勾缝处理,缺灰处应补浆压平、压实,并作出凹缝,凹进墙面 2mm。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90%,竖向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末达到设计要求 70%,不得拆除过梁底模,水平灰缝的厚度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应控制在 8 一 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 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当垂直灰缝大于 20mm 时,一般可采用 C20 细石混凝土 灌缝。 个别情况下无法对孔砌筑时,可错孔砌筑,但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90mm(轻骨料砼 120mm),当小于 90mm( 120mm)时,应在水平灰缝中设 2Φ 4 点焊网片,网片长度不小于 800mm。 但无论何种情况,竖向通缝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双排孔小砌块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90mm。 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伴随用,施工期间最高温度超过 300,砂浆必须分别在 2h 和 3h内用完;砂浆稠度,用于普通砼小砌块时宜为 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 70mm。 承重墙 体不得采用小砌块与粘土砖等其它块体材料混合砌筑,隔墙和填充墙顶面和上部结构接触处应用一皮实心混凝土砌块楔实。 但房屋顶层内隔墙顶应离该处屋面板板底 15mm,缝内用 1: 3 石灰砂浆或弹性腻子嵌塞;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砌筑承重墙体;严禁使用外表明显受潮的小砌块进行砌筑,阴雨季节应采取防雨措施。 不得在已砌筑墙上打洞凿槽;严禁在小砌块墙体中预留水平沟槽;水、电、煤气管道、箱盒、门窗均应在墙体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一般可采用专用留槽砌块;门窗预埋铁件、预埋木砖、管道卫生洁具支架 预埋件以及开关、插座预埋处,周围应采用 C20 混凝土灌实。 施工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距离不应小于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砌体内不宜设置脚手眼,如必须设置时,可用 190 190 190mm 小砌块侧砌,利用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用 C15 混凝土填实。 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过梁上部,与过梁成 60 度角的三角形及过梁跨度 1/2 范围内; 宽度不大于 800mm 的窗间墙; 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 500mm 的范围内; 门窗洞口两侧 200mm 内和墙体交接处 400mm 的范围内; 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部位。 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 2/3;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为防止顶层墙体开裂,应在顶层窗台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顶层纵横墙应每隔 400mm 高度加设通长Φ 4 点焊钢筋网片。 每一层楼或 250m3 的 砌体,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制作两组试块,每层楼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组试块。 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普通砼小砌块控制在 米内,轻骨料砼小砌块控制在 米内。 7 度设防时,六层小砌块房屋应在外墙四周、楼梯间四周和各内外墙交接处设置芯柱,其中外墙四角灌实 5 个孔,楼梯间四角内外墙交接处灌实 4 个孔,内墙交接处灌实 3— 5 个孔;顶层各内外墙门、窗洞两侧宜加插筋芯柱,灌实 1 个孔。 顶层所有横墙和端开间内纵横每隔 2— 3 个孔洞,设双孔插筋芯柱。 芯柱应符 合下列构造要求: 芯柱截面不应小于 120mm 120mm,混凝土强度 C15。 芯柱每孔内插竖筋不小于 1Φ 12,上下与圈梁锚固,锚固长度大于500mm,上下楼层钢筋可在圈梁上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 40d 并不小于 50mm。 芯柱应沿房屋全高贯通。 并与各层圈梁浇注成整体,若采用预制楼板时,在芯柱位置处的每层楼板应留缺口或浇一条现浇板带,以保证芯柱贯通。 在楼面或圈梁面砌筑第一皮小砌块的,应用开口砌块砌出清扫孔,芯柱混凝土必须待墙体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大于 l MPa 时方可浇灌,应连续浇灌至离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 50mm 止,不得留施工缝。 芯柱混凝土的实际灌入量严禁小于计算需要量。 钢筋混凝土芯柱与墙体相接处,应沿柱高每隔 600mm 在水平灰缝内设置Φ 4 点焊网片,网片伸人墙内不得小于 600mm;对框架填充墙,应沿柱高每隔 600mm 预留 2Φ 6 钢筋与填充墙拉结,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 600mm。 圈梁高度不应小于 150mm,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15,圈梁下一皮小砌块必须采取有效封底措施 ;山墙及横墙圈梁的钢筋应弯入纵向圈梁内,弯入长度满足 35d 和 500mm。 小砌块墙体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 200mm 200mm 的凹凸槎口。 柱墙间用 2Φ 6 拉结筋拉结,间距 600mm,每边伸入墙内长应为 1000mm。 填充墙施工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充墙厚度不得小于 190mm, 90mm 厚的填充墙用于厨房、卫生间隔断。 填充外墙第一皮小砌块孔洞必须用 C20 混凝土填实或丁砌 3 皮 C20实心混凝土块。 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柱、梁接触处的灰缝在砌筑时必须饱满填实并补浆勾缝,压实后呈凹缝。 粉刷前,在接缝的正反面均应钉设钢丝直径为Φ ,菱形网孔边长 20mm 的钢丝网,网宽为缝两侧各 100mm。 墙体下列部位,应用混凝土灌实砌块孔洞: 当设计标高177。 以下墙体用小砌块砌筑时,小砌块孔洞应全部用不低于 C15 的混凝土灌实。 楼板支承处如无圈梁时,板下应砌一皮 C20 混凝土实心砌块或用不低于 C20 混凝土填实一皮砌块。 主次梁和悬臂梁板支承处应设置混凝土垫块、实心砌块或用 C20 混凝土进行局部填实,填实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在墙上或梁上的搁置长度不应小于80mm;雨蓬梁宜与圈梁联结,否则应在门口两侧各加一个插筋芯柱,与上下圈梁锚固。 层顶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如采用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时,应在屋面板外侧设置保温隔热层。 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应同时设置隔热层和保温层,还应设置分隔缝,屋面的表面或架空层表面应做成白色或银白色。 三、 钢筋砼结构工程质量检查要点 1. 目的 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2. 范围 适用于 西山经适房项目二标段 的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3. 职责 监理 部 负责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中间检查和隐蔽验收;竣工工程验收由 指挥部 组织,相关 单位 参与。 4. 内容 . 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施工图设计文件、资料 . 检查内容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贮运条件; 试块标准养护条件; 材料构配件见证取样送样制度; 混凝土搅拌计量情况。 .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混凝土结构形式、混凝土 强度等级、钢筋连接方式、锚固搭接长度、重要部位的钢筋配置、现浇混凝土施工缝后浇带的设置部位及要求等。 . 质保资料检查 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书、准用证、生产许可证、交易凭证、复试报告、进口钢筋的商检报告; 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证明和坍落度检验记录; 混凝土强度和抗渗试验报告及评定结果和钢筋连接试验报告; 大体积混凝土浇捣记录; 预制构件的安装记录; 隐蔽验收记录: 柱、梁、板、梯、阳台、雨篷钢筋;。建筑工程施工检查要点(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原、辅材料用量估算如表。 表 原、辅材料用量估算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年用量 1 PC聚碳酸酯塑料 吨 200 2 PA尼 龙塑料 吨 240 3 ABS塑料 吨 550 4 ABS/PC 吨 125 5 PVD靶材 块 609 *6 高固体份涂料 吨 7 其他原辅材料 若干 *: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涂料为高固体分丙烯酸型树脂,膏状,用 5kg塑料桶包装;涂料中固体分含量可 90%(环评按
3。 54 对策制定 55 第十一部分 结论 57 投资环境分析总结 57 投资价值分析总结 58 “吾 幼 ”教育生活 会馆 项目商业计划书 商业机密 3 第一部分 摘 要 项目名称 “吾 幼 ”教育生活 会馆 项目 概况 团队 概况 “吾 幼 ”教育生活 会馆管理层计划安排 10 人。 其中总经理 ( CEO兼任) 1 人,副总经理 2 人, 教学 主任 1 人 ,人力资源部 经理 1 人
11 参考文献 ........................................................... 12 致谢 ............................................................... 12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 课程设计要求 一个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要求提供以下服务: (
5) 调节阀:选用精小型气动薄膜调节阀、电动阀等。 四、 主要设备的选择 1.原料粉碎工段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每日处理玉米原料为 340t/d,小时处理量为 ,进行主要设备选型: 1斗式提升机:提升能力为 30m3/h 2 台 2旋转振动筛:处理能力 Q=20t/h 2 台 一开一备 3比重去石机:处理能力为 Q=8~ 10t/h 3 台 两开一备 4粉碎机:处理能力为 Q=8t/h 3 台
............................................. 40 电力供应及生产控制 ............................................................................................. 41 电力供应 ......................................
.................................................................................. 30 6 技术经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