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氯全池泼洒,可防止蟹病发生,还使池水呈微碱性,增强池水的缓冲性,防止性早熟。 • 饲养中若发现蟹规格不齐,可将较大规格的个体捕起分塘饲养。 • 不宜在水质含盐量较高的沿海围涂地区培育蟹种。 五、大规格河蟹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 (一)改造池塘为模拟河蟹自然生态养殖环境 • 选择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的水源。 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 • 彻底进行池塘清整与消毒杀菌。 水深 1,池塘坡比 1∶ ,进排水口 4060目筛绢过滤。 • 池底、池边种植水生植物。 池底种植轮叶黑藻、苦草、菹草、马来眼子菜等,池边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空心菜等。 沉、浮水生植物各占水面 30%左右。 (二)配养其他品种为河蟹提供天然动物性饵料 •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又可净化池塘水质。 要求清明前后亩放活螺蛳 400千克左右。 • 青虾繁殖力强,又是河蟹喜食的活性饵料。 可放养虾苗或虾种或抱卵虾。 • 放少量异育银鲫亲本,自然繁育出的鱼苗可供河蟹摄食。 (三)配套培育优质蟹种 • 采取长江水系大规格优质亲蟹繁育的蟹苗配套培育优质蟹种,规模养蟹场蟹种池面积约占成蟹池的 510%。 (四)改革传统的河蟹放养方式 • 设置蟹种暂养区。 用网围一块占池塘1020%的面积放养蟹种强化培育,待大塘水草、螺蛳达到要求时,再将暂养的蟹种放入大塘饲养。 • 蟹种放养。 放养时间改冬放为春放( 2月底至 3月份);放养规格改小规格为大规格(100200只 /千克);蟹种来源改外购为自育;放养密度改高密度为中低密度( 500600只 /亩)。 蟹种放养时用 35%食盐水或 8克 /立方米高锰酸钾浸泡 1015分钟,放入暂养区。 (五)实行科学投喂 • 对于池塘清瘦的,定期施肥,促进水草、螺蛳和底栖生物等基础饵料的生长繁殖。 施肥的主要品种:经发酵和消毒过的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无机复合肥。 • 投喂原则。 人工投喂按照“前后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喂原则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喂方法进行人工投饵管理。 整个饲养过程饲料安排应各有侧重:前期为蟹种放养初期,采用的饲料品种主要有小杂鱼、蚌肉、螺蛳肉和全价颗粒饲料;中期为高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以免不利于河蟹消化吸收引起疾病,采取以水草、南瓜为主,适当搭配小麦、玉米、黄豆粕等植物性精料,以维持河蟹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后期为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和增重育肥阶段,此阶段饵料投喂应以动物性饵料和河蟹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水草、南瓜等青精饲料,加强营养。 • 投喂时间。 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占 1/3,下午占 2/3。 • 投喂数量。 日投喂量控制在蟹体重的 35%(干料)。 河蟹饲料在 9三个月应占全年投喂量的 70%左右。 一般以 12小时吃完为度。 (六)强化水质调节 • 水质调节采取 “三调 ”措施。 一是调 “新 ”,即注换新水, 57天注水一次, 10天半月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注水 2030厘米, 35天换水一次。 二是调 “优 ”,即调节pH值,将 pH值控制在 ,采用二氧化氯全池。 三是调 “活 ”,高能应激营养素全池泼洒,每半个月施用一次。 • 注重调控水位。 池塘水位确定的原则为春( 35月)浅, ;夏( 67月)深, ;秋( 810月)勤, ;冬( 11翌年 2月)保,水位 左右。 • 搭养滤食性鱼类。 亩搭配花白鲢 4080尾(规格 2030尾 /千克),或套养花白鲢夏花鱼种,每亩 200尾。 • 混养鲻、梭鱼,净化水质底质。 (七)重视日常管理 •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 主要观察及检查蟹的活动、蜕壳及摄食情况;水质情况;防逃及敌害生物等情况。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保证河蟹养殖正常进行。 (八)综合防病 •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采取模拟河蟹自然环境状态下生长的技术措施,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 • 用药根据河蟹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的药物进行预防。 主要有生石灰 、二氧化氯、强氯精和中草药等。 中草药每百千克饲料添加250克,连服 57天。 • 防治办法:一是治病与治虫相结合(先治虫后治病);二是内服与外用相结合;三是西药与中药相结合;四是不同药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药物预防。 六、河蟹养殖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 (一)腐壳病,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淤泥 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 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 20克 /立方米全池泼洒。 • 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并每千克饲料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