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数据中心基坑围护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区 (地下 一层)B区 (地下 一层)C区 (地下 二层)基底标高6. 700(开挖深度4 .67 m)基底标高10 .40 0(开挖深度8 .37 m)基底标高7. 600(开挖深度5 .57 m)基底标高9. 300(开挖深度7 .27 m)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2 2. 地质条件 层 土 层 名 称 埋深( m) 固结快剪 (峰值 ) 静止侧 压力系数 渗透系数建议值 十字板 剪切试验 序 C (kpa)  (。 ) K0 K (cm/s) 原状土 (Cu)v (kpa) 重塑土 (Cu)v’ (kpa) ② 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 21 19 3E06 ③ 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 9 8E05 ④ 灰色淤泥质粘土 10 13 4E07 ⑤ 1 灰色粘土 13 164 3E07 ⑤ 21 灰色粉质粘土与粘质粉土互层 12 23 1E04 潜水:潜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位埋深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一般为地表下 ~。 钻探期间浅层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 ~ ,稳定水位埋深 ~(标高为 ~) 承压水: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深约达 ,其下微承压含水层分布于第⑤2层、承压含水层分布于第⑦层 3. 设计要求 围护设计方案:针对本工程周边不同的挖深情况和不同的红线距离,基坑围护结构设计采用多种支护相结合的围护设计体系。 a、南北两侧采用浅层一级卸土放坡,深层复合土钉墙的基坑围护结构; b、东西两侧周边挖深 ~ ,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作为围护结构,设置双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坑内一道钢管斜撑的围护结构; c、东西两侧周边挖深 ~ ,采用浅层 一级卸土放坡,深层重力坝和复合土钉墙围护结构; d、对于中部坑内挖深分界高差位置,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围护结构。 详见附图 2 放坡开挖及双轴搅拌桩围护平面布置图 附图 3 典型围护形式 A1A1剖面 附图 4 典型围护形式 A2A2剖面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3 附图 5 典型围护形式 BB剖面 附图 6 典型围护形式 CC剖面 附图 7 典型围护形式 E1E1剖面 附图 8 典型围护形式 E2E2剖面 附图 9 典型围护形式 KK剖面 . 挡土止水结构施工要求 ( 1) 放坡开挖 : A. 本工程中南北两 侧以浅层一级卸土放坡的方式进行开挖,均以 1: 2 的坡度进行放坡。 B. 本工程放坡区域面积巨大,坡体开挖施工时应分区分块开挖,每区每块坡体形成之后应及时完成护坡面层处理。 C. 护坡处理:放坡开挖的区域每一级 5坡的坡顶一定范围内(距离坡顶为 )设置一道轻型井点降水,在坡脚位置设置一道轻型井点(在复合土钉施工前拆除)。 坡底 1米处 设置明排水沟。 坡顶 2m 范围内、坡体及放坡平台采用 100厚C20 配筋砼面层进行护坡。 下设挖土通道区域 铺设 200 厚配筋砼面层。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坑地下水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除 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D. 限载要求:南北两侧开挖阶段所有放坡坡顶 5m 范围内严禁任何形式的施工荷载 (包括堆土或堆载以及施工车辆等 ), 5m 范围以外及一级平台施工荷载控制在 2t/m 以内。 E. 因场地面积巨大,坡体稳定至关重要,应指派专人定期观察放坡情况,如出现坡体开裂等现象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会同处理。 ( 2) 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 : A. 本工程基坑周边存在暗浜和局部高差的区域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作为围护结构,重力坝顶内插钢管和短钢筋。 B. 水泥土搅拌桩采用 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单桩断面 ∅700@500mm,双头搭 接 200,暗浜加固区域水泥掺入比为 15%,其余区域均为 13%。 土的天然重度平均按 18kN/m 计,水灰比 ,桩身 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 C. 水泥土搅拌桩应连续搭接施工,相邻桩施工间歇时间不得超过 12 小时,如因特殊原因造成搭接时间超过 12 小时,应对最后一根桩先进行空钻留出榫头以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4 待下一批桩搭接;如间歇时间太长超过 24 小时与下一根无法搭接时,须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措施,补桩应与无法正常搭接的桩数和深度相同。 D. 搅拌桩施工必须坚持两喷三搅的操作顺序,钻头每转一圈提升(或下沉)量以~ 为宜 ,最后一次提升搅拌宜采用慢速提升。 当喷浆口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均匀密实。 E. 搅拌桩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 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 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 F. 水泥土搅拌桩桩体顶部插筋和脚手架钢管必须在成桩后 2~ 4h 内插毕。 应确保钢筋和钢管的插入。 G. 水泥土搅拌桩桩体顶面的砼面层应当尽早铺筑,并使面层筋与桩体锚固筋(插筋)连成一体。 砼面层未完成或未达到设计强度,基坑不得开挖。 H. 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须达到 28 天龄期且达到设计强度,基坑方可进行开挖。 I. 暗浜区域的重力坝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应适当 提高,水泥掺入比为 15%。 暗浜加固范围根据勘察报告确定,正式施工前应明确暗浜分布范围和深度,如存在变化,根据现场探明的暗浜分布情况另行出图。 ( 3) 复合土钉墙 : A. 土方开挖前进行现场土钉的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达到设计要求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B. 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开挖工况,应做到挖一层做一层土钉,待注浆达到一定的设计强度后不少于 48 小时再开挖下皮土体。 施工中应加强监测,根据土钉墙的变位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况和施工速度。 按照施工导则严格控制土钉的打入长度和注浆量、注浆压力等参数,保证施工质量的可靠性。 C. 土钉采用二次注浆工艺,注浆 压力小于等于上覆压力的两倍,每根土钉每延米水泥用量不少于 45kg,水泥浆水灰比为 ~。 采用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双控的原则,施工过程每根土钉注浆量均需记录。 D. 土钉与联系钢筋网片井形垫块应焊接牢固 ,焊接长度按有关规定 ,且土钉露出土面的长度不应大于喷层厚度 . E. 喷层砼强度为 C20,水灰比 ,粗骨料粒径 5~10mm,喷层初凝小于 10分钟 ,终凝小于 30分钟 . F. 挖土期间应确保坑内土体处于较干燥状态 ,防止坑外明水倒灌入坑内 .一旦发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5 现围护墙有渗漏必须立即封堵 ,否则将影响基坑的稳定性 . G. 土方工程应根据土钉墙要求 进行分层分块开挖 ,最后 300mm 土体应人工扦平 ,严禁超挖 .开挖到底后应立即浇捣垫层至围护体边 ,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 ( 4) 止水帷幕 : A. 基坑周边设置深层止水帷幕,局部止水帷幕与土钉墙结合形成复合土钉墙。 浅层进行放坡的区域设置浅层止水帷幕。 B. 深层止水帷幕深应插入基坑底部以下不少于 6m 深度,浅层止水帷幕深度(由地面算起)不少于。 C. 止水帷幕均为双头水泥土搅拌桩组成。 D. 施工过程中应保证相邻水泥土搅拌桩的搭接长度不少于 200mm,如遇地下障碍物导致桩架偏斜时,应在邻近位置补桩以保证止水帷幕的封闭。 ( 5) 钻孔灌注桩: A. 钻 孔灌注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 50mm,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C30(水下混凝土提高一级 ),设计相对标高以下桩身应满足设计强度。 混凝土泛浆高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B. 桩身主筋应沿桩周均匀布置,桩身主筋与主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主筋接头间距应≥ 1200,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的接头不得多于总数的 50%。 C. 钻孔桩施工之前应先探明每根桩桩位处有否地下障碍物 .采用多台钻机施工时 ,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旁成孔施工,相邻钻机开孔之距离 (桩中心距离 )不得小于四倍桩径,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应少于 36 小时。 D. 桩顶标高的施工误差不得超过 100mm,桩底标高的施工误差 0~+300mm(即桩长不得小于设计桩长 ). 围护桩桩孔垂直度须不超过 1/200,灌注桩成桩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 10mm,桩底沉渣厚度不大于 100mm,桩身因扩颈造成局部突出不应大于 100mm。 . 斜钢管支撑系统 ( 1) 钢筋混凝土 压顶梁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钢支撑和型钢立柱均采用 Q235B 级钢。 ( 2) 斜坡撑采用 ∅609X16钢管 ,斜坡撑连杆和斜坡撑立柱采用 H400X400X13X21型钢 ,型钢立柱插入基底深入 10m,顶标高现场放样确定,并应高于支撑顶部 300mm,钢立柱翼缘垂 直于支撑方向。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6 ( 3) 地下二层区域斜坡支撑待地下一层楼板和周边换撑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方可拆除,地下一层区域斜坡撑待地下室顶层楼板浇筑结束并达到设计强度且周边土方密实回填后方可拆除,钢管支撑穿墙板处用 H400X400X13X21 型钢替代,并应作好防渗止水的构造措施。 ( 4) 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压顶梁通过预埋件连接。 与混凝土压顶梁斜交的钢支撑通过压顶梁上设置牛腿,保证钢支撑与压顶梁上的混凝土支座正交,底板上设置混凝土支座应与压顶梁上混凝土支座位置对应,复核无误方可施工。 ( 5) 基坑周边土方应在 盆式中间区域 底板及钢支撑施工完毕后 开挖,开挖应分块对称进行,严禁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 详见附图 10 斜坡撑平面布置图 . 暗浜加固及坑内加固 ( 1) 本工程浅层分布较多的暗浜,放坡坡体、坡顶以上及内部基底一定勘察范围内设置暗浜加固体,水泥掺量为 15%。 ( 2) 考虑勘察误差,暗浜区域处加固边界由暗浜边界线外扩 2m 确定 , 暗浜区域处加固边界外侧由坡顶线外扩 确定,内侧由坡底线外扩 确定。 暗浜区域加固的搅拌桩顶标高不低于开挖面,底标高为暗浜底以下 2m。 ( 3) 本工程在基坑内中部高低差较大处设置双轴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 4) 基坑内深坑加固的双头水泥土搅拌桩的水泥掺 量为 13%。 ( 5) 水泥土搅拌桩重力坝与坑内被动区加固水泥土搅拌桩结合在一起,相互搭接200。 如施工不能保证搭接的,应在水泥土搅拌桩中间设置压密注浆点填充空隙。 注浆点深度同邻近水泥土搅拌桩。 ( 6) 坑内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在遇工程桩处,搅拌桩应避开工程桩,但总数不变,若缺失应增加注浆点。 注浆点深度同邻近水泥土搅拌桩。 详见附图 11 局部深坑及暗浜加固平面布置图 . 坑内预降水 ( 1) 基坑开挖前应进行预降水。 坑底加固区以上土体须满足挖土要求,坑底加固区以外范围要求降水后水位离坑底 (含不作封底加固处理的落深区 )。 基坑开挖 至基底后继续进行降水,确保地下水位位于落深区基底以下不小于。 ( 2) 开挖深度为 ~ 的中部区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开挖深度为 ~中国人寿数据中心 围护工程施工方案 7 的区域采用轻型井点结合深井进行联合降水。 基坑开挖前进行预降水,开挖后进行轻型井点拔出,深坑位置保留井点。 ( 3) 深井布置应避免穿越地下结构墙板、梁和柱子。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应根据抽水量和结构设计的要求确定是否保留局部井点,如需保留则在井点管穿越底板应设置止水片。 ( 4) 井点降水应确保砂滤层施工质量,做到出水常清。 对出水混浊的井点管应予更换或停闭。 ( 5) 降水开始前及基坑开挖全 过程中,需对基坑内外水位进行全面的监测,以确保降水效果。 ( 6) 在降水开始前应做好井点和管路的清洗和检查工作,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 死井现象 的发生。 在降水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确保管路畅通和井点正常工作。 ( 7) 基坑周围上部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重力坝浅层放坡的坡底一定距离应设置明排水沟,保证坡体的稳定。 ( 8) 基坑内明排水沟及集水坑不得设置于基坑周边,与围护体或基坑边线距离应至少保证大于 5米。 . 土方开挖 ( 1) 待放坡坡体面层形成并达到一定强度以及围护体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基坑相应土方的开挖。 ( 2) 本工程面积 巨大,基坑挖土应遵循盆式、分层的原则开挖。 基坑内严禁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开挖至基底应立刻浇筑砼垫层。 ( 3) 挖土流程、顺序及方式应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不得超挖,开挖面的高差应控制在 3 米以内,并宜按不大于 1: 放坡。 ( 4) 采用重力坝围护的区域,基坑内严禁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基坑内土方应分区分段间隔开挖,分段长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