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锅炉燃用劣质煤的燃烧调整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设备情况 浑江发电公司的 HG— 670/ — YM14 型两台锅炉,其入炉煤可燃基挥发份一般在 17~ 23%之间;低位发热量在 13000~ 16000kj/kg 之间;灰份在 42~ 52%之间。 劣质煤主要特点:挥发分含量低、发热量低、灰分含量大,可磨系数小。 锅炉燃用劣质煤时,煤粉气流的着火距离延长,火焰温度低、火焰中心易偏斜。 15 米处四面墙温度偏差大,火焰稳定性差,闪烁严重。 易造成局部断火,甚至造成锅炉灭火事故。 煤中灰分含量大,使火焰燃烧不剧烈,炉膛、受热面、烟道等处飞灰磨损加剧,易造成受热面及承压部件泄露及磨损 .或烟道及冷灰斗堵灰。 造成锅炉排渣困难。 严重时造成受热面积灰造成被迫停炉。 如此多的炉型、如此差的煤质,可以说是一个燃用劣质煤的 典型代表。 表 11 锅炉主要技术参数 项 目 单位 BMCR BRL 主蒸汽流量 t/h 670 630 主蒸汽温度 ℃ 540 540 主蒸汽压力 MPa 再热蒸汽 进 /出口温度 ℃ 302/540 302/540 再热蒸汽进 /出口压力 MPa 再热蒸汽流量 t/h 省煤器进口给水压力 MPa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 ℃ 243 243 热风温度(一 /二次风) ℃ 273/303 269/297 排烟温度(修正前 /后) ℃ 145/138 锅炉效率 % 表 12 煤质特性 项目 符号 单位 设计煤 校核煤 1 校核煤 2 实际煤质 收到基碳分 Car %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 2 项目 符号 单位 设计煤 校核煤 1 校核煤 2 实际煤质 收到基氢分 Har % 收到基氧分 Oar % 收到基氮分 Nar % 收到基硫分 Sar % 收到基灰分 Aar % 收到基水分 Mt % 可燃基挥发分 Vdaf % 19 18 18 收 到 基 低 位 发热值 kJ/kg 15500 14800 14700 14000 变形温度 DT ℃ 1150 1350 1150 软化温度 ST ℃ 1180 1430 1240 流动温度 FT ℃ 1280 1480 1320 分析原理 点组成 线,线组成面,面组成体。 如果把锅炉整个燃烧工况比作一个体,那么每一层燃烧器就是一个面,每一个角的燃烧器就是一条线,每一组燃烧器就是一个点。 下面我们就浑江发电公司锅炉燃煤特点,阐述一下锅炉燃用劣质煤时如何保证 适中的风、粉介入点 , 使强、弱适中的位置恰当的点连贯成线 、 在炉内垂直和水平方向保持平整的面 、最终 形成炉内燃烧工况的有机的整体 ,以便促成一个稳定的燃烧工况。 1 绪论 3 图 11 我厂炉膛水平抛面图 Equation Chapter (Next) Section 1 2 确定适中的风、粉介入点的位置 5 2 确定适中的风、粉介入点的位置 确定煤粉着火点 对于锅炉整体燃烧工况来看,一组燃烧器只不过是一个点,但点却是组成体的基本要素。 而锅炉燃烧工况的破坏往往首先从一组燃烧器开始,所以我们必须从一点做起。 对于一组燃烧器来说,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点,因为煤粉燃烧本身就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受到诸多因素影响。 在燃用劣质煤时,我们希望煤粉的着火点应在 250~ 400mm 之间。 如果煤粉的着火点太迟,煤粉就会丧失初期强有力的混合,不仅使得煤粉着火困难、影响燃烧稳定性、不完全损失增加,还可能因着火点推迟造成炉膛出口结渣。 但着火点太早也不行,一是可能烧损燃烧器,二是可能造成燃 烧器附近结焦甚至造成一次风管堵塞。 所以必须保证煤粉着火点适中。 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严格控制一次风速,一次风速越高单位内送入燃烧器内的出口区域的煤粉空气混合物越多,则加热到煤粉着火温度所需热量越多,加热时间越长,着火点越远,煤粉燃烧工况也就不好。 但一次风速过低,煤粉气流的刚性越差、混合卷吸高温烟气的能力差,对煤粉着火不利。 一次风速的控制应以不堵管、不烧损燃烧器、不影响煤粉气流卷吸为原则,管内风速通常保持在 20~25 米 /秒。 表 21 四层燃烧器水平布置图 A1 D1 A2 D2 A3 D3 A4 D4 一层粉 二层粉 三层粉 四层粉 B1 C1 B2 C2 B3 C3 B4 C4 表中: ( 1) A、 B、 C、 D 分别为长方形炉膛的四个角所安装的喷燃烧器代称, 4 为煤粉燃烧器所在的层面。 当面对炉膛前侧时, A 为炉左侧后角, B 为炉左侧前角, C为炉右侧前角, D 为炉右侧后角。 ( 2)一层 —— 四层粉为炉膛从上到下四层煤粉燃烧器。 把握二次风混入点 煤粉的燃烧主要是靠炉内高温烟气加热到着火状态,着火以后就应及时地将二次风送入。 但 350℃左右的二次风对于煤粉着火来说它还是要低得多,如果二次风过早地混 入,这就等于增加了一次风率,对煤粉燃烧不利。 而混入过晚,又不能适时地给煤粉燃烧提供足够的风量,造成不完全燃烧。 对于浑江这种着火较困难的煤种,最好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 6 将二次风在离燃烧器出口一定距离处再与着火的煤粉气流相遇。 这就要靠控制二次风速来实现,我们一般控制 40~ 45 米 /秒左右。 燃料燃烧所用空气应遵循后一部分空气应在前一级空气基本用完以后再混入的原则,即采用所谓的分级配风。 表 22 喷燃器下排至上排布置图 左侧后 A4 A3 A2 A1 上 左侧前 B4 B3 B2 B1 上 右侧前 C4 C3 C2 C1 上 右 侧后 D4 D3 D2 D1 上 表中: A、 B、 C、 D 分别为长方形炉膛的四个角所安装的喷燃烧器代称, 4为煤粉燃烧器所在的层面。 当面对炉膛前侧时, A 为炉左侧后角, B 为炉左侧前角, C 为炉右侧前角, D 为炉右侧后角。 上是指炉膛高度方向。 控制经济煤粉细度 煤粉细度的大小不仅影响燃烧的稳定性,还对锅炉飞灰有一定的影响。 在锅炉燃用煤质较劣时,我们希望适当地降低煤粉细度,以增加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这样对着火有利,这样也就增加了燃烧“点”的稳定程度。 当然这必须是在不对煤粉经济细度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进行。 目前,我们控制的煤粉细度是 R90 20~ 23%。 合理的风煤配比,即保持最佳的过剩空气量,即保持合理的氧量值。 我厂 2 台炉设计氧量35%,由于氧量计位置在 29 米省煤器入口处,受炉膛及烟道漏风的影响(漏风几乎不参与燃烧),因此不同的炉子、不同的负荷段,应保持不同的氧量值,以保证炉内过剩空气系数为。 一般来说, 200150MW负荷段控制氧量 46为宜, 150100MW负荷段控制氧量 68 为宜。 当然 2 台炉漏风情况不同, 5 炉漏风偏大,氧量值可视燃烧情况而定。 合理的炉内空气动力工况,即一、二次风配比。 对于劣质煤由于灰分偏大,挥发份偏小,使煤粉着火热增大,着火困难;而灰壳包裹碳粒,阻挡碳与氧气的接触界面,使燃烧推迟。 因此,调整上应参照集中配风的原则,保证下组燃烧器的稳定着火,又要保证后期二次风的充分混入。 即保持下组。煤粉锅炉燃用劣质煤的燃烧调整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工作,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定期巡视监测管理,确保通话质量和线路的畅通。 熟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爆要求,严格停送电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熟悉本矿生产、调度、管理等各环节通信联络系统并能正确使用。 地面或井下固定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有脱岗、串岗、睡觉的行为。 否则,给予 200 元的罚款。 若遇通信联络系统 发生故障,操作人员必须立即向领导汇报
大 (死亡 39 人 )及以上事故,要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并在 30分钟内报告上一级调度室。 五、 重大事故汇报 编制:张开才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矿业有限公司 11 11 重大事故的汇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原则。 重大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重大事故汇报程序 (1)矿属各队组在井上下任何地点发生人身或非人身 重大事故时,带班队长
为防止上下节错位,在下管前将井管依方向立直。 吊放井管要垂直,并保持在井孔中心,为防止雨水泥砂或异物流入井中,井管要高出地面 300mm,井口加盖。 ( 7)填滤料 井管下入后立即填入滤料。 滤料沿井孔四周均匀填入,宜保持连续,将泥浆挤出井孔。 填滤料 时,应随填随测滤料填入高度,当填入量与理论计算量不一致时,及时查找原因。 用小推车下料。 洗井后,如滤料下沉量过大,应补填至井口下 1m 处
各种 文件、公司之间各种文涵、行政会议记录、财务账簿等一些需要建档的资料。 都应按 类 归档,并按要求整理、装订成册、归档,编制档案保管清册。 三、档案的保管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档案的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四、档案的管理应做到科学有效、存放有序、查找方便。 同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五、建立健全 档案查阅
化碳吸收管进气口置于巷道风流的上部(风流断面全高的上部约 1/3处)进行抽气,连续测定 3次,取其平均值;测定二氧化碳时应在巷道风流的下部进行,即将光学瓦斯检定器的二氧化碳吸收管的进气口置于巷道风流的下部(风流断面全高的下部约 1/5处)进行抽气,首先测出该处瓦斯浓度,然后去掉二氧化碳吸收管,测出该处瓦斯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浓度,后者减去前者再乘上校下系数即是二氧化碳的浓度,这样连续测定 3次
第一句话说明 2个问题: 炮泥种类 2种:水泡泥、粘土炮泥 09:59:34 炮泥位置及相互关系 :水泡泥紧靠炸药,外部是粘土炮泥 第二 部分 爆破作业 炮眼封泥 09:59:34 二、长度符合规程规定 329条 ( 1) 小于 m 不得装药、爆破;特殊条件下,如挖底、刷帮、挑顶 …… 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 2) ~1m, 不得小于 …… 眼深的 1/2 ( 3) 1m,不得小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