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灌排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库提水,经过阚岭支渠补灌。 各水库基本资料见表 120 所示。 表 120 项目区周边水库资料统计表 水库 名称 集水 面积 (km2) 总库容 (万 m3) 兴利 库容 (万 m3) 坝顶 高程 (m) 校核 水位 (m) 兴利 水位 (m) 设计 灌溉 面积 (公顷) 项目区可用水量 (万 m3) 小塔山水库 八条路水库 车赤涧水库 尖岭水库 顾赤涧水库 万赤涧水库 小山子水库 合 计 项目区东南部分,除利用阚岭支渠供水外,水稻泡田等灌水紧张时期,可用后湖电灌站从环岭干渠及其西侧排水沟提水灌溉,以弥补灌溉水量不足。 项目区北部部分地块地势较高,可用尖岭水库东侧的尖岭二级站从阚岭支渠提水灌溉。 生物资源 该地区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农作物品种有小麦、花生、玉米、红薯等,水生物有鱼、虾、蛙等,家禽家畜有鸡、鸭、鹅、猪、牛、羊等。 9 社会经济条件 厉庄镇总人口 34179 人,土地总面积 ,其中耕地面积 公顷( 44569 亩),人均耕地 公顷( 亩),劳动力 11082 人。 根据 2020 年统计资料,全镇人均年收入 3958 元,较赣榆县平均水平低 1000 元左右。 项目区人口 12020 人, 2020 年项目区人均收入 3100 元,在厉庄镇属下等水平,属全镇的贫困地区之一,目前尚有贫困人口 1821 人。 项目区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之一,目前没有发生耕地撂荒现象。 土地利用现状及适应性评价 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 公顷( 亩),其中农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建设用地 公顷,占总面积的 %;未利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面积的 %。 扣除不动工居民点、公路、独立工矿、水工建筑、果园、道路用地等面积,项目规划建设规模 公顷( 亩)。 建设规模中,农用地 公顷,占建设规模的 %;建设用地 公顷,占建设规模的 %;未利用地 公顷,占建设规模的 %。 见表 121。 土地适应性评价 根据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原则,项目区土地整理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为主要目标。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空间布局的基础,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定量评价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 《 土地评价纲要 》 的思路和体系进行。 ( 1)适宜性评价的目的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为确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向,通过对现有土地资源的评价,科学地确定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和土地的主导用途。 10 表 12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总面积) 地 类 名 称 面积 比重 (亩) (公顷) % 农 用 地 耕地 灌溉水田 水浇地 旱地 菜地 园地 果园 林地 有林地 其他 农用地 畜禽饲养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 田坎 晒谷场等用地 建设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用地 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公路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水工建筑用地 未利用地 其他土地 荒草地 河流水面 365 苇地 滩涂 合计 ( 2)主要种植作物的确定 项目区属赣榆县西北部丘陵区,区内地形起伏变化大,以低山丘陵、岗地和冲田为主,总体上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区内农田主要为坡耕地和冲田,项目区土壤养分低、保水保肥性差、高亢易旱,根据项目区的气候、地形、土壤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条件,结合项目区现有的种植习惯,种植作物在地势平坦地区以水旱轮作为主,主要 种植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坡耕地和梯田,主要是小麦、玉米轮作。 根据本项目区土地整理目标及规划的指导思想,项目区整理目标以农业为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项目建设区的土地利用方向为水田(整理后水田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在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时候,选择水稻为评价基准作物。 11 ( 3) 评价单元的确定 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是土地质量性状相对一致的地段。 项目区赤涧以南及东刘后湖以东地势相对较平,土壤多为轻壤土,而其他低丘陵区土壤类型较为相似均为砂壤土类型,土壤特性空间变异不大,因此可将项目区分为两个评 价单元,南部及东部地势相对较平,作为缓坡、平原区评价单元;北部、西部为低丘陵区,作为岗坡地评价单元。 ( 4) 评价因子的确定和分级 参考 《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 、 《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 、《 土地整理技术标准 》 、 《 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 》 、 《 农业工程手册 2:土地利用工程 》 、 《 连云港市土壤志 》 等资料,以及项目区的实际状况,选择如下影响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参评因子:灌溉条件、排水条件、耕层厚度、土壤 pH 值、土壤养分、土壤质地、道路交通配套条件。 其中,土壤养分反映土壤的肥沃程度, 用有机质含量代表;土壤 PH 值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对土壤的可耕种性有很大意义;对外道路交通条件不仅影响项目开发投资建设的可能性,而且直接影响项目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是土地利用适宜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上述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在参考其他土地整理项目适宜性评价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上述因子的影响权重赋值见下表 122: 表 122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权重赋值表 参评 因子 灌溉 条件 排水 条件 土壤 pH 值 耕层 厚度 土壤 养分 土壤 质地 道路交通配套 权重 赋值 22% 17% 10% 15% 16% 10% 10% 参考 《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 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不同农作物对用地的标准,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类分成非常适宜、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不适宜 5 个等级。 各参评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见表 123。 各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如表 124 所示。 ( 5) 土地适宜性评价及结果分析 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以下的评价模型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 12 imii WPS 1 式中: S—— 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m—— 土地适宜类评价因子个 数 Wi —— i 评价因子的权重 Pi—— i 评价单元因子 的得分值 若 S≤ 1,则判断该单元不适宜; 若 1< S≤ 2, 则判断该单元临界适宜。 若 2< S≤ 3, 则判断该单元中度适宜。 若 3< S≤ 4, 则判断该单元适宜; 若 4< S≤ 5, 则判断该单元非常适宜。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求得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内土地的适宜性程度见表 125。 表 123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 适宜程度 及赋分值 非常 适宜 适宜 中等适宜 临界适宜 不适宜 5 4 3 2 1 灌溉条件 有保证 基本保证 尚能保证 较困难 困难 排水条件 好 较好 一般 差 很差 耕层厚度 22 cm 1822 cm 1518cm 1214cm 12cm 土壤质地 中壤 重壤 轻壤 轻粘土 沙壤 粉砂壤 粘土 砂壤 砂土 重粘土 土壤 pH 值 6- - 7 - 土壤养分 % % % % % 道路交通 配套 好 较 便利 一般 差 很差 13 表 124 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 项目片 灌溉 条件 排水 条件 土壤 PH值 耕层 厚度 土壤养分 ( %) 土壤 质地 道路交通 配套 缓坡、平原片 较困难 一般 20 轻壤 一般 岗坡片 困难 一般 20 砂壤 差 表 125 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项目片 灌溉 条件 排水 条件 土壤 PH值 耕层 厚度 土壤 养分 土壤 质地 道路交通 配套 适宜性 分值 缓坡、平原片 2 3 5 4 3 4 3 岗坡片 1 3 5 4 2 2 2 由表 145 可知, 缓坡、平原片比岗坡片 适宜度要高,两单元适宜性分值 S均大于 2,因此各单元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程度为“中等适宜”等级,其中:土壤PH 值在 左右,为非常适宜;耕层厚度 20cm,为适宜等级。 岗坡片土壤质地较好,为适宜等级;排水条件较好,为中等适宜等级;灌溉条件差,属于不适宜。 由此可见,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灌溉设施不足,其次道路交通配套条件不够、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等。 因此,项目区土地整理建设时,应主要修建灌溉设施、改善道路交通,改良 土壤。 对于土层较薄的梯田,除在整理时保留足够的熟土厚度外,还应采用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花生、大豆等)、秸秆还田等措施,逐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其他经过平整的田块,也应综合采用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 在水库周围、沟渠路边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植树种草,护坡保土,减轻水土流失。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 1)水源及其骨干渠道 项目区内主要水源为水库,小塔山水库是项目区的主要水源之一。 小塔山水 14 库总库容 亿 m3,兴利库容 亿 m3,属大型水库。 但水库水位较低,经阚岭电灌站(设计流量 5m3/s)提水后,通过阚岭支渠向项目区供水。 阚岭支渠沿途可接受车赤涧、顾赤涧、万赤涧、小山子和尖岭水库的补给。 除小塔山水库外,还有其他 6 座水库可供利用。 即车赤涧水库、顾赤涧水库、万赤涧、小山子水库、尖岭水库和八条路水库。 其总库容分别为 229 万 m3和 36万 m 37 万 m 180 万 m3, 2310 万 m3,兴利库容分别为 165 万 m 33 万 m25 万 m 123 万 m 1473 万 m3。 上述水库可自流进入阚玲支渠向本区供水。 项目区东部墩演线以东,尚庄河 以北地区,主要由吴林电灌站提水灌溉,其水源为项目区北部的八条路水库。 阚岭支渠建于上世纪 70 年代,位于项目区内的部分均为为土渠,杂草滋生、坍塌、渗漏损失较为严重,沿途主要建筑物基本损毁。 由于跑水和漏水,渠道水利用效率较低。 该支渠还担负项目区外土地灌溉任务,在用水高峰时(主要是水稻泡田栽插时期),水量不足,影响南部地区农业生产。 此时北杨家岭 — 后湖电灌站以南的农田,主要利用后湖电灌站从项目区东部的环岭干渠引水,抽提后灌溉。 墩演线西侧、北杨家岭以南的农田,可同时接受阚岭支渠和后湖电灌站来水。 此外,后湖电灌站还可通 过墩演线东侧下的斗渠向项目区外供水。 后湖电灌站负责该站以南农田的灌溉建于 1964 年,进出水池部分损毁,泵房漏雨,渠道损毁严重,水泵、机电设备和输电线路被盗,需创新购置设备,并对土建部分进行维修。 墩演线以东现有砖砌斗渠一条,沿墩演线东侧南北布置,沿途部分建筑物损毁;另外有混凝土斗渠 1 条、农渠 2 条, ( 2)排水工程 本区排水河道主要是项目南部的小山截洪沟、赤涧沟、后湖沟、庄沟;东部排水通道主要是尚庄河、尚庄沟、环岭干渠及其西侧的排水沟;部分雨水直接至附近坑塘作为灌溉水源。 尚庄沟以南地区径流,通过后湖沟、赤涧 沟、小山截洪沟汇于平行与环岭干渠的排水大沟,并通过渠下涵排至兴庄河。 尚庄沟以北地区径流分别汇于尚庄沟、尚庄河,最后排至环岭干渠。 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原有沟河淤积较为严重,二是配套建筑物部分损毁,原有排水通道不够畅通。 15 交通状况 项目区内有镇级以上干道 7条,对外交通便利。 其中南北向 4条,分别是墩演线(水泥路面,主干线)、 1 号线(万赤涧村东侧,土路)、 2 号线(前小山村东侧,混凝土路)、 3 号线(八条路村西侧,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一般在 6~9m;东西方向道路 3 条,分别为国防路和石林线(柏油路) 和干渠路(平行与阚岭干支渠),路面宽度 6~ 12m。 除交通干线外,项目区内有支道 5条,均为混凝土路,路面宽 3~ 4m,路基宽 6m。 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 11 条(按照路面宽度确定其级别,部分道路较短,彼此不相连接,仍单独统计),路基宽度 6~ 9 米,为土路,布置较为凌乱,占地较多,且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