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方法和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他们的人生态度、性格脾气、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处世方式是儿童最直接、最经常的仿效榜样,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接受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的教材、场所和时间,家长主要是通过生活过程有意无意的引导要求儿童,并对不合理的行为予以限制和惩罚。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同时,个体生活的基础在家庭,个体在家庭中的言谈举止在父母面前一览无余,父母能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自 己的子女。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实际表现,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第二章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2 第二章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的误区 据调查在我国大部分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误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全面的发展归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家庭观念片面 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持这种观念的家长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 ,认为家长的义务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及其他花销 .这些家长往往用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对孩子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 在这种家教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小学生的需求发展出现畸形,高级需求 精神道德需求萎缩,给幼小的心灵带来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障碍。 有些家长在内心深处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培养教育子女的出发点不是对下一代负责而是出于个人虚荣心的满足或其他私利,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目标或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从小即按家长的意志发展根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资质能力兴趣和其他个性特点。 当孩子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时他们要么大失所望,撒手不管要么迁怒于孩子大打出手,棍棒惩戒,从利己主义的教育观出发去教育孩子结果必然导致家教态度和行为的偏差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方式 在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 中有突出的两种形式:溺爱型与放纵型。 溺爱型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能正确把握感情的分寸,被爱心蒙住了眼睛,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还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结果 导致孩子自我评价的歪曲形成唯我独尊好高骛远,为所欲为等性格缺陷。 放任型以放任为特征的父母对孩子不管不问,听其自然,这会使孩子养成散漫的习惯,缺乏自制,善恶不分,易受外界诱感,不能很好地接受社会约束,有时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有的家长对孩子持冷漠态度甚至歧视凌辱,这会使孩子的感情受到极大伤害,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悲观失望敌视抵触情绪大甚至故意在家庭学校制造事端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 以上这些错误的家教方式,降低了父母的威信,破坏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正常的感情联系,这样的教育无法变为孩子的内在需要,不能发生深刻持久的效力,同时还造成孩子许多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 家庭气氛的不和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联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家庭气氛,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 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意志薄弱缺乏耐心,固执已见优柔寡断 ,不能保持良好的心境等,那么家庭气氛的种种弱点就会感染孩子,通过孩子这面镜子折射出来。 家庭气氛往往通过家庭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出来,不良的家庭关系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父母不和经常打架争吵使孩子处于焦虑不安,形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残缺重新组合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利影响,由于家庭婚变父母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沉闷暴躁,喜怒无常,从而导致对孩子缺乏耐心关怀和理解,容易使 孩子脱离健康的家庭教育,受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误入歧途。 由此可见, 离异家庭的孩子其心理和行为上的创伤,比其他行为问题家 庭的孩子心理创伤更多更大。 第三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4 第三章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教育观念重智轻德 为人父母者,都期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能够立足社会,获得发展,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过高质量的生活,幸福地度过一生。 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说过: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两位教育家的名言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下一代的优良人格,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核心都是培养优良人 格。 在应试教育“考试至上”观念的引导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个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发展不以为然,认为智力发展才是关系子女一生发展的实用能力。 大众传媒的家教热、各种培训热、择校热等问题说明了家庭对子女智力教育的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一项家庭教育状况调查中,当问及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 ”及“你最关心孩子哪方面的事情。 ”时, 68%的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身体健康,第三才是子女的个性及道德品质。 殊不知父母把子女培育成“人中之龙”的过程中要先成“人”,而人格及道德品质是成“ 人”的重要因素。 父母离异 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父母离婚时,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心情抑郁烦闷,表现出悲哀、害怕、愤怒、失落、拒绝、孤独、抑郁以及问题行为等。 完整家庭子女与离婚家庭子女比较,在情绪、学业、智力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 个案: 学生姜某,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了美国,直到现在还没见过父亲,也没有父亲的消息,自出生以来,就经常看到母亲及外婆唉声叹气的面孔,养成了小孩孤僻、内向、小气及斤斤计较的性格。 自己做不好,还为了一点小事经常向老师报告。 成绩不差,但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脸上很难见到笑容,我多次跟家长联系,提醒家长要为孩子做好榜样。 也经常找她谈话,表扬她的优点(朗读水琼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5 平较高),也提出不足之处:过于自卑、老是以为别人瞧不起她。 经过多次谈话及她妈妈的配合,孩子性格开朗了不少。 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教育儿童是由家庭负责,或者也可以说,由父母负责。 ” ② 家庭生活矛盾不仅会导致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同时影响着子女的健康。 试想,一个孩子经常处在一个喧哗紧张、充满火药味的环境中,能够做到平心静和、无忧无虑地进行生活和学习吗。 日积月累,对孩子的的身心健康势必受到伤害。 颜之推说:“人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