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坝基岩体补强帷幕灌浆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施工 钻 孔 (1) 放线布孔 根据设计图纸采用经纬仪进行 帷幕线 整体放样,并逐孔定好孔位。 施 工时,用钢卷尺重新校测,逐孔复核孔位(防止施工过程中标记桩被移动)。 要求开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大于 10cm,因故变更孔位事先征求监理或设计同意 并详细记录。 另外是关于施工区域内原有的地下线管、电 缆等穿越位置的布孔,必须由监理、 设计、业主、施工 方共同 进行核对 竣工图纸后到现场布孔 ,以便确保电站的正常运行 (2) 钻孔 13 1) 钻机就位 孔位确定无误后,将钻机移至核定的孔位上,按照要求进行机架、机座校正,配备良好钻具,保证钻孔开孔角度符合设计要求。 2) 开孔 钻 进 帷幕灌浆 孔 终孔 孔径不小于φ 56mm, 采用 SGZⅢ型回转钻机 、 金刚石 钻头 钻进 ,钻孔开孔直径为φ 91~75mm。 帷幕灌浆孔按 逐 序加密、自上而下分段 钻灌 的原则进行。 各类钻孔施工顺序为:抬动观测孔 →Ⅰ 序孔 灌浆 →Ⅱ序孔 灌浆 →质量检查孔。 14 3)特殊情况处理 在钻进过程中,精心操作,合理掌握钻进参数,合理 控制 钻进速度,以防止埋钻、卡钻等各种孔内事故 的发生。 一旦出现孔内事故, 必须弄清事故孔段的孔深、地层情况、钻具位置、规格、判别事故类型 , 尽快处理。 现场配 备必要的事故打捞、处理工具。 钻孔过程中如遇到掉块、卡钻、 涌水、 失水或回水减少等情况下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分析原因 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后方可续钻。 卡钻、埋钻处理:发现钻具被卡时,首先保持冲洗液畅通, 采用 扭、打、拉等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将打捞工具、处理方法及过程填入事故处理表。 4) 测斜与纠斜处理 钻孔应采取可靠的防斜措施,保证孔向准确 ;钻进过程中每 10m 进行一次孔斜测量 ,尤其注意控制上部 20m 范围内的钻孔偏差。 发现偏斜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斜方法进行 控制 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造孔过程中如此往复循环,直至终孔结束,再进行综合测斜,并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钻孔。 钻孔纠斜处理:钻孔经测斜发现偏斜超过设计 允许 值 后 ,采用超径 修正 、跳级换径、孔底埋管等方法进行 钻孔 纠斜处理,处理 结束 重新 测斜合格后,方可续钻。 钻孔 终 孔后 偏差值 应满足如下要求:钻孔孔径不小于设计要求φ 56mm;孔口 位置误差不得大于 10cm,钻孔实际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孔底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 钻孔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 孔 深( m) 20 30 40 50 60 > 60 最大允许偏差值( m) < 5)钻孔记录与钻孔保护 原始记录:每孔段钻进时均 应 详细填写钻探班报,记录孔深、孔径、 工作 时间 、 下入套管规格 及 长度,遇到的特殊 情况(涌 、 漏水、换层、夹层、掉块、卡钻 ) 等。 先导孔、 物探测试 孔、检查孔等均 要求进行 地质编录,记录岩层分层深度、岩性描述和观测地下水位等地质情况。 做到原始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复核无误后归档备查。 钻进至设计孔深后,待灌或灌浆结束时待钻,孔口均需进行加盖 保护 ,防止异物进入 孔内 ,增加处理难度。 15 6) 钻孔取芯 ① 灌浆先导孔、检查孔以及监理工程师制定的其他 取芯 钻孔,应予钻取岩芯,按取芯次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并绘制钻孔柱状图和进行岩芯描述。 ② 在钻孔过程中应对钻孔回水、钻孔冲洗 液 、钻孔压力、芯样长度及其 它 能 够 充分反映岩石或砼特性的因素进行 详细 记录。 ③ 取 芯的 回次进尺 长度控制在 2m 以内,一旦发现芯样卡钻或被磨损,应立即取出。 除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对于 1m 或大于 1m 的钻进 回次 ,岩芯 采取 率 小于 80%,则下一次应减少 回次 钻进 深度的 50%,直到 回次进尺控制在 50cm 以内。 如果芯样的 采取 率很低,应改进钻进 工艺技术 方法。 7) 钻孔施工质量控制 钻孔质量控制见图 图 钻孔施 工质量控制框图 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 (1) 钻孔冲洗 帷幕灌浆孔、段钻孔达设计深度后分别进行钻孔冲洗,以提高灌浆质量。 每段钻钻孔质量控制 孔 位 偏 差 孔 斜 率 钻 孔 工 艺 灌 浆 段 长 残 留 物 孔 深 按设计孔位 准确放孔 钻机固定立轴校正 对准孔位中心开机 严格执行设 计技术要求 小于或等于 设计段长 经洗孔捞渣确保孔底残 留物小于20cm的要求 必须达到设计孔深 详细准确的记录钻孔情况 16 孔结束后立即用大流量水流对钻孔内残留岩粉进行敞开冲洗,直至回水澄清 10min 方可结束,总的洗孔时间不少于 30min,保证孔内残留物小于 20cm。 断层破碎带、 裂隙 交汇带及强透水等地质缺陷部位的帷幕灌浆孔,单孔采用 脉动压力水流 进行冲洗,高、低压脉动时间间隔为 5~ 10min,冲洗结束标准为回水澄清 10min为止,且总的 冲 洗时间不少于 30min。 如回水达不到澄清要求时,在总的冲洗时间达 2h以上后可结束冲洗。 裂隙冲洗压力一般采用相应灌浆孔段 80%的灌浆压力,如 80%的灌浆压力大于 1MPa 时,则采用 1MPa。 当 邻 近正在灌浆的孔或 邻 近灌浆孔结束不足 24h,不得进行裂隙冲洗。 灌浆孔(段)裂 隙冲 洗后,该孔(段)立即连续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超过 24h 的,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清洗。 (2) 压水试验 帷幕 灌浆选择 先导孔和质量检查孔 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其余孔段在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采用 SGB6/10 或 BW150 型灌浆泵,压水 压力 采用灌浆压力的 80%, 超过 时,采用 Mpa。 单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的设计压力下,每 5min 测 读一次压入流量,当连续 4 次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 10%;或连续 4 次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 时,可结束压水试验工作,并以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简易压水试验在稳定的设计压力下,压水 20min,每 5min 测读一次压入流量,以最终值作为计算值。 灌浆施工 灌浆方法 与 段长划分 帷幕灌浆 第一段采用常规“阻塞灌浆法”进行灌浆,阻浆塞阻塞在基岩面 上 混凝土的钢管 内。 第二段及以下各段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灌注。 17 灌浆段 长度的划分: 第一段(接触段)为 , 第二段为 3m,第三段及以下各段一般为 5m, 终孔段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延长段长,最长段长以 控制。 设计 终孔深度 为基岩下 60m, 坝基主帷幕终孔段基岩透水率以 q≤ 3Lu,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自行加深至 以上 标准;若遇到断层破碎带须加深穿过其底板 5m 后才终孔。 各段灌浆时,射浆管下入灌浆段段底以上 处,射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不大于 20mm。 孔口管埋设 孔口管必须在第 1 段钻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水利枢纽坝基岩体补强帷幕灌浆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少占或不占耕地;( 3)附近无污染源; ( 4)供电及交通方便;( 5)离地区较近。 根据以上原则,经比选水厂厂址选在城区西天齐庙水源地的南侧,占地约 20 亩,距西城区 公里,南邻建设路。 此处地形平坦,无地面拆除物,周围环境质量较高,交通方便。 ( 13) 第五章 工程方案 第一节 工程设计原则及目标 一、设计原则 水源地选择要考虑水质、水量要求,并结合城区发展规划,做到近远期结合
敏化作用 )。 1) 高分子量降失水剂使用特点: a. 用量少(只要挂在链上即可),分子量越大,用量越少 ,但有一个下限。 b. 随分子量增大,絮凝趋势明显增强。 c. 由于是高分子保护作用原理,则钻井液性能表现出聚合物溶液性质 ,如:高聚物抗盐,则钻井液抗盐。 d. 提高液相粘度。 e. 不易达到吸附平衡,即使达到平衡也不一定是单分子吸附。 f. 吸附主要为氢键吸附, 再发生下去可以有静电吸附
5 ( 95%) ≤ 助磨剂 ≤ 生产工艺常识培训 曲 寨 水 泥 更 固 更 强 物料储存方式、储存量及储存期 序号 物料名称 储存方式 规格 (m) 储存量 (t) 储存期 (d) 备注 1 石灰石 圆形预均化堆场 φ80 23000 2 湿排灰 堆棚 3 砂岩 堆棚 4 铁矿石 堆棚 5 原煤 6 生料 圆库 Φ 61 20200 7 熟料 圆库 45 50000 9 生产工艺常识培训
进行了通报批评,有 27 家施企业和 6 名个人的不良行为被记入信用档案并上网公示;并将 12 家企业的不良行为上报到水利部。 严格程序,适时做好水利工程验收工作。 组织 完成了 67个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项目验收工作 ,督促 省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完成阶段 验收工作,并参与了部分省辖市主管项目 的 验收工作。 继续做好全省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配合监察室 共 排查项目 878
骤: 测试 样品 的条形试样的抗折强度试验采用的是三点加载简支梁。 先 将试样插入抗折试验 装置 的支梁上 , 使加荷辊与两个支 承辊保持等距 , 普通试样的成型面应与受力方向垂直 (接触面积为 60 mm2) ,如图所示: 图 3为 水泥抗折性能测试装置 5 逐渐地加大试 样成型面 的 受力 直至样品从受力位置断裂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试 受力 的大小 , 记录样品 所承 受力。 3
全然虚化。 例 如,雅克 .勒考克的形体戏剧,在舞台上只有最简单的布景甚至是空空如也,全靠演员形体来激发观众想象。 比如一伸手,人就变成了门;双腿半蹲,双手叉腰变成带扶手的椅子等,由演员的不同肢体造型组成变化万千物质环境,物件在这里无形化、抽象化,说明此时的物件形状、造型对戏剧对人物不具有重要意义,导演需要的仅仅是气氛与情绪。 但是更多的反传统戏剧仍然不能离开道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