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骤: 测试 样品 的条形试样的抗折强度试验采用的是三点加载简支梁。 先 将试样插入抗折试验 装置 的支梁上 , 使加荷辊与两个支 承辊保持等距 , 普通试样的成型面应与受力方向垂直 (接触面积为 60 mm2) ,如图所示: 图 3为 水泥抗折性能测试装置 5 逐渐地加大试 样成型面 的 受力 直至样品从受力位置断裂 ,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试 受力 的大小 , 记录样品 所承 受力。 3 结果与讨论 不同 的 液固 比 对 样品 强度 的影响 液固比 是指拌制水泥浆 、 砂浆和混凝土混合料时 , 原材料中 水与 固体原料 的质量比( W/C) , 氯氧镁 水泥的 液固比 一般在 —。 计算 液固比 应考虑 氯化镁溶液 中带入的水分,实际加水量为总需水量减去 氯化镁溶液 带入的水 (以后试验部分实际需水量均按此计算 )。 本试验 固定 植物 纤维的掺加量为 g/L, 氧化镁 用量为 25g,氯化镁 用量为 (ρ = 3),石膏粉用量为 10g, 为保持料浆稠度一致 , 每个编号其它材料配方均相同 , 采用不同的 液固比 进行试验取样, 成型 尺寸 为 12mm 12mm 80mm的 条形试样 , 自然固化 24h后测样品的强度, 如表 1所示。 表 1 不同的 液固比 样品 的 抗折强度 编 号 液固 比 水 (mL) 氯 氧镁 水泥 (氧化镁 +氯化镁 +石膏粉 +纤维 /g) 抗折强度(Mpa) 1 49 2 49 3 49 4 49 5 49 6 49 7 49 8 49 9 49 6 0 .3 8 0 .4 0 0 .4 2 0 .4 4 0 .4 61 .92 .02 .12 .22 .32 .42 .5抗折强度/MPa液固比 图 4 不同 液固比 样品的抗折强度 折线图 综合 表 图 4可以看出: 随着 液 固比 的增大,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的流动度不断增大,水泥复合材料容易成型。 当水泥复合材料的 液固比 超过一定程度时,由于高 液固比 带来的过多水分,将提高水泥复合材料内部的孔隙率,降低水泥复合材料的强度;如果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的 液固比 过小 , 导致水泥复合材料的粘度大 ,不易将其搅拌均匀,结果水泥复合材料成型困难 , 试件不致密 , 最终降低了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的强度。 [8] 在本试验条件下 , 确定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的 液固比 为 0. 42,在此 液固比 下,样品 试样的抗折强度达到最高值 , 并且在此 液固比 下 ,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试样的流动度适中,可以满足需要。 因此, 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 的 液固比 确定为 0. 42。 不同的氯化镁溶 液 对 样品 强度的影响 为保证 样品 成型时氯氧镁水泥浆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与可塑性 , 必须保证一定的液固比 , 即保证一定的液相用量。 由于氧化镁与水的反应速度慢 , 制品强度低 ,因此 , 常采用氯化镁溶液作为氧化镁的调和剂。 [9] 氯化镁溶液的溶度 对 样品成型 状况有着重要作用 , 氯化镁溶液 的 比重一般应选在 ~ 3。 [10] 本试验 固定 活性氧化镁 的用量为 25g, 氯化镁溶液 的 比重选在 ~ 7 3。 为保持料浆稠度一致 , 每个编号 氯化镁溶液重水的 用量 (体积 )都取 10mL,其它材料配方均 相同 , 成型 尺寸为 12mm 12mm 80mm条形试样 , 自然固化 24h后测样品的强度 , 结果如表 2所示。 表 2 不同的氯化镁 溶 液 样品 的 抗折强度 编 号 ρ (MgCl2)/ 3 MgO/MgCl2 抗折强度 /Mpa 1 2 3 4 5 6 1 .1 8 1 .2 0 1 .2 2 1 .2 4 1 .2 6 1 .2 81 .71 .81 .92 .02 .12 .22 .32 .42 .5抗折强度/MPa氯化镁溶液比重/gcm3 图 5 不同 氯化镁溶 液 样品的抗折强度折线图 综合 表 2, 图 5可 很清楚 看出 , 在配比及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 , 卤水比重变化实质上是 MgO/MgCl2摩尔比变化的反映 : 在一定的范围内 , 随着摩尔 比减小 , 强度 逐渐 增高。 MgO/MgCl2的 摩尔比也不是越小越好 , 有一个最佳值 , 超过这个最佳值以后 , 对样品的强度反而有不利的影响。 8 在本试验条件下 , 确定 氯化镁溶液的比重 为 3。 在此 比重 下 , 样品试样的抗折强度达到最 佳 , 并且在此 比重下 , 氯氧镁水泥浆具有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 耐水性。 若 MgCl2溶液的浓度 过 低 , 将导致体系中原料反应不完全 , 制品强度下降 ; 若 MgCl2溶液的浓度 过 高 , 制品表面上的水化相 5Mg(OH) 2 MgCl2 8 H2O就会分解出 MgCl2而产生游离氯化镁 ,使返卤现象变得更严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