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银矿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罗山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作面爆破后,必 须加强通风,并进行喷雾洒水抑制矽尘飞扬; 4. 所有工作面必须进行局部通风,独头掘进工作面较长时采用压、抽混合式通风; 5. 加强通风管理,提高有效风量率和工作面环境综合合格率。 防治水方案 3. 7. 1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矿区属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旱寒冷。 最降雨量 1542mm,最小降雨量 929mm,年平均降雨量 1145mm。 主要集中在 79 月份,大气降水依靠地形自然排泄,流入石山口中水库。 少量渗入补给地下水。 石山水库为本区最低,水面标高 ,该水库使矿区北、东、西三面环水。 矿体赋存于构造 碎裂岩带中,绝大部分矿体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 区域变质岩裂隙不太发育,地下含于风化带及破碎带中。 但地表水通过裂隙身矿坑内补给了一定量的水。 3. 7. 2含水层特征 矿区内有四个主要含水层:孔隙渗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承压含水层、构造破碎带断层水。 矿区内地势低缓,属波状起伏的 2低山丘陵,绝对海拔在 15274m,相对高差 78m。 水量季节性变化很大,沿裂隙大量补给一下水。 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应为中等 复杂水文地质类型。 综合本区含水层特征及充水因素,根据坑道揭露, 40m 中段目前井下涌水 量很小,设计预测井 160正常涌水量 15m3/h,最大涌水量预计 2215m3/h。 3. 7. 3地表水防治水方案 竖井口及风井口均位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M以上。 防止地表水流入,竖井口及风井口呆修筑防水墙,上方 修筑截水沟。 同时,在地面塌陷、裂缝区的周围设截水沟或挡水围堤,预防地表水积存渗入。 3. 7. 4排水系统 本矿区采用地下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条件,采用竖井开拓。 在竖井井底车场附近修筑水仓,容积不小于 120m3,采用水泵排水,通过竖井排到地表。 排水管路沿竖井铺设两路,一备一用。 排水高度 256m,设计预测井下 160m正常涌水量 15m3/h,最大涌水量预计 22m3/h。 选用 D1660 5水泵三台,一用一备一修。 矿山在以后生产建设中,要加强水文地质工 20 作,对矿井涌水加强观察,并根据涌水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排水设备,防止淹井。 矿床开采 首采地段、开采顺序及岩石移动范围 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采用的采矿方法,从便于地压管理、确保开采的安全性的角度考虑,矿体的开采顺序按照自上而下、由远及近、从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开采。 矿块的开采顺序依据选择的采矿方法 进行,相邻两中段同时开采时,上中段超前下中段一个矿体 的 距离。 根据本矿区已探明矿体的赋存特征、资源量的分布特点和开拓运输系统的布置,结合矿山生产服务年限短,为保证矿山的持续稳定生产,一次完成全部开拓工程首采区选择在 120M中段以上。 根据顶底板围岩的性质,用类比法确定岩石的移动角:矿体上盘、下盘及矿体端部为 70176。 第四系砂卵石层为 45176。 ,圈定矿区岩石范围。 地下采矿方法 主要开采矿体倾角 6579176。 ,矿体平均厚 ,矿体底顶板为斜长角闪片岩和绢云石英片岩层、花岗斑岩。 新鲜岩石性柔软,构造裂隙不发育,但矿体均赋存于构造碎裂 岩带中,因此,稳定性较差,须加强支防护措施。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应为中等工程地质类型。 根据本矿区矿体赋存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推荐浅孔留矿采矿法。 总 图 运输及公用工程 总图运输 设计范围及主要方案:本设计范围为矿区内的 1个矿体,形成 1个开拓系统。 通风系统采用对角式机械通风系统,采用竖井进风,经各用风点后,由上部中段回,最后经通风井排到地表。 基建范围:设计的基建范围:竖井工程、 120m中段以上全部开拓工程和部分采准,80m中段切割工程。 工业场地主要设施:主要包括废石场、变 电室、空压机房、高位生产水池、机修房、竖井口等设施。 矿山主要设施分别在竖井井口附近,以满足生产生活为原则简易设置。 建立变电室、空压机房、废石场、矿石堆场、值班室、综合用房等。 爆破器材库 根据当地公安部门的规定 ,矿山不设爆破器材亩 .但是考虑到矿山使用爆破比较频繁 ,在竖井北东方向建立爆破器材临时存放点 ,但要经过当地公安部门批准 ,方可建立 .矿山外部爆破器材运输,采用当民爆公司专用车辆进行运输。 爆破器材临时存放点允许存放炸药量按三天考虑,为 150kg。 21 运输道路及车辆配置 顺地形地势修筑矿区道 路,道路等级按三级道路标准设置。 进出矿用物资、生活物资等由自备车运输或由相关协作单位运输;坑木等由供货方运至坑口,炸药由有资质的专业运输单位运输。 购置车辆 3辆(其中救护车一辆)。 废石场 废石场布置竖井井口附近,利用山坡地势布置,在废石场上部设置截导流沟,在其下部设置挡墙,防止废石外流,污染农田以及造成泥石流灾害。 井下废石应昼充填采空区。 设安全环保管理机构和人员。 加强日常管理。 闭坑后将废石场进行植被固化,还土复耕。 矿区绿化 一是坑口工业场地周边、废石场周围及矿区道路两侧植树,二是生 活区绿 化,二者绿化达到 20%以上。 机修 在坑口设简易维修房,主要承担凿岩机的钎杆锻修、钎头的修磨 装载、运输等调和的日常维修工作。 土建 所有建筑均按地震烈度 6度设防,土建工程均为单层建筑砖混结构;除部分现浇外,其余如层面防水、室内外装修、层面板、地坪及油漆、木门窗等均按有关标准实施。 高位水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型式,防水等级为 B6级。 22 4.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大别山区北缘西段,为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呈北 高南低。 矿区内最高点梅花山海拔为 ,最低点在耿家湾一带冲沟中为 ,相对高差为 1080M。 植被发育。 区内第四系覆盖较广,基岩很少出露。 矿区属温带大陆性亚热带气候,为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一年四季分明,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 ,年平均气温 15℃ .11月到次年 3 月为霜冻期 ,年降水量为 1095mm.风力一般 24级 . 矿区水 系属淮河流域,东 河由南向北在矿区西部流入石山口水库。 矿区地处大 别山区,农业以水稻、小麦、棉花为主,经济作物以玉米、油菜、茶叶、板栗为主。 矿产资源丰富,有 铜、铅锌、铁、银、萤石等 ,多小型民采或县、乡办小矿厂。 县内工业多数小型,有化肥、棉纺、农机、陶瓷等。 地质条件 Ⅰ 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北秦岭地层分区的南缘 ,西官庄 镇平 龟山 梅花山与木家垭 内乡 商城两深断裂之间 ,呈北西西 南东东状展布 .该群 下伏地层多为断层接触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信阳群龟山岩组 (pt2g)和南湾岩组 (pt2n). 龟山岩组 (pt2g):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粒岩组成。 南湾岩组 (pt2n):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绿帘石化黑云变 粒岩、斜长角闪片岩、二云斜长石英片岩。 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构造旋回,主要发育石英正长斑岩、石英斑岩、花岗岩、石英脉等脉岩。 区域性断裂构造比较发育,由北而南,主要有黄岗 申阳台断裂、大河断裂、松扒断裂、老湾断裂、桐柏 商城断裂等,主断裂大部分为区域性大断裂,规模大,延伸远,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复合叠加,并且伴随主断裂还发育一系列的次级断裂,它们大致平行展布,走向呈北西西,具北西部撒开,江部收敛的趋势反映了左旋运动特征。 Ⅱ 矿区地层 23 矿区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呈近东西向展布。 龟山 岩组分布在松扒断裂和老湾断裂之间,呈 260275176。 方向展布,总体南倾,倾角 5070176。 ,该组地层经过长期的多期次构造作用,产生碎裂、滑移、叠置等复杂的变质、变形作用。 岩性主要为 斜长角闪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变粒岩组成 斜长角闪片岩:灰绿色,花岗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少量黑云母、石英等。 斜长石怀角闪石均定向排列,构成片状构造。 绢云石英片岩:黄褐色、灰白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成分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少量白云母等。 绢云母与石英均定向排列,构成片状构造。 变粒岩: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 ,块状构造。 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少量云母等。 石英和斜长石微定身排列。 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沟谷及地形低缓处。 为冲积泥、砂、砾和残坡积物。 矿区大部分被该层覆盖。 Ⅲ 矿区构造 矿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松扒断裂和老湾断裂的影响,区内发育一系列规模较小的断裂构造。 较明显的断层有: F4:为矿区规模最大的一条断层,地表出露长 230 余米,向南被第四系覆盖。 断层呈近南北向舒缓波状产出,走身 200215176。 ,倾向北西,倾角 6575176。 断层带内普遍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部分具有高岭土化。 由于该断层的影响,在矿 区中部形成一条宽近 50米的构造碎裂岩带,控制着 B B2矿体的展布。 F7:位于 F1断层的西北边采矿证之外,地表出露长 120余米,断层近南北向舒缓波状分布,走向 200215176。 ,倾向北西,倾角 6575176。 断层带内普遍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部分具有高岭土化。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为花岗斑岩,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石英、黑云母。 石英有挤压破碎现象具波状消光,长石呈柱、粒状,局部定向排列。 区内变质作用强烈,主要变质作用为,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局部热液作用三种。 最主 要的变质作用为热液作用, 区域性岩石蚀变:主要有,辉石、角闪石的次闪石化、黑云母化;黑云母、石榴石等矿物的绿泥石化;斜长石的绿帘石化。 矿化蚀变:与成矿密切的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蚀变带宽一至数米,一半蚀变宽度与矿体厚度成正向相关。 24 黄铁矿化:区内普遍发育,主要发生在矿体及其围岩中,常与硅化、绢云母化同时出现,统称为黄铁绢英岩化。 黄铁矿化在成矿的各个阶段均较发育。 在斜长角闪岩、花岗岩、石英岩中也常有分布。 硅化:贯穿各个地质时期,它与金矿化以及矿区北部的铜,钼矿化均有密切关系,在成 矿早期的高温阶段常表现为“面型”蚀变,并伴有绢云母化,使蚀变岩石褪色,成矿的中晚期硅化常以石英,黄铁矿细脉及硅化形成的石英团块为特征。 绢云母化:主要发生在金的成矿阶段,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是金矿成矿阶段的典型蚀变,是退变作用形成的一种退化蚀变,是富钾矿物长石、白云母等退变的产物。 绿帘石化:主要发生在斜长角闪岩、变辉长角闪岩,常与黄铁矿化、硅化相伴产生,与成矿关系密切。 土壤植被 Ⅰ 土壤 矿区所属地区属同一生物气候带,水平地带性土壤均属黄棕壤土类。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母质成分的差异,县内土壤 类型多样,共分 5个土类、 11 个亚类、 40 个土属、 70 个土种。 土壤类别主要有: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壤、黄棕壤性土亚类、普通黄棕壤亚类、粘盘黄棕壤亚类、湿潮土亚类、水稻土。 Ⅱ 植被 矿区所属地区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针 叶混交林地带,植被种类繁多。 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原始自然植被已遭砍伐殆尽,现仅存一些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次生林。 植被以马尾松林和黑松林为主,另荒山灌丛分布较广。 主要树种以马尾松、杉木、苦栎、野蔷薇、蕨类、野竹类、猫耳刺、拔契等。 人工栽培植物有桃、杏、杨、柳、葡萄。 农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玉米、 水稻、大豆等。 4. 1. 4 气候特征 矿区所属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 冬、夏季长,春、秋季短。 冬、夏温差较显著。 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 初夏,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 由于冷暖气团活动路线和力量对比变率较大,造成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 四季划分以候平均气温小于 10176。 C 为冬季,大于 22176。 C 为夏季,界于 10176。 C— 22176。 C为春、秋季。 一年之中 春、秋季短,各约 2 个月,春略长于秋;夏、冬季长,各约 4 个月, 25 夏较长于冬。 春、夏、秋、冬起讫日和持续天数分别为;春季 3 月 16 日~ 5 月 25日,计 71天;夏季 5 月 26 日~ 9 月 20日,计 118天;秋季 9 月 21 日~ 11 月 20日,计 61天;冬季11 月 21 日~ 3 月 15 日,计 115 天。 Ⅰ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 1095 毫米,年际变化极大,最多年 毫米 (1987),最少年 毫米 (1978),二者相差 倍,降水不稳定性十分明显。 年内降水量各季分配不均,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之,冬季最少,表现为雨热同步 规律。 4~ 9月平均月降水占全年的 %,为 毫米,尤以 6~ 7 月平均月降水量最多,达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 9月至翌年 3 月降水量仅占全年 %。 Ⅱ .气温 年平均气温 15℃ (1957~ 1989),年平均气温最高 ℃ (1961),最低 ℃ (1957)。 一年中最热为 7 月,平均气温 ℃;最冷为 1 月,平均气温 ℃,年较差 ℃。 同时低山丘陵区随着海拔上升,气温也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